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特性 郭立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12-03 16:35:07 作者:郭立 来源: 文字大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特性

 郭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051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定内涵,决定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具有重特性,即:一是人民性,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  二是科学性,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性;三是实践性,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特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重特性;中国共产党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入研究其内涵所呈现出的内在特性。从广义上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泛指不分民族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共同价值观,但是我们并不是在为世界上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一般意义上的价值遵循,所以准确讲它的内涵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者说是当代中国大陆的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依托,为当代中国人提供价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中国、当代等维度的规定,蕴含人民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三重特性。

一、 人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

社会主义是人民为自己创造幸福的道路选择。高扬人民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核心价值观贯彻始终的核心特性的精髓。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特质看,无论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还是坚持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无一不是以人民至上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的。

人民性最核心的是意味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定性。人民主体性不仅体现在站在人民立场,更体现在在人类历史发展史上,第一次把人民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人,坚持人民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根本动力作用,从而与封建社会的“以民为本”和西方国家的人本主义区别开来。封建社会的“以民为本”是在坚持皇权至上的前提下,重视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作用,但“民”始终是派生的、次位的,重民是出于维护皇权的需要,对人民进行体恤。而人民主体则坚持人民是首要的、根本的,人民处于当家作主地位。西方人本主义是从抽象意义上肯定人的中心地位,注重人性,强调人的主体意志。但正是这种“自我化”的人本思想,导致资本的滥觞,“人”反而成为 “物”的奴役。社会主义的人民主体性,则是把人放在社会关系中去考察,强调人是具体的、现实的、历史的,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从而要求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正是这一人民性,决定我们所坚持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诚信等与西方国家的有关理念有着本质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明确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的共同价值。但这种共同价值只是一种“底线共识”,在共同价值之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不同于共同价值的更高的价值追求,尤其是与资本主义相比,有着本质不同。以自由、民主为例,在人本主义的旗帜下,资本主义也强调自由、民主、平等,但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平等又以保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为基础和前提,从而陷入虚伪。如对于民主,资产阶级先是实行种族、财产、性别等方面的歧视,后来通过加强对选举过程的控制和资本院外集团的压力的办法限制人民参与,从而导致人民不可能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对此马克思就深刻揭示,资本主义民主只是形式上的民主,当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及其统治受到威胁时,“会把共和国的‘自由,平等,博爱’这句格言代以毫不含糊的‘步兵,骑兵,炮兵’!”在自由问题上,资本主义下的自由本质上是资本的自由,一切以资本的利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放弃对资本的一切限制。像华盛顿共识就是按照自由市场和资本逐利至上的法则,为发展中国家设计自由民主之路,最终导致发展中国家纷纷陷入“失败国家” 的泥沼。与资本主义所谓的形式自由、形式平等不同,社会主义的自由、民主都是以对人民性的理解为前提的,强调没有绝对的抽象的自由、民主,任何自由、民主都使历史的、具体的,要求在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不断实现人民的实质自由、实质民主。据此,社会主义的自由、民主要求通过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民民主专政,保障人民不仅在政治上能够当家作主,更重要的是保障人民拥有实质上的经济社会权利。这正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初步实践。总之,不仅是自由、民主,公正、法治、爱国、诚信等等其他核心价值观内容,也无不以人民性为前提规定。

二、 科学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领域的具体化,体现了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科学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具有真理性的原因所在。唯有具有科学性,一种价值观才能被人民群众深深信奉,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展现出强大的实践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具有科学性,在于牢牢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坚持主体性要求与客观性要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辩证统一。

首先,在于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论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价值观作为观念体系,是物质世界在主观领域的反映,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正因此,物质基础的不同,决定了价值观的本质所在,由此决定它是否具有科学性。也就是说,观察一种价值观是否具有科学性,不能从抽象的口号来看待,而必须从价值观背后的社会存在去考察,从其所代表的物质基础与阶级利益去考察。如上文所述,自由、民主、公平、法治等,得益于资本主义大力倡导,才成为现代主流观念。但资本主义之所倡导这些观念,在于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逻辑与封建王权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资本主义需要有新型现代观念去对抗“君权神授”等封建观念。所以,资本主义倡导自由、民主、公平、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的背后,实质是为了维护资本的利益,是以资本的利益得失作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充满虚伪性、狭隘性。相反,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无产阶级作为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最彻底的革命阶级,代表着历史发展的科学方向,在观念意识上,也表现出最彻底的革命精神,“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所以,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与方法论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观念体系的内在要求,反映了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科学认识和科学指引。

其次,之所以将这24个字而不是别的价值取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之外,还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成熟定型阶段的产物,符合中国实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就是中国特色价值观念的集中提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才得出的符合国情的倡导性价值观念。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健康稳定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其他各方面制度已经基本成熟定型。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等系列理论创新成果,标志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也趋于成熟,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等等。所以,在这一历史阶段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得起历史与实践的检验。

三、实践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特性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结合从来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立场和基本主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也不例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数十年来宝贵实践经验的凝练与升华,并以能指导实践为最根本的依归。离开了实践,离开了社会主义如火如荼的建设,离开了现实的生活,再好的价值体系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水中镜花。如同当年马克思批判“神圣家族”时所指出的那样:不关注“粗糙的尘世”,不关注现实的工业生产,抽象的理念怎能解决德国面临的困境?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人民群众的具体价值实践,成为聚合社会正能量、引导和推动社会持续不断发展不竭的精神信仰动力泉源。因此,实践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特征之一,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实践力,既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做到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鲜明体现在其强烈的问题意识,紧密回应实践提出的问题。马克思指出: 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话价值观口号,搞形式主义,而是要直面时代问题,牢牢回应时代的呼声,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不同层面,都具有鲜明的问题指向,回应了国家发展、公共生活和人格修养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如在国家层面,我们的生产力还不发达,改革面临“硬骨头”,人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权利落实得不够充分;在社会层面,社会共识还没有牢固形成,以主流价值观引领多样化思潮的良好局面还没有充分形成,愚昧、落后、不公平、不公正等各种现象还存在;在个体层面,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及道德素质还有种种缺失。所以,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着眼于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抓住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与路径,找准政策的着力点,把握修身正德的参照,推动国家富强、社会和谐、身心健康。

着眼当下,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突出体现在根据时代发展,推动人们的观念认识与新的实践要求相符合,使得观念认识与实践发展相互促进。当前,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深入开展,数字革命和新媒体正在大规模重塑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各种新观念、新现象、新模式层出不穷,年长者向年轻人学习的前喻社会某种程度日益凸显。在这一背景下,80”、“90”、“00”后们不仅展现出与老一辈显著不同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而且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加快走向社会中心位置,对社会主流文化走向的影响日益明显。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正视新一轮社会变革下的价值观代际差异,在回答新的实践课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64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272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第350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第289页。

作者简介:

郭立(1968--)女,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学术秘书,研究方向主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  

   编:孔延莉   QQ 511860427     693891972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