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陈长胜 当前反恐维稳形势的新特点新挑战及应对策略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1-06 08:53:18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陈长胜中共焦作市委党校  河南焦作  454150)

 近年来受国际局势及恐怖活动的影响,我国个别地区的暴恐事件时有发生,给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带来诸多风险与挑战,也引发了对国家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全新思考。本文探索分析了当前反恐维稳形势的新特点、新挑战,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反恐维稳斗争的应对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反恐维稳新特点新挑战;应对策略

当前,我国反恐维稳形势总体上处于稳定可控状态。但是,受近年来国际局势及恐怖活动的影响,恐怖主义在我国的渗透进一步加剧,我国个别地区的暴恐事件时有发生,恐怖主义活动趋势愈加明显,反恐维稳任务十分繁重。

一、当前我国反恐维稳形势的新特点

1.恐怖组织善于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

随着当前高科技、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为恐怖主义加以利用。近年来,恐怖组织积极适应新环境要求,善于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表现出高度专业化、灵活性的特点。

2.恐怖组织作案方式复杂、手段多样

当前恐怖势力作案方式复杂、手段多样,其组织形态、实施方式、针对目标和对象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一是作案方式从单独袭击转向以团体作案为主,二是作案手段多种多样,手法越来越野蛮、残暴,三是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四是袭击对象已从外交、军事、政府扩展到商业、平民和公共设施。

3.恐怖组织的人员分工明确,暴力行动计划严密

随着恐怖组织的泛滥和恐怖活动的频繁,我国境内恐怖组织的严密性越来越高:有的组织活动秘密化、伪装化,有的行动计划严密,预案详尽,有的还有明确的政治目的、行动纲领。

4.有黑社会性质的暴力恐怖犯罪活动明显增多

近年来,一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暴力犯罪集团、黑恶势力浮出水面,其破坏力和影响面越来越大,手段更加残忍,方式更加诡秘,防范和打击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5.境内外恐怖组织相互勾结,制造暴力恐怖活动

当前,西方反华势力、境内外东突、藏独等民族分裂势力呈勾连聚合之势,一方面,他们沆瀣一气、互相呼应,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在国际上制造舆论,极力诋毁党的领导,丑化政府形象,鼓吹、煽动极端分子用暴力手段推翻政府,破坏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他们积极为我国的恐怖组织捐赠、筹集资金,建立训练基地、培训组织成员,并加紧组织、策划暴力破坏活动。

二、当前我国反恐维稳形势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1.近年来我国社会矛盾集中凸显

近年来,因贫富差距、下岗失业、农民失地等问题诱发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层出不穷,国内相继发生了一些重特大群体性事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政治影响,利益群体的维权形式越来越具有组织化、对抗性,协调各方利益的难度加大,缓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压力剧增。

2.近年来我国反恐维稳斗争压力剧增

由于国际恐怖主义升温,境内外、新疆与内地、网上与网下多股势力沆瀣一气,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更加露骨,暴恐袭击也从边疆向内地蔓延。近年来,随着作案工具和作案手段的更新,暴恐分子由传统的冷兵器作案转向使用烈性炸药、汽车爆炸等,极大增加了恐怖活动的危险性和破坏性,给维稳安保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

3.恐怖势力和恐怖活动查处、打击的难度增大。

随着反恐力度加大,恐怖势力为逃避打击,又出现了分散化、松散化的趋向,恐怖活动的随机化、隐蔽化增强,导致查处打击难度增大。如近年来“独狼式”暴恐活动,此类恐怖分子不属于某个恐怖组织,不接受外界指令,自己策划、单独行动,更加灵活、机动,作案时间、地点和目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发现犯罪的线索和迹象,很难加以有效的防范和打击。

4.反恐维稳工作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新要求,网络安全面临严峻考验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结构。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网络技术的深度应用,社会生活与信息网络的结合程度更加紧密,基于虚拟网络的新型犯罪手段层出不穷,呈现出智能化、集团化、高科技化的特点。同时,美国等西方大国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大肆窃取我网络数据资源,大搞非法监听,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对敌斗争的新阵地、打击违法犯罪的新领域和争夺民心的新战场。

