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梁皓明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构建应发挥深圳作用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20 07:27:52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梁皓明(中山大学  广东广州   510275

要:粤港澳大湾区已经被纳入“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中,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正在建设的湾区共同体,其文化交流融合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构建拥有丰富内涵和远大前景。本文认为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化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级战略,其文化构建应符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趋势,建设包容开放多元的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整体文化培育与构建进程上,深圳经济特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部分,其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形成的特区文化和经验应得到发扬和借鉴。

关键词: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构建;一带一路

一、引言

粤港澳大湾区(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是由香港、澳门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佛山等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未来我国打造国际顶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关键平台。2017年,香港、澳门和广东三地的行政主官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自此,粤港澳大湾区框架基本构建。在《协议》的合作重点领域部分,除了强调粤港澳三方的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产业、科技等领域,还特别提到了要“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由此可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建设的道路上,如何进行文化构建促进文化繁荣、增强文化自信,以及构建怎样的大湾区文化符合新时代的内涵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命题,有着极大的探究空间。

本文着重关注的是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应利用深圳经济特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包容开放多元的文化,使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发展取得坚实的文化支撑。

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构建的理论基础

根据维果茨基(Vygotsky)的理论,“文化为符号工具,如语言、符号和符号,从人际层面内化到人际层面的社会化进程提供了指导”1],英国著名文化社会学家雷蒙德·威廉斯( Raymond Williams)提出“应该成立文化共同体以进行文化传播,文化只有通过共享,才能形成更好的文化共同体,由此才能建构更美好的社会”2]。黄玉蓉和曾超在大湾区研究中曾指出,“稳健发展的湾区需要稳定的文化共同体来创造美好的社会形态3]”因而,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构建,从文化共同体的视角出发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构建和培育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区文化能够使大湾区城市群打造更美好的社会。

从地理气候和人口语言的角度出发,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水陆沟通较为便利,在地理上联系紧密。气候上,粤港澳三地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台风较多。自然条件的相似性为三地人民风俗习惯的近似性提供了支撑。人是文化的载体,同一来源的人必然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征。人口构成上,香港人口以华人为主,约占95%,大部分原籍为广东珠江三角洲;澳门的汉族居民也占到了全区总人口的97%4];其余9市也以广东人和粤文化为主导。从语言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除普通话外,便以粤语的使用为主,语言的共通性体现了11个城市文化上的共同基础。基于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近似和人口、语言等人文条件趋同的因素,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了相似文化背景的发展基础,这使得大湾区的文化构建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与操作性。

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出发,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在秦朝之后大多属于南海郡管辖,两千多年来,11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代对外交往过程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这种共同的经历让这些城市的人民互相之间有了历史认同感。从现实发展的迫切性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抓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而稳定繁荣的大湾区需要强的文化凝聚力为其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由此可见,从不同角度与观点出发,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文化构建现实需要,而且具备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理论基础,是值得探讨与研究的。

三、发挥深圳经济特区作用的原因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粤港澳大湾区又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窗口。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指出深圳未来的发展要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由此可见,从现实改革地位的视角出发,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城市,深圳理应发挥排头兵的引领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粤港澳大湾区的11个城市中,经济发达程度的不同也对它们在文化构建中的不同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宏观经济数据(图1)来看,2018年深圳GDP在11个城市中处于领头羊的位置,并保持着惊人的增长速度(7.6%),超过广州的6.2%和香港的3%,在大湾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出发,有必要将深圳对大湾区整体经济的贡献辐射到对大湾区文化发展的领域。

 

1  (数据来源:官方统计)

深圳作为我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它在文化发展的多个方面都起到了引领的作用,而在这给过程中形成的模式、方法、思路和经验值得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构建中推广。

在文化事业上,连续举办了18年的“读书月”活动已经在深圳普通市民心中落下烙印;深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了全覆盖;长期被诟病的高校建设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推进,港中文(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项目相继落地。文化产业方面,深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深圳共有18个成熟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包括国家级、升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和音乐基地、动漫画产业基地等。2018年,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近百万,产值增加2621.77亿元,占GDP比例超过了10%。

同时,深圳在对外文化建设中打造了自身亮丽的城市文化品牌,如已经被打造成名片的深圳文化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联合国认定的我国第一个“设计之都”等等,开放与包容展现的淋漓尽致。

除了上述提到的优势,最为重要的是深圳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包容开放多元的特区文化。其中,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时,由深圳全体市民参与提出的“深圳十大观念”(见表1)是一个重要见证。透过这让普通市民产生共鸣的十大观念,我们可以窥探到深圳这个奇迹背后的文化支撑是包容开放多元文化的结晶。“敢为天下先”体现了深圳作为改革窗口,不断开拓新成就的魄力;“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给了创业者创新创业最大的包容与鼓励,“来了,就是深圳人”彰显出移民城市开放的姿态,让更多外来者心中有了激情。“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散发着改革窗口的魅力,与世界零距离是开放的极致,也是实现国际化的标志。除了蕴含改革开放的特质,十大观念中也透露着多元文化的气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强调着市场经济的含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呼唤着投身实践的奋斗,“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反映的是城市的阅读文化,“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体现的是深圳的义工文化,正是这些多元的文化让深圳在不同层面、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

                       1  深圳十大观念一览表

观念一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观念二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观念三

敢为天下先

观念四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

观念五

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观念六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观念七

实现市民文化权利

观念八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观念九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

观念十

来了,就是深圳人

综上所述,从在改革开放全局的标志性地位和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出发,深圳经济特区的确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结合深圳经济特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全面性、基础性和市场性,城市文化建设的品牌性、国际性,以及由改革开放而生的特区文化的独特性,深圳经济特区理应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构建中发挥更加核心的作用。

四、结论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文化的基础奠定了城市未来的基调,包容的胸襟拓宽了城市深度发展的空间。因此,对湾区的建设既要站在经济层面进行考量,也应当从文化层面出发。本文论述了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文化构建的理论基础,基于现实改革地位、经济基础、文化特色这三个视角,提出应该充分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以来所积累的文化发展实践经验,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构建上的作用。只有奠定大湾区包容开放多元的文化基调,才能够在11个城市的共同体中找到已有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之路,增强大湾区凝聚力,促进大湾区的稳定与繁荣,才可能更深入地利用城市群的资源发展出比肩世界三大湾区的文化产业带,推动大湾区文化“走出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乃至全世界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声音。

 

参考文献:

[1]Vygotsky,L.S.(1978).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王小芳.文化共同体的想象——雷蒙德·威廉斯的传播观[J].学术研究,2014(4)139-141

[3]黄玉蓉、曾超.文化共同体视野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合作研究[N].广州大学学报,2018

[4]闻瑞东、钟世川.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整合的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8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