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汪华 梅玉 高职院校心理育人机制探索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22 09:11:05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汪华 梅玉(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贵州铜仁  554300)

 :通过对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研究过程的回顾,分析心理育人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和十大育人体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背景进行分析,探究心理育人路径,发挥心理育人功效,推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健康运行。

关键词:心理育人;三全育人;十大育人;育人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院校心理育人工作从探索实施心理咨询工作开始,经过了“心理咨询”(何华敏,1996;)、“心理契约”(奚丽萍和林浩,2009)、“校园心理环境育人”(刘富书,2009)、“大学文化育人的心理机制”(薛绍聪和周菲,2011)、“心理健康教育”(董云川等,2011)、“三全育人视角下的心理育人”(蔡迎春,2012)、“‘十大育人’体系下的心理育人”(刘建军,2017;潘莉和董梅昊,2019)等相关研究。随着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文章指出,提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心理育人被列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而心理育人主要是通过心理的方式育人,是教育者从教育对象的身心实际出发,遵循人的心理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进行积极心理引导,缓解心理困惑,开发心理潜能,提升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全,以实现培育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这一目的的教育活动(马健青和杨肖,2018)。

如何理解高校心理育人的基本内涵、如何在高职院校发挥心理育人功效、如何结合院校实际开展心理育人工作是我们研究的重要抓手。

一、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研究回顾

1.心理育人机制的雏形研究

何华敏(1996)将心理咨询视为一种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的育人手段,奚丽萍和林浩(2009)将构建心理契约作为高校营造和谐育人氛围的手段,刘富书(2009)从构建校园优良心理环境的角度,充分发挥校园心理环境的育人功能,薛绍聪和周菲(2011)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挖掘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心理机制,董云川等(2011)从育人者的心理健康视角,探讨从建立有效、长久的维护机制中发现维护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这些学者围绕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从育人的角色、育人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增强立德树人功效,但整体上还缺乏系统性地研究。但还是有学者不断将心理育人和文化育人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三全育人”体系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2.心理育人机制的近期研究

蔡迎春(2012)、刘建军(2017)从“三全育人”体系的视角,认为推动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高校育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拉开了序幕。沈绮云和肖平(2014)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视角,采取将企业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和建立校企合作心育项目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说明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度开展,心理育人工作得到横向拓展,体现了企业和学校双主体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相向努力。马建青和杨肖(2018)进一步对“心理育人”的内涵进行剖析,为推进心理育人功效进而构建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一体化的心理育人工作体系,促进与其它育人模块相结合优化育人结构。还有学者从丰富拓展心理育人的支撑学科(潘莉和董梅昊,2019)和从立德树人的视角研究高校心理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陈虹和潘玉腾,2019)等方面,提升心理育人队伍“疗心”、“育德”融合能力,协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与相关资源力量的互动融通,优化高校心理育人工作。

正如教育部党组颁发的《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心理育人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以来,将职业教育置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地位,职业院校的心理育人机制研究工作同样值得高度重视。

二、高职院校的心理育人机制探索

1.背景分析

(1)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主要沿用传统模式。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一般,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佳、自律性较差,这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导致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只能采取传统的家长制管理模式来管理学生,通过严格的制度规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种学生管理实施方法缺乏主动性和科学性,采取金字塔管理系统类似的行政命令式管理,按照向下传达、向上汇报、外部控制的模式推进学生管理工作。通过这些举措,虽然相对规范了学生的行为、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但造成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独立思考、创新精神的空间和机会。

(2)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依然存在。很多学生仍然处在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思维下发展自己,高职院校仍然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培养学生,造就了高职学生理论学习不深入、实践学习不全面的尴尬局面。

(3)高职院校学风和班风建设有待改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松懈、厌学情绪等现象,加之高职院校对学风建设在学院整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硬件建设、生源拓展等方面,缺缺乏对学风建设等软件方面的高度重视,并缺乏行之有效的学风建设措施。

2.班级育人理念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的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我们采取心理育人的理念,促进班级管理水平提质升级。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心理的方式来实现育人,从学生的身心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引导,缓解心理困惑,开发心理潜能,提升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全,以实现培育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讲规矩、讲道理、讲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同时注重促进心理育人与其他育人环节的结合,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3.育人路径

按照《实施纲要》所述,应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推进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

(1)建立良好、稳定的师生关系,是推进心理育人、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重中之重。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接触、了解学生,构建良好、稳固、健康有序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但要宽严相济、张弛有度,公平公正。

(2)灵活运用谈心谈话手段是推进心理育人、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助推器。班主任、辅导员的谈心谈话过程要做到尊重、真诚、倾听和代入四个要素。尊重和真诚在于要接纳学生,充分信任学生,不要盲目指责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真实内心想法,设身处地代入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寻找共同点,帮助解决问题。

(3)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是推进心理育人、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灵魂。一是充分地尊重和发扬民主,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二是平等对待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三是要积极围绕“发展学生、组织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怀着“立德树人”的宗旨,接纳学生、温暖学生、重视学生、关注学生。

(4)构建完善的班级心理育人团队是推进心理育人、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物质基础。培养起一支班级内部的“心理育人”团队,离不开班委、班主任、课任教师和相关部门全方位的关心和支持。因此形成一个“讲规矩”、“讲道理”、“讲情怀”、具有极强“自我管理”意识的班级管理队伍至关重要。这样一支团队要能够辅助班主任,在日常的学习和寝室生活中发挥其作用来,时刻关注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可能的风险和问题作出积极地回应和反馈;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向每位学生持续输送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理论;要作为心理育人活动的骨干力量,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让班级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心理健康素质;要将心理育人的理念践行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做好助人自助工作,关注每位班级成员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协助每个人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三、结论

尽管围绕“心理育人”这一话题,很多学者进行了全方位班级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但如何保持这种长期持续性的管理强度还有待思考。尽管围绕重点学生,进行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关怀管理,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解决班级管理问题策略的效度和信度还有待进一步检验。物质生活的富足、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变迁,如何植入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弥补管理管理的内核,还需要全体教师、全课程育人的协同努力。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慢慢解决,仍要学会好好运用心理育人的理念去教育、感化有问题的学生,综合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反哺教育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蔡迎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构建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7):116-118

[2]陈虹潘玉腾.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05):86-89

[3]董云川胡文燕王芳蔺秀云胡金莲.育人者的心理健康是健康教育的前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05):35-41

[4]何华敏.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在高师中的育人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1996(Z1):83+82

[5]刘富书.高校校园心理环境的育人功能[J].江苏社会科学2009(S1):207-209

[6]刘建军.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格局[J].思想理论教育2017(03):15-20

[7]马建青杨肖.心理育人的内涵、功能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18(09):87-90

[8]梅纪萍周蒋浒汤元军储德发.积极心理引领育人:职业学校魅力德育整体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2):75-77

[9]潘莉董梅昊.高校心理育人面临的现实难题及其突破[J].思想理论教育2019(03):90-94

[10]沈绮云肖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导向改革--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理论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26):15-18

[11]奚丽萍林浩.心理契约在高校营造和谐育人氛围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探索2009(07):126-127

[12]薛绍聪周菲.论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心理机制[J].当代教育科学2011(09):59-60

作者简介

汪华(1987--)女,河南信阳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社交礼仪和消费心理学。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