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改革开放以来老西安城市建筑纪实影像作品的价值研究 于玉 高丹妮 钟克昌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12-06 13:26:02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6XD01

改革开放以来老西安城市建筑纪实影像作品的价值研究

于玉 高丹妮 钟克昌(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陕西西安  710130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老西安影像作品”作为一种文化的媒介,是视觉符号的载体,它通过图像可以再现过去的记忆,城市建筑的发展通过影像得以再现。这些改革开放以来的老西安城市建筑纪实影像作品通过旧时的标志性建筑、风光建筑、园林建筑等视觉符号,共同构建了城市发展以及城市文化的再现。以改革开放以来,老西安城市建筑纪实影像作品的价值进行研究一方面是对西安城市历史发展的探究,另一方面是对老西安文化价值的探究。

关键词:老西安;建筑影像;价值

一、纪实影像的文化价值

纪实影像文化一直都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直观表现形式,是对社会及文化信息最完整的、最生动和最持久的传承和认知。随着21世纪的读图时代的到来,即影像已经在自主或不自主的情况下,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渗透入社会生活及发展等各个层面之中。影像作品的魅力不仅在于可以直观的传达信息、影响人的思想和情感,还在于它不需要通过语言的中介就可以跨越时代、区域进行交流。而作为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影像都通过摄影的方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摄影作为人们记录客观世界的一种手法,其在各个阶段的发展进步都是分不开的,它深刻的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老西安影像作品”取代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建构了丰富生动的历史通道,人们借助这种摄像的方式遥望着祖辈过去的生活、城市。

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就像一列永不停息的高铁,它的风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土耳其诗人纳奥姆希格梅说:“人生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这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貌”。改革开放以来老西安城市建筑纪实影像作品是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历史记录,是社会及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它记载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面貌,记录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带来的重大变化,是现今各个工作开展和决策的可靠依据。其中的视觉影像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二、城市建筑纪实影像的历史价值

    “老西安影像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老”,它记录的是历史的再现。城市建筑纪实影像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可替代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历史研究本身的发展亦使影像作品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影像在多了这一层历史的厚重,使人们更加的感到珍贵。观看老影像作品就如同观看建筑物的兴衰,是历史赋予了其沧桑与厚重。老影像作品是客观现实的复制,把现实转换为一种视觉的艺术。自然地去引导观者对于历史的遐想与回忆。

r001-018  r001-008

图一,西安钟楼航拍                    图二,南大街

社会学家法国莫里斯·哈布瓦赫认为人类的记忆主要有两种形式:“历史记录和自传记录。历史记录是通过书写记录或照片的方式存在,自传记忆则是通过对过去亲身参加事件的记忆。”而“老西安影像作品”不仅是一种历史记录,更多的是不同的观者对影像不同的感受。比照欧洲古城,去看西安古城,既痛心,又遗憾。若观者有亲身经历,便会重新回到当时的场景,对影像的感知更为具体与真实。若观者没有亲身经历就会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如图一航拍于西安钟楼,西安市中心标志性建筑,位于西安市中心,依次为中心辐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这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钟楼中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其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这张航拍照片拍摄于1980年,完美的展现了当时西安市中心的基本全貌。而如今除了钟楼及钟楼饭店,现在的市中心与这张照片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图二,拍摄于西安南大街,当时学生们在参加“红小兵运动”。南大街为钟楼至永宁门街道,长670米。80年代以前,西安南大街路面狭窄,交通拥挤,房屋低矮。而近年来经过彻底的改造,南大街路面宽阔,街道两侧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充分展现出繁盛的风采。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城市文化,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西安重新梳理城市文脉,由以往简单表层的旧城改造,到现在改造、建设和传承,重视保护和恢复周、秦、汉、唐文化符号,彰显出这座千年古都独特的城市特色。从历史街区到文物古迹再到地方民居,都是城市历史发展最有力的见证。而老西安城市建筑纪实影像作品就是见证城市历史变化最有力的物证。而影像作品不只是钟楼、大雁塔、碑林博物院、庞大的新城市中心的记录,它更是一种对历史的传承。

