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童显芳 开远市“四通八搭”工作法在城市社区的实践——开远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21 08:28:47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童显芳(中共开远市委党校  云南开远  661699)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开远市关于创建州级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的实施方案》,开远市委党校联合乐白道街道党工委、灵泉街道党工委组成联合调研组,于7月31至8月6日先后对市内的6个社区、昆明市的4个社区及1家从事智慧党建的科技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在此,本人综合调研的实际,以“开远市‘四通八搭’工作法在城市社区的实践”为题,将调研的情况、特色亮点、存在的困难及原因分析作汇报,并针对性提出几点建议。
一、什么是“四通八搭”工作法
即通过织密“一张党建网”,搭建起“四通八搭”城市党建高架桥,实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民群众在城市社区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在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下,使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拥护党、跟党走。
“四通”:区域通联、党建通管、资源通享、机制通建。
“八搭”:搭起党建共商平台、搭起党员共管平台、搭起活动共参平台、搭起文明共创平台、搭起资源共享平台、搭起和谐共筑平台、搭起环境共建平台、搭起发展共促平台。
二、“四通八搭”工作法在开远市6个城市社区的实践
1.景山社区的实践
景山社区地处灵泉东路上段,东至开文公路东方加油站,西至环雅南路中心线为界,南至八盘寨北小河南岸为界,北至灵泉东路、开文公路中心线为界,辖区面积0.9平方公里。社区共有常住人口4254户,10242人。辖区内有居民小组14个,居民代表33人。社区干部6人。社区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2个,共有党员202人,分为2个支部,其中一支部是在职支部,有党员102名,二支部是退休支部,有党员100名,二支部有60周岁以上老党员48名,建国前老党员19名。
特色和亮点:
(1)整合资源,变“单向建设”为“齐抓共管”。建立“商圈党建大党委”工作模式,有效整合城市商业中心商圈党建资源,形成由街道党工委为主体,城市社区为纽带,商会党支部为细胞,工青妇及司法、民政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参与的工作格局,有力促进了商圈内百货、餐饮、建筑、苗木、银行、车行等不同性质和隶属关系的党组织主动参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广泛开展“党员亮身份”诚信经营等活动,实现共赢共建共享共发展的新局面。
(2)服务下沉,变“单轨运行”为“交融互动”。依托商圈党建信息网络、社区区域化网格,把服务下沉,灵活运用服务吸引、真情感动等方式广泛开展“上门服务、点亮微心愿”、“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等主题服务活动,让城市基层党建服务更加精细化。驻区企业党支部通过为社区提供活动场所、开展送温暖、帮扶困难家庭、提供免费家政咨询服务、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等,积极与社区党组织互联共建,形成“老板”党员、“白领”党员、外来务工党员在党旗下拧成一股绳的好现象。
(3)健全机制,变“零星召集”为“常态运行”。建立健全党建联席议事机制,明确成员单位职能职责,大党委每季度固定召开1次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党建重点工作及应对问题的措施,按“开放资源、共享服务、共同发展”的思路,社区党支部、商会党支部与区域内部门互联共建,建立“组织联建、党员联管、设施联用、活动联办”机制,把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的各类优质党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相互提供服务,合力解决社区建设、企业发展及社会民生问题。让“街乡一吹哨、部门企业来报到”深入人心,形成常态。
2.临江社区的实践
临江社区辖区面积0.9平方公里,有住户数4615户,常住人口11500人,有居民小组18个,居民代表35名。社区党总支有党员193人,共分4个支部:其中一支部57人、三支部45人,一三支部属于离退休支部;二支部20人,属于在职支部;四支部70人,属于流动支部。
特色和亮点:
