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高洁1 曹庆2 王纳2 党超琪3 佛保文化特征探析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1-25 09:35:08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项目基金:中央财政资金项目《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大熊猫栖息地研究》,编号:2014(01),成果登记号:9612017Y0517
佛保文化特征探析
高洁1 曹庆2 王纳2 党超琪3(1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洋县  722300;2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佛坪  723400;3陕西省气象服务中心  陕西西安  710014)
“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文”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文”“化”并联使用,则是“人文”与“化成天下”紧密联系,是“以文教化”思想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文化”逐渐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成为众多学科探究、阐发、争鸣的对象。
文化既包括优秀成果,也有糟粕,具有水到渠成的客观表演性。文明则在文化基础上和成果中的凝练,是文化的精华部分,是文化中的进步表现。把握文化向文明升华,则实现了社会进步。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形成,都是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下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佛坪保护区(以下简称“佛保局”或“佛保”)在秦岭实施保护生态系统整整40年。无法准确说清从哪一年出现“佛保文化”词组,但“佛保文化”业已成为热议词。
佛保文化从无到有,从融入开始,从点滴凝聚开始,经过40年在“炼钢炉”中,在政治和经济范畴、物质和精神层面,佛保人的心灵意识和感知方式与众不同,与交通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兄弟单位存在差异。由于地域狭小、时间跨度有限的原因,佛保文化目前谈不上“博大精深”,直观表现为“山言梁语”,明显的特征为“小巧而精细,偏远而执着”。
佛坪保护区存在于自然中,同时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佛保是一个大舞台,给每个人提供了施展平台,每个人都有机会为佛保文化贡献。时下,商品经济,法治社会,互联网时代,面对众说纷纭,面对资讯充裕,在清溪与泥沙俱来时,佛保人如何保持清醒头脑、立足正能量,奉行“拿来主义”,为佛保文化增添正能量,为佛保文化走向佛保文明而尽一份高级文化或者大众文化或者深层文化的素材点,显得正当时。此研究从存在主义角度,围绕佛坪保护区运行,对“佛保文化”进行描述和探讨,以期望达到总结佛保文化内容、引导佛坪文化走向的目标,并希望利用佛保文化凝聚力、融合佛保文化中各类思想和行为的正能量成份,最终达到推动佛坪保护区在精神文明层面发展和生态文明层面提升的目标。
一、基本情况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92.40km2,地处秦岭中段南坡腹地。
保护区管理局位于佛坪县城,是佛坪县域内唯一的中央级驻地单位,隶属国家林草局与陕西省林业局双重领导。编制78人。建区初期,正处于计划经济年代,职工来自军营、森工企业和当地林业部门,在简陋的油毡房前挂起筹建处牌子。随后,陆续有大专院校毕业学生加入职工队伍。上世纪80-90年代,依据国家用工制度,共有近30余名职工子弟在本区参加工作,即是“佛二代”(注:指父亲或母亲曾是本单位职工,本人在本单位参加工作或者工作调动来到单位的职工)。2003年以后,职工来源为逢进必考的大中专学生,偶有调入和复转军人加入。
从建局以来,职工人数稳定在66-83人之间,其中女职工14人(佛坪区成立以来,女职工人数基本保持在13-18名)。目前,佛坪保护区职工分布格局现状是32%在基层保护站,68%工作岗位在管理局机关。职工基本情况如下表1。
内  容 总数(人) 其                 中
  高级工程师 其中:女 大本学历以上 其中:女
人数(人) 66 14 2 15 3
注:1.学历以参加工作时第一学历统计;2.以2019年6月在册职工统计。
由于职工来源渠道多样,除“佛二代”外,均远离父母和家乡。当突发生活困难需要帮助时,多数人没有来自亲戚圈、同学圈的直接援助,同事成为职工最重要的依重。进而,在佛坪保护区内形成了一个松散的民间组织:热心委员会,简称“热委会”。
