百度百科   
 
文化艺术
 
 
 
 
 
 
 
 
 
 
寂寞风雨丹青路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5-05-15 16:52:27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寂寞风雨丹青路

吴冠中的艺术成就享誉世界,但他晚年写的自传书名却是《我负丹青》。一个“负”字意味深长,道出了大师在艺术上的永不满足和追求。吴冠中有一张照片,那是他在风雨中的山间写生,老伴在一旁给他打着伞。两鬓已斑白的吴冠中,眼睛全神贯注地凝视着前方。可以说,这个场景正是吴冠中一生寂寞风雨丹青路的真实写照和缩影。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处就那么几步。每当在人生的关键路口,吴冠中他总能毫不犹豫地作出自己的选择。纵观他一生的丹青之路,让人难以忘却的是那三次关键的选择。

第一次重要的选择是在考进浙大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后。那年暑假军训,吴冠中和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预科的朱德群被编在同一个班,两人成了好友。一天,朱德群带吴冠中参观艺专。吴冠中看到了前所未见的图画和雕塑,受到强烈的冲击。他被眼前的美术作品惊呆了,就像婴儿启目第一次看世界,只觉五彩缤纷,眼花缭乱。世界上竟然有这么美的艺术,我非投身它不可。这年,他17岁,是青春期,也是叛逆期。父亲坚决阻拦,告诉他,投身艺术就等于投身贫穷。他不听,前面纵然是万丈悬崖,也要不顾一切地往下跳。母亲无奈,只好随他自主。于是,17岁的吴冠中毅然转入了杭州艺专,师从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等教授。校图书馆里画册及期刊以法国的最多,塞尚、梵·高、高更、马蒂斯、毕加索……吴冠中爱上了这些完全不为中国人所知的西方现代美术大师。因为吴冠中的这次选择,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此少了一位会同样杰出而有成就的工程师,却有了一位对中国和世界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艺术大师!

第二次重要的选择是在1950年。1946年,吴冠中通过选拔考试,赴法国学习人体油画。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油画系共四位教授。吴冠中先选杜拜,后来,因不喜欢杜拜的作品,投至苏弗尔皮教授门下。在巴黎,他勤奋刻苦地学艺,“西方艺术中的人本精神,伟大作者们的激情、纯情,对造型科学的剖析,是远远超过我在国内时所知的。”“构成、空间划分、如何处理平面、错觉与直觉,这一系列的知识对我是全新的。”由此,他感悟到“艺术的欣赏是没有国界的,艺术作品既无国界,飘洋过海来取经,负有打通东、西精神,彼此扩展审美的重任……”他像春蚕吃桑叶一般,废寝忘食地勤奋学习和吸收着国外的艺术。三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吴冠中又面临了一个重要的抉择:留在巴黎,还是回国。1949年末,吴冠中和同在巴黎留学的赵无极、熊秉明三位为了回不回国而在巴黎彻夜长谈。争论的焦点在于两个方面,一、不回国的理由:在国外学艺,技术尚未精湛,还没有熟练掌握和应用,再者,技术学到手了,回国却没有用武之地。另外,法国画廊兴旺、艺术信息资源丰富,利于画家生存,建功立业;二、回国的理由:艺术诞生在亲切的感情里,祖国的父老乡亲是亲人,是艺术的土壤和源泉。更要结合实践,探索和创造表现艺术新境的技法。矛盾不易解决,或去或留的选择经过多次反复,吴冠中最终下定决心,于1950年暑假离开巴黎,投向新中国。比较起其他人,吴冠中的抉择有着坚实的基础。就在前一年,他曾给杭州艺专的吴大羽老师写过一封信,表白说:“踏破铁鞋无觅处,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赶快回去,从头做起。我的心非常激动,似乎有什么东西将生下来。苦日子已过了半世,再苦的生活也不会在乎了。总得要以我们的生命来铸造出一些什么!无论被驱在祖国的哪一角落,我将爱惜那卑微的一份,步步真诚地做,不会再憧憬于巴黎的画坛了。暑假后即使国内情况更糟,我仍愿回来。火坑大家一齐跳。我似乎尝到了当年鲁迅先生抛弃医学的学习,决心回国从事文艺工作的勇气。”吴冠中还特别用梵·高书信中的话激励自己:“你是麦子,你的位置在麦田里,种到故乡的土里去,将于此生根发芽,别在巴黎人行道上枯萎掉。”可见这个决定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铭心刻骨。就是在出版的回忆录中吴冠中还在反问自己:“三十年前的情景又显现了,又记起回国不回国的内心尖锐矛盾,恍如昨日,不,还是今日。回国后三十年的酸甜苦辣,我亲自实践了;如留在巴黎呢?不知道!秉明不已做出了估计吗,‘大概也走在无极、德群他们的道路上,排在他们的行列里。’无极和秉明去年都曾回国,都到过我那破烂阴暗的两间住室里。为了找厕所,还着实使我为之难过。我今天看到他们优裕的工作条件,自卑吗?不,我虽长期没有画室,画并没有少画。倒是他们应该羡慕我:朝朝暮暮,立足于自己的土地上,拥抱着母亲,时刻感受到她的体温与脉搏!我不自觉地微微摇头回答秉明的提问时,仿佛感到了三十年的长梦初醒。不,是六十年!”

