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综艺节目相结合 师洋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8-08-25 21:47:40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综艺节目相结合

师洋(北京电视台青少海外中心  北京市  100089)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创造了“中国奇迹”,与此同时,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凝聚力被提升到了越来越重要的高度。“弘扬传统文化”、“植根中华沃土”是从十八大以来被屡屡提及的关键词。另一方面,一些过度玩闹浮夸、深度欠缺的节目也越来越得不到观众认可。近几年来,一批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汉字英雄》、《最爱是中华》、《唐宋风云会》等等涌现出来,也被看腻了娱乐节目的观众称为一股股“清流”。

不需要专业人士拿出数据报告,就是普通观众也都了解,长期以来,娱乐综艺类节目一直是电视市场中的“宠儿”,《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今夜百乐门》、《非诚勿扰》等等节目,可以说是扛起了各大卫视的收视大旗。但是,娱乐综艺类节目过多过滥,加上个别节目格调欠佳、价值导向有瑕疵,助长了文艺领域的过度娱乐化倾向,也对一些年轻观众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2015年后,在相关部门政策的调控下,歌唱、选秀等传统娱乐类电视节目大幅减少,而文化类节目则成为电视荧屏上的新风景。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兴起,一方面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提供了平台和渠道,另一方面也用有深度、有力量的电视表达,为追逐娱乐和喧嚣的荧屏带来了一股清流。然而,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很多文化类节目收视并不理想,不少电视台刚刚摆脱“唯收视率”的极端,又陷入了“无收视率”的尴尬。

对于这种情况,一些专家认为,“曲高”必然“和寡”,传统文化节目涉及的知识太专业太复杂,很多老百姓看不懂,文化节目必然不如娱乐节目有市场、受欢迎,因此制作方就必须要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贫穷。但是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好节目只有取得好的收视,才能获得好的传播效果,才能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落到实处。更何况,近两年,《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在观众中,尤其是年轻观众中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很强的话题性、很好的收视反馈,这就说明文化类节目并不是不受欢迎,那些“和寡”的节目并不见得单纯是因为“曲高”,而是策划方向和制作手段有所欠缺。以下就以《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这两档节目为例,探讨一下传统文化与现代综艺节目相结合,应注重哪些方面。

观众是电视工作者为之服务的“上帝”,收视是电视节目平地起高楼的“地基”,让节目有吸引力,是电视工作者的职责。笔者认为,要把文化节目做得好看、耐看、让观众追着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格调高雅、导向正确

电视是大众媒体,播放的是面向各年龄层广大受众的节目。在电视媒体上播出的任何节目,都应该严守格调关,要向高雅、反低俗,文化节目就更应如此。比如在一些网络节目或小说、游戏中,常有“戏说历史”、“大话名人”、甚至拿古人“开涮”的情节,由于这些作品面对的是特定的小众读者,所以只要适度倒也无伤大雅。但是这些内容放在文化节目中,就一定要慎用,即使是“戏说”,也要做到有理有据、合理合情,让人信服。比如《国家宝藏》通过明星演小品的形式来演绎国宝的“前世传奇”,由主持人张国立来旁白串场,这种方法很好,通俗易懂、故事性强,也能通过明星效应来吸引现场和电视机前观众的注意力。但是这些小品大多是经过了非常精心的编排,正如节目中所标注,是“依据史实合理虚构”的。有一个故事讲的是良渚玉琮的前世传奇,良渚玉琮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它的来历和用途已经很难考证了,但大多数人认为它是祭祀用具。在这个小品中,周冬雨扮演了一位祭司,她在洪水到来、家乡遭难之际,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守护良渚,最后在玉琮的启示下,想到了泄洪的方法,在城墙上打开缺口,拯救了家园。小品的结尾,主持人用旁白告诉大家,考古学家确实在良渚城墙上发现过缺口,可能是当年良渚人泄洪所用。这个小品动人而又可信,在五千年前生产力落后的当时,良渚人一定是有着守护家园的精神,才能诞生拉开文明乐章的良渚文化,观众在看完这个小品后,不禁为良渚人坚强的毅力所感动。紧接着节目又继续讲述良渚玉琮的今生故事,考古学家有理有据地为观众讲明了良渚的城市布局、生产状况、还有精巧的水利工程。观众听到这里,又不禁被良渚人超前的智慧所征服。《国家宝藏》通过这一件文物的故事,让观众了解了一段重要的文明史,并且提升了家国情怀,这是非常难得的。