(1)搭建“大党建联盟”,建强组织体系。积极联合辖区9家单位党组织成立社区“大党委”,将其党组织负责人吸纳为兼职委员,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建立“组织联建、党员联管、设施联用、活动联办”机制,把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的各类优质党建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整体服务合力。
(2)互联互通新模式,强化服务质量。按照“开放资源共享服务”的思路,与辖区单位互联共建,有效整合资源,相互提供服务。一是与驻区单位资源共享。建立驻区单位资源清单,梳理服务项目26项,积极为辖区居民提供党建、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场所阵地、活动设施等服务。二是与民主党派共建。联合农工党开远市委开展免费义诊、送医送药、文艺演出、就业岗位宣传、法律咨询、保健知识讲座等共建活动。三是与物业公司和小区门卫共建,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群众安全感调查、出租房排查登记等工作,在小区服务、卫生、治安、绿化等方面发挥良好作用。四是与辖区党员群众共建。组建党员、青年、红十字会、文艺队和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结合各类主题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辖区内营造了“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五是做好改制企业服务工作。面对辖区明威公司极为复杂的局面,社区迎难而上,通过各种渠道走访了解公司现状,分析问题、制定方案,为改制企业职工提供了医疗卫生保障服务。
(3)成立流动党员驿站,强化管理服务。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管党责任,以流动党员管理为切入点,探索建立临江社区党总支“流动党员驿站”新模式,确保“党员流动到哪里,组织覆盖到哪里,活动开展到哪里,作用发挥到哪里”,实现流动党员的“双向共管”。建立流入党员报到制,对主动到社区报到的外地党员进行登记,纳入下属党支部与所属党员共同管理,为流入党员提供政策咨询和权益保障、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服务,让流入党员找到党员之家。
(4)实施精细化网格管理,促进社会稳定。按照“便于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结合“一标三识”基础数据,将辖区划分为5个网格,形成“党总支-党支部-党员-居民”的党建网格管理模式,实现社区居民的全方位动态管理。发动党员结合自身实际立足小区、服务居民,示范带头发挥宣传员、信息员、治安员、调解员、卫生监督员的“五大员”作用。结合实际与“大党建”联盟单位开展各项活动。
(5)做好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各单位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到社区开展各项服务。如:12340群众满意度调查、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提升人居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一部手机办事通”相关知识培训、“上门微服务·点亮徽心愿”等。
3.凤凰社区的实践
凤凰社区地处开远市东城区中心地段,占地1.8平方公里。东起环雅南路中心线、铁路党校、穿过老366部队至昆河公路;南至昆河公路中心线,以国道中心为界;西以泸江河中心为界;北以灵泉东路为界。居住着汉、彝、苗、回、壮、蒙古等18个少数民族。设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3个(2个退休支部),共有党员127名;辖区现在有居民小组12个,居民6626户,常住人口11471人,流动人口886人;社区专干7人,居民代表39人,社区低保户74家。辖区主要单位有云南省小龙潭监狱、省甘蔗研究所、农业银行、自然资源局、东城派出所等16家基层党组织,57家行政企事业、社会团体单位,个体工商户305家,主要小区有甘蔗研究所296(58出租户)户、水岸逸城696户、河畔人家288户、凤凰山水1745户、碧水蓝天30户、龙苑雅居2055户、金蔗家园272户、其他老旧小区1295户。
特色和亮点:
(1)建立社区联系会议制度。一是每季度召开由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居民区负责人等参加的联席会议,加强工作联系与情况沟通;二是商议、研究落实区域化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居民区党建和共治自治等方面工作的推进实施,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重点难点问题解决。三是根据每季度的中心工作,确定党建联席会议的主题,商议社区精神文明、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信息资源共享,单位党员、在居党员双向管理等.
