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何丽琼 试论吴焕先烈士生平及革命贡献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22 09:31:19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何丽琼泾川县吴焕先烈士纪念馆  甘肃泾川  744300

吴焕先是黄麻起义中成长起来的我党我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为鄂豫皖和鄂豫陕两块革命根据地及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和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红二十五军“军魂”。2009年吴焕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关键词吴焕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长征贡献

在甘肃省泾川县汭丰镇宝盒子山脚下,有一座极为普通的衣冠冢,这里长眠着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烈士。他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在甘肃牺牲的最高级别的红军将领。吴焕先同志曾参加领导黄(安)麻(城)起义,历任共黄安县委书记、鄂豫皖省委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二十五军军长、政委及鄂豫陕省委副书记、代理书记等领导职务。为鄂豫皖和鄂豫陕两块革命根据地及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和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在红二十五军长征期间,他制定的北出秦岭,西征甘肃,迎接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合的战略方针,为后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奠定了坚实的落脚点,为把中国革命大本营建立在西北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35年8月21日,吴焕先在甘肃省泾川县四坡战斗中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8岁。本文仅就吴焕先烈士虽短暂但却光辉灿烂的革命生涯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吴焕先在鄂豫皖地区的革命贡献

吴焕先1907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紫云区四角曹门村(今属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的一个富农家庭,7岁被送进私塾读书,16岁考入湖北省麻城蚕业学校。吴焕先的家乡黄安县和他就学的麻城县毗邻当时革命中心武汉,而武汉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1920年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董必武先生在“五四运动”的影响推动下,就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在武昌创办武汉中学作为阵地宣传十月革命。1921年7月,参加中共“一大”会议后董必武回到武汉利用自己武汉教育界的影响力在青年学生中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发展党团组织,影响了一大批思想进步的青年学生。

1.破家革命,点燃鄂豫边革命烈火

吴焕先就读的麻城蚕业学校是当时麻城县传播马列主义最为活跃的地方之一,吴焕先在校期间,就大量阅读革命书籍,接受革命思想。1926年吴焕先毕业后在七里坪由戴克敏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被党组织选送到“武汉工人运动研究所”参加学习。半年后,他和曹学楷、陈文侯等党员同志一起返乡开始有计划的领导当地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吴焕先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农村的革命宣传工作中。回到家乡,他当众烧毁家中佃农的契约和借据,走乡串户宣传革命思想1926年吴焕先在箭厂河乡先后建立了第一个秘密党小组和第一个村级农民协会,发展会员达40多人。同年冬,已经担任箭厂河乡党支部负责人的吴焕先在四角曹门、郑家边、詹家湾等地巧妙利用当地“红枪会”名义举办了三堂“红学”,使农民运动与武装斗争相结合。这支农民武装是鄂豫边地区最早建立的革命武装,经过吴焕先的不懈努力,这支队伍后来发展壮大到了近四千人,成为后来黄麻起义的骨干力量。

有了武装力量做后盾,在1927年旧历年关来临时,吴焕先率领农民武装力量趁机向土豪恶劣绅发起 “年关借粮”行动,逮捕惩治了黄安北乡最大的反动豪绅吴惠存,随后一举打垮了鄂豫边界石岗村欺压穷苦百姓的“缉私营盐卡”,歼敌一个班。通过这一系列农民武装斗争有力的扩大了党组织在鄂豫边地区的影响力。

2.积极组织筹划,领导发动黄麻起义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紧邻武汉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受到波及和影响,大量革命党人惨遭逮捕、杀害,全国革命活动陷入低潮。这样严峻的大形势,吴焕先和曹学楷等同志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以革命继续革命,以革命发展革命”“把持农民协会,把持并扩大农民武装,狠狠打击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等正确主张,积极做好各种防务工作。为防备地主武装的反扑,吴焕先根据上级指示对“红学”队伍进行整编,从中挑选骨干成员一百多人组成常备农民自卫军,在此基础上发动和组织紫云区五个乡的农民义勇队三千余众,在箭厂河乡西面的木城寨设防,最终经过七天七夜的血战,击退了地主反动武装力量。与此同时,他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湖北省委“秋收暴动计划”组织领导当地农民群众发起“九月暴动”等同土豪劣绅斗争,大力发展农民武装。

