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柞水:让绿水青山成为贫困群众的“金山银山”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7-12-04 12:45:18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程伟 
  柞水县属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之一,共有16.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4万人。全县境内国家3A级以上景区达5家。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柞水县委、县政府为了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旅游资源富集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创新推出“四联”模式,以旅游业为主的三产服务业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让绿水青山成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旅游脱贫、旅游富民、旅游强县的新路子。 
  全域“联动” 把贫困村当成“旅游景点”建 
  11月17日,立冬之后的柞水县尽管有些寒意,但营盘镇朱家湾村2组贫困户刘启文家却暖意融融,妻子王贤凤一边和儿子收拾着家务,一边与丈夫盘点着今年开办农家乐的收入。“除去雇人的工资外,今年4月下旬至10月底,毛收入4万多元哩。”王贤凤高兴地说。 
  刘启文家共有3口人,属于因残因病致贫户。由于刘启文前些年外出务工致残后,常年卧床不起,儿子上中学,全家去年之前主要靠妻子在外打零工维持生计。 
  朱家湾村党支部副书记严佳炜介绍,朱家湾村曾是柞水县境内生活环境最差、生存条件最艰苦、贫困发生率最高的高寒村之一。“吃的石蜡菜,点的松树油”是朱家湾村昔日的真实写照。如今的朱家湾村,村庄干净整洁、古朴典雅,街道硬化、绿化、美化,家家户户门前与屋顶都建有实木搭建的凉亭,“百亩花海”令人流连忘返,一个个微景观引人入胜。该村2015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村开办了120多家农家乐,其中贫困户开办的有30多家。朱家湾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近年来,柞水县坚持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捆绑使用美丽乡村建设、贫困村整治等资金,在成功改变朱家湾村后,又按照“贫困村每村至少400万元、非贫困村每村至少100万元”的标准,累计投资5.8亿元用于改善村容村貌等建设。同时还实施了60个总投资40.35亿元的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全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以上,农村生活用电、通村水泥路实现全覆盖,移动信号覆盖率达到90%,全县81个村(社区)成了配套齐全、风格各异的美丽村落,既提升了贫困村“颜值”,也为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联接” 让贫困群众嵌入旅游产业链条 
  “这些农特产品都是母亲和我在家加工制作的,一竹筒桂花酒20元,腊肉每公斤50元,木耳每公斤100元……”11月18日上午,在柞水溶洞景区,下梁镇石瓮子社区4组贫困户张国军向进出景区的游客兜售着自家的土特产。 
  “旅游旺季每天能卖300多元,现在是淡季,每天50元左右。”张国军向记者介绍,政府如今全力打造美丽乡村,他们村环境变美了,游客自然多了,商机也来了。由于家离景区不远,旅游旺季时,他每天都来,现在是淡季,只是周六、周日来。 
  柞水县旅游公司副总经理张立学说,除了柞水溶洞景区,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秦楚古道、九天山等景区景点,还有朱家湾、东甘沟等美丽乡村,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带动了从事旅游服务、发展农家乐等相关产业的贫困群众致富增收。 
  为了让旅游业真正成为群众稳定脱贫的“致富产业”,柞水县按照“抓三产、促一产、带二产”的思路,建立生产初端和消费终端有效联接机制。还成立了全县农产品配送中心,与8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协议,与140家宾馆、酒店、商场、农家乐签订供货协议,实行订单化生产、组织化经营,使贫困户家庭生产的土鸡蛋、腊肉、蜂蜜、食用菌等绿色农产品搬上了餐桌、走进了超市、装进了游客的“后备厢”。如今已解决了2100余户贫困户农副产品的卖难问题。今年上半年实现户均增收1500元左右。 
  景区“联带” 让贫困群众依托旅游就业创业 
  下梁镇西川村是柞水县的木耳专业村。在该村的中国·柞水木耳博物馆、地栽木耳观光游乐场里,不时可以见到驱车赶来的游客在这里驻足拍照、游玩,这里俨然成了新的景区。目前已吸引了秦峰农业、野森林等3家企业入驻西川村,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实现就地就业创业。 
  “我不仅在村上的丰年农业有限公司当技术员,每月有1500元的收入,还承包了公司1个木耳吊袋大棚,每年都可以分红。”西川村5组贫困户胡定峰属于缺资金和技术的致贫户,自从村上成立集体企业——柞水县丰年农业有限公司以来,胡定峰的脱贫信心倍增。 
  搭上“旅游便车”的并非胡定峰一人。今年,柞水县充分发挥旅游业产业关联度强的优势,依托景区景点、宾馆酒店、旅游名镇和美丽乡村,根据贫困群众的劳动能力,让贫困群众在所有涉游产业中都能发挥“一技之长”,享有“一份收益”。目前全县652名贫困群众被吸纳到卫生保洁、园林管护、服务接待和安全保卫等岗位工作,86户贫困户开办了农家乐或商店,200余名贫困群众从事运输等涉游服务业。 
  入股“联营” 让贫困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下梁镇石瓮子村1组贫困户张庆良,今年6月20日将自己的5万元扶贫小额贴息贷款,以股份形式入股柞水县扶贫投资有限公司后,9月25日,他就第一次收到了公司给他的1000元分红。石瓮子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先明说,按照双方协定,张庆良家每年可享受4次分红,共计4000元,至少连续享受2年以上。 
  今年以来,柞水县积极探索旅游助推脱贫攻坚新途径,用足用活金融扶持政策,以县旅游公司、县扶贫投资有限公司等为融资主体,重点针对全县范围内的低保贫困群众,由公司出面为贫困户担保,帮助每户贷款5万元至10万元资金入股经营,每年按照8%的固定收益率分红。今年计划吸纳3500户贫困户参与联营,目前已有2559户贫困户办理了入股联营手续,为贫困群众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真正让贫困群众成为“一方山水”的资产拥有者和资源开发者,确保贫困群众共享柞水全域旅游发展的巨大红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