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释班簋之“天畏” 张丹丹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12-18 21:44:51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释班簋之“天畏”

张丹丹(烟台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山东烟台  264005)

 班簋中的“亡不成天畏否畁屯陟”一句,历来有“亡不成、天畏,否畁屯陟”和“亡不成,天畏否畁,屯陟”这样两种断句及相应的释义方式,本文全面通考金文、《诗经》和《尚书》中“天畏(威)”一词,最终认为后一种断句方式更有助于通释全文。班簋“三年静(靖)东或,亡不成”句是从战胜者的角度而言,赞扬毛公三年间率次征战没有不成功的;而“天畏(威)否畁”句则是就已灭亡的东国㾓戎而言的,天威不助,㾓戎昧没天命,所以灭亡了。

关键词金文班簋天畏天威畏天畏

西周早期班簋(集成04341),又称毛伯彝,最早著录于《西清古鉴》,未见原器。1972年,北京市物资回收公司有色金属供应站在废铜中检选到此器。铭文共197字(其中重文2)。铭文部分释文如下:

 

城卫父身,三年静(靖)东或,亡不成

天畏(威)否畁屯(纯)陟。公告厥事

于上:“隹民亡(谋)(拙)才(哉)!彝(昧)天

令(命),故亡。允才(哉)显,隹苟(敬)德,亡

攸违。

其中“亡不成天畏否畁屯陟”句,各家断句释义争议较大,其焦点在于“天畏”的连读归属。一种“天畏”属上,断为“亡不成、天畏,否畁屯陟”,认为“亡”字兼管“不成”与“天畏”二词,译为“不准不成功,不准有损天威”, 郭沫若、马承源、孙稚雏持此说。一种“天畏”属下,断为“亡不成,天畏否畁,屯陟”,大意为:(毛伯三年间平定东国),没有战败的过失,(然而对于已经灭亡的东国戎而言),天威不与。黄盛璋、李学勤认同此说。此说可从。本文全面通考金文、《诗经》和《尚书》中“天威”一词,认为“亡不成,天畏否畁”的断句方式更有助于通释班簋铭文。

班簋中的“亡不成天畏否畁屯陟”一句,历来有“亡不成、天畏,否畁屯陟”和“亡不成,天畏否畁,屯陟”这样两种断句及相应的释义方式,本文全面通考金文、《诗经》和《尚书》中“天畏(威)”一词,最终认为后一种断句方式更有助于通释全文。

畏,甲骨文作 (合集14173正),金文盂鼎作 (集成02837),金文与甲骨文同,从鬼从卜,故李孝定曰:“象鬼执仗之形,可畏之象也。”威,甲骨文作 (合集2788,从戈从女,金文叔向父禹簋(集成04242)作从女从戊、钟(集成00248)作从女从戌,戈、戊、戌皆兵器,会女见兵器畏惧之意,而“女见兵器畏惧”与“鬼执仗、可畏”会意相近。无论是卜还是戈、戊、戌皆为武器、兵器,手执武器者威风凛凛,见之则让人心生畏惧。正所谓“自弱者言之,所感为畏;自强者言之,所示为威”。

 “畏、威”同源相通。故金文之“天畏”,典籍常作“天威”。“天畏”一词于金文中凡二见。一处于班簋,另一处于盂鼎“今余隹令女盂召荣敬雍德经,敏朝夕入谰(谏),享奔走,畏天畏。”《诗经》无“天威”,仅见“天之威”。《诗经·颂·我将》“我其夙夜,畏天之威。”郑笺:“早夜敬天,于是得安文王之道。”盖盂鼎“畏天畏”与“享奔走”对言,故作三字句;而《诗经》多以四言为句,故作“畏天之威”,实则盂鼎“畏天畏”与《诗经》“畏天之威”同义,只不过为了适应各自不同的上下文语境而对语句的字数稍作调整。此外盂鼎还言及“朝夕”、《诗经》言“夙夜”,义亦相近,皆指“平时、早晚”,由此可知“敏朝夕……,畏天畏”和“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义相近,皆为“平时早晚要勤于敬畏天之威罚。”

 

《尚书》中“天威”凡四见,“天畏”一见。

《尚书·君奭》:“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

“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亦惟纯佑秉德,迪知天威”;

“武王惟兹四人,尚迪有禄。后暨武王,诞将天威,咸刘厥敌”。孔颖达疏:“其后四人与武王大行天之威罚”。

《尚书·泰誓》:“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威。”孔安国传:“言天怒纣之恶,命文王敬行天罚”。

《尚书·康诰》:“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

这里的“念天威”“知天威”“将天威”与《诗经》、盂鼎中的“畏天威”,皆为动宾短语,动词加“天威”,共同构成了“天威”这一成语的第一种常用语境。由于古人崇天,凡事都认为是天之旨意,因此周公旦告知召公奭自己“念天威”、言其虢叔等五臣“知天威”、王要求盂日夜“畏天威”,王或大臣平时敬念、敬知、敬畏天之威罚,周文王、周武王不但要知更要有所行动,要“将天威”敬行天之威罚,替天行道、灭亡殷纣。 

但是苍天不语,天之威罚天自己不会说出来,乃是通过降于人间的吉凶祸福表现出来。“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即天之意不可得而见也,但征之于民情则可见之。见到百姓受苦、饿殍遍野等凶征,统治者若能即使改正,则仍可转祸为福,继续为天子;但若置其于不顾,仍旧一意孤行、作恶多端,天则会降下更大的灾祸,终至天不佑助、国家灭亡。此乃“天威”一语之第二种使用语境。

班簋“三年静(靖)东或,亡不成”句是陈述毛公的战功,而“天畏(威)否畁”句则是就毛公所征讨的、已灭亡的东国㾓戎而言。《尚书·多士》两言“惟天不畀”,孔传皆曰:“惟天不与”。《尚书·多方》“惟天不畀纯”,孔传:“惟天不与桀”。《礼记·祭统》曰:“夫祭有畀辉、胞、翟、阍者,惠下之道也。……畀之为言与也,能以其余畀其下者也。”陆德明《经典释文》:“畀,……与也。”《诗经·小雅·小明》“正直是与”,朱熹《诗集传》:“与,犹助也。”班簋“天畏(威)否畁”,即天威不与,亦即天威不助。少数民族㾓戎,犯上作乱,终至为天所罚,被毛公所灭。是天威不助㾓戎也。

铭文先云:“三年静(靖)东或,亡不成,天畏(威)否畁”,其后又云“彝(昧)天令(命),故亡”。杨树达曰:“彝盖为夷,谓毛白所伐之㾓戎也。疑其时㾓戎有不服王命之事,故周往征伐,而铭文谓其昧天命也。”[1]

由此可知,从战胜者毛伯的角度而言,就是“三年静(靖)东或,亡不成”,三年间平定了东国,率次征战没有不成功的;从战败者东国㾓戎的角度而言,则是“天畏(威)否畁”,即天威不助;“彝(昧)天令(命),故亡”,即东夷㾓戎昧天命,所以灭亡了。因此将班簋中之“天畏”属下连读,更合语义。

 

注释

[1]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毛伯班簋再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396页

参考文献:

[1]郭沫若.班簋的再发现[J].文物,1972(9).

[2]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

[3]黄盛璋.班簋的年代、地理与历史问题[J].考古与文物,1981(1).

[4]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J].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0.

[5]马承源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6]于省吾,《双剑誃吉金文选》.中华书局,2009年。

作者简介:

张丹丹(1982--)女,汉族,山东威海人。讲师,在读博士,古文字与词汇史专业。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  

   编:孔延莉   QQ 511860427     693891972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