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关于有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 ----以沈阳市为例 王云波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05-17 14:16:50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关于有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

----以沈阳市为例

王云波(沈阳市城市建设项目办公室  辽宁沈阳  110013

摘 要:随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国内主要城市纷纷响应国家号召提出建设海绵城市。本文主要分析了沈阳市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沈阳市如何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对策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这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的战术性举措。如何有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我们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

1.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内湿地、湖泊、水系逐步消失,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原有的生态排水体系和水文特征,降雨不能及时下渗,形成地表径流,传统的城市排水体系难以适应强降雨时形成的径流量洪峰,“逢雨必涝,雨后即旱”,城市抵抗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2.规划管控遇到瓶颈。一是空间规划不统一,我国各种空间规划是依据各行政部门的法律编制,规划主体、标准、期限不一致,经济社会空间布局不统一,空间无法有效统筹利用,生态难以有效保护;二是发展成本过高,生态用地保护边界不统一;缺乏有效管控,建设项目侵占生态用地时有发生;三是规划审批效率低下,规划依据不统一,各自为政,削弱规划的严肃性、一致性,不同部门在行政审批中互为前置,效率低下。

    3.政策制度尚不健全。海绵城市的理念刚刚兴起,建设的基本原则、配套机制与保障措施尚处于试点探索阶段。一是政策层面,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建设涉及多部门、多领域且缺乏工作协调机制,建设项目难以落实控制指标;二是技术层面,海绵城市建设是涉及排水、绿化、道路、建筑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单一目标逐步向考虑多目标、多效能转变,工程设计缺乏设计规范的支撑,评估体系尚未形成。

    4.投资管理成为难题。一是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保领域的资本运作,实现双赢。由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所获得的效益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很难以经济产出作为依据来测算投资回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PPP项目的进程;二是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运营维护管理难以持续,项目竣工后,维护管理资金难以落实,难以维持设施性能、品质和延长使用生命周期及保障设施安全有效使用。

    5.社会公众缺乏认识。社会公众对海绵城市普遍缺乏认知。城市化建设的前期,人们只顾一味的追求建设速度和便利,而忽视了与自然和谐共处。大面积的硬化路面和广场的出现,使宝贵的雨水未经利用而付之东流,缺乏考虑雨水资源再利用。不论是城市老旧城区改造,还是新城区建设,都因绿地率低,难以提供充足的地上空间布置,影响开发或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同时部分市民对城市建设改造缺乏理解和支持,甚至是抵触设障。

二、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的举措

沈阳市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加快城市转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和宜居度。《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城市空间优化战略着重就划定生态控制线,保育生态廊道提出愿景。科学有效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议采取如下举措。

    1.强化规划引领,实现多规合一。科学编制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规划,充分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城市总体规划、控详规划及道路、绿地、水系及其河湖连通规划等相关规划要将年径流总量、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绿地率和雨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纳入规划指标体系;统筹考虑全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目标、策略和建设时序,发挥规划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控制和引领作用。

    2.加强规划管控,严格实施规划。借鉴厦门经验梳理沈阳市道路、水系、绿地、建筑小区等建设项目,建立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所有项目实施“海绵评估”,对前期方案、设计文件进行评估审核,实现规划管控;建立项目管控平台,成立技术专家委员会,全程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在规划建设管理各个阶段循序渐进,按照顶层设计严格实施海绵项目建设,控制硬质下垫面,发展软质下垫面,使城市下垫面有稳定的水环境。

    3.完善制度体系,制定引导政策。研究适合沈阳市的海绵城市建设雨水管控地方标准和污染控制技术指南,编制规划设计导则、技术规范、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和利用工程标准图集、运行维护技术指南、竣工验收技术规程;建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和规划建设考核评价、验收和监控制度;出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研究引导鼓励政策,鼓励公共建筑及住宅小区项目建设采用海绵建设标准,鼓励设计单位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项目设计方案。

    4.完善工作机制,统筹项目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统筹下,各地区和规划、建设、园林、水务、水利等市直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统筹规划海绵城市建设;相关部门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增强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各系统建设指标应符合沈阳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的相关规定,并应达到规划确定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将海绵城市建设列入市政府绩效考核工作。

    5.推进示范建设,创新融资模式。按照集中连片的要求,重点选择有条件的建筑、园林、道路、水系等项目开展海绵城市示范工程建设,形成示范效应。通过推进沈河东部新城示范区域建设,积累经验,探索政策,带动道路排水、水系、绿化、景观等行业的规划、设计、施工整体升级;同时加强海绵城市建设资金统筹,创新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将沈阳市建设成为具有北方特点和影响力的海绵城市。

    6.做好项目储备,全面有效推进。坚持生态优先,自然循环的原则,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结合我市生态条件,突出原生态保护,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建立滚动可实施的海绵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储备制度,明确到2020年项目滚动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避免大拆大建,明确建设项目、指标、区域、规模、时序、投资等,全面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7.营造良好氛围,共同缔造海绵。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深入宣传海绵城市建设的重意义和政策措施,引导市民养成生态环保的生活习惯,调动社会各方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主动性;加强对相关部门监管人员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从业人员的业务培提高参与海绵城市建设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注重总结典型经验,拓展群众参与和监督,做好宣传工作,共同缔造海绵城市建设。

三、结语  

建设“海绵城市”的根本目的是转变传统城市发展观念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理念。“海绵城市”理念管理方式的全方位植入,将成为沈阳市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是对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和排水方式进行深刻反思的集中体现。沈阳在学习厦门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将不断在规划、建设、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制定,投融资与经营管理模式的探索方面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宁吴连丰.厦门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编制实践与思考[J].给水排水  2015,5(3):28-30

[2]崔广柏张其成湛忠宇陈玥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J].水资源保护.2016,32(2):1-4

作者简介:

王云波(1973--)男,汉族,山东省安丘人,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给水排水工程。


责任编辑 孔延莉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