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孙葵 “健康哈密”行动中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06-06 08:42:21 作者:孙葵 来源:新丝路 文字大小:[][][]

孙葵(中共哈密市委党校  新疆哈密  839000)

 要:推进“健康哈密”行动,提高全市各族群众的健康水平,必须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改善全市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及推进“健康哈密”行动。本文主要调研了哈密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为“健康哈密”行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健康哈密问题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了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哈密市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为提高全市各族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设“健康哈密”行动,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围绕“健康哈密”建设,哈密市提出了开展五大行动,其中之一就是优化健康服务行动。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全市人民的心理健康素养,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形态,更好推进“健康哈密”行动。

一、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对推进“健康哈密”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过程,健康不应仅仅停留在对身体健康的关注,更应该关注心理健康。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就提出,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的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世界卫生组织在1989年提出了人的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社会健康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健康整体。在人的健康结构模型中,心理健康是核心,身体健康是基础,社会健康是表现。因为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彼此关联且相互影响的。社会健康包括道德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从关系上看都离不开心理健康。不难看出,心理健康是人健康的核心,保证居民的心理健康应是“健康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

心理健康是指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良好状态。心理健康服务是运用心理学和医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预防和减少各类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将有促于改善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心态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提升公众的幸福感,是培养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作。在以人的健康为核心的“健康哈密”行动中,必须把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放在核心地位。

二、哈密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社会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心理健康科普工作亟待加强

目前,哈密市社会公众大多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性、专业性的认识不够,容易忽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歧视心理行为问题人群和精神障碍患者的情况仍普遍存在。在哈密市多个社区及村的调查来看,不少人对心理健康问题存在错误认识,有部分人把心理行为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还有些人对心理健康服务认识不到位,即使感觉自己非常需要心理咨询服务,也羞于显露,或是怀疑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服务的有效性。另外,心理健康的科普工作处于滞后状态,在调研的多个机关单位、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及村委会中,还没有一家单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与教育工作。

2.对哈密市重点人群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不够,服务的质量有待提高

调研发现,针对职业人群,尤其是基层干部,如乡镇干部、村干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员,工作压力过大,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的情况,缺乏相关的心理健康服务。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处于特定时期、特定岗位和特殊事件的员工,也缺乏相应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援助。对于哈密市各中小学的调研发现,只有较少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于青春期学生的特殊心理行为问题及心理创伤干预缺乏相应的心理服务,社会上的心理服务机构的相关人员,提供的服务质量不高,专业水平不强。在对哈密市各级妇联的相关调研中发现,独居老人、预产期及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单亲家庭子女、残疾人等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要较高,但是提供的服务满意度较低、水平较低。在乡村的调研也显示,特殊人群如服刑人员家属、刑满释放人员、受教人员家属,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及一些严重的精神障碍患者,心理问题容易发生,社会融入性差,在教育管理中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少,水平低,缺乏心理危机干预意识。

3.哈密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当前,哈密市社区和村还没有建立明确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调研中,当问及社区(村)工作人员相关心理健康服务建设的事项和问题时,有部分人员询问是否是管理社区(村)的精神病患者。对哈密市的相关医疗机构的调研显示,大多数医院没有开展对一般心理健康咨询的辅导和宣传教育工作,部分医院有心理科,但其个体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社会心理机构的调研发现,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没有相关的学术背景,很多都是社会学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实操水平较低,提供的服务很难满足群众需求。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哈密市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大部分领域都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十分缺乏。

三、构建哈密市心理服务体系,促进“健康哈密”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公众的心理素养

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科普宣传力度,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服务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新闻媒体、手机客户端等形式,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到公众的文化生活之中引导公众培养积极心态,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引导公众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营造积极心态,预防消极心态,学会自我情绪调适和压力管理,积极应对生活挑战。大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和管理,做好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

加强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前教育机构应充分关心和满足儿童心理发展需要,选配学前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幼儿教师,让儿童在幼儿园感受到足够的尊重和接纳,培养儿童积极的心理状态;各级政府、妇联组织和残联要将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利用老年大学、活动中心、妇女组织、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社会组织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聘请专业心理学老师或培养专兼职心理工作者,为空巢、丧偶、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遭受重大生活变故的人群提供心理辅导、心灵抚慰和家庭矛盾化解等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加大对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特别是各级综治、公安、民族、司法行政、卫生卫计、残联等单位要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多开展精神疾病患者的日常登记、走访、危险评估、服药指导等健康服务工作,做好贫困家庭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救助工作;高度重视特殊人群及家属的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对特殊人群及其家属的心理关爱,消除对特殊人群的歧视,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做好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预防和减少极端事件发生。

3.建立健全各部门各行业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和平台,尤其做好基层(社区/村)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可以依托本单位工会、妇联、人力资源部门、计生办等,普遍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兼职的心理健康辅导人员。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学前教育、特殊学校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公安、司法刑侦部门、职业技能教育转化中心等部门要根据行业特点普遍设立心理服务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成立危机干预专家组,对系统内工作人员开展心理素质训练,对工作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和评估等服务工作。

目前,社区(村)广大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与心理健康体系缺乏的矛盾,必然制约“健康哈密”建设,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理。将心理健康服务体现延伸到基层末端,在城乡各社区服务站或综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配备心理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人员,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各社区(村)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由政府购买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已确保每个社区(村)都有心理服务的场所、设施和专业工作人员。

4.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服务质量

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各类医疗机构、各教育部门要重视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培养和使用工作,加大培训、继续教育和规范管理与考核,提高心理健康的服务质量。各级政府要加强工作协调,优化资源配置,为各类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高有效的交流渠道和平台。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吸引社会心理工作者以志愿者的身份为社会提供心理服务,建立心理健康工作者信息库,不断完善心理志愿者的人员遴选、督导、考核工作机制,促进哈密社会心理志愿服务形成良性循环。还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建立由哈密市政府主导,综治、民政、司法、妇联等部门联合参与的应急心理机构,设立心理急救热线,开通网络心理咨询平台,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救助服务。

建立健全哈密市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哈密市全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将社会问题和矛盾及时疏导和化解,有助于维护哈密社会稳定,促进“健康哈密”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慧萍.刍议健康城市建设中加强市民心理健康的措施[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116-118

[2]张明刘晓明.心理健康与健康城市建设的推进.心理与行为研究(增刊)2011:42-45

作者简介:

孙葵(1982--)女,湖北天门人,中共哈密市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学。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511860427    69389197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