(2)推动共驻共建机制形成。一是党建工作共建、党建资源共享。共同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党员教育培训,解决部分党支部的培训困难。二是中心工作联建,每季度党建联系会议都通报上级党委安排的中心工作,扫黑除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知识宣传、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等。三是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联做,共同解决一些小区物业纠纷。四是公益事业联办,联合开展“心手相牵,快乐成长”夏令营活动、六一儿童节慰问怡里学生、重阳节慰问辖区80岁以上的老年人。
(3)网格管理促稳定。突出“强服务、促和谐”的工作思路,以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社区社会治理能力为重点,努力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充分调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党建工作与社会稳定的整体推进。按照“三自管理、一栋一长、网格服务”的党建工作思路,将辖区6626户居民划分为19个网格,形成“党工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居)小组-楼栋党员-居民”的党建网格管理模式。以党组织为引领,发动党员立足楼栋、服务居民,发挥“五大员”作用。即一是当好宣传员。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惠民政策直接传达至群众。二是当好信息员。畅通信息渠道,将社情民意及时反馈至社区,通过“以房管人”的模式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登记辖区实有人口,实现社区全面、有效管理。三是当好治安员。协助社区开展治安维稳工作,创建平安社区。四是当好调解员。提倡邻里守望、友邻互助,营造社区和谐氛围。五是当好卫生监督员。组织21名退休支部党员对社区的卫生保洁情况进行监督,将发现的卫生问题及时反馈给社区,积极组织人员力量进行清理打扫,有效提高居民的卫生意识。
(4)文明建设促新风。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从提高居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以引导和培育,坚持用健康优秀的精神文化占领阵地。一是抓好市民学校阵地建设。定期开展党的方针政策、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家长课堂、公民道德、革除陋习等活动。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利用传统节日传承文化,吸引群众广泛参与。通过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影响和更新社区居民的思想观念。三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成立开远首家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站,组织开展“心手相牵,快乐成长”的夏令营活动。志愿者们与辖区社区居民、农民工子女结对牵手。同时,凝聚社区老中青力量,组建党员、青年和文艺3支志愿服务队,营造了“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围。四是开展善行义举评比。在辖区内展示孝老爱亲、家庭和睦等善行义举,引导居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形成人人做好事、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的社会风尚,进一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开展道德讲堂。自2014年以来,坚持每年开展1期道德讲堂,将辖区优秀居民代表的先进事迹宣传到群众中,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4.泸江社区的实践
泸江社区地处繁华时尚的祥云路,集居住、商业、餐饮、休闲、娱乐、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商圈,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东至泸江河、南至灵泉西路、西至迎晖桥铁路线、北至环城北路,常住人口有3517户7903人,流动人口1033人,设有16个居民小组,居民代表35人,有34个居住小区。社区党总支有党员126名,下设2个党支部。辖区内共有党组织9家、驻区单位5家,商户1324家。有9个党组织、152名党员。
特色和亮点:
(1)突出政治功能、提升商圈党建组织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引导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2)搭建公益平台、增强社区服务能力。共驻单位与社区开展“情满社区、心系泸江”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开远市川渝商会党支部开展“微心愿直通车”、端午节送温暖活动,慰问社区困难群体。
(3)关爱服务商户、提升商圈动力。统筹社区各类资源,为商圈商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政策咨询、信息资源、法律咨询、就业用工等服务,对务工人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辖区沪农商村镇银行优先为商户提供金融机构融资服务。
(4)繁荣社区文化、扩大商圈影响力。组建“魅力泸江艺术团”,不断提升商圈的社会效益,形成商圈文化品牌。举办“加强商圈党建、共建和谐社区”庆祝“三八”妇女节文艺汇演、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暨沪农商村镇银行成立六周年文艺演出。在金板凳苗木交易市场举办“沪农商”杯泸江社区“和谐商圈、魅力泸江”运动会,商圈党建等9单位180多名运动员参赛,运动会采用最新颖的趣味活动形式,所需服装、道具及奖品的设置均由商圈党建共建单位积极认领认购;社区还与在绿源电动车等商圈党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举办“打击黑恶势力 弘扬社会正气 ”扫黑除恶、泸江在行动的文艺演出,演出有扫黑除恶小品、说唱、扫黑除恶知识抢答,演出扩大扫黑除恶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开展“组织共建、党员共管、活动共办、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服务党员、服务商户、服务社区,以党建增进实力、以党建彰显魅力、以党建激发活动力,增强了社区“大党委”的核心作用,增强了商圈党建的凝聚力和扩大了商圈党建的影响力。
5.云龙社区的实践
云龙社区坐落于开远市祥云路南段,东与乐百道街道办事处小石桥接壤,西至人民南路,南边与乐百道街道办事处下南村相邻,北至灵泉西路。是由云南省小龙潭矿务局矿区生产扩建需要搬迁至现址的新社区,于2016年4月选举产生第一届云龙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社区总面积约0.33平方公里,按住户居住区域划分为五个片区居民小组,设五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89名,含预备党员1名,五个片区党支部都建有党员活动室;社区共有住户1750户,总人口4696人,辖区内流动暂住人口300余户,450余人,社区内建有搬迁安置房(含商住楼)107幢,234个单元,住房总数2644套;沿街出租商铺有163间。辖区内有开远市中医院、开远市泸江小学校、开远市市教育局第二幼儿园、鲜又多农贸市场、开远市泸江变电站、王新寨清真寺、云龙休闲广场、云龙平安小站等单位和场所。
