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王凯 德育系列化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12 08:41:44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王凯名班主任工作室课题论文

德育系列化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王凯甘肃省兰州市第五中学  甘肃兰州  730099)

德育困境在现实中不断的存在,表现之一是学生品德发展不理想,而品德发展不理想的原因之一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品德与心理本来有着必然的联系。品德往往表现为一定的心理特征。只有德育系列化,在庞大而完备的德育体系中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会心理健全,没有缺失和遗漏的道德空白,德育系列化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会产生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终生影响。

关键词:德育系列化品德心理发展

一、德育系列化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塑造学生品德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教育管理模式不能从根本上完成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德育困境在现行中学教育中是不争的事实。逆反的学生、与老师对立的学生、追星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厌烦学习、没有人生目标追求的学生比比皆是。研究心理因素对品德发展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品德不良的真正原因,从源头上消除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不利因素迫在眉睫。德育系列化是逐步深入学生心理,让学生从不同的、系列化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感悟人生,理解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从而发自内心接受教育的必要措施,完整的、系列化的德育培养体系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和保障。

正处在人生成长特殊阶段的中学生,身心都尚未成熟且发展不平衡,心理特点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敏锐,见多识广,在科技和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喜欢独立思考,也有主见;他们渴望独立而在现实中又依赖性强,渴望理解又心灵闭锁,不愿意交流真实想法;他们性生理发育成熟,而心理上相对幼稚;他们喜欢自我表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较多,顾及他人想法和感受少,团结协作能力弱;他们意志脆弱,在从小受到过多的照顾和宠爱下,确定学习目标时抱负远大,实际过程中,一旦和预期的目标产生不同,就意志脆弱,思想动摇,没有坚定的意志力知难而进;他们心理压力较大,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家长、老师确实有意或无意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过多要求和希望,超越其承受能力,压力下心理相对孤僻和敏感,如果是学困生更会出现封闭和逆反心理。他们自我期望值高,承受挫折能力低,自由权利意识强,责任义务意识弱,现实中自尊与自卑同在,理想与失落并存。他们辨别能力弱,看待处理问题简单、幼稚,遇到一些不良现象,往往好奇的随波逐流,甚至是走向极端。

德育工作在这些情况下更加严峻和复杂,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完善德育系列化内容,通过全面有效的德育系列化途径和方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突破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道德素养。德育系列化,在庞大而完备的德育体系中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会心理健全,没有缺失和遗漏的道德空白,德育系列化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二、德育系列化对学生心理的终生影响

精心设计完善中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德育工作,使德育系列化的行动分别从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自我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习惯教育、挫折教育、性格、健康的情绪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价值观教育、网络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这些专题教育形式从灵活、有效、多样,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进行人与自然、人与家庭的启蒙教育,探究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义以及自我保护等内容,形成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终身影响。

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基本层面。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做好一个人,做善良、正直的人,勤奋的人,诚信的人,自律的人,负责任的人。从小事做起从,从具体的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言行一致做起,并持之以恒。另一个是发展层面。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远大理想,高尚境界。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育能将两个层面高度融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幼年时期,学生知觉、兴趣、美感、道德情感多为感性体验,少年时期是活动积极性和认识积极性最高的时期,也是最爱参加集体活动,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并且身体进入成熟期,思维深刻性得到明显提高。此时采取符合其心理特点的德育系列化教育,反复体验和深刻触动在每一次的活动场景中,心理感悟也不断的螺旋式上升,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在学生思考中悄悄走进其内心深处,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他们的心态产生预期的变化,使其按照美好的期待自我塑造。还帮助学生对待成功与失败形成正确的态度,对于不足的,如骄傲自满或自卑的同学,调整自我肖像,树立全面的、有体系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在成长中体验和学习过程中得到的知识,并由此而产生的意志品质具有长久性和稳定性,会影响到孩子终生的习惯,需要在教育中规范和体系化。

心理因素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原因。发现学生品德背后的心理问题。用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合理引导,用体系化的德育做积极的心理建设,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培养出新时代阳光、上进、有朝气、有理想、有素质的学生,真正实现教育为人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0

[2]曾文星.青少年心理问题.心理与健康,2002年第04期

[3]吴锡改.论学生心理问题的三个层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年04期

[4]张向奎.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心理资源,教育研究,2003.01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