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借鉴儒道学说构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1 文小兵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05-18 17:04:12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借鉴儒道学说构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文小兵(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益阳  413049

摘 要高职学生生命质量不高,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学生走进了虚无主义的误区。高职生命教育要借鉴儒道学说,以热爱自然生命的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构建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完善社会生命的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构建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命教育;儒道学说

一、高职学生的生存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1]:高职学生对“现在的生活状况”,表示幸福快乐的仅占20.5,表示平平淡淡的占36.4,表示单调无聊的占31.8,表示郁闷窒息的占11.3人际交往方面,有“5个以上”好朋友的占35.6,有“35个”好朋友的占24.7,只有“12个”好朋友的占36.2,表示没有朋友的占3.5﹪。虽然只以一所高职学院为样本的调查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是它毕竟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高职院校学生生命质量不高的事实。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网络、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经常有关于生命逝去的报道,或因自然灾害,或因人为事故,或杀人、或自杀、或他杀,让学生感到生命的无常与无奈;过度聚焦影视娱乐明星和个人财富的新闻,对学生产生娱乐至上、金钱至上、人心叵测的误导,让他们感到生命的疲惫与迷茫;现实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以及基础教育与高职教育中生命教育还没有到位;等等。总的来说,是因为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部分学生走进了虚无主义的误区。因此,加强生命教育,引导高职学生走出误区,提高生命质量势在必行。

二、借鉴儒道学说构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高职学生虚无主义生命观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生命存在上的虚无主义。他们认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生短暂,死亡不可避免,生命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因此产生了漠视生命、厌弃生命的人生态度。一是生命价值上的虚无主义。他们认为,善不见得都有善报,恶不见得都有恶报,何必为善去恶,因此产生了肆意践踏道德底线、过分注重感官享受、甘愿虚耗生命的人生态度。

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学派,各有侧重地解决了生命存在上的虚无主义与生命价值上的虚无主义问题,因此值得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并用来引导高职学生构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热爱自然生命,构建生命存在的意义 

“贵身”“重生”是孔子和老子生命哲学的共同特点。老子“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孔子“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孔子家语·六本》)

    冯建军教授认为,人的自然生命,不单具有动物性,还“具有其生命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天性”,蕴藏着发展成“智慧之体、道德之体、审美之体”的巨大潜能[2]

由此可见,人的自然生命是神圣的、宝贵的、美好的,生命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体现,因此值得我们热爱和珍惜。热爱自然生命就是要热爱、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还要对自然界的其他生命心怀善意。

孔子是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践行者和表率。“厩焚。子退朝,:‘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家里的马厩失火,孔子下班回来急忙问有人受伤没有,而没有问马烧死没有、财产损失有多大。可见,在孔子眼中不论身份地位的高低贵贱,人的生命都是神圣的、值得尊重的。

孔子十分珍惜生命。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孔子说,他是不会与空手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后悔的人共事的。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述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孔子还十分喜爱音乐,“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曾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这些是孔子十分热爱生命的有力证明,他的生活中充满快乐,儒家人并不是苦行僧。

孔子和老子也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命。家里的狗死了,他嘱咐子贡用席子把狗包好埋掉,“无使其首陷于土焉”。“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即使因生活所迫,他对动物的生命也有所取舍,绝不滥杀。老子认为:人与自然都由道而生,人类要尊重、遵循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所谓“道法自然”;过度向大自然索取资源将会招致祸患,“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中,感受并构建生命存在的意义。比如组织名人讲座、红色教育、公益活动、各种比赛等实践活动;改善学生物质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幸福与美好。

    2.加强德行修养,构建生命存在的价值

个人的价值呈现离不开社会,因为价值总是在事功中体现。孔孟儒家的生命观认为人性向善,在真诚的条件下人心都有向善的力量,人生之道就是择善固执,人生的目标是止于至善。真诚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安顿,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择善而行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德行修养、不断向至善趋近、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儒家人在这个过程中能充分获得生命的价值感。

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告子上》)人性向善就像水总是有向低处流动的趋向一样;反身自求诚意、真诚,是非常快乐的。“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追求真诚是人生的原则。真诚的人才有“四端”,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人。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人一旦真诚,力量就会由内而发,他就会选择美好的目标主动地执著地去追求,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从而获得价值感。做人做事,尽力而为,做到问心无愧,这是儒家生命价值感的重要支撑。

对高职学生而言,在真诚的基础上,首先要立志,立志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然后加强德行修养,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加强德行修养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前提条件。而加强德行修养,也可以借鉴儒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路线。再者,儒家修身的德目与公民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把儒家修身的德目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就能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汪麟.高职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5):16

[2]冯建军.生命教育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5):67

作者简介:

文小兵,男,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主要为高职人文教育与应用写作。

 

 

 

 责任编辑 孔延莉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