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景艳 校园贷风险防范与教育引导机制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0-28 10:43:27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景艳(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1)

 要:“校园贷”是以目前高校大学生为主要群体进行贷款营销提供网络借贷服务的简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高校学生作为网络消费的一大群体,成为了金融平台主要的营销对象,有次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校园贷的类型和产生原因,从防范和预防着手,探讨这一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校园贷教育引导危害防范

“校园贷”是以目前高校大学生为主要群体进行贷款营销提供网络借贷服务的简称。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高校大学生开始成为网络消费的一大群体,统治也逐渐成为了金融平台主要的营销对象,由此开始形成了最初的校园贷,并引发了一系列性质恶略的大学生因校园贷引发的社会案件,造成了及其不良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2016年,银监会和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给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规范校园贷市场。2017年6月,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随后,部分“校园贷”产品和机构逐渐退出该市场,但仍有一些网络非法借贷公司以变相方式为在校学生提供贷款,同时中国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银行开始尝试进入“校园贷”市场。

一、校园贷的种类及风险

1.校园贷的种类

校园贷目前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种模式。一是大学生可以申请注册的分期购物平台,如京东的京东白条、淘宝的蚂蚁花呗等。二是现在有部分国有银行新推出的“校园贷”金融服务,如工行等国有银行均推出了此项服务。三是民间或非法借贷,如以前在网上沸沸扬扬的“裸贷”等。四是具有很大欺诈性质的诱导性贷款,如利用培训引诱学生贷款等。其中,第一种模式属于比较传统“校园贷”类型,第二种属于新时期国有银行推出的正规“校园贷”类型,最后二种则很明显属于国家禁止的非法“校园贷”类型。

2.传统校园贷特点

(1)门槛略有升高,但相对于国有银行贷款门槛仍较低,放款速度快。由于近年来国家对各种“校园贷”的管控加强,很多民间借贷机构已经逐渐停止对大学生提供各种贷款服务。部分机构和平台也按照要求已经降低了学生信贷的额度。但是和正规银行借贷相比,这些贷款的放款速度仍然较快,尤其是京东白条等分期购物平台模式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购物欲的需求,特别是随时可进行消费的模式,深受现在大学生喜爱。

(2)逾期成本很高用户逾期的后果会上报并被记入“不良信用记录”或上报征信系统,将严重影响大学生毕业后的住房、购车等贷款,甚至影响飞机、高铁等出行的生活方式。综合其他国有贷款的违约金、滞纳金来看,在违约金方面,各平台的违约金也相对较高。

3.新型国有银行“校园贷”特点

(1)门槛高、额度低,无抵押担保。目前,国有银行所推出的“校园贷”尚处于试用期,还未大规模开放,推广试行的地区和高校比较少,各大国有银行推出的针对大学生的贷款产品均无需抵押担保。

(2)贷款的利率相对低,同时无其他额外手续费,借款费用相对透明。与传统民间“校园贷”产品相比,国有银行的“校园贷”的优势在于其产品利率相对较低,各种费用比较透明,也不产生其他额外费用。

(3)国有银行贷款还款时限相对宽松,留有一定的缓冲期,但征信成本较高。相比传统“校园贷特别高昂的逾期费用,目前推出的国有银行“校园贷”产品在还款期限上留有有一定的缓冲。尽管如此,逾期信息也将会被记录到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对未来的各种个人贷款行为将产生很严重的影响。

4.非法“校园贷”特点

(1)危害性强2017年6月《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所有未经许可进入校园的信贷产品均为非法“校园贷”产品。从这一层面来讲,正因为它脱离了法律和相关部门的监管,因此危害性更强,也是贷款暴力催收的重灾区。很多不良网络贷款平台与一些催债公司相互勾结,威胁,恐吓学生,甚至骚扰其家人,老师及其他社会关系,逼迫还钱,学生面对这类压力时,往往容易陷入以贷还贷的死循环,甚至有的同学被鼓动去让更多的朋友借贷,被引诱从事非法活动。

(2)隐蔽性高由于相关部门对非法“校园贷”的持续打击,一些不良贷款公司开始关闭原有网上信贷平台,大部分业务员开始使用个人微信号、QQ号等线上聊天平台进行贷款业务的办理,甚至在各类校友群,兼职群出现,宣传方式变的更为隐蔽。

(3)具有一定的诱导性和欺骗性一些机构或个人对校园贷进行包装,巧立名目,甚至利用“校园贷”进行诈骗,欺诈大学生,从中获取非法利益。如使学生深受其害的“培训贷”,就是利用了学生想要参加技能培训但是缺少资金支持的心理,诱导学生进行借贷。有的不良贷款公司为了让学生贷款,隐瞒利率,甚至承诺免担保,逾期后的违约金和滞纳金却高到离谱,很多学生对此毫不知情。

二、校园贷的风险防范

1.加强法律建设和行业监管

2016年,银监会和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给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2017年6月,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但这些均属于行业监管,立法机关还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法律解释工作,根据校园贷的特点进行规范。

2.家庭学校形成合力

家庭是孩于成长的最重要的平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有校园贷行为的学生,学校要及时联系家长,以便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对孩子进行监管教育。另一方面,家长也要经常关心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和经济情况,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步引导孩子合理消费。实践证明, 大学生校园贷款现象的出现与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着相当直接的关系。

三、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

1.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帮助其认清不良校园贷的危害。

做好高校大学生日常安全教育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工作,是其他一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高校可以通过班会等形式,在大学生的日常安全教育中就开展相关的预防教育活动,提醒学生注意防范金融风险,通过讲解“校园贷”实际案例,让大学生对“校园贷”的危害性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2.加强对大学生理财知识和个人信用教育

大量“校园贷”的负面案例无不透漏出当代大学生金融风险教育、信用安全教育的缺失。学校可以开展对学生的基本金融常识教育,让学生学会基本的金融常识,树立理财意识和风险意识,使学生了可以制定适合个人情况的消费计划,规避网上贷款的风险。同时,加强个人诚信教育,现代社会,信用是一个人的生命,逾期还款或者恶意欠款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契约精神和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充分了解征信、个人信用体系及其影响。

3.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大量铺张浪费、豪华奢靡的生活方式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尤其是大学生刚刚脱离父母和家庭,自制能力相对较差,很多学生往往不能够抵制物质的诱惑。高校作为大学生的管理者应该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金钱观,要让学生心存底线意识,在教育上应主动占领各种新型的宣传阵地,传播正能量及优秀的思想思潮,通过微信等多种公共平台,使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宣传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从思想根本上,让学生远离“校园贷”这种消费模式。只有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消费引导和心理干预,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盲目消费、攀比心理,从而回归科学、理性的消费模式。

4.加强资助工作

高校需将国家针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将国家的政策向同学宣传,同时学校要主动关心学生,鼓励贫困学生申请勤工助学岗位、申请国家助学金、争取奖学金等方式,解决在校期间的生活费用。对于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学校的绿色通道,进行学费的部分减免或缓交,对建档立卡户学生应切实落实精准帮扶政策。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寻求非法帮助,必须要告知学生在遇到了困难确实需要帮助时,一定要及时联系老师,寻求学校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鹏霖、李世鹏.新时期“校园贷”的种类特点分析及风险防范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12.15

[2]廖愉平、邵磊.校园网贷的风险及应对.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15

[3]陈小林、刘丽明.基于P2P平台的大学生网贷现状与防范研究.现代交际2017.06.30

[4]杨菁.高校“校园贷”问题治理研究.学理论2018.04.05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511860427    69389197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