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1 汤文琦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8-08-26 08:28:57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汤文琦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西安  710048)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国内外学者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互动式发展关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进一步提高西安市的专业分工水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立足西安市实际,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为基本着眼点,以《西安市统计年鉴》和《陕西省统计年鉴》为依托,讨论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西安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一、背景与问题

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也就是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性服务业不生产独立的产品,是一种为其他行业提供中介性服务的行业。所以在生产性服务业的辅助下,制造业会有效较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实现快速发展态势。现阶段,在国家大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势在必行。

  西安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西安是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内陆港,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一带一路”中具有核心地位。加上西安市是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地区,西安高新开发区、西安市长安工业园区、以及渭北工业园等制造业聚集区,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托。所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具有很大潜力,对于带动本市制造业发展,推动经济进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理论基础

1.研究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众说纷纭。[1]Browning&Singleman(1975)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他们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为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济等。这些行业的统一特点是知识密集和服务的专门性。[2]Howells&Green(1986)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应该包括保险、银行、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业。[3]马龙龙(2011)从经济学的角度给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即:为生产部门提供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中间投入品的产业。[4]陈硕明(2009)在研究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由制造业企业外包的行为产生的。[5]综合以往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界定为:为促进制造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利润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而提供外包性专门服务的行业

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对于生产性服务业是如何与制造业进行互动发展的,国内外的学者围绕着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第一类学者认为,制造业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业成长的先决条件。根据陈宪、黄建锋(2004)[6]的综述,Cohen&Zysman(1987)、Rowthorn&Ramaswamy(1999)、Klodt(2000)、Guerrieri&Meliciani(2003)等学者支持这种观点。张世贤[8]认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任重而道远”。现阶段我国政府该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的投资,提高工业总产值在GDP中的比重。他认为,只有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发展并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对服务业有更大需求。江小涓、李辉[9]的研究指出,虽然我国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震惊世界,但是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服务业却相对停滞不前。所以印证了服务业发展并不依赖于制造业。

第二类学者的观点是,制造业的发展有赖于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Pappas&Sheehan(1998)、Karaomerlioglu&Calsson(1999)、Eswaran&Kotwal(2001)在各自论文中阐述了这一观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提高社会分工程度;参与到生产流程的上中下游的各个阶段;生产性服务从企业内部进行剥离和外包也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有助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江小涓和李辉[8]指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率很高,但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专门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行业。发展速度与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不匹配。他们指出,服务业发展停滞的状况严重给我国制造业“拖后腿”。尤其是对于邮政行业,金融融资等发展明显落后于国际发达城市水平,成为影响跨国公司在国内企业投资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种学界的观点认为,互动型的发展,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主要关系特征。[6]制造业的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于仓储物流、金融等需求的持续增加。这将必然会导致生产性服务业的扩张和发展。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提高、业务的扩大和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样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要仰赖于逐年增加的制造业投入。顾乃华[9]把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放在了我国体制机制转型的特殊环境中,从特殊的政策环境和历史机遇着眼进行考察和调研。陈硕明[5]在对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关系的探讨中,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规模正相关的假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还有李满桃,陈宪,黄建锋等。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