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陈洁贞 陶铸与广州起义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2-24 09:25:31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陈洁贞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广东广州  510050

 要:陶铸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在4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参与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一系列革命战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做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卓越功勋。

关键词:陶铸;南昌起义;广州起义

一、广州起义前的陶铸

陶铸生于1908年,10岁时父亲被杀害,因为生活艰难不得已辍学。母亲将陶铸送往芜湖的一家木材店当学徒,后来进入湖北汉阳竹木厘金局当录事。1925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陶铸认识到了与他同乡、黄埔一期毕业的蒋伏生。经过几次交流后,蒋伏生认为年少的陶铸聪慧机敏,便写信推荐他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教导团二团二营当司书。陶铸辗转从汉阳来到广州,很快适应了军营的生活。1925年4月份,陶铸从教导团调到黄埔军校第五期入伍生的二团二营五连,继续当司书。因为表现优异,在团长举荐下与第五期的入伍生一同进入到黄埔军校参加学习。9月份正式开学后,陶铸被分配到步兵科。在校学习期间,陶铸不仅勤奋好学,还十分关心校外的社会局势,并积极参加一些工人集会活动。陶铸表现出了较强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年轻的陶铸逐渐在工人队伍中小有名气。由于陶铸在工人运动中表现的十分活跃,在1925年的11月份,陶铸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经过两年的学习后,陶铸服从学校的安排,从广州来到武汉,以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的身份,负责国民革命军的政治宣传工作。在武汉工作的陶铸,得知广州发生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消息,通过政治宣传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1927年6月,武汉国民革命军与军阀张作霖正面交战,陶铸也因为工作需要随着部队转战河南。为了做好宣传工作,陶铸经常只身奔赴战争一线,获取了大量写实的资料,在鼓舞后方斗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7月份,陶铸被调回武汉,进入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一团担任副官。

二、参与南昌起义

1927年的7月份,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周恩来、朱德等党的主要领导人,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同时,为了增强武装力量,中共中央决定将正在武汉受训的叶挺、贺龙等调到南昌。陶铸回到武汉后,任职的二十四师正是由叶挺担任师长,在7月末,陶铸与二十四师的所有官兵乘坐“江平”号轮船先到九江,然后转至南昌。轮船在九江停歇时,原本留守武汉的教导团二队队长陈守礼走陆路赶到九江渡口,从陈守礼的口中,大家了解到在二十四师离开后不久,汪精卫就指示军警对武汉城内的革命党人展开了搜捕和屠杀。3天之内就有约500余名同志被捕,近百名同志被杀害。当时船上的很多革命士兵提议杀回武汉,救出被关押的同胞,为遇害同胞报仇。陶铸从大局出发,安抚革命队伍说:“此时汪精卫肯定在武汉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等着我们回去。武汉已经被汪精卫占领,我们只有到南昌与大部队会合,重整力量后再杀回武汉。”大家听从了陶铸的建议,并与7月底先后到达南昌。

到达南昌后,大家都在为起义做准备。陶铸按照叶挺的指示,做好营地革命士兵的动员工作。7月30日的凌晨,陶铸来到营地,先检查了各连队的枪支弹药配给情况,然后召集所有的党员干部,将起义精神传达下去,鼓舞斗志。陶铸将地图展开,详细的部署了二十四师的进军路线和攻占目标。完成动员任务和战斗部署,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但是陶铸并未休息,而是继续在营地里继续巡查,确保万无一失。凌晨5点,部队开始依次出发。陶铸所在的二十四师地71团,主要任务是攻占南昌城内的松柏巷天主教堂和匡庐中学。简单的休整后,起义部队已经蓄势待发。30日傍晚,南昌城内的各个街道、路口,已经完全在起义军岗哨的控制范围内。按照事先的部署,所有起义军天黑之后在脖子上系上红绸带,起义口号为“河山统一”。陶铸率领一支侦察队在夜色的掩护下来到匡庐中学的外围,根据之前的摸排,陶铸已经对匡庐中学的地形、建筑、火力布置十分熟悉。一切准备妥当,就等着起义号令的发布。8月1日凌晨2点,南昌城内接连发出三声枪响,起义爆发了。陶铸按照早已经在脑海中演练多次的情形,身先士卒的冲进了匡庐中学。此时驻守匡庐中学外围的敌军还来不及反应,就被陶铸及其革命士兵击溃。此时匡庐中学内部的一些敌军开始仓皇应战,并且利用学校的教室作为掩体,负隅顽抗。陶铸将侦察连分成两队,他和肖克各带领一队。肖克负责从学校正面佯攻,陶铸则率领另一队从匡庐中学的后山上悄悄潜入,出其不意的给予了敌军致命打击,剩余的敌军有的缴械投降,有的翻墙逃跑,但是也被墙外的纠察队俘虏。陶铸顺利完成了攻占任务,仅仅用了4个小时的斗争,整个南昌城已经被起义官兵牢牢控制,南昌城头上也飘起了红旗。