保护区成立以来,每逢职工结婚及孩子满月等,甚至出现生活困难时,热委会强有力地成为职工的靠山、大后方、“娘家”。如果“我们为理想和谋生而来到佛坪”是同事圈的第一共识,那么“我们是没有血缘的亲人”就是第二共识。
保护区成立之初,如一片白纸。多年来,从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开始,从同事友谊开始,佛坪文化点滴汇聚,终成溪流,成为佛坪保护区及周围氛围共识的“佛保文化”。
佛保文化是什么?2018年4月,管理局组织演讲大赛,青年女职工冯水园的演讲题目为《佛保精神永传承》。对照佛坪保护区40年来的历程,以为佛保文化正日臻体系化。
历年来,佛保局在工作环境中张贴一些标语,或用于励志,或用于劝善,或用于科普,或用于导向。2018年8月,管理局将“佛保精神”凝练为“勤勉 执着 传承 奉献”八字,配以词意解释,并以屈原、爱因斯坦、托尔斯泰和松下幸之助的语录脚注,在办公场所的显著位置展示。
纵观佛保文化的形成过程,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渠道。
1.重视学习
在佛保的40年中,每一个层次的人群中,总有一些人立足于发展观和方法论的学习,不断提升思想水平和技术素质。于是,在保护区历程中,始终活跃着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领头羊”,这些“羊”零散地分布在不同的岗位,成就了自己,带动了团队,成为佛保文化各层次方位的聚焦。
2.重视过程
重视过程、注重积累,使得佛保独行特立、人才济济、成果丰硕。在全国自然保护区层面的场合,“我来自佛坪保护区”能引来人群侧目,有关佛坪保护区的话题即可“抢夺”话题。
佛保文化的光芒照亮着佛保,也照亮了行业。40年来,佛坪保护区职工参与撰写的(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以及外部学者以佛坪保护区为研究区域的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达300篇之多,本区职工撰写了400多篇科普文章。
3.重视人才
“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技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提高知名度”是佛坪保护区的指导方针。多年以来,保护区重视人才成长环境和阶梯,舍得花钱送职工参加专业培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计划推动了佛保文化的形成和提升。
二、佛保文化层次
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很难将文化给出一个准确清晰的分类标准。任何文化都为生活所用,任何文化都包含了一种生活生存的理论和方式、理念和认识。按照人类学家的观点,可将佛保文化归纳为如下层次。
1.高级文化
佛坪保护区职工不仅仅是一群行走在深山老林中的精壮劳力,职工中出现过奥运会火炬手,有兼职生态摄影师、科普作家、校外辅导员、收藏爱好者等等,他们有精神思考,有信仰目标,有行业专业欣赏,具备艺术才情,有岗位工作能力和高级精神家园。所以,佛坪文化属于一定程度上的高级文化。
2.大众文化
佛保职工不仅仅为追求生存而奔波。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他们在生活习惯、衣食住行、人际关系各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佛系佛规”,不仅职工内部约定俗成地遵守,也得到周边团体的认同。所以,佛保文化已经具有大众文化的特点。
在佛保工作中,工作不是谁的专利和专权,相互理解与相互支持成为共同遵守;在佛保同事圈中,“我们因佛保而相聚在这里,我们以完成工作而谋生在这里”始终是信条;在佛保邻居圈中,相互留家门钥匙,以备急需,因为“我们是没有血缘的亲人”;在佛保职工子女之间,相互之间“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称呼显得亲情且亲热,因出差加班等将年幼孩子留给同事是佳话。以笔者为例,在家属院里有四个“女儿”,其中三个是因与同事相互照顾孩子而“喜得千金”。
3.深层文化
近年兴起的秦岭生态文学呈蓬勃发展之势头,《绿野寻踪》系统生态摄影丛书、《秦岭无闲草》《秦岭有生灵》《我在秦岭之央——佛坪手记》等均是保护区职工的文化品味展示,形成一股清新的“佛保力量”,呈现了佛保职工在价值观的美丑定义、时间取向、生活节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与阶层、职业、亲属关系相关的个人角色,并以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学主题反映在佛保文化的高级文化层中,并促进了佛坪县乃至秦岭生态文学的蓬勃发展。
三、佛保文化特征