除了文化格调,我们的文化节目也必须注重文化导向,坚持核心价值理念。举例来说,《见字如面》是一档在腾讯视频网络播出的文化节目。第一季播出后赢得了很高的口碑。但是第二季刚刚播出一集就遭到了“下架”、“整改”。原因就是内容导向出现了问题。在这一集中,有一封吴三桂写给父亲的信。吴三桂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他曾经两次卖国,还曾自立为帝,被后世称为“汉奸”。但是,演员赵立新将这封吴三桂写给父亲吴襄的书信读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义薄云天,让节目嘉宾都感叹“毁三观”,网友们也议论纷纷不能理解。而不了解历史背景的观众看了这个片段,恐怕要把吴三桂归类为和岳飞、郑成功齐名的民族英雄了。这就是文化导向出现了偏差,我们做文化节目,要尊重真实历史、尊重主流价值观,不能做故意“颠覆历史”、“颠覆传统”,借以赢取眼球的事。

二、内容丰富、细节充实

《国家宝藏》这档节目在豆瓣网上得到了9.3的评分,这在电视栏目中是极为少见的。豆瓣评分可以说是目前为止国内比较可靠的一种评分系统,评分的高低与评分对象的水平是正相关的。所有人都可以在豆瓣网站上参与评分,虽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喜好,但是在大量的样本下,极端的个体差异就被消除了。也就是说,这档节目得到了绝大多数观众的认可和推荐。究其原因,笔者认为, “内容丰富”应该占居首位。

在《国家宝藏》之前,各台也推出过很多文博类节目,但形式都比较简单、内容也不够饱满。大多数是由专家来讲述文物的历史、价值、工艺等。这种文化节目体现的还是精英文化,无论是主持方式、播出内容,还是节目形式,都以高雅文化教化民众为宗旨,总是充斥着一种“说教”、“上课”的味道。而《国家宝藏》自我定位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这档栏目没有止步于文物本身,而是通过各博物馆长的推选、文物“前世今生”的讲述,发掘了丰富的节目内容。比如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这一部分,通过小品的方式讲述乾隆为什么想要烧制容纳多种釉上彩的瓶子,又讲述了烧制这个瓶子的复杂工艺,还为观众介绍了一批可爱的故宫志愿者。观众在很短的时间里享受了视听的盛宴,了解了很多知识,得到了丰富的内容,因此才被深深吸引,被国宝“圈粉”。

至于细节充实,这也是文化节目必须具备的要素。先秦时代的思想家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西方经典《圣经》中也提及“the devil's in the detail(细节之处最容易出问题)”。豆瓣评分上有一档高达9.5分的综艺节目,是2017年12月5日在韩国TVN电视台播出的姜食堂(강식당)。《姜食堂》在有线电视台、卫星电视台和IPTV的综合付费平台上的家庭平均收视率达到了8.2%,最高收视率达到了9%,一直在更新自身的最高收视。特别是目标收视人群(20-49岁)平均收视率6.5%,最高7.2%,创造了这一年龄层收视第一位。这档综艺节目讲述的是社长姜虎东带领四个综艺明星跟随大厨白钟元学习秘密料理并经营餐厅的故事。节目中的演员都以最真实的模样投入其中,节目的每秒钟都有丰富的细节与演员的情绪。节目中的明星们真实地注册了营业执照与办理了健康证,每一个关于餐厅服务的细节都不肯放过。这档节目的成功也正因其对细节的不懈追求和适度把握。

历史的温度在于细节,节目的态度也在于细节。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留下了大量的记载、文物、文化艺术作品可供我们电视工作者去发掘,让节目的每个细节都真实、充实,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但是只有更多付出,才会赢得更多支持,才会感动看过节目的每一名观众。

三、形式完整统一

一档文化节目拥有了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细节,那就必须要有一个整齐的“格式”,否则就会冗杂繁复,让观众看不懂。同时,强调形式感,甚至仪式感,能让节目更有张扬的活力和浓郁的氛围。比如《中国诗词大会》在开场为了表达古典文化之美,设计为大幕上一幅古代画轴缓缓展开,春色展现,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伴随着满屏飞花映入观众眼帘。夏意渐浓,“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秋天到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深冬将至,“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诗词交替呈现向观众展示了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描绘。而在比赛中,为了彰显气势,将诗词比赛与行军打仗结合在一起。选手与“百人团”展开争斗。选手的答题区位于演播厅中央,当上场答题时,站立区域的圆形底座将徐徐升起。“百人团”选手区域位于答题选手的正对面,每位“百人团”选手的桌前都会有一个小屏幕,上面显示一个“盾牌”的标志,一百位选手便会有一百个盾牌。每结束一个回合的答题较量时,选手答对后,主持人董卿都会说“让我们看看百人团的答题情况”,这时,伴着音效,选手背后的屏幕就会射出无数只箭飞向“百人团”,“百人团”中答错选手屏幕上的盾牌就会被击得粉碎。答错选手的人数会显示在大屏上,这个人数就是答题选手这个环节的分数。这种形式浅显易懂、又有很强的竞争感。观众无论从什么时间段开始看,都能轻松理解比赛规则,而且就算对题目本身所知不多,也会被这种气氛所吸引。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节目组还加入了“飞花令”这一颇有古意和仪式感的竞赛形式,两位选手现场相对,相继吟诵含有同一关键字的诗词,这一形式考查了选手们的诗词储备以及临场反应能力,竞争感强、节奏又快,现场高潮迭起,可以引发观众对于诗词的热爱,同时提升文化自信,充满了正能量。

