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马苏苏 大学生网络朋友圈自我表露失当行为研究刍议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11-19 09:23:03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马苏苏(湖南启圣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0)

要:在网络朋友圈进行各种形式的自我表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极为常见的行为,但其自我表露,尤其是一些不适当的自我表露将给其自身与网络空间环境带来何种影响,目前既未引起大学生群体自身的警惕,也未得到理论界的足够关注。文章概要回顾了网络自我表露的研究近况,对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失当行为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未来方向等进行了初步阐述,以期引起学界的相应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失当行为

 

自我表露是个体将有关自己的信息告知目标人的过程这一界定最早由Jourard于1958年提出自我表露的信息主要包括身份、兴趣、爱好、性格、未来打算、个人经历、生活方式等。自我表露与孤独抑郁自尊、主观幸福感、信任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影响表露者的身心健康[1]正因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自我表露这一话题才一直深受来自传播学和心理学领域研究者的关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网络自我表露作为自我表露在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式正在逐渐取代传统人际互动中的自我表露成为自我表露的主要方式

一、网络自我表露的研究近况

网络自我表露存在诸种积极意义,如增进信任、改善人际关系、打破隔阂促进沟通促进心理健康发展[2]网络自我表露也可能出现负面效应,比如针对私密性话题的自我表露会对网络用户的个人隐私安全造成影响会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陷入隐私危机之中。由于网络匿名性和信息传播迅速的特点网络使用者与陌生网友沟通和注册网站时难以确认沟通对象真实身份、意图以及所使用网站的真实目的同时更难以控制所表露的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其次青少年在网络上公布个人信息会造成网络欺侮行为而且匿名性的影响会让网络道德感不强的个体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不良宣泄、散布非法信息。另外,有研究表明流言是社交网站的组成部分。最后网络聊天中的自我表露有时可能增加个体的孤独感孤独感高的个体依靠网络沟通获得社会支持时往往会受到阻碍。当他们的表露内容难以引起网友的兴趣时就很难得到对方的积极反馈进而会让他们感到更加孤独。也有研究发现低自尊的个体在网络上的自我表露负面信息居多但较多的负面信息表露却难以引起信息接收者的兴趣这就使得低自尊个体的网络表露难以获得较多社会支持。强月新采取线上问卷调查针对微信、微博355例用户样本研究发现在社交网络中发送更多信息的用户通常具有更高的隐私关注、更高的自我表露意愿以及更少的网络使用经验此外自我感知的防护表现也会通过隐私关注和自我表露意愿的中介作用从而间接地影响社交推文发送行为。[3]

二、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根据第4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8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6月,在整个8.54亿网民群体中,大学生网民占网民总数的20.2%(含大专与本科层次)。这个庞大且极具活力的群体在网络上进行自我表露的行为较为频繁,动机不一,内容各异,从中能见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社交态度、社会生活认知等方面内容的丰富与多样。从而,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的内容、特点等成为了解这一群体的重要资料。因此,了解大学生在网络中的自我表露特点,为大学生网络交往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启示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目前对于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这几个方面: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的话题、表露程度、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人格特质差异、文理科差异、与孤独感关系等[4]之后,朱朝光在2018年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某高校在读的5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我表露程度与其外向型成正相关、与孤独感呈负相关、与抑郁因子呈负相关关系。[5]与此同时,大学生的自我表露情况与其孤独体验、人格特征和心理情绪有密切的关系。而蒋杭玲在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群体孤独感水平一般偏低大学生孤独感与微信朋友圈使用行为显著相关与微信朋友圈自我表露部分相关高孤独感的大学生在网络情境中的人际交往延续了现实情境中的缺乏建立亲密关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这些研究资料较全面地描述了当前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的特点。

三、研究大学生网络表露适当行为的必要性

然而,纵览上述文献观点可知,对于网络自我表露的负面效应虽然已有所涉及,但主要着眼于网络匿名性、去抑制性(低自我意识带来的低控制度)特点带来的表露失当。如果将自我表露行为放在网络朋友圈来考察,则将有全新的特点值得深入挖掘。朋友圈是网络社交媒体设计的供网民在朋友与熟人间进行一对众传播的交流方式,常见的有微信朋友圈、微博朋友圈QQ空间等。在网络朋友圈里进行自我表露的信息只有认识的人才能看到,且其中多半都是有一定接触交往的熟人或朋友。这种传播语境下,个体的自我表露动机和策略均与开放式的面向陌生网民的表露存有本质区别。由于这一情境中,传播者本人不再匿名,并且知晓传播对象都是很自己有真实关系的人,因而其在表露内容、表露程度等方面必须做出是否得体适切的考量。然而,即便有这一前提,当下的大学生在网络朋友圈中的自我表露仍存在一些明显失当的现象。如:不指名的人身攻击(实际上亲近的朋友认识该被攻击对象);女生公开表露自己的生理期反应;对工作、生活中的小事情过度的抱怨等。这些失当行为不仅给朋友圈用户带来过多的负面信息,同时也必然影响到表露者本人的社交形象,此外还对朋友圈的社交氛围带来不良影响。目前,对这一特殊语境(朋友圈)的特殊行为(自我表露失当)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失当行为具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双重意义。首先,在理论方面,它能推进我们对自我表露这一人际传播核心概念的认识和发现。正如语误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语言的心理机制一样,失当行为更能有助于我们探索表露行为的机制和背后的动机。对大学生在网络朋友圈中自我表露失当行为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拓宽和加深对大学生自我表露动机与社交观念的认识。此外,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介不仅是人的延伸,媒介也促成了人的发展变化,人有可能被媒介所改造改变,从而使得人性的展开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对这一失当行为的研究也能帮助我们对人(大学生)本身有所发现。而从实践方面来看,不当的自我表露将给表露者的自身形象和人际关系带来不良影响,也不利于社交媒体健康交流环境的营造。对大学生网络朋友圈自我表露的失当行为进行专题研究不仅能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大学生网民社交媒体使用特点的了解,还能直接对大学生的网络自我表露不当行为的动机、策略、效应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帮助大学生掌握好朋友圈的自我表露的方式、尺度与分寸,这自然有助于大学生改善自我表露技能,合理使用网络社交媒介,有利于其网络和真实形象塑造,避免不必要的形象损失和人际冲突,提高其媒介使用素养。

 

参考文献

[1]Sloan,D.M.(2010).Self-disclosur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In Maddux,J.E.&Tangney,J.P.(Eds.),Social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of clinical psychology(pp.212–225).New York:Guilford Press

[2]谢笑春等.网络自我表露的类型、功能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3(02):272–281

[3]强月新、肖迪.社交网络中的隐私悖论:隐私关注、自我表露意愿对社交推文发送的影响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9(12):6-26

[4]吴巧云.大学生与网友的自我表露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9

[5]朱朝光.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心理健康的相关性[J].心理月刊,2020(06):69

[6]蒋杭玲.大学生孤独感与微信朋友圈使用行为及自我表露关系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5):36-40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