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镇安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2 刘文林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8-08-25 21:03:43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二、文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镇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经验,但总体而言,镇安文化与旅游还处在深度融合发展的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

1.旅游主体文化特色不明显。各大景区的旅游产品的开发没有充分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中原有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很好展示。部分历史名人和山水文化资源缺少宣传与应用。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开发,特色旅游商品街(店)建设滞后,直接影响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和消费量,制约了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出。

2.文化旅游体验活动匮乏。能够让旅游者真正融入其中的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项目不多,缺乏有轰动效应和市场带动力的产品,未能使游客真正停留下来,细细品味、体验、享受,达到深度游的目的。

3.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欠缺。主要依靠门票收入,体现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的可视性旅游商品、民间工艺品缺乏,只能吸引游客的眼,未能留住游客的心,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旅游方式,旅游时间较短,“白日游客”多,“过夜游客”少。

4.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不完善。文化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及与文化、科技、体育、休闲等的融合还不够深入,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的旅游产品开发不足,适合普通游客的群体性旅游互动项目和特色餐饮品牌不多,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和销售还十分薄弱,旅游业综合经济效益还有待提高。

5.文化旅游人力资源严重不足。随着现代传媒、动漫游戏、数字视听、网络文化、会展博览等新兴文化产业的逐步兴起,镇安文化旅游资源在挖掘整理、项目规划、成果转化以及经营管理方面人才缺乏。一线服务人员、专业高技能人才、科技研发人才也较为紧缺,文化旅游人力资源规模、结构、专业化水平与产业发展不相匹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

三、镇安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主要路径

1.深度挖掘、培育和展示地域文化资源。 文化是旅游产业的根脉和灵魂,必须把挖掘、培育和展示文化资源作为深度融合发展的首要任务。重点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化等文化资源,彰显镇安丰厚的文化底蕴。一是深挖历史文化,挖掘周文化、楚文化、唐文化、明清移民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村镇、进校园、进景区、进农家活动,发扬传承镇安历史文化。二是深挖民俗文化,挖掘节日庆典、祭祀礼仪、婚丧嫁娶、美食餐饮等民风民俗,培养一批戏曲、民歌、剪纸、泥塑、刺绣、手工编织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积极发挥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保护和建设好文化名镇、名村、名院等历史古迹。三是深挖红色文化,打造木王镇文家、米粮二里湾、县城花果山等一批革命遗址,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是深挖现代文化,加大对镇安花鼓、渔鼓、汉调二黄、名人文化作品等挖掘力度,以木王、云盖寺、塔云山、北阳山为重点,建设一批文艺采风基地,展现镇安现代文化的发展成果,让镇安的文化旅游产业走向全省、迈向全国。

2.加大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自然生态景观是镇安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性资源,必须始终坚持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加大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和天然林保护力度,大力建设园林县城、生态集镇、美丽乡村;加强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护好水力资源;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开展“治雾降霾、共享蓝天”活动,创建国家生态县。做好主要河流沿岸、交通干线沿线、重点景区周边的生态景观建设,建成万亩绿色生态走廊,充分展示镇安生态文化和物产文化的独特魅力。

3.建好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和产业园区。突出鲜明的文化主题和景区特色,把文化元素植入景区景点,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内在吸引力。一是建好县城至云盖寺的文化旅游长廊。以楚文化、唐文化为重点,大造县城金台山文化景区。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移民文化为重点,推进云盖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互补、文化浓郁的镇云一体化文化旅游长廊。二是建好塔云山、黑龙观祈福文化旅游景区。进一步进行提升拓展塔云山景区,建成以塔云山为核心景区的祈福文化和地质文化公园,增强“秦岭第一仙山·天下绝顶道观”的影响力。深入挖掘黑龙观“龙”文化资源,建设精品景区。三是建好木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以木王原生态民俗文化为主题,丰富“天开画卷·经典木王”的内涵,推进大木王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四是以西口、茅坪两个少数民族文化和北阳山喀斯地质特地貌生态文化为重点,建好西口、茅坪伊斯兰民族文化景区。

4.精心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以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为核心,以文化旅游景区为节点,以全城乡村旅游景区为连线,着力打造请覆盖全县、贯通县级、省级、串联全国的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以西安1小时经济圈为重点,贯通秦岭南北的陕北、关中、陕南的省内线路,串联武汉、重庆、郑州、成都等省外城市的省际区域旅游线路和承接“一带一路”的国际旅游线路。大力实施互联网+旅游新模式,扩大全县文化旅游的推介宣传,带动更多游客来镇安观光旅游。

5.加快提升文化旅游要素配置。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抓住345国道、211国道、316省道、525省道建设机遇,推动主要旅游交通干线网络建设,形成镇安与西安、安康、汉中、十堰等周边城市开放互联的交通网络,从根本上破解镇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强化景区停车场、通讯网络、卫生服务、加油站、安全设施、旅游服务中心、酒店、乡村客栈等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游客游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流连忘返。

6.深度开发镇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依托县城、集镇、交通干线、精品旅游景区,打造文家石头小镇、杨泗森林小镇、达仁禅茶小镇、西口民族风情小镇、米粮野山文化小镇等主题风情小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游、乡村民俗文化游、古镇古村古寨文化游,发展农业观光、山水生态、河溪漂流、体育健身等休闲体验性项目。培育开发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手工艺术品、景区纪念品等文化旅游商品。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 (微信) 

   编:孔延莉   QQ 511860427     693891972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