特色和亮点:
(1)联动区域构建城市党建“综合体”,抓实社区“大党委”实现共驻共建促和谐稳定作用。按照“开放资源 共享服务”的思路,继续与驻区中医院、泸江小学、二幼开展共建活动,有效整合社区资源,相互提供服务。建立健全大党委决策议事制度、城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大党委会议,学习传达上级党组织有关部署要求,讨论、决定社区党建工作和发展建设重大事项,积极推动驻社区单位将服务性、公益性、社会性事业逐步向社区开放,将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为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共同开展社会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探索居民小区党建和楼宇党建。积极探索“居委会+物管处+党组织+楼层代表团”的楼宇党建新模式。以楼宇党建为切入点,把稳定搬迁居民生产生活作为抓党建最大政绩,以服务搬迁居民在城市安居乐业为己任,迅速转变角色定位,有力抓实城市基层党建。以云龙社区三区、五区党支部为重点,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小组建在楼宇中,按照就近就便教育监督管理的原则,发动党员立足楼栋服务居民,划分党员责任区,三区楼房22幢、党员48人,划分为五个楼宇管理小组;五区楼房18幢、党员40人,划分为五个楼宇管理小组,每个楼宇管理小组均设立党员示范岗,示范带头发挥宣传员、信息员、治安员、调解员、卫生监督员“五大员”作用,切实加强居民楼宇综合服务管理工作。
(3)建设党建“智慧社区”。社区党总支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开发智慧党建、智慧安防、智慧物业等智慧管理服务板块,不断提高社区治理专业化水平,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建设新型管理社区,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加快推进智慧城市进程。完善硬件建设。在社区一楼设立社区综合治理智能化管理电子信息平台,将社区全部监控系统全部联网管理,同时建立社区综合信息电子大数据库,建设“智慧社区”,按照硬件设施标准化、环境布置合理化、资料管理规范化要求,建设电子社区,通过运用电子信息化手段,准确发现问题、精准定位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
6.星光社区的实践
开远市星光社区位于开远市南郊,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社区内有居民住宅楼138幢,住户2002户,常住人口4009人,流动人口729人,科学合理地划分为8个居民区11个居民小组。社区党总支下设党支部2个,共有党员96人。有入党积极分子2人,入党申请人1人。共有驻区单位7家,分别是:国电开远发电有限公司、国电六郎洞水力发电厂、华电云南绿水河发电厂、华电云南巡检司发电厂、南方电网红河供电局、开远市第九中学、星光小学等。
特色和亮点:
(1)“一联双管”拓展党建资源网。2008年,星光社区党总支整合利用社区的各类资源,加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的联系,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签订“一联双管”共建协议,对社区和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双向”管理,建立社区党组织与单位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双向联系、双向服务、双向反馈工作制度,单位党组织教育引导和督促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建设活动,落实单位党员上班时间单位管理和八小时以外社区管理的双向管理措施。通过共建活动,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沟通交流,改善提高社区党员教育培训条件。通过开展“一联双管”,双方党组织实现党建共商、党员共管、学习共进、承诺共签、活动共参、文明共创、资源共享、治安共保、环境共建的“九共建”格局,不断增强社区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的领导、协调、服务功能,从而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有效解决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协调沟通难、资源共享难、在职党员作用发挥难等问题。现参与联建的党组织已有16个,包含党员1200余人,到社区认岗的党员、群众有358人。
(2)“网格管理”建设居民服务圈。以社会管理的全新理念,创新基层党建联系服务居民方式,实行党建“网格化”服务管理。把辖区内八个居民区中的138幢居民楼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原则,细分为35格,每格约4幢居民楼70户160余人,每格设立一名管理员,管理员由居住在该区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党员、居民、退休干部等担任。主要负责民情收集、政策宣传、治安信息、市容协管、卫生监督、民事调解等事宜。负责联系该居民区的社区干部直接联系管理员,对管理员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做出及时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通过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管理服务网格体系,从而实现对社区居民的全方位、个性化服务。
(3)弘扬延安精神,建设和谐社区。开远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星光社区会员小组自2016年8月成立以来,在开远市灵泉街道党工委及开远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的指导和关心支持下,积极开展延安精神进社区活动,教育和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正确政治方向,通过“五个”紧密结合,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一是延安精神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区主义思想紧密结合;二是延安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三是延安精神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紧密结合;四是延安精神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紧密结合;五是延安精神与构建和谐社区紧密结合。“五个”紧密结合把延安精神进社区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4)老年大学丰富“夕阳”生活。成立开远市老年大学星光社区分校,按照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增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学、乐、为紧密结合的办学方针,努力把老年大学建设成为老有所学的课堂,老有所乐的舞台,老有所为的阵地。目前开办了声乐班、舞蹈班各3期,培训学名200余名,学员们在这里既学到了知识,还结交了朋友。老年大学的成立,让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走进社区,乐享晚年生活。
