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农民权益缺失及其保护研究 任振涛 杜蒙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05-22 10:44:28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农民权益缺失及其保护研究

                任振涛  杜蒙(咸阳市行政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摘 要:切实维护好、保护好、实现好农民的合法权益是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是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必然结果。保障农民权益是事关农村改革发展成败的关键之举,是全党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1],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因此,对农民权益保护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笔者分析了我国农民权益缺失的现状、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切实维护好、保护好、实现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农民;权益;保护

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提到[2]“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赢得了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在中国,农民问题始终是革命和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可以说公平、有效、科学地维护、保护和实现农民应享权益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需要,是秉行执政为民宗旨的现实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需要,是如期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需要,是科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必然需要。

一、农民权益现状分析

1.农民应享有的权益

农民有其自身的权益,可以从四个维度分析。从法律层面来看:即国民待遇 ,也就是说农民享有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享有的一切基本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接受教育的权利、人身不可侵犯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等;从制度层面来看: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到要“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等,这些目标告诉我们,不仅要赋予在农村进行生产的农民更多权利,同时也要赋予已经转移到城镇的农民更多权利;从哲学层面来看:其倡导人人生而平等;从城乡一体化内容角度来看:随着城乡经济融合、空间融合、人口融合、文化融等多方位融合,农民的房产、生产、就业、社保、公共产品、子女入学、土地等集体所有资源的种种收益权等权益诉求日渐突出。

2.科学辩证认识目前农民权益缺失问题

2016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3]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亿。“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3个百分点,每年城镇人口增加2000万。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表明中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社会时代。

    农民是与农村、农业、耕地有着密切关系的群体,他们居住在农村,从事着农业生产,户籍分属曾是区分农民与市民最主要的标志。历史的、辩证的、现实的认识农民权益缺失问题,应拥有、应具有的权益而未赋予是为“缺”;原有的、曾拥有的权益因故失去是为“失”。农民权益缺失存在“真伪”之辩。农民权益的“真缺失”指的是,随社会发展应给与而未给予、实拥有而未认可、曾拥有而已失去、不想要而被外挂之种种主权、利益缺失或被缺失,如受教育权、生态权益、村务知情权、公平享受公共服务权益等;农民权益的“伪缺失”指的是,法律赋予的而未落实到位或未落实之权益“缺失” ,如平等参与管理社会事务权、消费者权益等,“伪缺失”既非缺、也非失,实乃欠。

3.农民权益缺失导致的社会后果

农民权益缺失问题势必会带来一定的后果,制约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农村而言: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影响农村干群关系,进而动摇党和政府在农村的群众基础。

第二、对城市而言:不仅增加城市的发展成本、建设成本,还增加城市的管理成本,加大了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压力。

第三、对社会而言: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影响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制约“中国梦”的如期实现。

二、导致“农民权益缺失”原因分析

1.导致农民权益真缺失产生原因

一方面是农民群体的原因。农民群体的权益意识淡薄、文化程度不高、主权意识不足、组织程度不够;另一方面则是外界因素的变化,因受发展阶段制约而采取的发展策略,受社会认知、治国理念的发展水平制约等影响,导致农民权益缺失,因为中国的民主政治、法制建设和公平正义的推进和实现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辩证的历史过程。

2.导致农民权益伪缺失产生原因

“伪缺失”既非缺、也非失,实乃欠。这个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但是为什么没有得到解决或者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首先,是认知不足。决策者或者说是执行者并不认为“伪缺失”是真正的大问题,没被认定为是大问题,那么问题的解决就会延迟。其次,强势利益集团与弱势农民群体的博弈。伪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不是农民自己造成的,那么解决的关键主要也不取决于自己,则依赖于其他利益集团。当农民问题并不是大问题时候,矛盾就会弱化,而当农民问题涉及到全局工作时候,才被重视。究其原因,农民权益问题具有的相对独立性,使得它与利益集团的权益关联小,未能引起社会重视。

三、农民权益保护的路径选择

1.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构建“三主体”维权模式

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是,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可构建“三主体”的维权模式。第一个主体指的是各级政府,第二个主体指的是非政府组织,第三个主体指的是农民自己。通过三个主体共同的参与与合作,分别从宏观层面到中观,从中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多层次的维护农民权益。具体来讲,政府从构建宏观环境入手,通过制度和体制优势为权益保护创造有利环境,依法落实农民权益。非政府组织作为介于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纽带、中观主体,应主动参与到农民维权中去,并为维权提供必要的支持,发挥自身的承上启下作用。作为微观层面的农民自身,则不能消极的等、靠、要,应提升自我素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知法懂法,成为主动自我维权的主体。三主体鼎力合作,将农民权益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认知,加强权益关联

农民权益的赋予将随社会进步日益丰富、公平。给予和实现关键在党、在政府,维护靠社会、靠自己、靠子孙,最终靠发展。应健全农民权益的表达机制,唤起全社会对农民权益问题的关心[4]。发挥农民权益问题的外部性,将农民权益与其他利益集团的权益捆绑在一起,形成牵一发动全身的格局,让利益集团将农民权益重视起来,倒逼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来重视和解决农民权益问题。这就需要靠政府、靠法律、靠社会发展,多方发力,多方协作。

3.完善制度保障,让农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让农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政策上进行切实有效的综合制度性改革,使得农民在城市化过程中得到实惠和利益,必要时可上升到立法层面。首先,完善和强化社会制度保障。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很多农民进城成了市民,由于赖以生存的农作活动减少,经济来源有限,陷入生活窘境中,建立与城市居民同等水平的社保制度,缩小差距,让农民拥有获得感。其次,完善就业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可对管辖范围内的用工单位进行调查,掌握企业的用工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当地农民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产业,这类企业用工数量庞大,对劳动技能的要求相对不高,较适合农民就业。再次,政府还可通过行政手段,如税收、信贷等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使其真正富裕起来。

我们要看到:农民权益的发展与实现是衡量和决定中国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农民权益的发展与实现是各级政府和干部的重要职责;农民权益的发展与实现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各种项目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推行改革发展措施与尊重农民意愿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征地拆迁中各种利益关系,把实现农民权益与培养农民、提高农民结合起来,最终围绕实现农民的现代化而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12/c_118112746.htm.

[2]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

[3]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131/c1001-28098401.html.

[4]朱新山.中国农民权益保护与乡村组织建构[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任振涛(1965--)男,研究生学历,社会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管理、领导科学,城乡一体化、社区管理等领域专题的教学科研。

杜蒙(1987--)女,研究生学历,助教,主要从事社会管理学领域教学科研。

 

 责任编辑 孔延莉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