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新时代在推进共享发展中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1——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 邵茹花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8-08-26 08:44:26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新时代在推进共享发展中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邵茹花中共聊城市委党校行政管理教研室  山东聊城  252000

 要:新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及其确立的新思想、基本方略与总体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提到发展不平衡就是共享性不足的问题,特别强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致力于解决社会保障工作中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平衡问题。要求在保障主体、保障制度、保障方式等方面有所创新,促进民生升级,提供公平、长效的社会保障机制,从而更好地适应共享发展的要求,切实增进人民的福祉。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共享发展社会保障制度

十九大报告指出,着力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最好诠释,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根本依据。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改革发展是动态的,民生诉求也是动态的,随着人民需求的不断提高,民生升级成为我国民生事业新的发展目标,即新时期的民生目标将不再是传统单一的收入增长指标,而是更具综合意义的生活品质指标和全民获得感的增强,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障不是停留在低水平、低层次上的保障,而需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保障事业逐步向全面。

一、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下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现实要求

1.共享发展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改革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成果,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改革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解决我国发展中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平衡问题,彰显了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公平、保底民生,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准确的诠释了在新时期“发展为了人民”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是指导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基础理论。

理论的成熟,才能产生成熟的制度。共享发展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对发展实践的总结、反思和超越,是在实践基础之上提炼出的成熟的理论。从理论层面上讲,共享发展作为指导性理念不是停留在低水平、低层次上的保障,而是逐步向全面、高层次推进的螺旋式持续发展,是与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相适应的,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可以根据社会保障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2.新时代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为推进人民共享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依靠制度的优化与保障来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社会保障是关乎基本民生福祉重大制度安排,“共享”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衣食住行、生存发展等各个民生领域,而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付诸有效行动,需要有效的制度安排作为坚实后盾。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事实上为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提供了基本途径,而且客观上已经成为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制度保证,也是带给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烈、最实惠的重大制度安排。

有效稳定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坚实后盾。共享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就必须有制度推进,在具体的实践中检验发展理念的实效。有效稳定的制度彰显的是制度的权威,在权威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引领和推动下共享发展理念才有力度,以制度的权威保障和巩固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才能在共享共建的过程中最大化地发挥引导、制约、规范作用,才能让人民共享发展的理念落地生根。

3.新时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共享发展的的重要内容

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长效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党的十九大着重强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共享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共同进入小康社会,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社会保障制度补齐短板,兜底民生,使更多的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共享发展要求坚持公平正义、缩小收入差距、化解社会矛盾。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解决城乡居民的民生需求,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社会保障主体间责任分担机制不合理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中虽然已经确立了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个人四方责任共担的原则,但是在具体的划分上却模糊不清。

(1)政府主体责任缺失,社会保障力度不够。在社会保障具体运行过程中,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主体责任,但是,政府不是全能的,其他的社会保障主体应共同参与其中。政府在某些项目上越位承担了过多的任务,增加了沉重的负担,致使在有限的精力下本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很好的落实,主要表现在监管上责任的缺失。例如,对于养老保险的冒领、逃避参保、对医疗保险的基金侵蚀、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违规挪用等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管,对医疗服务机构行为过分市场化的纵容,导致社会保障的“马太效应”等。

(2)企业责任意识淡漠,社会保障动力不足。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漠,逃避履行社会保险义务的情况逐渐增多。例如,关于企业年金问题已经推行多年,作为养老保险金的重要补充部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的通知》,已经规定了企业年金条件,建立了集体协商机制,但是目前为止,企业积极参与、主动缴纳的热情不高。

(3)社会组织发育不良,难以承担社会保障责任。传统社会中,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改革开放以后,这种“大政府、小社会”的环境逐渐改善,但是,我国社会组织起步较晚,很多是在政府的扶持之下发展,甚至有些直接内生与政府,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造成非政府组织的先天不足。这种不足,不利于社会保障责任的分担,影响其应该承担的社会保障责任的落实;也阻碍了政府向其分权,造成社会保障中政府大包大揽、责任分担的越位等。

(4)个人责任意识淡薄,社会保障责任弱化。政府和企业统包的社会保障运行机制中,主要强调的是国家和用人单位的责任,个人的责任被弱化。这样的做法,不仅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而且还使个人长期依赖政府而淡化自身相应的社保义务,个人承担社会共同责任的道德观不足。

2.社会保障制度条块分割,碎片化问题突出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路径为“自下而上,由点及面”,这样的设计虽然能使社会保障渐进性推进和展开,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保障制度中各项制度衔接不畅,条块分割、碎片化等问题,从而带来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平衡。例如,不同区域间的社会保障水平差距悬殊,同一区域内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多轨制的情形下,农村、城市新移民等社会保障水平低,无法正常享受城镇常住人口享受的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       

3.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公平性回应有待加强

(1)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分别实行不同的社会保险制度,其社会保障待遇具有较大差异。以养老保险为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明显优于企业。

(2)城乡之间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受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影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待遇也有明显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城镇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待遇显著优于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从养老保险待遇来看,城镇老年人口与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金待遇差距过大。例如,城镇老年人口与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金待遇差距过大。如表1所示,农村居民参保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所提供的养老金中位数为720元/年,占到家庭人均支出比例中位数的21%,仅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中位数的4%。这一数据说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放的养老金平均只能支付一个人生活费用的21%,甚至某些地区农民领取的养老金水平低于该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而城镇企业职工、政府或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平均可以支付2个人的生活费用。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