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祁欣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民间工艺开发现状新思考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09-02 09:06:35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祁欣(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  730030)

要:作为中国软实力文化名片之一的传统民间工艺,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加快开发进程,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新问题,如自我延续困难、文化输出受限、经济效益低等。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传统民间工艺是一项需要创新思维、广阔视角与政府扶持的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传统民间工艺的经济开发,是积极有效的保障其传承的手段之一。但追求经济效益不是唯一目的,要摆脱利润至上的激进思想,低质量的工业化复制与量产带来的同质化、冰冷感是对“传统”生命力的破坏。要摆脱模式化,有针对性的保护不同的传统民间工艺,凸显其历史价值和唯一性,提升社会认同,突破区域局限,开发多元功能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传统民间工艺;乡村振兴;保护传承;经济开发

当前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扶持与推动下,传统民间工艺的开发现状从其自身来看,技术要求高,技艺传承无人,传统与现代审美存在冲突等使其自我延续困难;从文化输出角度来看,地域局限性大,社会缺乏对传统工艺的认同,受众对旅游区工艺产品存在刻板印象等使其扩大推广困难;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生产规模小,受众少,产品销售模式单一,模件化生产带来同质化、冰冷感的负面影响等使其经济效益低。

一、对传统民间工艺自身现状新思考

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传承之路,从其自身角度出发所具有的先天优势与发展困境都较为明显。首先是产品多元化带来的经济竞争优势与“千艺一面”的旅游纪念品模式发展的对立。这些与特殊的地域文化紧密相连的传统民间工艺是特有的文化符号,它们的功能、材料、表现方式是当地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见证者。与此同时,如此多元又极具生命力的传统民间工艺产品意味着有更广阔的受众群体,消费者有更多可选择性的时候,产品就有更大的价值空间,这是传统民间工艺在当下市场竞争中的一大优势。

而与这样的优势相比,技术要求高,技艺传承无人的困境也同样明显。精湛复杂的技艺既是其价值的体现之处,同时也为传承发展带来了技术上的挑战。在不破坏原始工具、原材料制作带来的特殊质感的前提下,对制作工具进行改进,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是重要环节。传统以家族或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随着当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传统工艺的传承却依旧保持着原有的半封闭式发展。无法短时间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和看不到长远的上升发展前景,致使其失去继承者。传统民间工艺作为一项生存技艺数千年来强化、维系着家族组织关系,而家族的传承理念、世代营生的门路与相对成体系的制作技艺,也是民间手工艺没有在历史发展中遗落并且能延续至今的重要因素。人与民间工艺是相互守护、相互成就、共同延续的关系。但如果传统民间工艺面对现代化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无法完成高质量的转化,那么技艺无人可传带来的手工艺的没落将是必然发生的情况。

传统民间工艺自身还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传统与现代审美存在的冲突,这个矛盾如果被简单的忽略将会严重影响其经济活力。例如许多的传统民间工艺在色彩的运用上都选择了极高的纯度与明度,以赤、橙、黄、绿、蓝、紫等高饱和度的颜色为主,用强烈的色彩对此来表现工艺作品传达的旺盛生命力和强烈的功能目的性。[1]如何准确的传达民间工艺特有的功能、审美和精神价值是当下传承与保护出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对传统民间工艺文化输出现状新思考

当下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在文化输出角度来看,存在消费者的地域局限性大,社会缺乏对传统民间工艺的认同和大众对于旅游区工艺产品存在着严重的低质量、无特色、单一的工业化量产的刻板印象等问题。当今,全国的传统民间工艺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当现代生活方式和精神文明理念与传统生活习俗、民间信仰相去甚远时,传统民间工艺原本的使用功能和精神价值也必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洪流中日渐没落。如今面对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致使其原本相对闭塞、局限的原始消费群体也在快速缩小,那么这样不能带来经济收入和精神享受的传统文化又能维持多久呢?[4]

