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紧抓一带一路机遇 发展陕西全域旅游 张蕾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8-08-25 20:59:36 作者: 张蕾 来源: 文字大小:[][][]

紧抓一带一路机遇  发展陕西全域旅游

张蕾(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61)

 要:“吃、住、行、游、购、娱”为特点的传统旅游已经不再是时尚,随着大众生活格调升级的普遍需要,还将往“商、养、学、闲、情、奇”这个趋势发展。陕西省成为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这对于陕西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笔者梳理陕西旅游发展现状时,发现陕西发展全域旅游存在五大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难题呢?

关键词:全域旅游;陕西旅游业;发展不足;提升措施

全域旅游是指,最大限度地整合地区资源,包括一些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饮食以及购物等要素,并将其有机地整合起来,让当地的各行各业都能充分融入进来,都能从中获益,还能给游客带来全方位、多层次的美好体验。其要求用更加全面的视角来看待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最大限度地进行资源整合,提高地区

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质量,谋求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全域旅游可以促进陕西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民参与、全域共享。

一、陕西发展全域旅游取得的成绩分析

2016年3月2日,陕西省旅游局召开了全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动员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宝鸡市、汉中市、韩城市以及临潼区、礼泉县、华阴市、黄陵县、宜川县、佳县、岚皋县、石泉县、商南县和柞水县等三市十个县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全省、全国树立全域旅游示范样板,引领陕西省旅游业从传统的“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

近年来,陕西省旅游业发展思路明确,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主要旅游经济指标持续攀高,旅游发展成果显著。2012—2016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由2.32亿人次增长至4.49亿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9.6%;旅游总收入由1713.3亿元增长至3813.4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3.62%。旅游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拉动作用不断提升,成为全省投资消费热点和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增长点,2016年旅游业对全省GDP的综合贡献率达到14.9%。2017年8月3日,陕西省在第三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上被正式命名为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成为全国7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之一。

二、陕西发展全域旅游存在的问题

1.旅游信息不畅

旅游业具有交叉性、无形性等特性,全域旅游背景下各方旅游信息的有效传递尤显重要,这一问题表现在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相关职能部门等诸多方面。当前,旅游者获取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不甚全面,旅游企业掌握市场动向速度相对迟缓,旅游目的地宣传推广效果不佳,相关职能部门在资源管理、规划等方面的统筹决策上信息对接与共享水平较为有限,这些都直接导致旅游市场不正当竞争、旅游资源整合利用与管理受制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旅游市场秩序的维护和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2.构建“快进慢游”式交通体系之难

全域旅游应做到“全通”,即区域大交通便捷,小交通顺畅。尽管陕西省旅游交通体系建设一直在不断提升与完善,但距离全域旅游战略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目前,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方式尚未完全形成的旅游交通网络,道路旅游标识、观景台、停车场、公共厕所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明显不足,客运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重要旅游集散场所的旅游功能并未有效发挥,部分地区由于特殊地形地势甚至存在游客到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目的地等“最后一公里”的交通连接线问题。

3.旅游投融资整合之殇

陕西省全域旅游投融资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旅游投融资政策法规不配套、缺乏战略性规划、未建成完整的投融资服务支撑体系等方面。其一,旅游发展资源要素分属多头管理,政策统筹引导力度不足,旅游业务条块分割明显,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依据不同部门政策要求从各自职能出发推进相关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审批等的财政支持与补贴工作,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问题突出;其二,投融资渠道有限,社会资本集资效益不突出,且缺乏强有力的资本运营服务商支撑,资本管理运作有限;其三,旅游长远发展及项目统筹缺乏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的投融资专项规划,资金链中断及项目后期运营管理引发旅游项目搁置、垮塌等问题突出。

4.高水平旅游产品之缺

旅游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矛盾突出,全省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难以满足旅游市场日趋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供给侧需求。旅游产品形式和内容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产业融合程度较低,“商养学闲情奇”等新业态拓展不够;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旅游资源等级与发展规模不匹配,资源潜力尚未完全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旅游重游率、停留时间、人均消费水平等都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5.智慧旅游建设之惑

