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曾繁杰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基训艺术化在本科中的教学意义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06-05 14:51:09 作者:曾繁杰 来源:新丝路杂志社 文字大小:[][][]

曾繁杰辽宁民族艺术学校  辽宁大连  116000

 要:本篇论文皆在阐述本科教学的使命是让学生在艺术上得到升华,达到一种平台上全面得提高,作为艺术教育,任何技能的训练都无法和风格的训练割裂开来,形体是舞蹈的工具,素质是技能的基础,技术只是表演的一种高级手段,古典舞从静态中的静中有动,“形止势延”,到动态中的动势链接,动中有韵的舞种特性,要求训练必须从审美的角度去寻找其内部旋律,全面认知其风格及韵律内涵,并把它们渗透到整个基本功训练中去,这是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的要求,并且主要将“身韵”注入基训课中,加强训练中的民族特性,使其贯穿于动作、技巧之中。使基本功的技术技巧与身韵达到有机的融合,进而达到具有大学训练的特点、训练难度的技术性和艺术性综合体现的最高境界。

关键字: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风格化训练艺术化

基训课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如果大学的基训课处于单纯功能技巧性训练的层面,那么势必会与舞台表演甚至民族传统文化形成断层。本科基训课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功能而提高功能,而是在艺术环境的氛围中与层面上,对学生施以风格化,情感性的功能训练。所以应该选择功能性语言同风格化语言这两者的上位类——艺术语言,用它来驾驭,以它来统一基训课。

、中国古典舞基训艺术化的意义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中站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因为它是整体训练体系中唯一一门每天必修的课程,学生要通过训练解决自身的素质,规范舞蹈的体态,学习正确的方法,掌握高难的技巧,以达到扎实的专业基础。基训课的训练目的不仅仅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具有较全面,扎实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巧,还应该包括与此相联系的中国古典舞的民族风格、韵律,音乐感和艺术表现力。也就是说基训课的训练特点和最终任务是培养既有中国古典舞神韵又有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具有全面能力的演员。作为艺术教育,任何技能的训练都无法和风格的训练割裂开来,形体是舞蹈的工具,素质是技能的基础,技巧只是表演的一种高级手段,古典舞从静态中的静中有动,“形止势延”,到动态中的动势连接,动中有韵的舞种特性,训练必须从审美的角度去寻找其内部规律,全面认识其风格及韵律的内涵,并把它们渗透到整个基本功训练中去,这是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的要求,也是体现新世纪艺术教育的标准。所以应该选择功能性语言同风格化语言这两者的上位类——艺术语言,用它来驾驭。

1.为什么强调基训艺术化

“化”是两者之间化合的过程,是个绝对动态的过程,需要促成、促进、提出向艺术的方向促进的要求是因为在学习中国古典舞的这十年中观察到了在基训课中与艺术相对的另一面,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出艺术化,具体体现在两个问题上。

一个是对结合课中“度”的把握,这是如果对待借鉴的问题。有些课堂有明显的芭蕾的训练形式,只是将手位作了改变,无论从学生的气质还是外形上看都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古典舞的基训课堂,那么试想一下,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可能会有民族神韵么?在全球化的今天,现代舞对我们课堂的冲击也很大。它的优点是有的,该吸收的精华也要吸收,比如说流畅度、幅度、表现很多哲理的东西。我们不能全盘的吸收,做拿来主义。那么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会有古典气质么?所谓结合课是在继承戏曲、武术的基础上,按照舞蹈艺术自身的特性和规律,通过借鉴和吸收一切有利的因素加以发展。为创造具有鲜明民族性、舞蹈性、科学性的中国古典舞蹈训练和表演体系的。树立的是“以我为主”的指导思想,在借鉴发展上做到“心中有数”,是我化你,不是你化我。我觉得一名教员心中应该有一天天平秤,在实践中遇到“古和今”,“中和洋”等问题时要非常敏感地去觉察,头脑清醒地吸收和借鉴,如果强化自身的主题地位,而非是生吞活剥。可以说如何对待借鉴的问题,实质上还是一个检验我们是否把握了舞蹈本体特征和是否具有艺术责任感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对技巧的盲目崇拜。即只注重技术性而没有艺术性。舞蹈技巧广义上是指专业性很强,难度很大,观赏性和效果性都较强的人体动作。舞蹈技巧应该说是即是手段也是目的,因为在塑造任务、表达强烈情感和渲染舞台气氛时,技巧是绝不可少的手段。技巧的这一切好处又导致舞蹈教育中出现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做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对身体技能的掠夺式开发和对文化知识的教条式灌输,却忽略了人文精神中的传递与渗透。”真正的技巧应该是具有华彩的、有难度的、有表现力的,民族的神韵是要贯穿到整个呼吸,延伸到手尖、脚趾尖、而非仅仅把“身韵”当成一种点缀和装饰。这种“技术至上”势必会导致基调杂技化,要清楚舞蹈与杂技、武术、体操等门类的区别在于舞蹈是表情的艺术。到何时也不能混淆舞蹈本体的功能性与艺术性二者的关系。