要使传统民间工艺在当下现代主流审美与之相差的前提下扩大消费群体,带来经济效益,就要把握其传统文化魅力核心的必要输出。例如,把握其浓烈色彩对比运用的核心,不作为了快销经济而追逐现代审美的单一、机械化改造,使其失去特有的历史文化魅力。它们的原始功能赋予其特殊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精神文明寄托。精湛的制作工艺,浓烈的色彩美学运用,古朴淳厚、严谨真诚的匠人精神与文化享受,恰好弥补了工业文明带来的同质感和冰冷感。对产品进行合理定位,拒绝做“千艺一面”的旅游纪念品。同时,要提升对特色地域传统文化的欣赏与社会认同感,让民间工艺来填补当下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所丢失的那一份精神享受。

三、对传统民间工艺经济效益现状新思考

杭间在《“移风易俗”后的中国民艺之路》中表示,中国民间工艺的未来还是要从“经济”层面出发去寻找出路。[2]而传统民间工艺大多数在快速开发中面临着生产规模小,消费群体少,产品销售模式单一,模件化生产带来同质化、冰冷感的负面影响等问题,都在影响着它的经济效益。

陶思炎曾提出,民俗文化的实际应用应要涉及到三个关键要素——“应用者”、“应用源”和“应用场”。这三个要素对应的就是开发者和享用者、各种形式的民间工艺资源及民俗文化应用到的领域和空间场所。[3]传统民间工艺产品种类丰富多元,“应用源”的要素已经具备。而“应用者”和“应用场”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首先是“应用者”,传统的民间工艺个体经营者从小规模的作坊式经营到进入新时代,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个体往往无法快速的跟进转换。传统民间工艺的发展逐渐走向了名声大、增值小、收益低的窘境,无法带来好的经济效益致使传统民间工艺生产者的数量迅速缩减,工艺的传承也随之呈衰败的态势。

面对这样的发展情况,政府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保护个体经营者,特别是职业民间工艺艺人的生存与发展前景。其次,政府要进行合理规划,使地方性的民间工艺可以形成相对成熟完整的产业链条,避免个体经营者之间的不良竞争或“联盟”。同时,政府要严格把控产品质量,避免走向单一的工业化、模件化的复制,不要让传统民间工艺在“现代化进程中”失去它的“灵魂”和“生命力”。

其次是“应用场”的问题,当前传统民间工艺的销售模式还较为单一,多依赖于旅游消费。而政府应该将商户与手工艺艺人联合起来运用互联网,更快适应新的经营方式,扩大消费者群体,打破旧有的单一销售模式。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发展原有的销售路径,开发民俗文化旅游项目,提高“假日经济”产能,加强相关硬件配套设施与人才资源的配置。[5]建立传统民俗历史文化展馆等人文推广设施,提升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认同,形成“民间工艺——民俗文化——民俗经济”的动态产业链,在发展传统民间工艺的同时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经济效益,如农家乐、文化展馆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下乡村振兴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与传承还有许多新的话题值得被注意和思考。传统民间工艺历经岁月传承至今,种类繁多,文化底蕴浓厚,生命力旺盛。它不仅是一个地域历史演变的见证者,也是不同地域特有的审美艺术和精神文明的延续品。而丰富的种类扩大了潜在的消费群体,精湛复杂的工序又带来了技术上的挑战。一种传统民间工艺的形成与延续必然与区域地理环境、人文精神信仰密切相关,让社会认同传统工艺特有的区域性文化魅力而不是一味地“顺应”市场,做低质量、同质化的旅游纪念品,要让传统民间工艺有长远、旺盛的经济活力。此外,要抓住当下互联网销售蓬勃发展的契机,如“直播”、“淘宝”等有效的销售手段,扩大区域文化影响力的同时更快更好的提升经济效益。紧抓时代发展,敢于在保留民间工艺核心内涵的基础上“突破”旧模式、旧观念,通过深化优势带动整个区域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传统民间工艺保护与传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思想、新人才、新机遇都是这个时代赋予它的一把双刃剑。

 

参考文献

[1](德)伊顿杜定宇译.色彩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33

[2]杭间.“移风易俗”后的中国民艺之路[A].手艺的思想[C].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3]陶思炎.应用民俗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30-44

[4]腾晋.民间艺术产业化主体的构成、功能及特征[J].理论学刊,2015(7)

[5]卢靖.民族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8)

作者简介:

祁欣(1994--)女,汉族,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硕士研究生。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