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刘润钰 锁阳城:一个世界文化遗产的选址考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3-09 10:43:31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吴越春秋》载:“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古代建造城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君主以及守护百姓对城址选择十分讲究。锁阳城遗址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军事防御城址和长距离交通条件下保障性城址其建城选址原则不同于一般的城池的建造。

锁阳城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选址考究

 

/刘润钰

 

在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昌马冲积扇南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汉唐古城遗址—锁阳城遗址。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镇南坝村东南戈壁,海拔1358米。地表遗存有古城址、农田、农业灌溉渠系、古代寺院遗址,遗产区面积达15788.6公顷,城址区面积1平方公里。锁阳城城址在空间布局上呈现不规则的“回”字型结构,由外城包裹内城。从地表上,外城城墙损坏严重地表仅存留有断断续续的高大土墩,内城城墙除东城墙损坏较为严重外,其他三面城墙保存十分完好。城址区内房屋坍塌后形成大量高低起伏的沙丘,沙丘上面长满了高大的红柳。城址外大面积耕地荒废为风蚀台地,地表渠系清晰可见。城址东南1.5公里处有一座古代佛教寺院遗址,寺门、钟楼、鼓楼、大殿遗址残存地表,一座覆钵式大塔耸立其中,塔后有十一座残存小塔。城址、房屋、水利渠系、农田、寺庙等建筑遗迹共同呈现出一座完整的古代城池结构并体现出强烈的军事防御色彩。古人在此处选择筑城具有和此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

一、依山傍水,藏风聚气

锁阳城遗址处在瓜州—敦煌盆地的地核心部位,地势低洼,呈东南高西北低。遗址西侧有榆林河由南向北流过,东侧有疏勒河由南北又折向西流过。东西两侧两河相夹,加之地下水位浅,有多处泉水露头。锁阳城遗址南侧紧依祁连山余脉长山子山脉,长山子山脉后为主山祁连山脉,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即阻断了南侧敌方侵扰又有祁连山雪水下渗补寄滋养,使该处的土壤十分肥沃,植被茂密,非常适合放牧和农耕。锁阳城遗址北侧有十工山脉,十工山脉低矮平缓、连绵起伏,该山即为北方屏障,又有效阻挡了北方寒流。南北两山向夹,东西河流环绕的地理优势成为古人在此选择筑城的重要因素。

此外,古代筑城堪舆观念非常浓厚。堪者,仰观天;舆者,俯察地。堪舆学是一种古代集地理学、气象学、景观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堪舆学选址中,古人讲究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四象全备且要符合“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頫”的形态。锁阳城遗址南侧祁连山脉高大陡峻,峰顶长年白雪皑皑,起伏跌宕有“歌舞来朝”之势;北侧十工山脉平缓起伏走势自东向西有“垂头下顾”之态;东侧疏勒河蜿蜒曲折,西侧榆林河经榆林河峡谷聚势和壁戈缓冲,水流平缓有“卧俯柔顺”之姿。从堪舆文化上看,这种布局有其科学性。西北地常年盛行东西风,北面十工山脉能阻挡冬季西北向的寒风 ;南面的祁连山脉可以阻挡夏季的热风,防止暴雨、山洪的进入。南北两侧山脉环绕可以阻挡暴风侵袭,使得进入锁阳城地区的风速柔和缓慢,藏风聚气。因此,这里自西晋至明清1700多年的历史中被历代王权选中成为经营西疆的核心城池。