1927年11月3日,鄂东特委在七里坪文昌宫召开会议,决定以黄安七里坪、紫云区以及麻城乘马、顺河等地的农民武装为骨干,发动武装起义,攻占黄安县城。吴焕先以黄安县委委员兼紫云区委书记的身份参加会议,并积极筹备起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11月11日,成立黄麻暴动行动指挥部,由潘忠汝、吴光浩、戴季英、曹学楷、戴克敏、吴焕先、刘文蔚、等组成,潘忠汝任总指挥。11月13日,声势浩大的黄麻暴动开始,黄安和麻城成千上万的群众积极响应,配合作战。吴焕先率领紫云区农民自卫队,主攻县城北门,经过几小时激战一举攻克黄安县城。黄麻起义胜利后,在当地建立了鄂豫皖地区第一个革命政权--黄安农民政府和鄂豫皖地区第一支人民军队--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

3.开辟柴山堡根据地,重建红二十五军

1927年12月5日,黄麻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黄安县成被迫失守。起义军撤离县城转战豫南的木兰山,时任黄安县委组织部长兼紫云区委书记的吴焕先则奉命留守继续开展革命斗争。面对敌人的反扑,将活动区域转移到箭厂河以西的柴山堡地区,并在当地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同时吴焕先与戴克敏等人领导开创了鄂豫边区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紫山堡革命根据地,使革命军在鄂豫皖边界地区站稳了脚跟,改变了我军的被动局面,为后来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扩大发展准备了条件。

1932年10月,由于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吴焕先被任命为鄂东北游击总司令,奉命留守在苏区坚持斗争。然而我军主力转移后敌人并没有减轻对根据地的压力,集结三十多万大军对我根据地实行残酷的“清剿”。我军留守根据地的部队只有五千余人及分散于各地的游击武装、伤病员等。在此形式下,吴焕先显露出了卓越的战略远见和军事才能,他深刻的认识到,鄂豫皖地区在大规模的“清剿”下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来领导党政军工作以扭转混乱局面,保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他向省委建议:迅速集中分散的红军、游击队和伤病员,重建一支红军主力部队,保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2年11月底,省委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重建后的红二十五军共辖七十四、七十五两个师,由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重建后的红二十五军,在军长吴焕先率领下,连续发动了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战斗并且三战三捷,使敌人大规模划区“清剿”行动遭到迎头痛击,极大的鼓舞了当时的士气,至1933年4月,不到半年时间,新建的红二十五军全军已迅速发展到一万三千多人。

二、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吴焕先的特殊贡献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是红军四路长征部队中唯一一支单独参加长征,并且第一支胜利到达陕北的红军先导部队。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奠定了坚实的落脚点,为把中国革命大本营建立在西北做出了特殊功勋。作为红二十五军的缔造者和主要领导者,被称为红二十五军军魂的吴焕先更是功勋卓著,彪炳史册。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赞扬到:红二十五军为革命立了大功。这大功首先归于千百万个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也应归于缔造和领导红二十五军的吴焕先同志。

1.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1934年11月11日花山寨会议上,中共鄂豫皖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决定率红二十五军实施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由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红二十五军一路西跨平汉铁路,直取桐柏山,佯攻枣阳城,奋战独树镇,粉碎了十几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巧妙进入陕南地区。

1934年12月9日,红二十五军抵达陕西省丹凤县庾家河镇,次日,召开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讨论鄂豫陕边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问题。会上,有少数同志提出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意见,吴焕先和徐海东根据沿路调查所得的情况分析认为:“鄂豫陕边界地区敌人统治比较薄弱,人民生活贫困,容易发动斗争,党和红军在这一带有一定的影响;这里山大沟深,丛林茂密,回旋余地较大,便于活动;在与川陕红军、陕北红军的相互配合上,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二十八军的呼应上,都有着重要意义。”“杨虎城与蒋介石矛盾很深。红二十五军入陕时,蒋介石还未能统一鄂豫陕三省边界地区军队的指挥……而杨虎城正忙于北攻陕北红军,一时尚未集中更多的兵力对付红二十五军”。在此基础上,会议研究决定在鄂豫陕边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庾家河会议虽然由于敌第六十师的进攻而中断,但仍及时作出了《关于创建新苏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决议草案》,不失时机地解决了选择新区和制定当前方针任务等重大问题,这对于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红二十五军的发展壮大有着重要的意义。

