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曹峰春 以乡风文明建设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2-24 09:30:32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曹峰春(中共咸阳市委党校  陕西咸阳  712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一,是党在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和决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情,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之一,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发挥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的作用,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地繁荣兴盛农村文化,以期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一、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风文明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更多的需求,但也要看到,一些农村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尚未养成,陈规陋习仍然影响着一部分农民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制约着农村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通过培育文明乡风,筑牢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文明乡风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培育文明乡风,有利于营造宽松、文明、充满活力的经济发展环境,增强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有利于凝聚精气神,点燃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农民群众团结一致、努力拼搏的信心。对于贫困地区而言,文明乡风能够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文明乡风,是实现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文明乡风能优化农村人文社会环境,激励人们崇德向善、孝老爱亲、爱国爱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培育文明乡风,有助于改变广大农民精神风貌,使农村更加充满生机活力;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乡风文明,就是乡村良好社会风气、生活习俗、思维观念、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等的表现。乡风文明体现了乡村居民对精神的追求,传承了家庭和睦、邻里守望、诚实守信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了“五位一体”整体布局、“五大新发展理念”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1.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

(1)乡风文明能够有效吸引城市要素资源向乡村转移促进产业兴旺良好地乡风文明,不断地吸纳城市文明中的人、财、物要素资源向农村转移。一是要畅通城乡人才的流通渠道,支持和培育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生等在广大农村创业,激发他们投身三农的激情和热情,切实保障城市的投资者在农村的各项合法的权益。二是政府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牢固树立财政优先供给服务理念,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资金保障。三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创新意识,推动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兴旺,为乡风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乡风文明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优良的人文环境实现生态宜居。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村容村貌的整治,农村垃圾生产、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推动“厕所革命”,农村的环境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优化,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局面,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实现了乡村生态宜居的发展目标。

(3)乡风文明是治理有效的重要条件和成效体现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为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4)乡风文明是生活富裕的重要内涵乡村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提升,也体现在包括乡风文明在内的精神生活的丰富。乡风文明作为精神财富,为乡村和谐稳定,为农民的生活富裕营造了良好氛围,弘扬了新时代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

2.乡风文明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乡风建设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乡风文明建设由于周期长、见效慢,且不容易考核,一些地方领导把它当作“虚功”“慢活”,不愿投入太多精力。但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人口的迁徙,过去的社区性集体经济的格局已被打破,情况变化了,乡风建设的方式方法却没有变化。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有些地方重视不够,有些地方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致束手无策。

政府主导的左右有待增强。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投入能力不足,集体经济没有自身积累,往往是政府量力而行地办一些具有民风民俗和文化引导的基础性工作,不注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成了局外人。有的把乡风文明建设简单地理解为给农民修活动室、送文化活动。久而久之,农民反而觉得乡风文明建设是政府的事。农民的主体责任没有得到体现,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使乡风建设的空间越发变得狭窄。

活动的开展有待常态化。近年来,通过多部门多渠道投入,各地兴建了一大批乡村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包括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厅、阅览室、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然而,一些部门满足于把钱花出去,把项目做了,而不愿意投入精力去组织日常活动和负责日常维护。有些村里的图书室蒙满了灰尘,有的农家书屋成为了仓库,有的文化设备就从来没有启封,有的活动室常年上锁,农民平时除了看电视就是打牌,正常的文化活动和社会交往缺乏,村委会没有凝聚力,农民自顾自,精神世界空空荡荡。

三、以乡风文明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战略实施

1.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三治结合”是加强乡村治理的思路创新。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发挥社会各类人才、新乡贤等群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依托村规民约、教育惩戒等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唱响主旋律,育成新风尚。

2.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强化党的“三农”政策宣传和专业知识等培训,提升指导服务“三农”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县乡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抓好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三农”工作队伍要对农业农村农民有深厚感情,传承“三农”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优良传统。

3.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产业兴百业兴,实现乡村振兴要把农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的主旋律,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富裕农村经济繁荣。

4.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大力实施环境整治计划,推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厕所革命”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村庄规划管理,保护好绿水青山和田园风光,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住独特的乡土味道和乡村风貌。

5.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饮水、道路、用电、住房、物流、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要落实好十九大提出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大原则。统筹推进城乡资源平等交换,推动水电路器防汛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向农村倾斜,不断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6.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改善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完善乡村教育和乡村医疗的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服务站点的建设,同时也积极推动调动各类农民的经济组织,参与农村的公共服务。

7.推动农村人才建设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加大三农干部的培养力度,全面建立职业农民的制度。加快培育新型的农业经济主体,发展农业的适度经营支持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兴业,包括城里的人才,鼓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在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1]夏淼.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

[2]赵霞.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郑自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策略研究[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6(06):17-21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

[5]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7.11.21(01)

[6]韩长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N].人民日报2017.12.11(07)

[7]陈凌.用“创新之犁”耕耘希望田野——关于乡村振兴的思考(上)[N].人民日报2017.12.14(07)

[8]吕晓勋.把文化种子播入精神土壤——关于乡村振兴的思考(下)[N].人民日报2017.12.18(07)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1)

[10]李周.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N].人民日报2018.02.05(07)

[11]胡和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追赶超越步伐[N].学习时报2018.03.23(A1)

[12]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8.3.9(01)

[13]张秀梅.聚力乡风文明 助推乡村振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6.13(007)

[14]刘文.中国乡土社会正在发生十大转变[N].北京日报2018.09.03(014)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