每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这就是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下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从地理环境看,佛保文化植根于秦岭南坡腹地和社会经济落后的环境条件,在以小农经济的农耕文化基础之上,兼收并蓄渔猎文化的智慧精髓。
在物态文化层方面,眼界决定境界,胸怀决定格局,佛保人的待人态度和处世原则受到周边社区落后的生产生活制约,比如,与辖区直接相邻的保护区相比,与同行业的从业者,佛坪保护区人在物质生活方面水平偏低。
在制度文化层方面,保护区在制度文化制订和执行方面堪称典范,行动行事前循章据典。以“一孩化”计划生育政策推行期间中,虽然地处“天高皇帝远”的大山中,却没有发生过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事例。
在心态文化层,佛保人的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的“摸爬滚打”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佛保文化的核心部分。比如,常有职工自我标榜是“秦岭深处的夏尔巴人”。
佛保文化包括如下特征文化。
1.巡山文化
佛坪保护区巡山文化泛指职工长时间不能与家人相聚,且忍受长距离或长时段的繁重、坚苦的野外工作,期间与露营、涉水为“伴”,可能有迷路、食物不济经历,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做法,以及为完成工作发生的自身娱乐调节,以及“自制”的自娱自乐消遣。巡山文化内容狭窄,素材面狭窄,机动性强,情趣性强,自由发挥性强,是艰苦工作的精神“加油站”和疲劳“稀释剂”。
2.同事文化
同事文化是缘于同事而形成的文化,是与同事相处的众多约定俗成的心理和作法的集成,是基于完成工作任务而与同事认识、熟知、探讨,从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物质的、社会的文明生活内涵。
3.传帮文化
保护区职工增员是逐渐递增和动态变化的。当达到编制只数后,根据减员(退休和调离)而需要再增员。每当发生增员时,年龄大、薪酬高、资历深、有专业所长的职工,往往无偿地、友善地向新同事传授,传授内容包括观念形态、精神产品、生活方式等,缩短了年轻职工融入佛保文化的时段,这个交流探讨式过程,即是佛保文化中的传帮文化。
4.邻居文化
佛保邻居关系与城市邻居关系和乡村邻居关系差异很大。至今,保护区管理局还保留着封装式的家属院和家属楼,是标准的“前衙后宅”格局。大家因“佛坪保护区”而聚集,没有宗族观念,也没有门第观念,却有“乌托邦”的文化味道。
邻居文化是佛保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征,是佛保存在的现实基础,在各家庭的对佛保的贡献中积淀,以各种形式贮存在日常生活中,或者表现为物质载体,如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和风俗习惯等。
每当节假日,数家同事邻居或结伴回老家,或相约出游,或分工合作制作冬储食物,这种“大家庭”式的邻居文化,为艰苦的工作和清苦的生活带来暖意,是佛保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普通话”普及的现在,佛坪保护区人之间普遍以原籍母语相互交流,是邻居文化的一大特色。
5.子弟文化
在和睦的邻居文化基础上而衍生的子弟文化,是佛保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佛保大院”长大的子弟,对大院中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认知程度普遍高于对原籍的认知。
佛保子弟文化在当地独树一帜,是佛保在当地被称颂的又一话题。除了在各自家庭的贡献中积淀,以各种形式在他们的“小圈子”内宣传自然保护区的理念和做法,既影响着周围人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也影响了各自价值取向和职业走向等。
虽然职工子女们在学校教育接受普通话,同伴之间也以普通话交流。但是,“90后”佛保子弟却个个是“三语”儿童。他们全部熟练使用佛坪当地乡音,在家里均以父母乡音交流,在学校以普通话交流。在三种音调间流利切换时,感叹特殊语境下的语言天赋可圈可点。
因十余年(1981-1993年)从子弟中招收职工的用工制度,子弟文化与同事文化有重叠。
四、讨论
毛泽东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爱默生说:“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佛保文化形成于佛坪保护区内,吸纳了农耕文化的务实完成和渔猎文化的智巧抽象,也借鉴了海洋文化的积极进取,主要表现为正能量的精神力量和可操作实践,但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将“八字佛保精神”配以挑灯夜读、愚公移山、杏坛讲学、纵马驰骋解读佛保文化,或者导向佛保文化,笔者却不以为然。
