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文化艺术
 
 
 
 
 
 
 
 
 
 
乡情爱情永难忘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5-05-15 16:54:21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乡情爱情永难忘

吴冠中是当代中国不可多得的美术大家,更是不可多得的散文大家。在美术创作的间隙里,他一直不断地进行着散文和随笔的写作,先后写了一百多万字的文字作品。在《我负丹青!丹青负我!》一文中,他说:“我彷徨于文学与绘画两家的门前。……绘画之专长是赋予美感,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这是文学所达不到的。任何一个大作家,无法用文字写出梵·高画面的感人之美,语言译不出形象美。而文学的、诗的意境也难于用绘画来转译……” 在《双燕》一文里,他又说:“中学时代,我爱好文学。当代作家中尤其推崇鲁迅,我想从事文学,追踪他的人生道路。但不可能,因为文学家要饿饭,为了来日生计,我只能走‘正道’学工程。爱,有多大的魅力!她甚至操纵生死。爱文学而失恋,后来这恋情悄悄转入了美术。但文学,尤其是鲁迅的作品,影响我的终生。” 他在《沧桑入画》里说:“前几年曾和汪曾祺先生交谈,他说平生一大憾事是没有从事绘画,我说正相反,我遗憾没有从事文学,我们都老了,已无法互换。”

尽管吴冠中一生刻苦勤勉,从不浪费一丁点时间;尽管他两只手都挥舞着笔,用画笔画世间的山水自然,用文笔抒写自己的情思和胸怀。可是,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还是依然写不尽自己心中深深的爱……除了他愿为之献出自己一切哪怕生命的艺术事业外,他最难忘却的就是乡情和爱情。

吴冠中爱家乡。尽管他出过洋,尽管长期从事绘画而远离家乡,可依然显得本乡本土,和家乡的老农相比没多大差别,家乡带给他的乡土气息永远无法抹去和改变。是的,他的心与家乡永远贴得那么近!其实,吴冠中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曾先后六次回家乡。1981年吴冠中主动联系到宜兴写生一个月;1983年吴冠中在南京举办个人画展时,顺道携夫人到宜兴,探望了故居,游览了善卷洞;上世纪80年代吴冠中还两次路经宜兴,做了短暂停留。1992年9月吴冠中随中央电视台拍摄吴冠中专题,拍了家乡的相关外景,还在顾景舟家中,拍摄了他与顾景舟交谈的情景。一张吴冠中和乡下老农们一起其乐融融地交谈喝茶的照片,那脸上显现出来的由衷笑意,让人看了怦然心动。1997年吴冠中与袁运甫等一行七人,从杭州来到宜兴,察看了他的旧居。袁运甫记得,吴冠中旧居是三间砖木结构的平房,中间的客厅分了三部分,中间是桌子,右边是客人的座椅,左边养着猪和可以随便进出的鸡,四处都是鸡的鸣叫和猪粗重的呼吸声。吴冠中并没觉得在“北京来的朋友”前丢了面子,反而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喊着:“鸡窝里飞出金凤凰!”一直到去世前,他都想着再回家乡。吴冠中他是多么想再回故乡啊,闻一闻故乡泥土的气息,吹一吹故乡凉爽的清风……“高放风筝勿断线”,吴冠中犹如一只高高放飞的风筝,而一根长线却始终牵在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

