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对其成长影响研究 平娜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12-18 21:50:51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对其成长影响研究

平娜(西安文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基于发展心理学理论,结合少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讨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对其成长影响。文章以个体发展少年期为重点研究,期待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引导个体克服心理障碍,顺利完成学业,成功步入社会,成为社会合格健康劳动力。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少年期

    一、引言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尤其是处于低经济群体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农村留守儿童,其较差的社会生存环境,较低的家庭经济收入,比较落后的教育体制等都制约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文章基于发展心理学理论,尤其是少年期儿童发展各方面特点,讨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对其成长影响。

二、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1.留守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一股农民工进城热潮,这些农村儿童的父母或其一方成为城市与农村间的流动人口,而他们的儿童便成为了农村留守儿童。[1]一般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有一方或者两方外出,而其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从而不能与其父母一起共同生活的儿童。本文对“留守儿童”的界定参照段成荣和杨舸(2008)的方法,父母中至少有一方外出都被界定为留守儿童。其中留守儿童户籍所在地在农村地区的情况即为本文研究的“农村留守儿童”。
    2.农村留守家庭结构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看似有个完整的家庭,但是实际生活中,他们往往生活在临时的单亲家庭或者隔代家庭中,即拆分型家庭模式。这种拆分型家庭模式因父母外出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单亲隔代家庭等。[2]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单亲家庭照顾儿童的责任主要落在母亲或父亲身上,以母亲在家照顾孩子父亲外出打工居多;隔代家庭中,儿童的照料问题转移到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身上。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估算,并结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最普遍为33%,29%的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24%儿童生活在单亲隔代家庭,还有14%的儿童生活在其父母祖父母均不在身边,委托亲戚养育的家庭中(见表1)。

                1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

家庭类型

百分比(%)

规模(万人)

隔代家庭

32.7

1996

单亲家庭

28.8

1758

单亲隔代家庭

24.5

1495

其他

14.1

860

合计

100

6103

资料来源:依据2010年人口普查计算

三、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从留守儿童居住的农村生活环境和其朝夕相处的陪伴着来看,与父母双方都陪伴在身边的儿童相比,他们自然欠缺的太多。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受外在环境和其自身内在特点的影响。

1.外在环境影响心理发展问题

农村较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较弱的义务教育普及都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自信心和人际关系等身心发展问题。2011年最新制定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着重强调了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工作规划,提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情感和行为的指导,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的监护意识和责任”。

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上农村留守儿童也稍微弱与其他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心理留有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生活中缺失一部分强有力的支持后盾,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年纪大,只能保证儿童吃饱之余,在学业辅导和其他儿童喜欢的娱乐上都无法给予支持,从而降低儿童的自信心。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管教,儿童步入少年逆反期,厌学违纪,攻击,不服管理,放任自流,赌博拉帮结派等等现象明显出现,少年儿童的人际关系混乱,难于处理,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严重。甚至一些道德品行少年,违法犯罪少年更多的也是来自于父母不在身边,监护存在严重问题的农村留守儿童。

2.农村留守儿童内在特点对其心理发展影响

父母外出打工的儿童多数都理解父母的辛苦,对父母外出表示理解,同时也由于父母外出给自己带来了经济的宽裕,从而更加刻苦勤奋。他们与父母沟通基本是电话,一周或一个月一次,对缓解压力获得指导具有重要的作用。[3]与其他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在诸多方面无法获得父母照顾,容易处于逆境中,如中国古话“逆者生存”,他们自身会形成坚强,自立的人格,这有益于他们的成长。这也是文章研究所期待的留守儿童倾向“逆境出人才”这一方面成长发展。

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对其健康成长的讨论

1.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理论支撑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存在着诸多心理问题,如孤独等。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弹性模型(Luthar,Cicchetti,&Becker,2000):不利环境并不必然导致儿童的发展不良,儿童仍有机会保持正常的发展,并且其发展水平甚至会超出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其关键在于个体是否拥有应对危险(risk)或不利处境的保护因素(protective)。由此可推论,在亲情缺失的不利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仍然具有积极适应的可能性,这取决于儿童及其所在环境系统能否形成应对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的保护机制。[4] 因此,需要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诸多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

2.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内外因共同支持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儿童赖以生存的家庭,儿童接受教育的学校和政府给予农村强有力的支持密切相关。留守儿童成长中的适应焦虑以及人际关系障碍的存在是必然的,但是根据儿童发展的强适应性,家长和老师需要共同发挥其积极的引导作用。

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对农村的孩子完全开展九年义务教育,有可能鼓励他们继续读高中大学,社会企业给予这些儿童更多关注支持和帮助,也可以进行定向培养。积极联合各大高校,组成战略帮扶,进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在农村建立长期基地和教学点,对儿童寒暑假空档期给予教育。

加强农村心理健康普及工作,重视儿童心理发展,尤其是儿童少年期这个个体成长的第二个飞跃期,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教育发展顺利,个人一生就避免出现背离社会的各种心理疾病,从而提供整个国民素质和国民质量。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基础[M].上海:环球出版社,2016:258

[2]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7):18-19

[3]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6

[4]赵景欣刘霞张文新.同伴拒绝、同伴接纳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亲子亲合与逆境信念作用[J].心理学报,2013(45):797-798

作者简介:

平娜(1983--)女,陕西蓝田人,西安文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经济学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  

   编:孔延莉   QQ 511860427     693891972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