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聚焦
 
 
 
 
 
 
 
 
 
 
何惠芳 武威发展生态产业 铸就美丽丝绸之路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05-09 21:08:23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何惠芳中共武威市委党校  甘肃武威  733000)  

 要: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涉及的价值理念、目标导向、生产和消费方式等方面,正在发生全方位的发展转型。武威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相互促进

工业革命以来,以技术引领、效用为先、财富积累、改造并征服自然为特征的工业文明迅速统治世界,在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资源枯竭、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实现工业文明转型、谋求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追求,最近30多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但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剧,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上限。在这一背景下,东方哲学“天人合一”的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认知,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成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导,促进形成了生态文明发展的中国范式,改造和提升着工业文明。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涉及的价值理念、目标导向、生产和消费方式等方面,正在发生全方位的发展转型。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是武威的基本市情,如何破解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是一个重大课题。“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武威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和谐武威,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产业升级的基础

1.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以提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以有效地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资源与环境如果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有序地开发,将会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良好的环境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为经济长期持续发展服务。

2.有利于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产业的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要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保证资源的持续合理利用和维护好生态环境。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其目的是为了将建设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的资源,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意识。只有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融合,才能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新常态下,为了解决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无疑是有效措施举措,也是新常态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要求。同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现的途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新常态期间乃至今后更长的时期内,武威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提高地区竞争力的内在需要和重要机遇和必要手段。实践证明,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把生态资源作为宝贵财富来看待、作为经济要素来谋划、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完全可以走出“守着青山绿水、戴着贫困帽子”的窘境。一是扩大优质增量促进结构调整。抓住“一带一路”发展的历史机遇,严把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把环境准入作为项目引进取舍的重要依据,实现产业项目的好中选优。二是以环保倒逼机制促进产业升级。综合运用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等措施,认真实施新建减排项目,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高产业关联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是以资源综合利用为抓手发展循环经济。秉持“用物之长则无不用之物”的理念,把资源深度开发与循环经济结合起来,建设更多循环发展型企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清洁生产示范园区。

三、生态文明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齐头并进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武威又是甘肃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更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武威人的努力。武威市委市政府提出改革发展都要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坚决不要“肮脏”的GDP,不要“带血”的GDP,不要“注水”的GDP,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近几年,武威市将“生态+”理念融入到产业发展、城乡发展的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创造性的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发展之路,同时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创造更多绿色财富惠泽于民,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面小康社会普惠的公共产品和民生福祉,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

1.生态+休闲农业

武威市凉州区依托农业和农村资源,大力发展农旅结合、以农为主、强农兴旅的新业态产业,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绿色有机农业、高附加值农业和出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通过休闲农业在生产、生态、旅游、创收、教育、辐射、文化传承等功能助推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市场运作、合力推动”的发展格局,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使休闲农业成为新的产业增长极。

2.生态+工业

武威市积极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实现企业增税、财政增收、就业增加培育循环工业体系,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合循环,实现资源利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要运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绿色贷款等激励政策,推动循环链条上下游企业间结合,形成循环工业战略合作共同体。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延伸循环链。

3.生态+旅游业

旅游是实践反复证明的朝阳产业,无烟的GDP,特别是在当前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局中,丝路沿线节点城市文化旅游越来越火,河西走廊正在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武威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生动的历史故事、众多的文物遗迹、浩瀚的大漠风貌、独特的丝路地位,理应把文化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来优先发展,特别是紧扣全域旅游,从体制机制、产业发展、品牌塑造、项目策划、景区打造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综合施策、改革推进,全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更好地带动和推进城市整体发展。武威市提出了“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新战略新思路,确定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着力打造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和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4.生态+服务业

培育生态服务业,包括生态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武威的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使之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擎和龙头,建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让服务业层次高起来、环境质量好起来。生态旅游业服务业同时成为武威经济发展和扶贫脱贫的重要抓手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后发优势这既是当前治贫之举,也是长远固本之策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认知工作研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璐 石 华 从司法实践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析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的经验研究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构建路径  
联系方式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扶贫路径研究-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事 传递精准扶贫经验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贫时代”贫困问题治理探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研究——以寻甸回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相对贫困治理机制研究---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