三、广州起义与陶铸

1.逃脱敌人追捕

南昌起义的成功让国民党反动派大为震惊,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相互勾结,共同镇压革命队伍。由于敌人来势凶猛,在人数上、武器上都要优于革命队伍,为了减少伤亡,中共中央立即指示周恩来、朱德等率领部队撤出南昌,开始向敌人势力较为薄弱的南方转移。从8月3日开始,陶铸也随着部队开始转移,经瑞金向南,然后突破一路上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最终到达广东的潮汕。由于一路上条件艰苦,加上水土不服,到达潮汕后起义军不仅减员严重,而且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战斗力下降。8月末,陶铸率领的一支起义军在流沙镇遭遇反动派军队,由于敌人准备充足、以逸待劳,刚刚经过长途跋涉、尚未得到休整的起义军损失惨重,陶铸仅率领所部180余人突出重围,一路血战来到了陆丰甲子港。此时他们已经无路可退,在这生死关头,当地的农会提供了帮助,陶铸等人在农会人员的掩护下,乘坐5条渔船去往香港,摆脱了敌人的追击。但是到达香港后,由于人数较多,引起了英国巡捕的注意,并将陶铸等人扣留。扣留几天后,当时任广州公安局长的张发奎将陶铸及一百多名革命士兵被引渡回广州,希望从他们口中获取关于广州共产党的相关情报。但是陶铸和这些革命士兵大多是生面孔,参军不久,因此张发奎对他们的了解不多。陶铸与几名共产党员商议,大家保持统一口径,在张发奎询问时,有的说在起义队伍中担任文书,有的担任副官。张发奎多次审讯后,确定陶铸他们都是一些“小鱼小虾”,就说:“你们既然都不是共产党,就加入我的部队吧”。陶铸等人迫于无奈,暂时加入了国民党的工兵营,在广州南郊修筑工事。一天,一个穿着国民党中级军官服装的人,私下告诉陶铸:“组织派我协助你们,今晚趁换岗时可以从东大门逃走”。陶铸等人顺利逃出,重新加入到了革命队伍中。

