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田玉忠1 李春明2 巩留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调研报告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0-11-21 07:27:49 作者:新丝路杂志社 来源: 文字大小:[][][]

田玉忠1 李春明21中共巩留县委党校,新疆巩留  8354002巩留县工业园区管委会,新疆巩留  835400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在聚力脱贫攻坚。为了更好地做细做实3805户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巩留县委党校组织2020年(十二期)中青班学员深入阿尕尔森镇阿克塔木村、塔斯托别乡伊勒格代村、阿克吐别克镇阿克加孜克村,围绕各村在巩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成果,持续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不断壮大集体收入方面开展调研,了解各村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成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小组所选择调研点位均为我县脱贫攻坚工作重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工作开展难度大的牧业村,村队基本情况如下:

阿克塔木村全村共有846户3147人,下辖6个村民小组;由哈萨克,回族,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等6民族组成,其中哈萨克族789户2989人,占总人口的95%回族27户72人,占总人口的2.29%。维吾尔族8户10人,占全村人口0.32%;其他民族22户76人,占全村人口的2.42%。现有中共党员80名(含中共预备党员)。共有耕地面积61000亩、草场面积22900亩、林地面积3000亩

伊勒格代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距县城12公里。总人口571户2126人,由维、汉、哈、回、蒙、锡、东乡、柯尔克孜等8个民族组成,其中:哈萨克族536户2009人,占总人口的94.5%;维吾尔族9户26人,占总人口的1.2%;回族8户36人,占总人口的1.7%;汉族8户23人,占总人口的1.1%;蒙古族3户8人,占总人口的0.4%;锡伯族2户9人,占总人口的0.4%;东乡族4户15人,占总人口的0.7%;其它民族1户2人,占总人口的0.1%。全村共有耕地面积6700亩,草场面积19.65万亩,林地面积3700亩。因受制于灌溉用水,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水平较为低下。

阿克加孜克村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距县城30公里,全村实有人口630户2099人,由汉、哈、维、回、东乡等6民族组成,其中:哈萨克族609户2027人,占总人口的96.6%;维吾尔族14户40人,占总人口的1.9%;汉族4户19人,占总人口的0.9%;其他民族3户13人,占总人口的0.6%。全村共有党员59人。全村共有耕地5150亩,草场22.7万亩,林地160亩。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主要为传统养殖业。

二、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开展情况

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了解,此次调研的村均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中能够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积极协调各支力量,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大扶贫工作投入力度,切实转变建档立卡贫困户精神面貌,拓宽增收门路,改善村容村貌,为长期稳定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1.完善组织保障,坚持做到两个精准

此次调研3个村其中:阿克塔木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2014年识别,2016年实现脱贫退出。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9户1287人,至2018年底已全部脱贫;伊勒格代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3户821人,于2018年全部完成脱贫;阿克加孜克村属自治区级贫困村,2014年贫困村脱贫摘帽,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79户133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0%,2018年已全部实现脱贫。各村在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后,仍坚持脱贫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及时成立了以第一书记为组长的巩固提升领导专班,专职专抓脱贫攻坚工作,及时建立建档立卡户动态管理帮扶台账,统筹各支力量,形成合力,持续在贫困人口长效脱贫、稳定脱贫上下功夫,采取多项措施确保政策兜底户和弱劳动力户稳定脱贫,无返贫风险户能够持续增收。

2.强化思想教育,树立责任意识和自强意识

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长期、久久为功的重点工作,如何坚持做到脱贫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是所有参与扶贫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及社会参与者所需要思考的,也是被帮扶对象如何做到长效脱贫、稳定脱贫而努力的方向。被调研各村在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中坚持两手抓,一是不断强化帮扶干部责任意识,常态化组织帮扶干部学习党的各项扶贫工作政策要求和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帮扶干部责任意识,坚持做到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有计划、有组织的不间断开展帮扶工作。同时,还调动社会人士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充分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社会资源,为贫困户解决就业、生产生活难题。二是不断强化建档立卡贫困户自立自强意识,扶贫先扶志,只有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才能更好的走上脱贫道路,各村均通过农牧民夜校、国旗下宣讲、入户住户及结对帮扶等各项措施不断开展贫困户扶志工作,动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积极走上脱贫增收道路,动员弱劳动能力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贫困人口思想普遍有了改变,“等靠要”思想明显弱化。

3.多措并举,力促脱贫见成效

此次调研的3个村,在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中均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确保贫困户有稳定收入来源。

