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郑琳 赵晶 田双娥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中创新的界限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22 09:12:51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郑琳 赵晶 田双娥广西民族博物馆  广西南宁  530028

 要:通过梳理目前国内政府出台的政策,及这一领域现有的研究基础,结合对目前现存的中国传统工艺中一些个例的思考,总结出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中创新界限难以把控的原因,为这一领域开拓新的思路。

关键词:传统工艺振兴传承创新界限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要求;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工艺”,同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7年3月12日经国务院同意并发布由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明确了未来几年我国振兴传统工艺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直接将振兴传统工艺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地位。

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全新判断: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社会矛盾的转化表明群众如今的生活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物质上的需要,进入了对更高层次精神世界的诉求。与冰冷的机械工业相比,传统工艺凭借自身个性化的特点和充满人文情怀的制作模式更贴合当下需求,可以说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化给中国传统工艺提供了展现风采的舞台。而我国的逐年重视与投入成为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的强有力保障。

华觉明主持编写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和《中国手工艺》,二者囊括了如陶瓷、漆艺、造纸印刷、编织和扎制、家具制作、丝绸织染、金属工艺等中国全部重要传统工艺,为今后研究中国传统工艺提供极为可贵的实地调查记录资料;李晓岑在《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技术》中通过调研云南民间传统工艺分布、现状和主要特点,研究民间工艺保护类型及应采取的对策,展望传统工艺应用前景,定义了传统工艺并总结了其关键性的生产实践、经验性、传承性、物质性、情感性等诸特点;万辅彬等在《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工艺》中把壮族等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传统技艺及其功能与社会文化、习俗观念、经济生活、人际关系等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还有越来越多热爱中国传统工艺的专家学者们都在孜孜不倦的从中国传统工艺的各个角度切入研究,问题聚焦在如何制定具体的措施来振兴中国的传统工艺,如何掌握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程度,如何保留传统工艺的独特价值、如何改进传统工艺中阻碍生产效率、降低产品质量的步骤以达到更多元化发展和更易为大众所接受,如何从法律法规的角度对工艺中国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如何将其与民族经济联系起来协同发展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工艺振兴的理论基础。

“传统工艺的传承是在文化逻辑支配下大浪淘沙式的动态传承。”[1]传统工艺不是固态的,它一直在被沿用、传承、发展,是活态的文化载体和传播渠道。要振兴中国传统工艺,势必要在继承并保护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有益的创新,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其生命才能得以延续甚至发展壮大。发展需要创新,那么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中传承和创新的比例如何分配;为扩大传统工艺产品的市场份额,允许迎合消费者而做出的创新范围如何界定;什么样的创新是超出传统工艺的本体而不被认可的也应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衍生的“互联网媒体”,又称“网络媒体”的发展,如短视频、直播等,其即时、海量、全球化、互动性、多媒体等特征能让人们迅速的上传和下载学习娱乐生活各方面的资讯。透过这些媒体,我们可以快速直观地看到当下各型各色的中国传统工艺面貌,其中不乏一些引人担忧的怪状和乱象。这些怪状与乱象有时也“得益”于媒体的过度参与和夸大。而政府对传统工艺的积极推进则是一把双刃剑,它对创新的界限如何把控会直接影响传统工艺未来的走向。

通过对一些事例的思考,结合目前中国传统工艺现状,现有的中国传统工艺传承人难以把控创新界限的原因大概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叶芳芳历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现实困境现代化诉求强烈、没有形成足够的文化自觉、主流文化冲击下的边缘文化生存困难[6]。这些困境也都适用于目前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者和继承人。他们代表的传统工艺多数还停留在小作坊的规模,以解决自己与家人的生存为第一要务,对赖以为生的传统工艺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自身技艺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缺乏自我认同,没有文化自觉,因此没有文化自信,不敢于坚持自己的特色,轻易便被周遭环境影响,盲目崇拜现代化工艺带来的便利和工业量产材料带来的价廉,这无异于让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工艺趋于大同,丧失最初的核心竞争力而走向消亡。

二、网络的日益发达让越来越多的国外文化侵入中国,铺天盖地的多渠道无缝隙宣传也让当下年轻团体的审美观日趋西化。文明都是具有排他性的,过多的感知西方文明和审美,会更易对本国的传统工艺缺失兴趣,这势必导致一些头脑较为灵活的传统工艺传承者为了生存去迎合社会需求,任意创新,在材料、工艺的改进中随意加入西方受欢迎的元素或删减关键步骤、用廉价材料替代原有天然材料以降低成本等来争取市场份额。这种创新很快便将原本优秀的传统工艺最纯粹的部分消弭于无形,徒留外观,失去精神。

三、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工艺过于注重某一技术上的精益求精,缺乏对自身技艺的价值总结和精神提炼,无法通过建立机制,构成体系,创建品牌,形成规模,让传统工艺得到大幅度的由量到质的飞跃式提升[7]。并且,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儒家思想的教化占据了多个时代,不可否认其对于中华文明的贡献,但过于中庸谦逊的行事风格和辨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模式让中国传统工艺传承者和做工艺调查记录的文人墨客在推销展示产品和技艺时都过于温和,缺乏欧洲奢侈品牌如香奈儿、路易威登等时刻展现的唯我独尊的霸气,这导致中国众多毫不逊色于他人的传统工艺只能停留在普罗大众的视野,工艺产品多以小礼品的形式存在,无法获得经济较为富裕阶层的青睐,通过投资、包装、设计,打造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随着工业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大规模单一化的机械生产无论从效率还是成本上都挤压着传统工艺的市场份额。单靠传统工艺生活难以为继,部分传统工艺传承者或继承人不得不放弃工艺而涌向城市寻求工作机会,其结果将是这部分传统工艺后继无人,日渐式微,谈何创新。据 《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2017)》中说到,2003年至2017年,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传统民居被新村建筑取代,村里的年轻人因求学、务工等原因迁离传统村落,“空村”逐渐形成,传统技艺没有施展的空间和对象,陷入尴尬的窘境[8]

总结

通过观察目前现存的一些个例和分析中国传统工艺传承人的相关情况,无法把控创新界限的原因主要为:内心缺乏自我认同、过度迎合外界需求、市场份额被挤占、后继无人让目前中国传统工艺传承人为赚取生活所需,在广阔的市场中仅能占据狭小的空间,举步维艰。

 

参考文献:

[1]朱霞.传统工艺的传承特质与自愈机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8(04):61-68

[2]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学技术部令二〇〇以年第16号文件

[3](日)柳宗悦.杂器之美[M]∥(日)柳宗悦.民艺四十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5

[4]侯弘.试论日本陶瓷的发展与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06

[5]刘晓霞.从“有田焼”管窥日本的“匠人精神”[J].散文百家(新语文页)2016(06):2-3

[6]叶芳芳朱远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广西民族研究2013(03):197-203

[7]李晓岑朱霞.传统工艺与中国品牌[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33(02):98-104

[8]胡继艳.基于文化生态视角的传统手工艺传承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06):43-50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