2.参与广州起义

被关押期间,已经在广州站稳脚跟的叶挺等人,已经同广东省委的张太雷、陈郁等人秘密筹划下一次起义活动了。10月份,陶铸在一处秘密联络点见到了时任广东省委军委负责人的聂荣臻,聂荣臻询问了关于陶铸从南昌撤离指导从张发奎军营逃出的一些事情,并对陶铸的机敏和果断给予了高度赞扬。随后,聂荣臻给陶铸安排了新的职务,让其以团参谋的身份,到第四军警卫团任职。警卫团虽然成立不久,但是整团人数超过了1000人。共分为三个营,每个营的成分不同,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中三营是第四军特务营改编,营长及多数干部都是原来在张发奎手下任职。陶铸接任团参谋后,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做好团内的党务工作,让全团士兵都能够听从团长及组织的领导。其中,二营的士兵大多是自行招募的,战斗素质较差,陶铸亲自督导他们进行军事训练,二营也成为广州起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12月初,张太雷、叶挺等起义军的主要领导已经在做起义前的最后准备,并且将起义日期定于12日。但是由于消息走漏,张发奎得知起义时间后提前发动了镇压活动,警卫团第三营由于很多人都是张发奎的部下,在张发奎的挑拨下率先反水,并随时可能将更多的机密泄露给张发奎。在这种十万火急的形势下,起义军总指挥部决定提前发动起义,10日傍晚,教导团、工人赤卫队、警卫团的主要负责人开展了起义前的动员会议,明确了各部的进军路线、攻占目标,并决定于11凌晨发动起义。陶铸所在的警卫团奉命占领第四军军部,由于此时第三营已经反水,警卫团团长梁秉枢决定先清除第三营这个障碍。此时陶铸和梁秉枢产生了分歧,梁秉枢希望通过趁其不备解除武装,而陶铸则认为第三营已经做好准备,应当直接攻打。梁秉枢没有听从陶铸的意见,果然被提前做好防备的第三营重创,梁秉枢受重伤。此时陶铸只率领第二营的300余人,按照原计划攻占第四军的军部。由于与第三营的斗争持续了将近1个小时,敌人已经加强了军部的戒备。并且在楼顶增加了一些重武器。陶铸与警卫团的士兵几次冲锋,都被敌人猛烈的火力打退。面对危机形势,陶铸从二营中选出了几十名士兵成立了“敢死队”,在其他士兵的火力掩护下,将军部外围的防卫撕开一个口子,带领敢死队顺利接近军部大楼。正当陶铸准备攻进军部大楼时,此时敌军的“大江”号军舰前来支援,警卫团第二营腹背受敌,陶铸不得已退回阵地,眼见敌人增兵越来越多,陶铸为了避免更大伤亡,带领剩下的第二营士兵撤退。

退回的陶铸部队重新与叶挺率领的部队汇合。但是敌人没有留给革命士兵休整的机会,在12日上午就有大批敌军开始对已经被起义军攻占的建筑、要塞进行反扑。在敌军强大的火力支援下,起义军不得已撤离已经占领的地盘。其中,广州城北的观音山是一处军事要塞,占领观音山可以对整个广州城内的局势一目了然,是起义军和敌军的必争之地。在叶挺的指挥下,陶铸临危受命,担任警卫团的团长一职。但是此时由于警卫团兵力损耗严重,实际上能够参与战斗的不超过300人。但是陶铸还是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带领警卫团的200余人坚守在观音山上。从12日中午激战到下午,陶铸身边的战友越来越少,截止到下午5时左右,陶铸带领的警卫团已经战斗至最后的50余人。此时山下敌人的攻势却并没有丝毫的消退,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叶挺决定将广州城内的革命士兵撤至香港。由于此时观音山已经为敌军包围,陶铸等人没有接到撤退命令,还是在观音山上继续阻击敌人。13日凌晨,陶铸等人接到组织上下达的撤退命令。破晓时,陶铸等人趁敌军整备时间,打开一个突破口向沙河方向撤离。由于此时敌军已经对广州城开始封锁,陶铸认为敌人可能已经提前布下陷阱,决定先隐藏起来,等风声过去再寻找机会撤出广州。在沙河地区,陶铸在工会工人的帮助下,在工人家长潜伏下来。在工人家中躲避了半个多月后,陶铸托关系从广州戒严司令部弄到了一张通行证,然后在工会的资助下拿到了 一些路费,随后乔装从广州火车站离开广州。

在陶铸隐蔽期间,敌军在广州城内进行了扫荡,很多无辜的市民也被误认为革命党而惨遭杀害。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广州城,党的工作一度中断,但是面对敌人的恶劣行径,也让人民更加坚定了反抗暴行的信念。陶铸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在那段艰难的时间里,我每天都在阁楼上听到汽车从街上驶过,我的耳朵里听着车里有人在喊“共产党万岁”,我的眼睛里看到街上有人还在游行示威,我的脑子里还回想起许多同我战斗在一起的同志。工人每天回到家后,也会将他在外面听到的、看到的一些事情告诉陶铸,陶铸也经工友口中了解到在这段时间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更加肆无忌惮的报复,也有很多同志被抓捕起来,在东校场英勇就义。