一是在劳动力转移就业上做文章。转移就业是扶贫工作一项重要手段,具有无投资、见效快的特点,各村采取有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和鼓励劳动力自发就业等方式,动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务工增加收入,其中:阿克加孜克村多次组织富裕劳动力赴江苏、山东、广东等地务工,已实现自主就业105人。阿克塔木村组织富裕劳动力赴湖北、广东等疆外及疆内、县内等地务工,已有294人外出务工,17人实现自主就业。伊勒格代村动员富裕劳动力赴县外、州外等地务工,已有186人外出务工,26人实现自主就业。通过大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了一批贫困户稳定脱贫。

二是在产业扶贫上做文章。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支撑,各村在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中,积极通过上级产业项目政策,不断加大产业项目扶贫力度,取得一定效果。其中:阿克加孜克村利用项目资金为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发放53峰骆驼,并联系县域企业采取托管的方式,在解决贫困户养殖技术欠缺的同时,保障了贫困户稳定收入来源。同时,该村还依托阿克吐别克镇域养殖场,大力发展土鸡养殖,为1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鸡苗和新建鸡舍,与养殖场签订回购协议,保障贫困户收入。阿克塔木村利用扶贫项目资金45万元,购买了30头新疆褐牛发放给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投入资金69万元给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建棚圈,助力贫困户发展养殖业。还积极申报防渗渠项目,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加快土地改良进度,保障群众土地生产收益。同时,通过申报项目,新建便民商铺、实施农贸市场提升改造项目,为弱劳动力贫困户免费提供商铺和摊位,增加收入来源。伊勒格代村积极利用庭院面积大、土质优良这一优势,与县域食品企业联系,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土豆种子,提供技术,发展庭院种植,变荒地为宝地,户均可实现增收5000元左右,不仅实现了增收,还解决了自己家庭食用蔬菜问题。同时,积极利用临近旅游景点这一优势,通过项目申报,采购小木屋、资助开牧家乐等,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旅游设施,增加收入来源。

三是在壮大集体收入,反补脱贫上做文章。通过前期“三资”清理和利用“访惠聚”项目,各村在集体收入方面都有了显著增加。阿克塔木村2019年村集体收入113万元,2020年预计可达200万元以上。阿克加孜克村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38万元。2020年预计可达50万元以上。伊勒格代村2019年村集体收入42万元,2020年预计可达45万元以上。随着村集体收入的增加,村委会在帮扶弱势贫困户方面有了更多可施展空间。如:阿克塔木村利用集体牛和集体鹅项目壮大集体收入,并将收入固定用于贫困户动态帮扶工作,每年可帮扶14户贫困户。伊勒格代村利用集体收入购买5个爬犁,提供给贫困户用于冬季开展旅游服务。

四是在地缘优势上做文章。此次调研的村均能够紧紧抓住地缘优势这个点,充分发挥优势,发展优势产业,以期形成长效稳定增收产业。伊勒格代村背靠伊力格代景区,伊力格代景区是我县新开发重点旅游景点,建设有我县唯一的滑雪场,是我县打造的春冬季旅游圣地,伊勒格代村为做好旅游服务这一产业,积极申请资金,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完善了村主干道两侧绿化,提升绿化花化档次,对沿主街道两侧围墙进行整改,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同时,该村还积极发展牧家乐、小木屋超市、马拉爬犁等多种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优先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和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旅游服务产业,带动部分贫困户实现长效脱贫。阿克加孜克村积极谋划利用阿克加孜克水库及冬窝子附近美景发展旅游业。同时,积极与拉乳业对接,在六组发展以骆驼养殖及相关配套产业为基础的旅游业,以期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群众实现长效脱贫。目前正在进行老村主街道改造、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施工。

五是在技能培训上做文章。掌握一门能够立身的使用技能,是真正实现贫困人口长久稳定脱贫的重要手段。此次调研的村队均能够认识到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积极组织贫困户结合县人局劳动技能大培训活动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外出就业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政策兜底户长效脱贫增收办法措施不够。此次调研的三个村均存在部分因家中无劳动能力、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的政策兜底脱贫户,各村在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中均不同程度存在对政策兜底户长效脱贫增收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没有对这部分政策兜底户进行详细分类,根据不同情况制定长效脱贫增收方案。

2.劳动力转移就业灵活度不够。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实现贫困人口迅速脱贫的一条重要途径,充分调动贫困人口外出转移就业显得尤为关键。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各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是组织疆外转移就业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思想工作做到位,部分转移就业人员主动性不强,虽然去了,但心思不在工作上,劳动积极性主动性不足。还有部分转移就业人员因环境、饮食适应性差,无法长期适应内地务工生活,但申请返回疆内难度大,部分务工人员产生怨言,给后期组织疆外转移就业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3.部分贫困户长效脱贫主动性仍显不足。经过近几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所调研的村目前均已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但在调研过程中,仍发现部分贫困户在长效稳定脱贫方面主动性不够,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如:在伊勒格代村调研时发现,该村正在实施的防渗渠建设工程共有30人左右在施工。经在村委会了解,该村贫困户参与施工的人员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为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干,或存在干一天结一天的工资,拿到工资后几天不见人影的现象,致使工地老板不愿再用当地人员。

