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王锦璐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05-22 11:28:25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王锦璐(宁夏大学美术学院  宁夏银川  750021

摘 要:“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结晶,甘于平庸,满足现状是走向堕落的开始。不管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一流的产品和作品均来自于杰出卓著的设计师和作者,而他们无疑都具有“争创一流、超尘拔俗”的思想意识。因此要敢于攀登或站在巨人的高峰和肩膀上,去构建更高的山峰。由此介入到绘画领域,追随大师的眼界不能单纯地效仿其技法,而应深入地研究作品中反应出的艺术语言与作者精神特质、审美意趣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碰触到艺术创作的根源和本体,引起与作者审美意趣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目标;临摹;审美

一、何为“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什么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这句名言告诉人们,一个人制定了上等的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如果制订了一个下等目标,最后很有可能就无所收获。

    因此,无论是治学还是做人,一定要志存高远,并为之努力不止,才有可能达到登峰造极。不论什么行业,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思想意识。尽力而为只是常人的标准,在优秀的人看来那只是最低的要求。用心琢磨、力求完美并不是过错,而是一个优秀的人必备的品质。不骄傲自满,精益求精,才能实现超越自我。古今中外的哲人圣贤都是严于律己而宽容待人,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达到意识上的觉悟和心灵上的提升,达到一个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以之为准则有何意义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甘于平庸是走向堕落的开始。不管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一流的产品和作品肯定源自于杰出的设计师和作者,而他们无疑都具有“争创一流、超尘拔俗”的思想意识。这些杰出卓越的设计师和作者才是人类社会的主角,是引导人们走向新潮流的标杆。所以我们要敢于攀登高峰并时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构建更高的山峰,也许我们无法逾越巨人的高峰,但是我们只要志存高远,善于借鉴、学习、吸取名人的学术、理论和技法中的精髓,我们就能够事半功倍的取得成就,少走弯路。

三、以古为借,为我所用

中国画学习的基本方法,首先就是要师从古人,师从古人有三点,一是读古人的经典书目,二是观摩和临摹前人的画作,三是学习借鉴前人的治学风范。其中向大师学习最直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临摹前贤的经典作品,也是进入中国绘画殿堂的不二法则。向大师学习,眼界不是停留到过去,不是画成与博物馆墙上供着的画一样,追随大师的眼界也不是停留在单纯的技法与材料上,而是要去了解和体会其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美学理念及作品中外化流露岀来的精神特质和审美情趣,这才是临摹贤人的最终奥义,从而获得一种能与自然、生命本源交流的能力,这应该是艺术家在学习中要贯穿于一生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在我个人研习油画的道路上,尤其迷恋于著名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绘画风格,莫奈擅长从普通的风景中挖掘魅力,他着重于对光与色的细致观察和描绘。莫奈可以就同一处场景通过观察在一天当中光和色在不同时刻的微妙变化而记录描绘出十多幅作品,如他晚年最具影响力的作品组画《睡莲》,他极力描绘着瞬间的对于光与色的印象和感知,记录着他在池塘所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景象,这不单纯是对物象充满生气的再现,更是对光与色之间相交叠印、变化万千的极致追求,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光影的辉映来体现池中水的质感和运动。作品中光影与色彩的完美融合,使画充满活力又宁静神秘,通过这些灵动的色彩也反映出他强烈的主观情感。在莫奈的作品中,我可以体会到五彩斑斓、变幻万千的光与色在客体上的微妙变化,画家敢于摆脱宗教题材的束缚,真正地去揭示大自然的真实与奥妙。

因此在研习、揣摩其绘画语言和风格的同时,不仅仅是仿效其画法、构图、设色等绘画技法,把如实看到的光色如何充满生气的呈现在画布上,更为重要的是莫奈对于光与色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法以及他像散文诗人般的通过色彩来表达情感的精神特质才是我研习的核心,其作品中所反应出的精神内涵与审美意趣也应该纳为我创作动机的最终目标,促使自己在写生时能够对色彩进行捕捉、观察、描绘上有新的感知和深刻的领悟,通过对莫奈作品的剖析,我认为作画的动因和最终目的一定是要借色彩抒情,使得情景交融、融情与景,把自己的主观感受与客观物象相统一,把色彩用作情感的表达,使得画面效果达到感染、触动别人并引起心灵共鸣的最终目的。

所以作为学者,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渠道上,则应优先去临摹西方大师的原作,但绝不能单纯地临摹作品本身,还应把审美标准和眼界提升到一定的美学高度上,只有这样才会碰触到艺术创作的根源,才能得到心理上的慰藉和引起与作者审美意趣的情感共鸣,所以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并净化自身的专业修养和精神境界。

从上所述中,学习和临摹大师的经典作品要立足于艺术规律上,如果只停留在技术上的研习,则结果就是得技而失道,甚至技道俱失,也就只做到了“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因此,临摹不能单纯地效仿和参照其技法,而是要深入地研究大师作品中反应出的艺术语言与作者精神内涵、审美意向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加深自己对作品的感受,提升心灵的感悟,最终抵达高层次精神境界的追溯。

学习和奋斗的目标不是要把自己变成前人,而是要使自己成为更加清醒的自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不断地超越、升华自我,在充满荆棘道路上不会迷失方向,能够无所顾虑的像前辈大师一样自由地绘画,能够畅游在自己所思、所想、所见的艺术世界当中。要想不断地完善自身素养以及培养较高的审美意趣,最终达到意识上的醒悟和情感上的共鸣,我们就要严于律己,提高自己的精神追求,拓宽审美意趣的高度和提升作品精神特质的价值,敢于为自己制定更严苛的要求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解析“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俐.浅议临摹在绘画学习中作用和意义[J].《中国民族博览》201506

[2]叶猛.学院素描教学中的临摹[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11

责任编辑 孔延莉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