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周草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11-19 09:04:48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周草(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要: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在此背景下可以将防控要求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帮助学生情绪疏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等,还可以将防控要求与育人实际相结合,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方位融入,全面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疫情防控常态化;学生管理工作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持续向好,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对于2020年9月的秋季开学季,教育部要求“应开尽开”,既要全面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又要做好疫情防控,因此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以学生为主体,掌握教育规律,将疫情防控要求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与育人实际相结合,切实加强管理的实效性,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一、将疫情防控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

1.关注学生学习生活

疫情爆发后,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学生在疫情期间经历了至少两到三个月的线上学习,因此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度,存在的问题、困惑进行全面摸底,摸清学生的兴趣、需求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重新规划方法路径。因此,做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授课的过渡,帮助学生及时适应线下教学,可以通过开学第一课、特色早自习以及主题班会活动等线下形式让学生提前预热,充分感受集体氛围,及早进入学习状态,还要在深入学生了解学习问题的情况下对症施策。

2020年的假期长,学生“宅家”时间也很长,习惯了在家生活,学生在返校学习后难免出现假期综合征,因此要帮助学生从在家生活更好地过渡到校园生活中来。在返校前可以提醒学生准备好生活物品,及早调整作息,返校后在和室友一起打扫寝室卫生等集体活动中逐步适应集体生活,通过开展线上的“我寝室最棒”或班会等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让学生有更强的归属感。

2.帮助学生疏导情绪

一方面,疫情给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和大学生的心理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心理方面有着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特征,研究可知,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了学生群体负面情绪的产生[1]因此要给心理问题学生以充分的关注,掌握他们的动态,及时为他们化解负面情绪,做好家校联系。另一方面,及时关注大多数学生,在学生返校复课后,学校会有一系列防控措施需要学生配合,这些工作需要学生花费精力去完成,因此不少学生认为这些措施“太麻烦”,所以产生负面情绪,如笔者针对某校“入校码”即学生需刷码才能入校这一措施展开调研,80%的学生都认为这一举措过于繁琐;再如,不少学生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针对校园的封闭管理发表意见,有许多都表现出了不理解、不赞同的态度。这些负面情绪就需要及时被发现、疏导,否则容易产生“舆情危机”。首先,可以畅通沟通渠道,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意见,建立班级、系部、院系的反馈网络;其次,要通过思想研判研究学生近期心理动态,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小课堂、心理晴雨表等活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再次,要充分依托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和学生干部等掌握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万众一心、齐抗疫情,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充分展现出了中国担当、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这些都是最为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也正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好时机,讲好抗疫故事、展现民族精神,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抗疫元素,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充分感知抗疫成果来自不易,需要我们每个人倍加珍惜、从自己做起,因此也能够充分理解学校的防控措施,更好地配合开展工作、影响身边的人。

4.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每所学校都会根据防控要求和自身实际指导学生完成“规定动作”,如做好每日健康打卡、晨午检等工作,返校后学生如若离开校园或生活区需请假、且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学生在校上课还要分A、B班以减少聚集等等。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有许多学生会钻制度的空子,不严格执行规定,如外出校园采取“出逃”的方式,进入校园如没有他人监督就不按照要求扫码,每日健康打卡需要一遍遍催促等。在行为的规范和习惯的养成方面既需要外在的监督、提醒,也需要内在的柔性引导。

首先,外在的监督提醒需要配套制度和队伍,以学生每日打卡为例,有的学校将学生打卡纳入日常考勤管理,如几次不打卡就会影响个人、班级日常考勤得分,此外,有专门的学生干部、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对学生每日打卡情况进行监督,如辅导员每日将未打卡学生反馈给班委及班主任,再由班委和班主任双线督促,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保证打卡率。其次,还可以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如告诉他们这是防控要求,是需要每个人遵守的,不仅学生需要按照要求完成,老师也不例外。