三、城市建筑纪实影像的文化收藏价值

摄影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影像收藏日益成为认识影像文化的一个标准。老西安纪实影像作品内隐含的艺术价值给人视觉享受,它也是一项视觉的艺术。摄影一路走来,同绘画艺术一样,更加追求美感。如何构图,如何把握光线和影的协调,如何以最好的角度把人物、景物拍出来,这些都成为摄影家的追求。老西安影像传递的不仅仅是相纸面上的信息,是过去社会生活真实的写照、是用摄影的语言来记录时事、还传递了摄影师对美追求的心思。他们对研究各地城市发展,历史等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不但受到个人藏家的喜爱,也是很多博物馆的收藏对象。老纪实影像作品作为藏品,与其他的藏品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除了影像史料和古董文物价值外,还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因此,每一张老影像作品都是艺术的承载体。

当下国内书画收藏视场方兴未艾时,起步不久的影像艺术收藏,就像一缕新鲜的阳光,进入了人们关注的视线。北京华辰拍卖公司影像部负责人李欣曾说,目前市场上的影像作品主要包括老照片、纪实摄影作品以及当代作品这几部分。尤其一些反映中国摄影发展史的老照片很受市场欢迎。而纪实性摄影作品因其直观性强,跟时代的脉搏息息相关,在情感上与藏家能产生很大的共鸣。因此纪实影像的文化收藏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西安市著名摄影家赵利文老师2010188张西安老照片影像作品被西安老孙家民俗博物馆收藏,201315幅西安老照片影像作品被西安国际中心收藏等等。2002年西安碑林博物馆编纂了一本书《古都沧桑-陕西文物古迹旧影》,有四百多幅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很多都是老西安的。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老先生看了“平静的黑白世界,带来的是难以割舍的情怀。”“面对当前汹涌澎湃的现代化进程,如何保存好这些遗产,是这部旧影集给我们提出的警示。”否则将来只能“以怀古之深情凭吊和追忆了”。因此城市建筑纪实影像的文化收藏价值是非常值得人们重视的一项事业。

四、城市建筑纪实影像的社会价值

从理论上讲,老西安纪实影像作品具有真实记录历史,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文献史料价值。老影像作品记录历史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记录历史是直观而迅速的。老影像还能反映出摄影发展史的进程。随着摄影史的发展,照片的载体也逐渐发生变化。它见证了西安城市的发展,为学科的交融做出了贡献。

r001-010  3=24x16

      图三 西安大雁塔航拍                   图四 西安城市建设

图三拍摄于1980年大雁塔,大雁塔是西安最负盛名的古迹之一,位于西安南郊大慈恩寺中。大雁塔始建于唐永徽三年,由唐代著名高僧玄奘设计并指导施工。俯瞰80年的大雁塔,如今的观者都是感慨不已。如今大雁塔北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其中大雁塔的水景喷泉是现今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图四拍摄于1980年西安环城公园建设,当时很多单位的同志都参加义务劳动,为护城河整治和城墙的建设付出了自己的力量,而如今的环城公园已经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观赏的城市景观建设。在老西安人记忆中,那时的城墙刚刚修复,几座门楼还是旧旧的样子,虽也雕梁画栋,却绝非如今的样子。在修旧如旧、保留历史古迹面貌思想指导下西安市完成了堪称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史上的一项大手笔的想象力创意,历史和现代巧妙的交汇,匠心与自然相得益彰,举世闻名。而老西安城市建设纪实影像见证了西安城市的变化,为后人留下了追忆。或许,这正是老纪实影像映射新城市的思索。

城市建筑表征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建筑的发展。城市建筑的演变,诠释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城市建筑体现文化传承,从侧面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偏好,物化地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社会特质。因此城市建筑的发展,呈现给众人独特的社会价值观,成为一个时代、一个地域文明传承的使者。    随着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很多民居特色丧失,建筑对文化的传递也越来越少。因此老西安城市建筑纪实影像作品的文化传递,对于古城西安的城市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     总结

本文通过改革开放以来老西安城市建筑纪实影像作品的价值研究展开分析,从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收藏价值及社会价值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老西安城市建筑纪实影像作品的纪实性、历史性、社会性对西安城市建设及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老影像作品的文化底蕴以及收藏价值对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有着更进一步的魅力。因此,改革开放以来老西安城市建筑纪实影像作品的价值研究是一个不可停滞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军.城市记忆西安30.西安出版社,2008

[2]赵利文.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中国摄影师杂志社,2008

[3]魏钧泉.读图时代(5期).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孔延莉   13309215487   029-87362792

稿 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这是一份随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新型刊物,由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主办(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