四、广州起义后的陶铸

从广州撤离后,陶铸按照中共的安排来到了福建,继续组织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到1929年,由于陶铸的突出表现,中共中央将年仅21岁却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陶铸任命为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书记,后来又先后担任了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长等职务。1929年8月份,陶铸与王德等人攻打厦门监狱,将在押的几十名同志救出,陶铸有勇有谋的形象得到了党内外的高度赞扬。1933年,陶铸因工作需要前往上海,不幸暴露身份,在上海的英租界被捕。随后由国民党的淞沪警备司令部引渡。在经过国民党司法机关的审判后,国民党给陶铸罗织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并判为无期徒刑。陶铸在监狱被关押4个多月后,被转送至南京中央陆军监狱关押。在被关押期间,陶铸也没有荒废时间,而是专心研读政治、历史等著作,以至于陶铸戏称自己是“监狱大学毕业的”。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此时中共迫切需要一些有丰富战斗经验的骨干指挥工作,陶铸也被组织派人营救出狱。随后,陶铸从南京转移到了湖北,几个月后陶铸担任湖北省工委副书记一职。上任之后,陶铸积极奔走,联系了湖北的各工商界人士,为党的工作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同时,陶铸还积极组织发展一些爱国青年学生,他亲自编写教材,坚定青年学生的革命思想;留心从这些青年学生中挑选一些思想先进、能力出众的,推荐为党员。从1937年8月份至1938年的6月份,陶铸发展了290余名青年干部,在今后的抗日战争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8年10月份,陶铸主要活动在鄂豫地区开展敌后工作,在延安时曾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等重要职务。抗战胜利后,陶铸被调往辽宁,担任辽宁省工委书记,继续领导东北野战军为即将开展的反国民党斗争做战前准备。从1946年开始,陶铸先后参与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以及四平攻坚战、彰武攻坚战、辽沈战役等。在平津战役结束后,陶铸从一线调至后方,主要负责原国民党占领区的接收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陶铸先后被委任中南局委员、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广东省省长等重要职务。1956年的中共八大上当选中共中央委员。1965年1月,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陶铸同志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宣传和文教等事务。1966年5月后,陶铸同志相继担任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并兼中央文化革命小组顾问等职,协助周恩来同志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陶铸同志对江青等人搞乱党和国家的做法进行了坚决抵制和斗争。在遭到江青、陈伯达等人迫害和打击的情况下,陶铸同志坚持斗争、威武不屈,显示出共产主义战士的革命气节。1969年11月30日,陶铸同志在合肥含冤病逝。1978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追悼大会,为陶铸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陶铸同志以一生的模范行动实践了他终身追求的“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的奉献精神,他把自己全部的思想感情、智慧才华都奉献给了党的事业,履行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铮铮誓言。

 

参考文献:

[1]李忠杰.广州起义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作出重要贡献[J].红广角2008(1):4-9

[2]唐幸峰.朱德在南昌起义后的士兵、群众工作综述[C].云南省中国近代史研究会朱德生平思想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朱德与云南陆军讲武堂及早期军事思想”学术研讨会朱德与滇军及南昌起义研讨会.2011

[3]缪小宁.待看赤旗遍九州——缅怀陶铸同志[J].福建党史月刊2018.No.493(03):48-51

[4]李新市.南昌起义前后的陶铸[J].党史纵览2003(6):12-14

[5]王炳毅.陶铸与王范的患难交[J].档案时空2008(07):27-29

[6]张雪峰.党内的一头——记陶铸二三事[J].红广角2003(3)

作者简介:

陈洁贞(1977--)女,汉族,广东台山人,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宣教部讲解员,博物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研究广州近代历史及广州起义。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