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探索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5-12-29 09:38:19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探索

    于 丞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其影响力不断增强,尤其是在亚洲地区的合作与发展中,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职能不可忽视。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冲击,让各国政府都意识到单一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存在的金融风险,这也让我国政府意识到人民币国际化的紧迫性。

    【关键词】人民币 国际化 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也有所提升,且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逐步增强。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政府更加认识到在国际金融活动中过度依赖美元成为威胁本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为此,我国必须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推动在国际金融活动中更多使用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人民币的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中国必须规划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正确路径,过于激进或保守的国际化道路很可能会导致人民币国际化的失败,进而影响我国国内的经济的稳定。所以,研究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货币国际化是指货币使用不再局限于本国或原使用区域,而是能够在周边国家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无障碍使用,货币的国际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便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中国范围,在境外流通,并获得国际的认可,最终可以用于国际结算、计价和成为储备货币的过程。一国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必然要带来其主权货币地位的提高,因此随着我国的崛起,人民币国际化是其必由之路,而且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也有利于大国地位的巩固

    直接原因。首先,边境贸易驱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推动了人民币的境外流通。我国一直以来与越南、老挝、缅甸、朝鲜、俄罗斯、蒙古等周边国家保持密切的贸易关系,边境人民互动往来增加了人民币在这些国家的流通规模。以缅甸为例,缅甸与我国西南边境交接,与中国边民交往频繁,缅币币值本身不稳定,因此两国在经济贸易中更愿意使用币值稳定的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而且人民币已经在缅甸实现了全境流通,2001年,仅在云南德宏州与缅甸进行的贸易中,流入缅甸的人民币就有6000万,而缅甸商人在云南瑞丽有超过10亿元的人民币存款。

    其次,出境旅游业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从大陆角度看,港澳游与边境游都极大的推动了人民币在港澳地区以及周边国家的流通。自我国与香港、澳门之间开通自由行之后,每年赴香港、澳门的内地人大量增加,香港与澳门地区的银行也开始提供人民币个人业务,这方便了人民币在港澳地区的流通。在边境游方面,云南、广西、内蒙古和黑龙江等省的边境游最为频繁。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约有100多万人通过云南出入境,广西地区2000年的边境游人数为274万人次,黑龙江地区因为与俄国交界,中俄边境旅游业发展十分迅速。这些边境游活动带动了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此外,对于那些不与中国交界的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主要依靠中国游客在其境内使用和兑换人民币。

    最后,除了正规渠道外,在毒品买卖、货币走私等活动中也存在人民币在国外流通的现象。如一些不法分子携大量资金外逃、洗钱、逃税等行为都属于货币走私。据海关统计,仅在广东口岸,便有100亿元人民币非法流出。

    深度解析。首先,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且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在规模上也不断增加。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过度依赖对外贸易的特点,据统计,我国2007年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6%,这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较大,但同时大量的对外贸易活动也为人民币参与国际结算提供了平台机遇。

    其次,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政治保障。我国国内政治环境稳定,国防力量不断提升,综合国力提高必然提升了国际地位,相应地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有所提高。而且随着大国地位的崛起,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活跃,积极参与国际社会事务,在货币金融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加入了国际清算银行、国际金融协会,到新世纪初又加入了金融特别行动组,中国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几次世界性金融危机之中,中国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这有利于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塑造。

    最后,中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机遇。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跨国活动和业务开放两个方面。从跨国金融活动来看,一方面是我国的金融机构开启了海外发展战略,如中国人寿、中国银行等都开始在海外谋求发展;另一方面,国外的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我国,开拓中国金融业务,如日本东京银行、香港南洋银行都较早的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开设分行。在业务开放上,一方面是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身海外股票市场,募集海外资本;另一方面,我国也开放了内地资本市场,允许外资在内地开展股票、证券等交易活动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使用和流通情况。一方面,在人民币的流通范围上。目前人民币还主要是在港澳台地区以及周边国家使用和流通,如在港澳台地区主要是通过探亲人员流动、旅游等方式带动人民币的使用和流通。在缅甸、越南、朝鲜、内蒙古等边界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主要依靠双方的贸易和旅游。在香港地区,2004年到2006年间,有206亿人民币是在香港境内被提现和消费,从香港汇往内地的人民币也高达22亿元,由此可见人民币在香港境内的流通规模巨大。在朝鲜,人民币有“第二美元”之称,每年大约有3.2亿现金人民币流入朝鲜。内蒙古境内的人民币流通比例为50%,而在老挝东北三省地区,人民币可以完全代替本币。人民币在港澳台以及周边国家的高度流通对双方的贸易以及旅游发展等都有显著拉动效应。

    另一方面,在发挥国际货币职能方面。从周边国家的人民币流通情况来看,人民币货币职能体现在交易媒介的职能,双边人民在交易和旅游中大都将人民币作为结算和支付货币,而且一些贸易货品和旅游产品也以人民币来计价,这又发挥了人民币的计价职能。此外,人民币在价值储藏和储备货币职能方面也有所发展,目前,菲律宾、柬埔寨、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都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在价值储藏方面,主要是缅甸、老挝一些私人部门持有大量人民币,以便实现资产保值。

    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交易情况。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市场之中,人民币的交易总量不断上升。在2001年到2007年,在外汇交易中,人民币的交易占有量提升较快,从2001年的0.01%迅速提升到2007年0.47%,但从数据也可以看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量中占有额度并不高,如与美元相比,2001年美元在全球外汇交易中占比76.16%,2007年为86.35%。此外,韩元、卢布等币种的外汇交易总量都高于人民币。