2.为什么要在本科教学中突出基训艺术化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是中国古典舞学科的一门基础课。它的本科教学与中专教学的定位是十分明确的。需要经过科学、系统、规范而全面的训练,才能达到培养的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舞蹈表演人才。我认为在功能性训练和风格性训练当中更侧重于前者,因为其训练的任务首先是改变学生的自然条件,加强身体各方面素质的训练,如软开度的训练、能力的训练以及协调性、灵敏性的训练等,其次是扎实地掌握所必需具备的技术技巧,与此同时当然还要进行中国古典舞特有的风格韵律的训练。如果大学的基训课任处于单纯功能技巧性训练的层面,那么势必会与舞台表演甚至民族传统文化形成断层。本科基训课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功能而提高功能,而是在艺术境界的氛围中与层面上,对学生施以风格化,情感性的功能训练。那么本科基训课的教学更应该让学生在艺术上得到升华,达到一种平台上全面的提高。大学的基训课应该从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范式出发,将具有典雅性、代表性的民族动势有机地融入到基训课之中。调解功能化训练与风格化训练的矛盾,使二者融会贯通。

、基训艺术化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如何艺术中国古典舞基训课,我认为是让这门课程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特质,那么何为民族风格,我认为是我国历代艺术所尊奉的是“神韵”,它是中国古典舞的生命之源,因为在“神韵”之中,显现出我们民族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智慧之光,它是有着相当久远的思想文化渊源。中国古典舞审美取向的形成,正式秉承了“神韵”之美才得以相生,讲究“望形得神”把得其神韵视为最终目的,当今得中国古典舞应该处处再现着以神韵为上得美学要旨,结合动作风格上得舒扬、闪凝、蓄发、断续等舞蹈手段,生动而深刻得反应醋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得审美特征。

、基训艺术化对学生的益处

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意识和艺术修养及艺术素质的全面性,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会是有民族神韵和传统文化底蕴的艺术工作者,而不是只是会完成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舞蹈匠人比如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同学的腿能控制在一百八十度,能做多种复合技巧,可是让人感觉不到不可抗拒的美,不像在舞蹈,而是像在竞技。然而有些同学虽然控制能力和技术技巧的完成并没有达到极限,可是却让人感到非常美、非常有魅力、能够非常准确地表现了他应该表现的情感。我认为这就是技巧缺乏内在的神韵,或者所学生本人就缺乏某种不可缺少的艺术素质和气质。技术不等于就是艺术,而真正的艺术必然包含着技术。

、结论

    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对大学定性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就我们这样过的艺术类的高等学府而言,什么是所谓的高等学?我认为是一种对艺术深度的探究。这也就是为什么强调本科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对艺术的把握。强调基训艺术化是为了让大学生全面的感受古典舞,深入的体会它。使学生在其它课程中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关联上,基训课在大学的教学的目的,已经不再是为了提高功能而提高功能,而是要在艺术境界的氛围终于层面上,对学生施以风格化,情感性的功能训练。据此,我们冲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范式出发。将其中具有典雅性,代表性的民族动势有机融入基训教学的过程之中,,使学生以艺术感觉引领技术技巧,人物情感运用力度、速度及幅度。

 

作者简介: 

曾繁杰1983--女,汉族,舞蹈系系主任,本科,国家三级编导,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学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511860427    69389197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