(5)“忆往昔·话今朝”丰富党员活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开展“忆往昔 话今朝”故事分享活动,党员通过每月举行的主题党日活动分享自己的故事。目前已有2名党员分享,15名党员报名。通过活动,进一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和党的宗旨、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
三、开远市“四通八搭”工作法在城市社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四通八搭”工作法为开远市委组织部首创,目的是实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但是从新形势和新任务来看,社区基层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基层党建中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够突出;政府职能下沉,事务纷繁复杂,干部疲于应对;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人才激励机制不平衡;社区干部队伍待遇差、专业性不足;党员管理程序不够严谨、存在隐形党员;党员组织意识淡漠等。具体表现在。
1.组织活动难开展
随着下岗失业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退伍党员、待业大学生党员不断进入社区,社区党员队伍构成日益庞杂,人员流动性大,存在着大量组织关系不接转、人户分离等现象,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党组织活动的自觉性不高。一些离退休党员由于身体不好等原因,不经常参加组织活动;一些外来流动党员流入社区后,不主动与社区党组织联系,社区党组织没法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一些在职党员只接受单位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不愿意接受单位与社区的双重管理,很少参与社区党组织活动。口袋党员、隐形党员、挂名党员增多,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参加党组织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
2.活动经费严重短缺
虽然把社区经费列入了市财政预算并有着比较严格的标准,但拨付的数额非常有限,仅够维持社区党组织的电话费、水电费、办公费等日常开支,经费严重不足,导致有些党建活动无法开展。社区在承担综治、计生、低保、民事纠纷调解、劳动保障、城市创建、文化宣传、安全生产等几十项社会工作任务的时候,也并没有相应的经费补贴,使党组织的正常活动没有相应的财力和物力支撑。
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在将原有社会职能和行政任务转换给社区的同时,并没有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把相关的经费下拨给社区,社区只承担了社会职能的义务,使社区党建工作很难开展。
由于经费短缺,有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区党建工作缺少基本的活动场所和阵地保障。大部分社区办公场所和活动场所房屋陈旧,设施简陋,标准低、条件差、面积小,远远不能适应社区拓展服务、开展活动和娱乐健身的需要。
3.党务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
社区党务工作者多数在退休和下岗人员中选拔,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对做好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较强的社区党建工作显得力不从心。有的思想观念落后,明显缺乏党务管理、经济管理和社区管理经验,工作上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有的工作方式生硬,缺乏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对党务工作缺乏耐心、爱心和恒心;有的对社区党建工作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组织网络创新办法不多,缺乏吸引社区党员积极参与的有效办法,社区党建工作不能完全适应社区党员多层次特点和多样化精神需求。
4.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热情不高
单位制解体后,“单位办社会”所负担的多元化职能必然要回归社区,体制外的民工、流动人口等社会空间急剧膨胀,加上市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都对社区安全、服务、环境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之外,社会危机也从另一个角度凸显了中国社会公共领域的缺乏。而当社会分层进一步加剧时,一部分未能进入国家权力体系的经济精英,也会转身把社区作为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场所。民间需求只是一种渐进的必然,和当前政府强大的推动力相比,参与途径与公民意识的不足,使得今天社区的自觉力量相对弱小,这是一个典型的“强政府弱社会”的二元动力格局。这种格局导致公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不高,由于对社区组织心理上的不认同,直接造成了居民对社区事务漠不关心。
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社区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新领域。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了,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两新”组织大量出现,劳动者就业方式也实现了多样化,随之带来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城市社区已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窗口和社情民意集中反映的前沿地带。一是来自市场化的挑战。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人员流动成为一种常态。二是来自城镇化的挑战。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向城镇过渡、农民向市民转型的步伐加快,社会结构、组织形式、经济成分、利益分配、就业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变化,社会管理和党建工作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日益增多。三是来自信息化的挑战。当前,信息化高速发展,并带来深刻的社会变革。网络已经成为党员干部获取信息、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快捷性、爆炸性等特点,既增加了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的难度,也增加了组织群众、团结教育群众的工作难度。