5.国家安全体制的总体设计与反恐体制机制改革不同步,传统反恐措施出位或缺位

在传统的反恐工作思维模式中,缺乏全局观念。一些人认为国内反恐只限于少数地区,国际反恐与己无关;一些人缺乏法治观念,一些措施临时性、应急性较强,法律依据缺位,只管当前,不管长期效果;还有一些人认为反恐维稳工作只是公安机关的事,缺乏协作意识,一些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协作精神,导致在综合防范、情报共享、应急协同等方面单打独斗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当前我国反恐维稳斗争的应对思路和策略

1.坚持反恐工作常态化,从应急性反恐走向常态化反恐

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决定了恐怖主义的威胁不可能短期内消除,需要确立常态反恐观,从应急性反恐走向常态化反恐。为此目的,一要理性应对恐怖主义的威胁。既不能反应不足,也不能反应过度。各级政府应构建反恐工作的常态机制,扎实做好日常防控工作;二要引导民众正确看待反恐斗争的长期性,既要使民众树立忧患意识、防范意识,又要增强其对于反恐斗争的信心,避免过度恐慌。三是媒体在涉恐事件的报道中应慎重把握界限和尺度。既不能关注度过高、报道频率过大,又不能人为封锁消息。针对恐怖事件报道的特殊性,媒体在坚持新闻工作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应当确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的规则和要求,更好地体现媒体在反恐斗争中的社会责任。

2.积极运用高科技、大数据反恐,进一步加大反恐情报信息工作的力度

为应对恐怖团伙越来越多地采用高科技手段,我们运用高科技、大数据反恐已是当务之急。为此目的:一要研发并应用新技术,全面提升反恐战斗力。要加大研发并及时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做到全面防范、准确监测、及时预警。二要建立完善的情报信息收集网络,顺畅的情报信息收集渠道,功能健全的情报信息处理系统,对恐怖活动进行科学预测和及时监控。三要加快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技术、部门间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数据分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搭建社会治安和稳定动态数据模型,实现对各类治安隐患和涉稳隐患的分析研判、精确预警。

3.积极稳妥推进国际反恐合作,从局部地区反恐走向境内外一体化反恐

在恐怖主义肆虐全球、全人类面临威胁的情形下,反恐成为各国的共同利益,因此,必须有反恐的全球视野。为此目的:一要在重点地区以及我“一带一路”倡议推展的国家,加速推进区域反恐机制建设,促成多国合作反恐的高压态势。二要引导国际反恐合作更加重视网络新恐情、暴恐活动与跨国犯罪合流等问题,加强与国际刑警组织信息平台的情报共享。三要对反恐能力薄弱的国家,力所能及地加大援助力度。四要推进以联合国为主导,各国普遍参与的多、双边反恐培训和反恐资源共享。

4.进一步提高处置恐怖活动的快速反应能力,提升和完善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后果处理机制

当前,要加强反恐应急力量建设,进一步完善反恐应急机制。为此目的:一要依托现代通信系统建立快捷高效的警务指挥调度平台,实现集监控、定位、数据传输、警情数据实时生成等功能于一体的扁平化指挥调度;二是要建设网格化巡防机制,做到快速反应,以快制快;三是要做强情报信息综合研判,全面拓展情报预警、辅助决策、线索串并等高端应用,建立应急处置知识库、案件研判资源库、指挥调度预案库,实现应急处置由粗放型、随机型向精细化、标准化转型。

5.进一步构建“大维稳”工作格局,打造国家反恐维稳工作的综合体系

做好新常态下的反恐维稳工作,必须整合体制,进一步构建“大维稳”工作格局,打造能迅速横向协作、纵向贯通的反恐维稳工作综合体系。为此目的:一是要统筹整合党委政府、乡镇、社区、村组等 治安单元的工作合力,科学设立综治维稳工作站、调委会、警务室等机构,大力培养信息员、楼栋长、调解员等群众工作力量,使矛盾隐患排查关口不断前移;二是要打破公安机关与国安、外事、民宗、网宣、通讯、信访等相关职能单位的“信息壁垒”,畅通情报信息共享渠道,大力构建各种资源力量聚合、各种信息摸排手段联合运行的情报信息网络;三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集行政、经济、政策、法律等多种手段于一体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大力开展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健全邻里、宗亲、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有序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确保矛盾纠纷控制得住、化解得了、处置得好。

 

作者简介:

陈长胜(1969--)男,河南省博爱县人,中共焦作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511860427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