人称吴冠中人生如画,爱情如虹。是的,在他的散文中,有这样两篇有关爱情的散文特别打动读者的心灵:一篇是《忆初恋》,另一篇是《他和她》。

《忆初恋》记下了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抗战时期,有一个年轻人在长途跋涉过程中,走烂了脚底,由于感染,他得了脚疮。在医院里,给他换药的护士是一位长得十分端庄和秀丽可人的姑娘。年轻人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她。他想方设法寻找种种借口到医院去,唯一的目的就是去看看那个美丽的姑娘。可是,当他鼓起勇气写好情书准备亲手交给她时,医院由于战乱搬迁了。年轻人怅然若失。在后方,他奇迹般地发现了她工作的那所医院。他欣喜万分,又写了多封情书寄给她。可是他得不到任何回音。后来战事吃紧,他辗转流离许多地方,和这位姑娘失去了任何联系。这位年轻人就是蜚声海外的著名画家吴冠中。《知音》杂志刊登了的那段美好回忆。奇迹发生了,当年那位美丽的护士陈寿麟还在,她的儿子看到了吴冠中的文章。早已从柳州市医院退休在家的陈女士,怎么也想不到过去竟然有如此一位痴情的少年暗暗钟情于她,并在流浪的求学路途中,给她写过那么多的情书。两位老人早已霜染鬓发,儿女成行。她让儿子写信告慰他,当年她真的一封信也没有收到。谈起这段故事,吴冠中称这“是真的初恋”,“陈寿麟的女儿她们到北京来, 来拜访我。一看到我的夫人,她的女儿说真像我姨,就是说朱老师跟陈寿麟长得特别像。……我现在回忆,可能她的形象是我初恋时没有找到的(对象)在她身上隐隐地有些体现……”吴冠中终于在50多年后传奇性地等到了那封曾使他日盼夜想的回信。

《他和她》则写了吴冠中和老伴朱碧琴的爱情历程,写了他俩在人生坎坷和风雨中感人至深的情思和恩爱。吴冠中说过,“妻子成全我一生的梦想,平凡,善良,美。”他和她萍水相逢于重庆,日本人打进了国土,江南农村的他和湖南山村的她都被赶到了重庆。他于艺术院校毕业后在沙坪坝一所大学任助教。她也到那所大学附小任教。由于他的同学当过她的美术老师,他们相识了。四年的友谊与恋爱,结成了终生伴侣。他事业心极强,刻苦努力,一味向往艺术的成就。但她并不太理解或重视他的这些品质,只感于他的热情与真诚。她的父亲曾提醒过她,学艺术的将来都很穷,她不在乎。她习惯于俭朴,无奢望,她只嫌他脾气太急躁,有时近乎暴躁。后来她亦常有怨言:“除了我,谁也不会同你共同生活。”她成了他妻子后,生养、抚育了三个儿子,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忍受别离,从无怨言。在几十年的岁月里,她经常陪他在外地山区写生,有时没有带画架,就蹲着甘当画架……有一张照片,是他和她,在黄山上,下着雨,他在一心画画,背后站着她,举着伞站着。他从来爱艺术甚于生命和一切,可有一回他确确实实“只要她,宁肯放弃艺术了”。那一次,她陪他到沿江的一条小道上写生,脚边是峭壁千仞。她缓步走远了,他发现她许久未回,惊呼不应便丢开画具一路追寻哭喊。后来才发现她在一个老农家闲谈,安然无事。实际上,她为他写生迟归而急得暗自饮泣的次数更是多得多。晚年后原本想一起“在宁静中相互搀扶着走过夕阳”,可她病了,患了脑萎缩,一切都不记得,什么都糊涂,成了“婴儿”。可他晚归,她依然会在家等他,“卧室阳台的窗户上,伏着她的背影,她朝楼下马路看,看他的归来”;她依然会在临睡前摸摸旁边的位置,感到他在,就心安睡着;“他洗澡都在夜间临睡前,她已睡下,听到他洗澡,她又起床到卫生间,想帮他擦背”……爱情是永远不会老的,它可以穿越时空,50年甚至百年。《他和她》已经续写了两次,可他总觉得没写完。假如上苍能再给他生命和时间,他还会再续写这爱情的篇章……

吴冠中永远告别了我们。当他在病床上临终前,通过儿子吴可雨先生向未能说再见的朋友和读者说:“你们要看我就到我的作品里找我,我就活在我的作品里。”吴冠中走了,可他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相信我们读他的文章,读他的画作,就能一次次地与他再相见,就能一次次与他畅谈他一辈子为之激情燃烧的艺术,了解他从太湖走向大海的坎坷人生之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读荷兰小画派引起的对学院美术教育的思考 杨东梅; 
国画教学中的临摹探析 刘珂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职美术素描教学探究 曹永和 
高建辉书法艺术 
联系方式


读荷兰小画派引起的对学院美术教育的思考 杨东梅; 
国画教学中的临摹探析 刘珂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中职美术素描教学探究 曹永和 
高建辉书法艺术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