第三次重要的选择是在回国后。吴冠中回国已是1950年的夏天,被分配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当时,国内受苏联现实主义画风影响很重。吴冠中介绍的波提切利、夏凡纳、塞尚、梵·高、高更等人,同学们一无所知。有人说吴冠中是在宣扬资产阶级的形式主义。他被调到清华大学建筑系教绘画课程。后来他又离开清华,到北京艺术学院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从未想到,怀着一腔热血回到祖国的吴冠中,会被当作艺术上的异己分子而横遭排斥。他的艺术主张也被看作资产阶级形式主义;他画的村劳动模范戴着大红花的作品,却被同事认为丑化了工农兵形象,改来改去都不行。此时的吴冠中,一定有些后悔不该回来,他的内心一定有许许多多说不出的屈辱。在国外,他因为是黄种人而常在人格上受辱,现在回到自己的祖国,却依然被视为“异类”。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却必须去品尝这种“腹背皆敌”的滋味。于是他作出了影响他一生的决定:放弃人物画改画风景,并将油画中国化。风景画———这是他在归国后的艰难征途中明智的选择。它没有明确的政治倾向,可以避开许多敏感问题。在那个时代,有抱负的画家都在从事主题绘画,画英雄人物。风景题材则不关痛痒,不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可风景画的路虽然很窄,却稳妥,得不到政治的青睐,也没有多少风险。因此吴冠中将绘画的主题转向风景,等于免除了所有来自政治方面的无端批判,为他的艺术生存在这么个特殊的环境里,奠定了基本的前提。而且,吴冠中在风景画创作风格上更明智地选择了写实。他既已被认作是“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堡垒”,即使作风景画也无法避免被冠以“形式主义”的帽子。他如果继续沿用巴黎时期的风格画风景,即使与政治无关,也难以存活。吴冠中这一时期的作品,手法写实、造型严谨,令现实主义批评家无可挑剔。

正是这个选择,让吴冠中的丹青之路能越走越远。北京,是作为他风景画家起步的第一站。这里有许多古老高大的建筑、有苍松翠柏、有亭台楼阁、有大街小巷,有永远画不完的题材,而且就地取材,方便省时。上世纪50年代初期和中期,吴冠中画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寺院塔楼,并由这个起点逐渐向外扩展:1954年赴五台山,1956年至绍兴,1957年到山东大鱼岛、江西井冈山和瑞金,1958年去山西洪洞县,1959年往海南岛,1960年回故乡宜兴,1961年远征西藏,1963年登浙江雁荡山……即使在“文革”期间到河北获鹿县李村劳动锻炼,他也背着老乡家的粪筐,那高高的背把正好做画架,筐里盛颜料什物,到地里写生。同学们笑吴冠中是“粪筐画家”。而这位拿粪筐作画架的画家,就在北方乡间的黄土地上,开始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他在天天看惯了的、极其平凡的村前村后寻找新颖的素材,每天在宁静的田间来回走上好几遍,留意到小草在偷偷地发芽,下午比上午又绿得多了;转瞬间,路边不起眼的地方,开满了淡紫色的花朵,任人践踏……冬瓜开花,结了毛茸茸的小冬瓜……这些充满感情的描绘,反映出画家心灵深处与大自然间的对流,而真实的生命体验使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充满了真挚情感与浓郁的乡土情调。