1935年1月到5月初,红二十五军主力发展到三千七百多人,建成四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共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和五个县工委,先后成立了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和两个县、十三个区、四十多个乡、三百多个村的苏维埃政权。这标志着鄂豫陕革命各居地已初步建成。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主力西征北上后留在根据地的红军继续坚持战斗,在中共鄂豫陕特委的领导下,连续粉碎国民党军队的三次进攻,鄂豫陕苏区的建立,牵制了陕西国民党军的一部分兵力,在战略上配合了陕甘苏区红军的反“围剿”斗争和其他地区红军的长征,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西征甘肃,全力配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行动

1935年6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而红二十五军自1934年11月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即与中央失去联系,直到1935年7月,才从缴获的报纸上得悉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并有北上的动向。7月15日,原中共鄂豫皖省委交通员石建民到达军部驻地,带来确切消息。吴焕先当即在陕西长安丰裕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上,吴焕先根据各方消息,通观全局的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认为:“红军本身还没有扩大到有利的迅速的消灭整批敌人,创造伟大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创造一个很好的新的革命根据地是有些困难……”,“我们党在新的胜利与新的经验与教训下要加紧粉碎敌人新的进攻,配合红军主力行动以争取最后全部胜利,这是当前最紧迫的战斗任务……集中一个大的力量,有力地去消灭敌人,配合红军主力在西北的行动,迅速创造新的伟大的巩固的革命革命地”。在吴焕先的主持下,会议决定:省委率领“二十五军到陕甘苏区会合红二十六军……直接有力的配合红军主力,创造新的伟大红军与准备直接与帝国主义作战的阵地,在这种新的策略方针之下,决定了二十五军的西征北上的行动”。

在省委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在省委书记徐宝珊病重,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均负重伤时,吴焕先勇挑重担,充分展现出了政治、军事上的智慧和才能,他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站在战略高度率领红二十五军独立自主地作出了西征北上的战略决策,表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胸怀全局的远见卓识。

3.毛泽东称赞:民族政策执行很好

吴焕先不仅在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同时也非常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尤其对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非常重视,部队行军每到一个新的地区,吴焕先都根据当地的民情风俗,适时地提出一些新规定,要求部队严格遵守,切实做到秋毫无犯。

1935年7月15日,红二十军进入静宁县城以北的单家集、兴隆镇等回民聚居的地区。早在部队进驻之前,军政委吴焕先就深入群众了解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为更好的团结和发动各族人民群众,吴焕先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专门制定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禁止部队驻扎清真寺,禁止毁坏回族的经典文字,禁止在回民地区吃大荤;注意遵守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吴焕先派少数回民战士先期进入兴隆镇,广为宣传部队的政策。进入兴隆镇后,吴焕先召集当地的知名人士和阿訇召开座谈会,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政策纪律,以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稳定人心。吴焕先等领导同志亲自前往清真寺拜访,向阿訇赠送匾额和礼品,被回民群众称赞为“仁义之师”。

在军政委吴焕先的努力及部队的宣传下,当地回族群众深受感动,不少回民青年报名参加了红军,“红军好”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回民地区,红二十五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直接有力的扩大了党与红军的影响力。红二十五军三天后离开兴隆镇,沿途收到回民群众结对相送,许多回族老乡自觉为红军报告敌情,充当向导。后来,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这里时,也受到回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赞扬到:红二十五军政策水平很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

三、巨星陨落,英魂永存

1935年8月21日,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途径甘肃省泾川县王村镇的四坡村时,与驻守的国民党104旅208团发生激战,军政委吴焕先指挥作战时不幸胸部中弹,英年早逝,年仅28岁。

他的生命虽短暂但却光辉夺目,从早期开展的地方农民运动,建立起新县第一个党小组,新县第一批农民协会以及鄂豫皖边第一支农民武装,到组织领导“黄麻起义”,为后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挥重要作用,从奉命北上长征,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到率部北出秦岭、西征甘肃,为党中央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合创造有利条件。正如人们对他的评价那样:“……他在重建红二十五军和领导红二十五军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在长征入陕、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时期,在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西征北上中,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吴焕先是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的卓越领导者,是经过严峻斗争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军、政治家、军事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Z].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

[2]卢振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吴焕先[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

[3]卢振国.血沃中原--吴焕先传记[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