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基于创新理念的地方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金虹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05-18 16:50:20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联2017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7lslktyb-119)的研究成果

基于创新理念的地方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金虹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沈阳  110044

摘 要: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及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创新理念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应运而生。基于创新理念的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通过论述地方高校英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理念创新、课程设置创新及教学评价机制创新的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创新理念;人才培养;培养策略

21世纪是人才辈出与人才竞争的年代,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历史转折点的重要时期。作为培养高精尖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职责,因此,基于创新理念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与迫切需要。其中,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在此发挥的作用与职责不容小觑。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发挥自身优势与特长,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之路,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和顺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深入探究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地方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也是我国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一、基于创新理念的创新教育

最初,创新的定义来源于“创造性产品”的特征定义,所谓“创造性产品”是指看产品是否具有创新性:一方面,看该产品对于要解决的任务而言是否是新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另一方面,是看要完成的任务是否无法通过传统方式完成,而必须通过创新性的方式进行完成。在教育领域,创新教育通常是指对受教育者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一些传统学者认为: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由个体基因决定的一种先天差异,后天难以改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发展,学者们越来越相信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可以后天开发和培养的,是可以通过不断地训练来提升的。因此,创新教育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认可。

笔者认为,基于创新理念的创新教育包括对学生思维风格、行为模式、个人特征及专业知识四个维度的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在于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最终目的在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高层次的人才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重点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方面的培养,也包括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知识的积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多种培养方法”。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需求。

二、地方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及非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化、模式趋同化。目前,受到前些年高校扩招和高校合并的影响,大部分地方高校只是急于扩充英语专业的规模和学生人数,从而导致英语专业缺乏办学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策略,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趋同化,造成办学模式单一,自身办学特色不明显,培养出的学生也是过于“模式化”和“统一化”,千人一面、毫无特色。专业特征不够凸显,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弱,学生只能按照学校现成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程来进行学习,缺乏自主性与创新性,无法根据自身兴趣和特征来选择学习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普遍创新意识比较淡漠,知识面及视野比较狭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思辨能力不强,大量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毫无竞争力可言。与此同时,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是不容乐观。学校普遍单一追求四六级的过级率而完全忽视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导致大量英语学科“高分低能”学生的产生。大量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实践中无法用英语来顺畅交流,

2.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同样受到高校扩招和高校合并的影响,地方高校英语教师队伍普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高职称,高学历教师较少。以地处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的沈阳大学为例,该校为一所地方综合型高校,办学目标是将自身建设成为“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该校共有专任英语专业教师87名,其中教授3名,占总数的3.45%;副教授27名,占总数的31.03%;毕业于省内高校的教师76人,占总数的87.36%; 具有博士学位3人,占总数的3.45%。从中不难看出,一些地方高校的专任英语教师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3.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地方高校英语学科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失衡。一些高校专业英语和非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仍以语言学知识和技能为主,如词汇学、语言学、英语读写、英语听力等,往往由于学时有限和师资水平的局限而难以对这些课程进行系统全方位的讲解,使其不得不停留在理论阶段而无法真正付诸实践培养阶段,无法达到培养的真正目的。另一方面,课堂理论教学仍处于主导地位,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造成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应变能力等低下,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岗位的需要而造成下一步的就业问题。

4.人文教育不足,素质教育不够。目前,地方高校的英语人才强调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一直围绕语言技能训练,从而忽视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导致学生人文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对中西方文化了解不足,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素质教育。一方面,很多学生对于中国本土文化了解不够,对于一些传统节日,风俗习惯不够熟悉,造成笑话;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西方文化也是知之甚少,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障碍重重。

三、基于创新理念的地方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

基于创新理念的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指的是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还应具有英语学科所要求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地方高校的英语人才还应服务于为地方社会的发展建设,具体的培养策略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创新。首先,在英语学科人才的培养上要注意因材施教和因专业施教。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根据其不同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教学重点,将英语知识和技能与其专业知识需求相结合,在强调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拓宽学生视野,有效地将语言知识、人文常识、学科专业知识及地方发展特色相结合。例如: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对他们英语听、说、译等实际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还必须要求学生掌握西方各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及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相关历史,因为这些都会在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所涉及,也是他们必须掌握的重点部分。

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语言的学习也是不同文化的学习,因此中西文化冲突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文化鉴赏能力和对与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才能促使学生透过书本表象看穿事物本质,从而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

2.课程设置的创新。对于地方高校的英语学科教学而言, 课程可以进行多元化设置,但前提是必须以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核心,以人文素养为诉求,以实际应用能力为前提,以创新能力为动力,从而发展学生多角思维和自我学习、追求发展的能力。课程的设置可以进行多学科、多领域、多专业的结合,例如:旅游英语、法律英语、中西文化鉴赏等。对于学生而言,扎实的学科知识是基础,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是技能,开阔的视野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只有将几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课程的设置才会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评价机制已经不能满足今天的创新教育了,为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将创新精神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并且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方面。

目前,地方高校采纳的均是学分制,评价机制也可以改革成灵活的学分评价机制。改革原有的考试评价机制,将第二课堂、科研活动、学科竞赛等作为辅助形成性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获得学分,最终以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中的学分和终结性评价体系中的学分相结合,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英语人才培养应围绕“基于自身、特色发展、创新改革”的办学理念为先导,以发展英语应用型人才需求和自身办学特色及优势为切入点, 科学调整英语专业人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等,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询瑛、范谊.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J].外语界, 2010,(4

[2]于洁.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怀化学院学报,2008,(6

[3]刘强.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6

[4]周廷勇.高校学生发展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2,(10

作者简介:

金虹(1979--)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论研究。

 

 

 责任编辑 孔延莉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