在《国家宝藏》中,形式感和仪式感也得到了最大化的强调。节目的开场音乐、主持人带领观众喊出的开场口号、各博物馆长的介绍、“国宝守护人”的出场方式甚至镜头剪切都是一模一样的。在讲述文物时,第一环节都会由“国宝守护人”做初步介绍。第二环节如前文所说,用主持人旁白串场,“国宝守护人”演出小品的方式,讲述国宝的“前世传奇”, 接着由博物馆馆长们点评。第三环节由“国宝守护人”请出专业人士,讲述国宝的“今生故事”。最后还要为前世今生的讲述人颁奖,并让他们宣读守护人誓词,比如“我志愿守护曾侯乙编钟,守护历史,守护华夏正音”、“我志愿守护妇好鸮尊,守护历史,守护华夏英姿”,在慷慨激昂的旋律中结束这一部分的讲述。

把复杂的内容统一于整齐的形式之中,就好像整理书架,把满满的一架书分门别类,整理得井井有条,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又好像布置宴席,把上百盘好菜布置成几桌,每桌都有主有次、有凉有热,还要让客人觉得既好吃、又好看,吃完之后回味无穷、赞赏不绝。

四、贴近年轻受众

本篇文章的题目是《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综艺相结合》,为何我们要探讨这个命题呢?正如前文所说,过去我们的文化节目形式过于单一,常常是主持人正襟危坐、一脸谨慎。演播室场景设计单调,常常是一张椅、一盏灯。主持人的演说词常常又是字正腔圆、教化意味浓厚。这样的节目很难吸引年轻受众。文化环境的改变,要求文化节目适当引用娱乐包装。当年,这种“规矩”的传播方式,对处在信息匮乏年代的观众来说是能够接受的,然而当代信息爆炸式发展,人有多种获取信息的渠道,年轻人喜欢新鲜活泼的事物,也接受不了暮气沉沉的节目。年轻受众是最有潜力的观众群,也是文化节目最应该照顾到的观众群。我们要想做好文化节目,就必须从策划阶段、制作阶段、宣发阶段都抓住这个群体。从形式到内容都跟上时代的脚步,提高节目的综艺感、可看性。比如《国家宝藏》这个节目,讲述的虽是年代久远的文物,但一方面请来了很多年轻的演员、年轻的专业人士,另一方面在很多细节上,都能看出非常“年轻态”的痕迹。比如演员王凯扮演的乾隆被“群嘲”这一小品片段,灵感就来自于网络上流传的乾隆“农家乐审美”等段子,很多年轻观众看了这一段都表示“太好笑”,还在网络上为“乾隆”、“雍正”等做了表情包。再比如节目中所用的配乐和旋律,很多就来自于年轻人耳熟能详的旋律,比如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片尾曲《凉凉》,还有一些游戏音乐,比如《轩辕剑》中的曲子,自然能赢得年轻受众的喜爱。

正如文章开篇所言,《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这两档节目能够在年轻观众中产生巨大影响,获得强烈好评,证明年轻人不是对文化节目没有兴趣,也不是选择手机抛弃了电视。中华文明是一个巨大宝库,作为电视工作者,如果要去开采和展示这个宝库,就应该用最大的耐心发掘,用最美的方式展现,让年轻观众爱上这些绚丽瑰宝。

 

作者简介:

师洋(1983--)女,北京人,北京电视台电视编导,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是媒体文化。 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362792   13309215487 (微信) 

   编:孔延莉   QQ 511860427     693891972

《新丝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一本综合性社科类期刊,国内刊号CN61-1499/C,国际刊号ISSN2095-9923邮发代号:52-217。编辑部地址:西安市西五路68号(陕西省政府北门西侧)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