综合以上分析,制约开远市在城市基层社区推行“四通八搭”工作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1.认识滞后
社区是一个“小社会”,社区党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由于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导致对社区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更多地停留在口头上和表面上,主动支持和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使社区党建工作往往处于应付状态,难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部分党员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度不高,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活动积极性不高,失业党员思想涣散,流入党员没有归属感。
2.体制不顺
按现行的管理体制,社区是群众自治组织,但实际上却越来越多地承担着政府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和区域化大党建的职能,变成了“准政府”,自治功能弱化,职能“越位”,社区责任空前加重。目前社区工作力量配备薄弱,社区人少事多,掌握的服务资源少,横向协调和纵向领导的权威性小,对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力不从心”。而居民对社区组织认同感不强。在实际工作中,街道办事处将相当多的行政工作往下转移到居民委员会的身上,从失业、优抚、卫生、治保、计生、调解,到精神文明建设、党建等事务,居民委员会承担的行政职能越来越多,其实际功能也渐渐向行政组织靠拢。随着居民委员会行政性的加强,街道办事处对其的控制也逐步加强,居民委员会在很大程度上接受街道的指挥和考核,实际上成为街道办事处行政领导的下属机构。
居委会行政化在我国现阶段的社区建设过程中有其必然性,但居委会过度的行政化带来的后果就是它对城市基层社会的代表性不足,与居委会行政管理职能的上升相应的是它的自治职能的下降。居委会过多承担国家控制的成本,必然影响居民的认同感。因此,居委会群众自治组织地位的异化造成了自身的运转不良和认同危机。
3.人才难留
除部分书记、主任外,社区大部分是公益性岗位或社区聘请的人员,工资待遇低、发展机会少,基本没有上升的渠道,难以吸引既有较高文化又有工作经验的高层次人才。社区党务工作者“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制约了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共建不畅
一些驻区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意识不强,对共驻共建的理念和应承担的义务重视不够,不愿或无力顾及社区工作,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不高,积极主动性缺乏。加之驻区单位与社区没有隶属关系,有效调动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机制没有完全形成,导致不少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缺乏经常沟通和紧密联系,不能很好履行共驻共建职责。虽然制定一些制度,但由于受实际情况的限制,难以实施,从而影响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整体工作的同步协调发展。
由于共建不畅,有的社区党组织难以整合社区各方面力量形成共驻共建合力,要么未建立有效的共建工作机制,要么共建工作机制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发挥作用,导致共建工作靠感情纽带或局部利益维系,共建合力不足,社区共建活动临时性、随意性较大,一些驻区单位党组织的党建资源长期闲置而不能形成综合效益,从而影响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发展。
五、几点建议
借鉴昆明市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开远市的城市党建必须正确定位职责与职权,完善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以“四通八搭”工作法为手段,进一步织密党建网格。
1.持续抓好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
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条例》规定,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党员意识和党的方针政策、反腐倡廉教育,使党组织活动同务工经商活动融为一体,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的服务和管理。
2.进一步推动共驻共建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借鉴昆明市社区党建志愿者服务积分制度,严格落实共驻共建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的相关要求,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并将其纳入党建工作年度考核。从社区居民群众迫切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制定服务需求“菜单”,并与驻社区单位党组织搞好对接,积极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性共建活动,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共建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3.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社区党组织要理出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措施等,使整个社区建设都在社区党组织的设计之中。加大社区党建工作各项制度的落实力度,在社区各项事务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借鉴昆明市官渡区金马街道曙光社区“红色物业”的特色亮点,对软弱涣散的社区党组织,及时组织力量,采取措施,限期加以整顿转化。要说服、动员和鼓励广大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各项事物,在实践中巩固、发展和实现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4.加强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增加对城市社区的投入
用互联网思维来打造社区的功能建设,使之与社会发展同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区各类组织发挥服务功能提供平台。

作者简介:
童显芳:女,汉族,中共开远市委党校,高级讲师。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