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何慧 阻碍农村地区实现产业振兴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基于在安徽省淮南市寿县郝岗村的实地调研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9-12-25 09:00:04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何慧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市  100872

 要:安徽省寿县隐贤镇郝岗村以水稻种植业为主,产业单一,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而且该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村里留守的基本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整体来说,该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制约该村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土地碎片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匮乏;农业生产技术落后。针对这三个方面的原因,结合实地走访发现以及查阅现有文献资料,我提出了三方面的对策:进行“一户一块田”改革试点;以吸引外来劳动力为主,进行农民继续教育为辅;农业技术推广。这是当地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三颗珠子,其中还需要基层党组织这一根红绳将其串起来。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带头引领作用,促进当地实现产业振兴,帮助农民实现脱贫致富。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土地;劳动力;技术;基层党建

一、引言

1.调研背景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振兴在乡村振兴中处于基础地位,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是实现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物质保障。每个农村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环境等都存在差异,发展农业不能盲目跟风、照搬照抄,要因地制宜,走适合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安徽省寿县隐贤镇郝岗村以平原地形为主,主要种植水稻,产业单一,方式传统,农业生产力比较落后。本次调研希望深入郝岗村,了解郝岗村农业发展现状,寻找制约该村产业振兴的因素,探索其农业农村发展之路。

2.调研地介绍

调研地郝岗村位于安徽省寿县隐贤镇,2007年10月由原太平村、郝岗村合并为现郝岗村。该村耕地面积为6439亩。截至2018年末,该村户籍人口农户数930户,总户籍人口数为4230人。该村以平原地形为主,水田占主导,主要种植作物为水稻。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该村种植作物单一,种植方式传统,生产投入较大,但是产出较少,且产出的粮食基本供自家食用。该村居住人口主要为高龄老人,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这也是导致该村整体比较落后的原因之一。

3.报告组成

正文由三部分组成:发现问题、探究原因、寻求措施。

二、问题发现

郝岗村是一个国家级贫困村,比较落后,不管是物质生活还是文化生活,都非常贫穷。该村以平原地形为主,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由于村里基本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来,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使得该村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只能是老人在家种地,供家庭食用,多余的卖掉也仅够应付生活开支。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制约了该地的产业发展。

该村交通比较闭塞,虽然通了公路,但是没有公共交通方式可供出行。调研期间往返村镇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三轮车(1),可以说是那边独特的“出租车”。村里人要想出去,村外人要想进来,都非常不方便。

另外,该村的教育水平也比较低,村里只有两所规模非常小的小学,教育设施和城市相比差距非常大。据了解,关于村里孩子上学,父母们普遍担心的问题是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因为村里的教育资源实在有限,想要让孩子接受质量更高的教育,必须送孩子去城里,不管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还是路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该村依然存在由于经济原因只能让孩子读完九年义务教育的现象。这种教育资源的落后限制了该村对人才的培养和吸引。

总而言之,该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导致教育、交通、文化设施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同时又会牵制经济的发展,这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农业是农村经济的核心,所以在我看来,导致该村经济发展落后最大的问题还是农业生产的落后。该村要实现产业振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原因探究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人、工具或者说是技术。现代农业的发展更是要依靠优质的土地资源、农业人才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因此,这三个因素的缺乏导致该村无法发展现代农业。根据实地调研情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1.土地

2011年开始,国家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的试点工作,到2017年底基本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该村也在2017年底基本完成了土地确权工作[1]。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该村承包土地碎片化比较严重,平均每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都在8块以上,有的甚至可达十几块。这种分散的、碎片化的土地条件不支持该村应用大型的农机设备,使得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难以实现。调研期间,农民基本每天都要去田里灌溉水稻,他们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抽水机,从池塘里一点点抽水,然后用一根水管连接着农田,以此实现灌溉。对于离水塘较远的农田,还需要费大力将抽水机移至水塘旁边,真的非常费力耗时,效率还很低。

而且,土地的碎片化严重制约了土地流转。在和农户的交谈过程中,他们多次提到由于地比较分散,很少有人来租地,而且租给村里人,一般只以粮食交易,有时候甚至直接免费给别人使用。

总之,该村这种土地条件是其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经营比较突出的难题,也使得国家“三权分置”政策达不到理想效果。

2.劳动力

“极化-涓滴”效应是“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对一个国家内各区域间经济关系进行研究后,用来解释经济发达区域(简称强域)与欠发达区域(简称弱域)之间经济相互作用及影响的理论”。“极化”效应指的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吸引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的资源,进一步削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的发展能力,导致经济发展出现极端现象。正如马太效应所描述的那样,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近几年,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国家发展层面越来越受重视。但是这两者在某些方面又产生了冲突。城镇在经济发展方面强于农村,生活条件较优越、基础设施较完善、教育水平较高、交通运输较便捷等等这些方面都成为吸引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拉力”。另一方面“由于城镇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源需求上升,尤其对掌握技术的劳动力的需求增加较快,同时,城镇的人力资源价格高于农村,形成人力资源增长极,促使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和高收入的驱使下向城镇流动。因此,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青壮年和技术人员差不多都离开农村,去城市务工,留守农村的基本都是老、弱、病、妇、幼。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劳动力的“极化”效应,这些留守农村的农民缺乏劳动能力和技术能力,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较小,进一步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3.技术

