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基于生态环境协调的西咸新区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赵敏宁1,2 孟凡才3 潘育萌1 李晓华1 王彦丽1(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12-03 13:26:30 作者: 赵敏宁1,2 孟凡才3 潘育萌1 李晓华1 王彦丽1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来源:本文系陕西省普通高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历史地理学:0602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项目项目项目13xsyk030;咸阳师范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项目号:20170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基于生态环境协调的西咸新区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赵敏宁1,2 孟凡才3 潘育萌1 李晓华1 王彦丽11咸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2长安大学地测学院  陕西西安  7100543山东省第八地质矿产勘查院  山东日照  276800)

 要:以西咸新区为例,通过对西咸新区土地利用特点的分析,研究了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下的西咸新区土地利用模式,提出了西咸新区生态环境与土地开发利用规划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以期对西咸新区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研究区域概况

西咸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新区, 新区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它的成立是陕西省推进西咸一体化和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举措,西咸新区具区位优势明显,新区产业基础较好、文化资源丰富且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空间和潜力大[1]。新区成立以来,以建设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积极引领未来城市建设新范式。

二、西咸新区土地利用特点

1.土地开发历史悠久、土地利用率、利用效益较低

西咸新区位于关中平原腹地该区域雨量充沛,自然条件,土地开发较早也是是我国古老的农业区之一,区域内土地利用率及利用效益较低。

2.土地分散、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指标高、土地整治潜力大

相关资料显示:西咸新区人均城镇用地面积>200平方米,远高于国家的最高标准(115平方米),城镇用地分散,土地低效利用普遍;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达150平方米以上,结构分散,布局零乱,土地利用程度偏低,土地整治潜力大[2]

3.文物遗址多,保护面积大

西咸新区范围内文物遗址众多,保存有顺陵、千佛铁塔、崇文塔、建章宫前殿遗址、丰镐遗址、阿房宫遗址、秦咸阳宫遗址、长陵、茂陵、阳陵等周秦汉唐时期遗址1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3]。遗址的保护范围面积约126平方公里。

三、西咸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目标

1.积极进行土地生态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西咸新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非常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考虑,积极进行土地生态建设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按照规划,西咸新区将以绿色为核心,打造绿色科技、绿色建筑、绿色经济的田园化城市。新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5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到12m2。建设组团绿化覆盖率将40%。一般建设组团绿化覆盖率将50%;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应达到100%。

2.高效利用,力争实现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西咸新区在发展中,兼顾经济发展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合理规划各类各业用地。以期在土地开发高效利用的同时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做到最好的双赢状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优化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西咸新区在土地地利用上,将以建设大西安为目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强化田园城市用地整合,构建组团式城镇格局;大力推进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用地效益;坚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土地权益的“三保”原则,,适地适用;切实转变用地方式、高效利用土地。

四、基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西咸新区土地利用模式研究

在田园城市发展框架下,对西咸新区各类土地利用提出以下利用模式:

1.农业土地利用的生态模式

对于西咸新区土地利用无论是远景规划还是实践,都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对于农业用地的开发和利用,要兼顾农业经济效益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模式:(1)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如:通过在远离居民点的地区建设养殖小区,利用沼渣作农作物生长的主要肥料,有效解决土壤板结及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秸秆等作为畜禽的饲料,林果下可进行牧草的种植,放养野生物,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生态循环系统。(2)农田林网生态模式。通过对农田进行标准化设计及生态环境条件的改善等措施, 进行农田林网建设以及部分林带或片林建设,构筑生态农业屏障工程。(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清洁能源模式。农作物秸秆一部分直接还田用作复肥生产,将多余的秸秆用作生物能源的生产和加工秸秆青贮与“过腹还田”。经青贮的秸秆可以喂养反刍动物,将牲畜肥料进行还田处理以及秸秆气化体系建设。

2.工业土地利用的生态模式

在对工业土地的利用中,应依据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论证,重视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调整工业产业结构,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及节能降耗的工艺手段确保土地的绿色利用模式,在生产过程中达到清洁与低耗并重的要求,同时减少废物源的数量,通过有效利用可循环处理污染物和废物的技术达到土地生态利用的目的[4]。例如:对于西咸新区中对独立工矿区的土地利用问题,应在符合经批准的工矿建设规划及相关城市规划的条件下,达到工业土地利用生态模式的要求。

3.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生态模式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居民点布局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在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中,要综合运用当前建筑学和生态学的先进理论和技术,设计并改造低能耗、高绿化、少废弃物的环境友好型与资源优化配置型生态住宅,将农村居民住宅打造成为具备良性生态系统的乐居场所[5]。例如在居民点的绿化上进行加强,扩大绿化面积并主张居民自主绿化,可适当分配闲置带交由居民自己进行规划绿植;另外可在居民点建设小型人工湖,促进居民点小范围的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引进先进节能设备的力度,提倡重复循环等生态利用模式。

 

参考文献

[1]西咸新区[EB/OL],http://baike.sogou.com/h8224748.htm?sp=Sprev&sp=l67101501/2012-08-12

[2]喻建宏.关于西咸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EB/OL],http://www.xixianxinqu.gov.cn/aboutx/hudong/guandian/2014/0114/903.html/2014-01-04

[3]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EB/OL],http://www.docin.com/p-1682038460.html[EB/OL]/2017-04-03

[4]魏永.寿光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5]刘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保护保护问题研究[J],时代经贸,2011(224):84-85

 

 孔延莉编辑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