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中既包括优秀传统累积,也有陋习糟粕集成。佛保文化呈现多元化,应该适时地总结佛保文化,与时俱进,引导佛保文化朝向文明的方面集结。
1.发扬佛保文化的凝聚力
纵观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是渔猎文化、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间的对抗,在对碰中,三种大河文化都得到发展,共同湮没在中华文化的汪洋大海中。佛保文化更多的形式表现在物态文化成份中,是职工的工作活动方式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物态的佛保文化是佛保文化诸要素中最基础的内容,直接体现了文化的性质、文明程度的高低,是佛保文化摸得着、易凝聚的文化组分。
佛保文化的凝聚力将历久弥坚。中华先民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表达了从文化心理特质上的自我确认。正因如此,直到今天,曾在佛坪保护区谋生工作的职工,有的调离远走,有的退休回乡,有的出国定居,对佛保的认同却从来没有中断。在他们的意识中,未曾忘记“佛保”标签。正如杨振宁说:“中国传统的社会制度、礼教观念、人生观,都对我们有极大的束缚的力量。”这种“束缚”,就是凝聚力。
然而,这种凝聚力却存在排外性。比如,本应面临平等机会时,后调入的职工往往被约定俗成地首当忽略,应当逐渐改观或者调整凝聚心态,保证佛保文化来自各方面的凝聚力。
2.保持佛保文化的融和力
秦岭那是那个秦岭,佛保已不是以前的那个佛保。佛保文化不是简单偶然的文化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表现。佛保文化并非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山区文化、森林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机地吸收楚文化、两汉文化、巴蜀文化、关中文化等,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特色的佛保文化。没有这种融合,也就没有佛保文化的内容丰富性和形式多样性。
目前,佛保女职工在职工总数20%,第一学历为大本的女职工占同类20%。然而,高级工程师中,女性高工占全部高工总数14%;在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中,保护区管理局从未出现过一名女性领导干部,甚至副科长或主任科员。由此,反映了男尊女卑思想在佛保文化中根深蒂固。
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在佛保文化中显得根深蒂固,并非构成这种文化的物态成分没有存在的合理性,而是物质基础的主导方面和支配力量在佛保文化正能量的传播中占主导位置,须经过调整,佛保文化才具有强大的融合力,才能融合其他文化体系的合理和积极成份。
3.注重佛保文化的传承力
传统文化重家族轻个人、重群体轻个体,因而总是强调个人在群体的义务和责任,而忽略了个人在社会的权利。“佛二代”的存在,是佛保文化传承力的重要渠道之一。二十多年前,管理局院区宣传标语“热爱大自然,保护大熊猫”“劝君莫打三春鸟,仔在巢中盼母归”被小学生阶段的子弟奉为“语录”,并传播给同龄人,成为一段时期内“保护区的子女素质高”评语的论据,也成为家长们的引以为自豪。
尊君政治文化长期运作于中国的农业自然经济,在佛保文化中较为明显。在佛保内,“官本位”“官高压人”时而成为普通职员的感叹,“一言堂”“领导敲定”时有发生,“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就是必然结果。于是,提升佛保文化的传承力时,应首先提升领导阶层个人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前提高。
尊敬领导和“佛二代”现象并存,在极度分散的社会,以抗御自然灾害等需要凝聚力作用时,显得重要,共同构成了佛保文化的一体两翼。
与“尊君”相伴生,佛保社会里存在的一些影响深远的意识,这便是“民本主义”,热委会便是其中的代表。在大多佛保普通职工的工作生活中,“尊君”与“重民”是统一的。
与村落文化相比,佛保文化显示了理性的一面,没有将个人的道德情感引导向外在,而是消溶在以“我们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为核心的人与人关系之中,也就是平常人、平常事、平常心,这也是佛保文化为大众文化层面的体现。

作者简介:
高洁(1989--)女,陕西省洋县人,林业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野生动物栖息地监测和林业生态文化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曹庆,女,陕西省周至县人。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