中国是世界水稻生产大国,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水稻是用水量较大的作物,“(水稻)灌溉用水量占到我国年用水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作为应对当前严峻的水资源危机而研发的‘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成为国家政策层面极力推广的一项技术创新”。但是该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从全国整体层面上看,水稻灌溉用水量并没有显著减少”。

调研期间正值当地水稻的灌溉季,农户每天都要下田灌溉水稻。该村的灌溉方式非常传统、笨重,使用耗油式的抽水机进行灌溉,据一位农民说,他每天不时地要去田里抽水,因为水总是干的特别快。该村这种抽水方式耗力耗水还耗钱,农户每年要花大部份钱在抽水机上。该村的灌溉技术反映了其农业生产技术的低下,这也是该村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走访农户的过程中,我发现农民使用的其他农具也都相当传统落后。我拍摄了其中一家农户家中堆放的农具(2)。

四、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我进一步探究了解决措施。

1.进行“一户一块田”改革试点

全国很多地区为解决土地过于分散的问题,开始尝试“小改大”和“一户一块田”改革。“如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在实施绿洲园区土地整理项目时,将3万多亩土地整理成了每块10~15亩的大地块”,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徐圩乡殷尚村东邵组也进行了“小改大”的改革尝试,而且该乡“在实行‘一户一块田’的地方,户均增收10%左右。”

该村可以尝试在部分地区进行“一户一块田”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带头引领作用。政府工作人员要进行实地的土地勘测,根据具体的土地情况、农民意愿情况等出台具体的改革方案,并积极付诸实践。由于该村普遍是文化水平较低的老人,政府除了发放改革手册,还要向农民具体解释该改革的作用和具体操作,比如举办“一户一块田”农民培训班,进行一对一宣讲,也可进行喇叭广播。总之,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宣传、加强指导,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2.以吸引外来劳动力为主,进行农民继续教育为辅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然而,由于该村人口偏高龄化,基本在60岁以上,而且在和农民交谈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普遍没有继续学习的意愿,所以我认为解决该村人力资源缺乏问题主要以吸引外来劳动力为主,以进行农民继续教育为辅。

“打造能引领、管理和服务农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是农民教育的有效抓手”,一是可以建立以村干部领导的自上而下的学习型组织,二是鼓励农民自下而上建立基于生产生活需要的互帮互助组织。在农民教育中,我们不能忽视农民的心理教育,需要提高他们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该村农民的思想比较传统和保守,虽然认为土地在农民生活中非常重要,但是却普遍缺乏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的积极性。所以,在农民教育中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吸引外来劳动力来本村发展和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基层干部要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要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该村的生活条件,毕竟落后的居住条件让村里的人想出去,村外的人不愿来。另一方面,注重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并加强宣传,同时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支持,要致力于打造一支新型的现代职业农民队伍,为该村产业振兴建功立业。

3.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是将农业科学技术理论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动力,该村应该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打造一支稳定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队伍。国家要鼓励研究“三农问题”的知识分子积极下乡,分享先进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同时国家应该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扶持力度,并向贫困的农村地区倾斜。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基层政府还可以组织当地农民到前沿的农业新科技阵地学习农业技术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完善信息分享渠道,不仅是线下,还可以配套建立网络信息分享渠道。

五、结语

以上三方面的措施像是三颗珠子,而基层政府班子就是贯穿这三颗珠子的红线。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引路人,是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心骨。该村前一任村党支书因为为群众办理低保吃拿卡要[2]的问题,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在走访过程中,村民对于村干部的某些办事作风确有不满之处,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村干部的重视。基层党组织在全国起着战斗堡垒作用,其更要做好带头示范工作,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将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做到乡村振兴。

 

注释:

[1]土地确权是指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他项权利的确认、确定,简称确权,也是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确定某一范围内的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隶属关系和他项权利的内容。

[2]“吃拿卡要”,是指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向群众索取好处的形象体现。

参考文献:

[1]陈文胜.发挥小农户作为乡村振兴的最大主体作用[J].团结2019(02):53-54

[2]代进.浅谈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9(08):125

[3]韩永廷.蚌埠“一户一块田”发展模式研究[J].理论建设2018(02):31-36

[4]潘国清.极化与涓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教育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3):50-55

[5]袁斌才.破解土地碎片化推进“一户一块田”改革[J].团结2018(04):66

[6]张奎栋.浅谈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J].种子科技2019.37(04):19

[7]张雪高云霞.云南省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分析与展望——以曲靖市马龙区为例[J].农业展望2019.15(04):47-50

作者简介:

何慧2000--)女,目前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大三年级的本科生。我目前的专业方向是广播电视新闻学。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