近年来陕西省积极探索智慧旅游建设,但在全域旅游建设背景下,短板效应依旧明显。信息服务标准与平台有待完善,在数据库建设、网上预订、支付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目前建立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较为分散,难以满足当前旅游发展所需的功能及服务,整合全省旅游信息的服务平台尚未完全形成;缺乏配套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各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实时监测存在一定难度,旅游企业经营者、旅游者在获取旅游信息时存在滞后性;旅游部门尚未完全完成从传统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的转变。此外,智慧旅游建设中专业化开发和管理人才缺失严重,复合型旅游人才尤其如此。

三、全域旅游视角下陕西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路径

1.完善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域旅游景区

不断完善陕西省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重点完善乡村地区的道路、通讯、电、水等,例如,沿黄公路的建设开通,就是提升陕西全域旅游的重要基础设施。“要致富,先修路”,首先要提高乡村地区道路的通达性和可进入性,完善交通体系,在道路还应设置清晰明了的路标指示,要修建规范和设备完善的停车场,解决停车难、乱等问题。再次,落实厕所革命,针对乡村地区公共卫生间严重不足和卫生条件极差的情况,建立卫生环境良好的公共卫生间。此外,在饮食和住宿方面,要加大投入改善卫生条件,乡村旅游经营者应该建设干净卫生的厨房,要有男女区分的卫生间,整洁的卧室,对厨房、卫生间要定期进行消毒,臥室的被褥洗涤要达到卫生标准,电视以及网络设备到了一定的年限要进行翻新。

2.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在专业人才相当稀缺的情况下,对于全域旅游的发展来说,当下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对现有的乡村旅游从业者进行培训和提升。在陕西省乡村旅游的接待点上,应该要求对经营管理者的服务质量进行提高,做到标准化的管理,坚持做到持证上岗和持证经营,要鼓励服务人员热情工作,对其服务质量定期进行考核。在全域旅游的这个大背景下,他们可能会对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的相关宏观政策缺少领悟和把握,不提高旅游从业者综合素质是无法完成陕西省旅游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目标的。因此,对于乡村旅游的全域化的新理念和新知识,还可以组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共同学习新知识,不断对当地的乡村旅游注入新的热血。

3.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延长旅游产业链

首先,要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体育、金融、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培养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并存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如,陕旅集团打造的丝绸之路风情城项目是陕西省三十个重大文化项目之一,是“一带一路”战略中陕西旅游业的破题之作。其次,要扩大娱乐、购物方面的内容,尽量在乡村旅游的活动项目中增加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趣味活动和民间艺术。如,陕西儿童探索博物馆是陕西旅游集团携手陕西省慈善协会在丝绸之路风情城倾力打造的另一个亮点项目。该项目以促进儿童智力开发,提高儿童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为项目定位,以寓教于乐高科技互动体验设备为功能载体。项目的设立将势必成为“大西安”快速发展建设中的新亮点;是促进陕西地区儿童综合素质水平提高与陕西公益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新高地。购物方面,乡村旅游产品以其纯天然、绿色无公害的优势深受城市居民的喜爱,应该以来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和运输业等的发展,来拉长乡村旅游的产业链。

4.保持乡土味、历史性,避免过度商业化

乡村之所以吸引游客是因为与城市文化的特性存在着本真属性的区别,这是它吸引力的核心聚焦点。在西安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保护乡村文化的本真性和独特性,切记过度的商业化发展。如,陕西旅游集团旗下的白鹿原影视城景区以全省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填补了陕西省关中文化主题4A级景区的空白。这样既可以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又可以以此来吸引和留住游客。

充分挖掘的历史文化资源,合理利用相关文化的独特性,开发出特色鲜明的旅游主题。如,陕旅集团的红色娘子军项目对三亚当地旅游产业意义重大,坚定“陕旅出品,必属精品”的理念,打造精品演出工程,突出三亚当地特色,抢占文化制高点。陕西各地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必须加快演艺项目建设,才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总之,全域旅游已经成为陕西省实现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下,针对陕西的这一地方特色,深度挖掘有浓郁文化气息的要素,在全域旅游观念的引领下,整合资源,实现文旅融合共进,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华.从景区狂欢如何走向全域旅游——着力抓住全域旅游发展的痛点难点.西部大开发.2017.9

[2]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为[EBO L].国家旅游局官网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 (微信) 

   编:孔延莉   QQ 511860427     693891972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