    另一方面,在交易结构方面,人民币外汇交易大都为即期交易。外汇交易主要分为即期交易、远期交易、期权交易、货币掉期交易、其他掉期交易几类。2007年,人民币的即时交易占人民币外汇总交易的60%,远期交易为30%,剩下的交易种类占到10%左右。而在同期美元的外汇交易中,即时交易仅为20%,远期交易为10%,剩下的交易种类占70%。从这种交易结构也可以看出,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使用范围并不广泛,还处于起步阶段。

    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分析。货币的国际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一种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也有所差异,一般可以将以下几个指标作为衡量一种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标准:该货币是否被国际贸易广泛作为计价单位,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职能;该货币在国际投资与信贷活动中被使用的比重;该货币是否具有国际储备资产职能;该货币是否被广泛用于国际清算;该货币在国际上的流通规模。总体来说,便是一种货币在世界范围内被使用的越广泛、在国际储备资产中占比越大、越多被用于国际投资,这种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便越高。研究者李瑶以这些指标为依据,测算了2003年各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其中美元国际化指标为10.25,欧元为2.27,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指标为0.19。其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测算了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如2006年,在中国人民银行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课题组”的测算中,将美元的国际化程度视作100,那么欧元为39.4,中国为2。2007年,研究者高洁也对世界各类货币的国际化程度进行测算,美元国际化指标为2.62,欧元1.16,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仅为0.12。尽管测算体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数据,但整体来说,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美元、欧元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

    首先,我国缺乏完备的金融体系支撑人民币国际化。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虽然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我国却没有形成与之相匹配的金融体系,这也使得我国的金融体系较为脆弱,难以抵挡外部冲击。我国的金融体系存在资源浪费、效率低下、融资机制不完善等多种问题。以我国当前的融资机制为例,间接融资在融资活动中占比过多,直接融资只是融资机制中的辅助手段,二者的失衡带来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埋下一定的风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而金融体系不完善也导致国外持有人民币的投资者难以信任人民币的保值能力,不认可人民币的储备职能,最终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其次,我国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与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缺乏也制约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需要有两个前提,一是国内能够形成完善而开放的市场,形成市场调节机制;二是国家需要具备强大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能够在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时及时进行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这也能够防止本国货币币值发生波动。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国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但依然存在诸多不成熟之处,在一些经济领域政府过多干预,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特点。我国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一直有强大的控制力,这使得我国经济能够保持平稳增速,解决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结构性失衡等问题,但在具体的调控中,我国政府较为依赖直接的行政调控手段,而很少运用经济杠杆、法律手段来引导经济发展,这是其宏观调控的不足之处。

    再次,人民币国际化存在国际流通量增长不足的问题。纵观发达国家的货币国际化进程,他们都通过一定的途径来提高本国货币的流通规模,如作为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英国便在19世纪中后期通过资本输出而向他国输出了数额庞大的英镑;美国则在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借此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美元流通;日本也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跨国投资的方式对外进行日元输出。我国近年来也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流通量,但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规模依然较小,2004年人民币的国际流通量还不足1%,到2006年流通量为1.53%,尽管份额有所增长,但如此小的流通量难以支撑人民币国际化。

    最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中还未实现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的衡量指标之一便是货币在国际范围内的自由兑换程度,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技术性基础条件。在资本项目中实现可兑换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如果一种货币不能够在国际范围内实现自由兑换,那么它在货币流通中便成为一种高风险货币,也很难被其他国家所接受和认可。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推进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人民币是否被广泛用作国家贸易的结算货币是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必然要促进它成为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货币之一。

    一是畅通人民币的回流机制。目前,我国已经在港澳区域内建设了人民币的回流渠道,而国内的商业银行也在与中国有密切商贸往来的地区开设分行等营业机构,办理人民币业务,为人民币的回流提供了渠道。但当前的人民币回流网络不足以支撑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为此,可以尝试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使之成为人民币回流机制的中心。

    二是建立和完善人民币的计算退税政策。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并没有相关优惠政策,这也不利于激发贸易双方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积极性。为此我国应该制定出人民币计算退税政策,鼓励贸易双方使用人民币结算。

    三是放宽人民币现金的出入境限制。当前,人民币出入境都有金额限制,不利于人民币流通规模的扩大,因此可以适当进行政策调整,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放宽人民币进出的诸多限制。

    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国内金融市场还比较脆弱,无法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金融支持,在此情况下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便能够为人民币大规模流通提供便利。建立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能够进一步拓宽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渠道,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为境外的人民币投资、交易等提供一个金融平台,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香港是我国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一个最佳选择,它本身与内地有着极为密切的经贸关系,因此在香港区域人民币结算等业务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而且香港境内有大量的人民币交易活动,成为人民币境外流通的主要地区之一,因此也有建立人民币离岸业务的需求。加之香港金融市场已经较为成熟,能够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建立提供金融保障。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不仅可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还能够将之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缓冲地带,有利于政府把控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使之实现渐进式发展。

    加强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1997年国际金融危机极大地冲击了东亚地区的金融体系,在此次危机中,国家间缺乏金融政策的协调而实行货币贬值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危机。在危机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难以为东亚地区提供足够的国际流动性支持,在缓解危机方面作用有限。为此,东亚地区国家应该加强货币合作,建立互助协调机制,这能够增强东亚国家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区域货币合作,倡导在东亚区域内使用区域本位货币作为外汇储备,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并在这一区域合作中,将人民币的作用最大化,借此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如中国可以与有密切贸易往来的国家签订本币双边互换协议,推动人民币成为双方贸易和资本投资中的主要计值货币,这样才能够带动人民币在海外的交易和发行,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48。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由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陕西省社会发展研究会主办。

欢迎老作者、新作者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

编辑:孔延莉 QQ511860427    41648008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