二、交通枢纽,军事要塞

锁阳城在丝绸之路上雄踞酒泉(肃州)与敦煌(沙州)之间,是西通伊吾、北庭,南通青海的枢纽之地,也是汉唐丝路西域各国进入中原的必经之路,史称“诸夷入贡出师往来之道”,“戎羌道驿之途”,“河西保障之襟喉”,还是中原与西域道路上的咽喉要塞和周边关塞隘口的大本营。汉唐时期锁阳城遗址是四路汉唐烽燧线的交汇地。四路烽燧为:一路由锁阳城昌马河洪积冲积扇边缘趋向东北,经半个城、长沙岭、肖家地古城、四道沟古城直趋酒泉(肃州)进入中原地区;一路由锁阳城向北,经兔葫芦村、双塔堡村、疏勒河干流折而西北,直趋哈密(伊州)进入西域;一路由锁阳城向南,沿榆林河谷过石包城再过红柳峡,直到肃北县城西北。一路由锁阳城向西过破城子(汉广至县)出十工山口向西可达汉宜禾都尉治所昆仑障(六工城遗址),沿截山子北麓西趋可抵效谷、敦煌。城市的建设的选址交通的便捷性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尤其是锁阳城这样承担军事防御功能城址,交通可达性十分重要。

 

河西走廊整体上干旱少雨,但锁阳城地区因祁连山冰雪融水的灌溉滋润,使之成为宜农宜牧的丰饶之地,为各民族在此生息繁衍创造了条件。因此,历史上锁阳城地区是农耕民族的乐园,至今在锁阳城城址区周围有一万多公顷的古农田遗迹。同时,锁阳城地区也游牧民族放牧的福地。锁阳城绿洲遍及今天桥子、踏实,地形平摊开阔,牧草丰美、适宜放牧。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使锁阳城地区成为中原统一王朝和西北割据政权重点经营之地,也是与西、北游牧民族激烈争夺的焦点之区。在此选择筑城即可防御南羌北上,也能阻拦匈奴等部族南下,西可切断哈密、回回等于其他民族的联系部落直接联系。此外自汉代以来在锁阳城周边修筑了长城、烽燧、关卡等工事,在此筑城能够共同构筑起“山、河、城、关”为一体的边关军事防御体系。因此,将锁阳城城址选在在此修筑并作为军事指挥和屯垦补给中心是自然地理是环境和中原王朝西域战略高度契合。

三、人口密集,经济重心

河西在历史上就是多民族杂居共处之地。先秦以来,月氏、乌孙、匈奴、氐、羌、汉、鲜卑、卢水胡、吐谷浑、吐蕃、回鹘、突厥、粟特、党项、蒙古等族都曾在河西地区活动。两汉之际和西晋“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前后,中原动荡而和西“独安”,河西就成为内地人口理想的避难之地,大规模人口涌入河西地区定居。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锁阳城绿洲成为区成为人口密集区。人口的增加使得在该区域筑城成为了必然选择。

锁阳城遗址区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很高的战略位置不仅物产丰富,牧草丰美,且自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河西归汉后,两汉政府非常重视河西地区的建设,一方面直接拨给粮食、货币、军资等保障军事所需。另一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屯田活动开发大规模的农田耕种,锁阳城地区土壤广阔肥沃,水资源充沛便捷屯田开发成为不二之选。这促进锁阳城地区成为经济繁荣地区,为城市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

总之,锁阳城遗址的选址是综合地理境、政治、军事、经济等因素的多维度考量,它集中体现中国古代边塞城址选址智慧和特征。锁阳城遗址城址,军防设施、农田渠系、佛塔寺庙均保存十分完好,研究锁阳城遗址选址对于我国其他变边塞城址的选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宏伟、谢延明.锁阳城遗址形制及相关遗存初探记[J].丝绸之路,2011(18):22-26

[2]李并成.唐代瓜州治所及其有关城址的调查与考证[J].敦煌研究,1990(03):26

[3]李永红.锁阳城遗址的边城文化价值[J].河西学刊,2012(11):11

[4]唐由海、邱建.多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城市选址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34(4):97-105

[5]石通斌、吴志宏.堪舆文化在城市住区选址布局的运用浅议[J].学术研究,2019.16(2):25-26

(作者单位:甘肃瓜州县锁阳城遗址文物保护所)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