二、将疫情防控要求与育人实际结合起来

1.全员参与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做好队伍建设,不仅依托学生管理队伍,辅导员、班主任等,还可以依托专任教师、行政人员、党政领导及其他职能部门等,如学生在返校期间,班主任可以作为最小的管理单元,每日定时填写报送有关学生最原始最基础最一线的数据,系部辅导员专人整理汇总、系领导统一审核把关,使所有数据背后呈现的学生动态都能够被及时掌握,还可以通过定期召开班主任、辅导员例会,动员全体教师都一起做好学生基本动态掌握、主要数据统计、返校资格审核等工作,准确摸排班级学生动态信息。而仅仅依靠学工队伍肯定是不够的,疫情防控是一个系统,如数据技术支持、学校的日常消杀、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需要图信、后勤、医务室、保卫处等多个行政部门协同合作,因此学校中的每个部门都担负着防疫的责任。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做好家校联系。通过家校联系,能够更精准地了解学生在家状况,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人际交往等,这对于学生返校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富有个性化的疫情防控教育或工作十分有益。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发挥朋辈力量。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有许多青年大学生挺身而出、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一些学生干部甚至是普通同学,在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勇挑重担、服务同学,他们都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的担当和风采,因此可以给与他们一定的荣誉奖励、并通过线上线下宣传身边的榜样力量,引导大家去学习优秀,向防疫的标杆学习。

2.全程渗透

要将防控要求贯穿学生的一日生活、学习当中,既要关注学生在校时间,也要关注学生假期生活,让学生时刻紧绷这根玄。如在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就附上入学14天打卡、晨午检等要求,并为新生配备专门的学生干部一对一指导大家完成规定动作。再如,在学生毕业的环节,也要指导学生严格按照防控要求,返校前打卡,每日完成晨午检,毕业周不聚餐,请假出校园严格按照规定要求。

3.全方位融入

第一,做好宣传、营造氛围。首先,运用好传统媒体,通过校园宣传栏、校报、校刊等,向学生征集防疫作品,刊登最新疫情动态、身边抗疫故事,图文并茂地向学生讲解实用防疫方法、日常防疫知识等。其次,运用好新媒体,通过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矩阵,通过推文推送、短视频等各种形式推送知识、营造防疫抗疫的氛围。

第二,开展活动、丰富日常。疫情发生以来,学生活动数量和形式都受到很大影响,活动大幅度变少,方式变为线上或线上加线下进行。充分用好在校时间,学校返校复课以后,许多学校是“半封闭”或“全封闭”管理,因此安排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为学生在空余时间的安排上提供更多选择,又可以将抗疫的内容、元素巧妙融入其中,如在线上提供学生喜欢的讲座,通过线上征集学生作品、线上展示等等,同时要注重提高活动的吸引力、亲和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获得感,解决目前许多学生活动经常流于形式,在学生的参与感、活动的实效性方面有所欠缺的问题。充分把握假期时间,学生处于寒暑假时,可鼓励他们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参与学校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家乡当地的返乡实践或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鼓励学生丰富假期生活,同时了解国情社情,在实干中增长实践本领,在实践的过程中主动地改造主观世界。

第三,改变方式、满足需求。首先,要在形式上改变,疫情防控期间,需尽量减少流动、聚集,如当学生需请假、销假、办理证明、为学生卡充值时,就能可以让学生进入相应的APP或网上办事厅进行办理,优化办事功能、简化办事程序,提供清晰提示,实实在在为学生在完成事务性的事情上提供切实便利,让学生“最多跑一次”。再如,各行政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共享学生的数据文档,避免学生反复填写表格,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累赘,这些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更“倒逼”了学校行政部门思考该如何进一步提升效率。其次,要在内容上改变,学校原有规定、标准实施都是在正常教学秩序开展的前提条件下,而疫情发生以后打破了原有的秩序,因此需要进行调整,如学生的素质拓展学分与学生参与活动直接挂钩,而疫情期间,活动大幅度“缩水”,那就要针对这块进行调整,再如,有的学校将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次数,参与讲座次数都纳入每学年的奖学金、荣誉的评定中,因此这些内容也要根据大部分学生达到的水平进行调整。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它既让人措手不及,但同时又为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疫情防控同样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及时打破惯性思维、及时调整步调、了解学生需要、增强育人本领、充分摸索出一套应对重大卫生突发事件的工作方法和育人模式,让育人工作发挥实效。

 

参考文献:

[1]王卓彦.新冠肺炎疫情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因素[J].心理学进展,2020(06)379-684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