吴冠中就这样在自己独特的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背着沉重的画具跑遍了国内的山山水水。“野外写生是件很艰苦的事情。有一次在贵州的一个村庄,那个地方人养猪、厕所都在一起,苍蝇满处飞。我坐在那里画,小孩看着画,他不感兴趣,数我背上的苍蝇,数了八十一个。”“到井冈山,要画主峰,很高。画完以后要下来就麻烦了。因为油画必须得两个手捧着,不能拿,黏的,还没有干。就只好把画箱扔下去,让它滚下去,能够滚的东西都让它滚下去。我自己捧着画像小孩滑滑梯,从山上一点一点地滑下去,裤子也磨破了,但是保护了这幅画。”更有一次乘火车,为了保护画稿,在拥挤的车厢里,他把画稿放在座位上,而自己整整站了好几个小时;他住过破庙、工棚、大车店;他在海南,为画画在雨林丛中忍受蚊虫叮咬;在湖南,为省委画巨幅油画《韶山》不要稿酬,只借车一辆,供他在湖南境内自由奔驰半个月,结果发现了张家界,写文宣传,张家界终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曾得了严重的肝炎。他自己甚至是老伴都感到他是活不久了,于是索性不再静养,日夜发愤作画,决心以作画自杀。没想到艺术竟然挽救了他的生命,他奇迹般地好了。

几十年为艺术辛勤的耕耘和积累,几十年对艺术那持续的少有的拼命精神,几十年的寂寞风雨丹青路程,在吴冠中临近花甲之年,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1978年,吴冠中举办了归国后的首个个展。如果从1943年首次个展算起,中间已隔了35年。展览虽然是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内举办,但却在整个美术界造成了回响。吴冠中的画展,给中国画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看惯了“文革”时期那些高、大、全作品的观众,面对吴冠中这些沁人心脾、生动活泼的小品,都感到耳目一新。随后,画展的成功很快传扬。吴冠中首先接到贵州的邀请前往展出,接着第二年又由北京中国美术馆主办“吴冠中绘画作品展”,随之又被邀请到四川、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广东、广西、山西、辽宁等省巡回展出。尤其值得赞赏的是,吴冠中非常为观画者着想,在中国美术馆的一次画展,居然每幅画都附有画作缘起和欣赏提示。他的楷书恭正端庄。

吴冠中的名字顿时遍传大江南北。这以后,吴冠中的个展接二连三,每隔一年都有新作展出。他的艺术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中国香港和台湾、新加坡、韩国、日本,走向美国、英国、法国,直至走进大英博物馆。1991年,法国文化部颁发给他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常规,为这位当代中国画家举办个展;1993年,巴黎市长为他签发了巴黎市金勋章。2002年,法兰西学院艺术院投票通过吸收吴冠中为通讯院士。西方人眼里的吴冠中的艺术,已成为20世纪中国艺术的标志,认为“这位中国大师的作品是近数十年来现代画上,最令人欣喜且不寻常的发现”,是本世纪中国“绘画艺术巨变的标志”。这个在巴黎求学时自尊心经常受到伤害,不知受过多少“高等白人”冷眼甚至侮辱的“黄皮肤小个子”,终于以他通古今、融中西的卓越的艺术成就,赢得了西方人的认同与尊敬,更为中国赢得了至高的荣誉。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读荷兰小画派引起的对学院美术教育的思考 杨东梅; 
国画教学中的临摹探析 刘珂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职美术素描教学探究 曹永和 
高建辉书法艺术 
联系方式


读荷兰小画派引起的对学院美术教育的思考 杨东梅; 
国画教学中的临摹探析 刘珂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职美术素描教学探究 曹永和 
高建辉书法艺术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