4.发挥地缘优势,长远发展思考不足。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是一项长远工作,如何谋划村队社区长远发展,制定长期发展思路是当前各村所需考虑的重要内容。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各村虽有考虑,但均没有形成思路,也没有具体发展计划措施。如:阿克塔木村集体资产较多,集体收入交期他村优势明显,但在如何发展具有特色的产业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思路想法。目前还停留在如何进一步提升村集体收入上。伊勒格代村背靠优势景区,在如何逐步做大做强景区配套服务上思考不足,在如何开发配套旅游产品开发上没有认真思考。阿克加孜克村虽然形成了依托阿克加孜克水库发展旅游业的想法,并着手完善基础设施,但在如何将水库旅游与骆驼养殖基地旅游相结合或更进一步与察布查尔县旅游相结合方面思考不够,局限性明显。

5.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旅游产业不匹配。伊勒格代村与阿克加孜克村均计划发展旅游产业,但在基础设施方面明显滞后,满足不了发展旅游产业的需求。在村环境卫生整治方面仍存在较大不足,仅仅是完成了住街道两侧部分围墙建设和绿化,对主街道两侧巷道尚未进行整治,且整治标准不高,没有特色。

四、建议解决措施

1.在扶志上仍需下功夫。此次调研的3个村均为牧业村,面临的问题均为贫困人口多、基础差、民族成分单一等问题。如何进一步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扶贫先扶志,各村可进一步树立身边的脱贫典型、转移就业典型、自主创业典型等,结合身边的贫困户脱贫典型来树立正确地引导,通过身边的人来激发贫困户内在脱贫动力,进一步弱化等靠要思想。

2.对政策兜底贫困户多动心思。村各支力量需进一步结合政策兜底户具体情况研究,根据实际制定详细分类帮扶措施。如:该户当前无劳动能力,但其子女即将成年,对有继续学习能力的如何帮?对没有继续学习能力的又该如何帮?鼓励其学习技能还是外出就业等,形成具体方案。对一些当前有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因考虑其身体发展状况,制定详细的长期发展帮扶方案,如何解决长期发展问题,都需认真思考。

3.强化转移就业人员关心关爱工作。特别是赴内地的转移就业人员,他们外出就业的感受关系到后期劳动力转移工作开展的难度。对一些长期仍无法适应内地工作生活的转移就业贫困户应及时考虑其返回疆内务工,强行留置在疆外不仅达不到就业增收目的,还有可能影响其他务工人员。对在外务工人员,村委会应及时协助其家庭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外出就业人员能够安心务工。在逢年过节划拨部分资金采购一些土特产品给外出务工人员邮寄过去,安抚他们思乡之情。同时,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外出转移就业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尽可能结合其本人自身意愿安排转移就业,变“你去哪就业”为“我要去哪就业”。

4.进一步在产业上做文章。发展产业,形成产业优势是长效稳定脱贫的重要支撑,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如:阿克塔木村作为一个传统的牧业村,土地资源较多,集体收入高,应在如何通过产业转型,由传统放牧转为现代化畜牧养殖上做文章,引进有技术、有资金的企业通过企业+牧民或土地和牛羊一起流转等方式不断做大作强畜牧业,并适时引进产业,延伸产业链,最终建立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畜产品品牌。伊勒格代村和阿克加孜克村应积极与相关部门或专业机构沟通,深入研究如何依托旅游点进一步将本村与旅游产业深入融合在一起,在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同时带动本村发展,长效解决贫困户脱贫。

5.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村容村貌关系着全村居民的精神面貌。当前经过三资清理,各村都有了一定的集体收入,如何有效地利用集体收入,调动群众参与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是对村两委班子的一项考验。良好的村容村貌不仅可提升群众自豪感,也可进一步激发群众自发奋斗意识。各村可建立一定得奖惩制度,激发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结合美丽庭院、最美妇女等表彰评选活动,将庭院周边环境纳入考核评比。同时,划拨一定的集体收入资金用于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形成集体与群众共同参与村容村貌建设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夏鹤.北疆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区位选择的个体影响因素研究[C].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4(05)

[2]侯金涛.陕西省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研究[C].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7(01)

[3]李定国.小产业为何能够成为脱贫大出路[J].中国老区建设,2018(05):36-36

[4]昭苏县“优质奶牛工程”扶贫助困[J].新疆畜牧业,2010(02):63-63

 

国内刊号:CN61-1499/C

国际刊号:ISSN2095-9923

邮发代号:52-217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