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文化的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李延文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8-01-06 15:49:42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文化的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李延文(中共南阳市委党校  河南南阳  47305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两段话中,有一个贯穿其中的逻辑关系:使命——复兴——文化。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要以文化的繁荣兴盛作为精神支撑。

一、文化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进步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文化能够推动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文化。落后的文化则与之相反,它阻碍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是一种消极的、颓废的、倒退的文化。

一部人类文化史,记载了文化发展进步的历程,也反映了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每一个时代的先进文化,总是拓展着人们的视野,激励着人们的斗志,锤炼着人们的品格,激发着人们的创造,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展示着巨大的力量。

中国近代以来发生的、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与文化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告诉我们:文化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进步。

1840年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在帝国主义面前始战终弃,屈膝投降,这种失败的命运是必然的,因为这场军事战争实际上是一场文化较量:资本主义代表的先进文化与清王朝代表的腐败落后的封建文化的较量。这场较量从反面告诫我们:没有先进文化引领的民族必然失败,哪怕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也不例外。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更能说明先进文化对社会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在96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既植根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之上,也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沃土之中,顺应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宝贵结晶。它们引领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从正面告诉我们:有了先进文化的引领,中华民族就必然能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并必将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落后的文化导致民族的落后;先进的文化可以带来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以及民族的生存发展和进步。

这不仅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史的结论,也是整个人类发展史的结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发展史的结论,也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结论。

二、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是文化的复兴——繁荣兴盛

“复兴”是指“衰落后再次兴盛起来”,今天,我们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言外之意,就是我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兴盛辉煌的时期,所以今天才要重铸辉煌,再次兴盛。

我们的国家曾经有过兴盛和辉煌的历史。且不说汉唐盛世的万国来朝,仅考察一下清王朝在19世纪上半叶的国力状况,足以为证。英国经济历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当中指出:19世纪之前,中国比欧洲或亚洲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强大。从5世纪到14世纪,它较早发展起来的技术和以精英为基础的统治所创造的收入都要高于欧洲的水平。14世纪以后,虽然欧洲的人均收入慢慢地超过了中国,但是中国的人口增长更快。1820年时,中国的GDP比西欧和其衍生国的总和还要高出将近30%。按照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中国的GDP在1500年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到鸦片战争前的1820年,中国的GDP占全球经济比重的32.9%,即是在鸦片战争爆发的1840年,仍然占全球经济的29%。可见当年中国也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然而却惨败于帝国主义列强。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仅仅靠经济的单方面发展和领先,忽视全面发展,尤其是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作引领和支撑,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我们要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或者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是什么?是文化的复兴。如果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没有领先世界诸文化体系的先进文化,只着眼经济总量名次的复兴,那不仅是不全面的,而且是本末倒置的,也就谈不上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

因为,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人。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要实现的复兴目标的更重要的内涵是:人的素质的提升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人的素质的提升,靠文化。

惟有人,才有文化;惟有文化,才使人脱离动物而“为天下贵”。离开了文化,人类将会复归孱弱、蒙昧、野蛮;借助文化,人类才能强大、进步、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深层次的意义不仅仅是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列,更重要的、根本的目标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进步,而中华民族全体成员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进步必须凭借先进的文化来支撑。

由此可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在于文化的复兴——繁荣兴盛,在于文化引领和支撑下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

三、文化繁荣兴盛的前提是文化自信

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的繁荣兴盛,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靠的是思想和文化。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黑格尔说过:“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文化具有社会遗传功能。它可以通过包括象征符号(如语言等)在内的整个文化环境,代代相传。文化不是靠人的体内遗传,但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肌体遗传的一种基因。怎么认识民族文化?怎么对待民族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至关重要。正如马克思恩格斯之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但丁之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托尔斯泰之于俄国,莎士比亚之于英国,巴尔扎克之于法国,《独立宣言》之于美国,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思想文化代表,都有其精神脊梁。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标杆,失去了标杆,这个民族将会精神涣散,萎靡不振,最终消亡;有了标杆,这个民族就目标明确,精神振奋,不断发展强大。

要实现我们的伟大梦想,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就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具有三个伟大的标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积淀了厚重质朴的民族精神。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理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道德观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人文精神;等等。作为世界诸多文明中的特例,中华传统文化5000年血脉相续,绵延不衰,其内在的生命力无可比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4]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历史中,不断孕育、创造和弘扬的先进文化。从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革命文化,既富有时代特征,又具有民族特色,既来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结合新的形势进行了再生再造、凝聚升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在新时代条件下创立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文化,它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其基本内容,其集中典型表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0多年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体现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个标杆,具有承前启后、继承创新的逻辑联系,为我们创造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经实践证明了的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光明前景的先进文化。因此,我们有充分理由树立起对我们的文化的高度自信。

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自觉。要清醒地、充分地、深刻地认识中华文化在全球诸多文化体系中的独特性和优越性,认识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文化对于凝聚和激发中华民族成员向心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作用,认识文化对于提升全体中华民族成员科学文化和道德素养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树立起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

文化自信的树立必须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上个世纪末以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歪曲近现代历史,篡改历史真相,丑化党的领袖,淡化党的领导,戏说人民英模,否定传统文化。其严重危害性在于:消解主流意识形态,适应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企图,瓦解民族精神和民族信念,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达到瓦解民族自信,混淆民族精神标识,动摇社会主义的立国之本的目的。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予以高度重视,坚决反对和抵制。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唯物史观,尊重历史真实,科学认识和正确阐释历史,绝不能数典忘祖,自毁根基。

文化自信必须具有包容互鉴的博大胸怀。吸收借鉴世界各民族创造的先进文化和文明成果,是中华文化固有的进步特性,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兼收并蓄的传统,这本身就反映出中华文化的一种气度、格局和高度自信。吸纳世界各国文明的优秀成分,转化再造,为我所用,这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实践经验,也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长远发展战略。

文化自信的目的是文化自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强”的本质表现是既要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又要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还要有强大的软实力竞争力。为达此目的,首先,必须创新意识形态与世俗文化相统一的大文化形态。其次,必须形成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提升中华文化竞争力。再次,必须形成爱文化、重文化与用文化的全民动员机制和浓厚文化氛围。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转化成全体中华民族成员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最后,必须运用先进的文化传播手段和形式全方位地宣传和输出中国文化,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新时代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标志是文化的复兴。因此,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使中华文化在世界各文化中居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2][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北京:人民日报,2017-10-28

[4]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北京:人民日报,2017-1-26

作者简介

李延文,男,河南镇平,河南省南阳市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教学与研究。

 

 

;mso-font-kerning:1.0000pt;" >.1963.413

[2]列宁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34.168.202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  

   编:孔延莉   QQ 511860427     693891972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