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彭冬莉 池州乡村振兴面临的难题与对策思考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20 07:20:16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本文为池州市2018年度创新课题——“池州乡村振兴面临的难题与对策思考”的研究成果

池州乡村振兴面临的难题与对策思考

彭冬莉(中共池州市委党校  安徽池州  247100)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又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新时代乡村建设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途径。池州作为传统农业市,多年来一直把三农问题摆在优先位置,乡村振兴取得巨大成效。同时也面临着龙头企业“少”、人居环境“差”、文化振兴“慢”、治理能力“弱”、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为此,池州务必要从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构建治理有效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着力,走出一条富有池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关键词:池州乡村振兴难题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又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方面为新时代乡村建设和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途径。池州作为传统农业市,多年来一直把三农问题摆在优先位置,农村综合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农业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农村面貌显著变革,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在农村更为突出:农业产业发展滞后、人口大量外流、农村环境凋敝落后、乡村传统文化衰落,乡村治理隐患颇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面临着诸多困难。那么我市如何充分把握国家的政策机遇和乡村发展规律,立足池州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走出一条富有池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三优池州”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当前池州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难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池州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乡村产业发展滞后,龙头企业“少”

池州市把粮油、畜禽、果蔬、水产品、中药材、茶叶、林特产品作为农业产业发展重点。但整体上转型进程较慢,产业结构单一化,多数农民还是从事第一产业,农产品加工业整体发展滞后,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附加值低,处在产业链最底端,成为“原料基地”。另外,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观念陈旧等原因,龙头企业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特色产业不突出等问题,农业发展呈现“多而不优”“特而不强”的特征,表现在“有产品无市场”,“有品质无品牌”,质优物美的农产品的“品牌效应”还不够。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基层政府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民生工程,难以挤出更多资金扶持产业发展。

2.乡村功能不完善,人居环境“差”

村庄建设没规划、没秩序、没特色,宅基地违规乱建或长期闲置,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卫生设施不完善,保洁机制不健全,乱堆乱放和乱倒乱扔问题突出。大量农药、化肥、地膜的利用,造成土壤、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跟不上,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

一些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水电路气房”是乡村发展的基础条件,但很多乡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自来水还未普及;电网设备老化、电压不稳定;道路交通不便,路过的公交较少,不能直接到达村子里,基本靠步行;村子里学校的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基本靠教师讲授,没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民生领域欠帐较多,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都与城里有较大差距,不平衡不均等的问题普遍存在,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务必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3.乡村人口空心化,文化振兴“慢”

池州市作为传统农业市,农村“打工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大量劳动力外出,本地大学生、优秀青年、致富能人普遍外流,农村人口变得越来越少,农村剩下“613899部队”——即儿童、妇女、老年人。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人往城里走,钱往城里流”,村庄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文化活动场所也看不到当地群众的身影,部分已经建设好的基础设施处于摆设状态,乡村文化振兴缺乏“生力军”。调研中刘臣瑜老人告诉我们,“现在人们都出去打工,年轻人对傩戏不感兴趣,还有很多人不懂傩戏。看着别人做,自己跟着做,只是学样子而已。”没有敬畏之心,更别谈对于祖宗的崇拜,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傩戏的发展。

4.乡村干部活力不足治理能力“弱”

一些基层干部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缺少带人民发家致富走向富裕生活的动力。对乡村事业重视程度不够,对基层治理工作缺乏主人翁思想,延续旧有观念,“管理”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薄。有的村干部甚至以权谋私,渎职贪腐,干群关系紧张,乡村振兴缺少坚强的领导核心。

一些村庄“形虽在、神已散”,优秀道德规范、公序良俗失效,不教父母、不管子女、不守婚则、不睦邻里等现象增多,红白喜事盲目攀比,大操大办陈规陋习盛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蔓延。甚至在个别村传销组织、邪教组织势力抬头,严重侵蚀农村基层政权。

5.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难”

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农村没有集体经济,仅靠小农户经营很难令农民致富。少数有集体经济的村对集体资产的运作效率也不高,常有将集体资产一次性流转出去的情况,不能为村集体带来持续性收益。另外,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够丰富,不能形成龙头产业凝聚劳动力、带动收入增长;少数村尝试建设“股份合作制”集体经济,但目前注册合作社法人只能是个人身份,这为村集体财产利益分配带来隐患。

、池州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之日,就是“富民强市”之时。池州务必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保持战略定力,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

1.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要坚持以种养多元、质量调优、做出特色为方向,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富硒产业发展,打造一批知名富硒农产品。推进茶产业发展,加快培育食用菌、中药材、西山焦枣、樒树、九华黄精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实施农业品牌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天鹅云尖”“石台硒茶”“九华黄精”“西山焦枣”“秋浦花鳜”等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稳定生猪、家禽、水产品生产,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推广特色种养产业,发展稻田综合种养10万亩。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围绕重点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精深加工转化率。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创建旅游特色小镇、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文化演艺、研学旅行、乡村体育赛事、乡村旅游基地等6个乡村旅游品牌,构建环九华山乡村旅游圈,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2.突出污染防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要求。生态宜居不仅要求村容整洁,也要求更加科学、健康、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首先大力推进农村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完善垃圾治理设施;加快乡镇、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实现乡镇政府驻地和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强农村改厕和粪污治理,到2020年全面完成省里安排的52900户改厕任务。第二,提升村容村貌,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和管护机制,并同步开展河湖水系、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及周边、城乡结合部等四个专项整治行动,努力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

3.培育文明新风,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农民要富,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农村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离不开文明乡风的推动、精神文化的孕育。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实落地。实施文物大普查大保护行动,加强贵池七星墩、东至华龙洞等重点遗址保护,推动农村文化非遗纳入到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农村传统工艺项目纳入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建设农村非遗传习基地(传习所)、展示馆。安排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和软件建设,进一步深入挖掘池州特色文化,强化艺术创作,提升农村文化品质。深入推动移风易俗,破除农村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赌博败家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加快形成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使农村成为社会先进文化的高地。

4.夯实基层基础,构建治理有效体系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关系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关系农民切身利益。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现代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规范落实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制度。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深入实施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加快乡镇、村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引导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进一步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大法律援助在乡村的覆盖率。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农村道路安全、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继续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加大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力度,推进城乡视频监控连接贯通。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5.深化农村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的。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要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激发农村资源资产要素活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让农民成为股东,除工资性收入之外能够参与分红。推进农民转移就业,多渠道增加就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支持和鼓励农民工创业,降低农民工创业门槛,在财税优惠政策、投融资渠道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促进农业生产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带动农民就业创业,增加农民收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等措施,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3]《池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4]中共池州市委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

作者简介:

彭冬莉(1973--)女,安徽池州市委党校马基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