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罗春梅 基层党校做好党员干部思想振兴的思考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2-08-08 08:35:19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罗春梅

中共绿春县委党校,云南 绿春 662599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是涵盖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因此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振兴人才思想是前提。党校是思想引领的“主阵地”,理论学习的“主渠道”,在边境地区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现干部群众思想转变的问题,以思想之“变”促乡村之“变”。本文就党校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好振兴思想作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基层党校;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振兴;促乡村振兴;实践者

中图分类号: C3 文献标识码:A

 


1 深刻把握基层党校担当基层党员干部思想振兴实践者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多次围绕“党员干部教育”作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党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15年11月,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召开的一次事关全局,事关长远,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辟阐述了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重大意义、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系统回答了“办什么样的党校、怎样办好党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赋予党校新的时代内涵、作出了新定位、提出新的历史使命,为新时代党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1 把握党校新的时代内涵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总是不断地向我们党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新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勇拼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未来,党还将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力拼搏。然而,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风险挑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需要培养锻造一支能够担当重任、具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面对疫情防控和实施乡村振兴的重任任务,更是急需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基层好干部,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基层党校是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前沿,主要面对的是基层乡科级领导干部、村(社区)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的党性教育、党的理论、政策方针等内容的培训。因此,基层党校的担当作为,是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的关键,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思想和人才保障。

1.2 把握党校工作新定位

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作为思想理论建设的主渠道、作为党委政府决策的主智库,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更好地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主智库作用。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把握中央和省州党委对党校作出的新定位。

1)要牢牢把握党校的工作方向——党校姓党。重视发挥党校作用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重要保证。党校姓党是办好党校的“根”和“魂”。制定教学科研规划,确定教学科研任务,设置教学科研内容,创新教学科研方法,都要坚持党校姓党去把握、去落实,切实找准服务党委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2)要牢牢把握党校的工作重心——主业主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培训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重要任务,要求党校必须突出主业主课的地位,决不能本末倒置。

3)要牢牢把握党校的工作优势——思想引领。作为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校是党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处于意识形态领域前沿,必须及时跟进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为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央和各级党委精神提供正确引领和学理支撑。要敢于发声、迅速发声,要用好话语权,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更有针对性地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智库。

4)要牢牢把握党校的工作战略——人才强校。在党校所有资源中,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是最急需的资源。但目前,基层党校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不强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先天不足”现象尤为突出,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不适应。因此,基层党校首要任务就是必须解决人才强校问题,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新时代党校师资队伍,不仅是基层党校提升办学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核心要义,更是新时代新形势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5)要牢牢把握党校的工作保障——党委办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是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党委书记是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第一责任人。”党委要认真履行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责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主动作为,把党校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安排,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解决党校实际困难,保障基层党校办学高质量发展,发挥好党校思想引领作用,让党校成为真正意义上思想振兴的实践者。

1.3 认清党校新的历史使命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央省州党校工作会议和《条例》对基层党校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对于动员各级党委组织各方力量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不仅要在深刻领会各级党校工作会议和《意见》的内涵和实质,更要以高度的全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的激情认真谋划党校工作,努力把好方向,强化担当理论武装、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职责,加强对党员干部党性党风教育、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阵地熔炉”的重要作用,从思想、政治、作风等方面严起来、强起来,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落到实处,以务实担当的作风突破党校工的瓶颈,为打造新时代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新的更大的贡。

2 党校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100年来,党校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中发挥了及其重要作用,为推进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提供了有力思想政治保障和人才支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党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建党初期,党的工人学校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在工人阶级群体中广泛宣传马列主义,造就了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不畏艰难困苦、不怕牺牲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中国革命的取得伟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思想和人才基础;在延安时期,党校坚持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方针,培养了一大批对党忠诚、不畏牺牲,能打胜战的党的领导骨干,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为发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推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党校为党的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干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为党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党校建设,严格贯彻落实《条例》精神,为党校建设和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3 不断推进基层党校事业迈上新台阶

3.1 坚持服务大局,强化责任与担当

首先,要弄清“有为”和“有位”的问题。作为基层党校,如果自身不自信,没有作为,就会降低自身价值,社会地位就会越来越边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党校建设,重视党的领导干部教育,各级党校要自觉树立“部门”意识。首先要从党校主责主业——“教、研、咨”服务上下功夫,真正发挥“部门”作用,靠自身作为发挥好党校作用,提高党校地位。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要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党委支持,共同耕耘好党校这块“责任田”,以“有位”求“有为”,做强主业,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操持好党的这份“家业”。

3.2 坚持“三位一体”格局,促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校要立足于教学、科研、咨政“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既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党校的工作特点和党校教育规律的科学反映。要充分认识党校教学、科研、咨政“三位一体”的科学定位,强化主责主业,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撰写高质量咨询报告,研发特色课程、精品课程,实现高质量“教研咨”成果转化。要着力搭建基层咨政服务发展平台,推进研究成果进决策。首先要解决教研人员研究中长期存在的只注重期刊发表,轻视对现实问题深入研究的倾向性问题;其次,要强化调研服务教学和科研,完善激励办法,以此提高科研咨政工作质量,提高科研服务教学的能力,这是提升基层党校地位的重要途径。

3.3 坚持开拓创新,构建大党校格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将省、州委党校指导县市委党校建设作为推进基层党校系统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业务指导,工作交流,充分沟通协作,注重基础建设和软实力的指导提升,有效推动基层党校干部教育质量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建立以州委党校为“主阵地”,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努力构建全省、全州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大党校”格局,打破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推动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智慧校园,建立电子图书室,提高知识共享率,解决基层党校师资匮乏的问题,提高办学层次。一是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在省、州委党校层面定期编制干部教育培训大纲及相关教案、课件,实现资源共享;要从州委党校的角度聘请或建立一批专家教授(包括县市党校教师),作为州委党校和县市党校的师资,或者纳入县市委党校兼职教师师资库,为全州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优质师资支持。二是建立学术科研共推机制。针对县市党校科研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传帮带”机制,在各县市委党校设立教学科研基地,县市党校教师与省、州委党校教师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带动县市党校科研工作发展,既提高了县市党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县市党校科研服务教学、服务政府决策咨询的能力和水平。以此推动基层党校科研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三是建立师资建设常态机制。着眼全州党校一盘棋,从加强教学、科研、咨政“三位一体”建设入手,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准入机制,从州委层面出台全州党校系统师资队伍建设意见和师资培训规划,以师资建设的常态化逐年解决当前特别是部分县市党校“新鲜血液”不足的问题。四是建立领导挂钩联系机制。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校身处基层,尤其是边疆县级党校,办学质量相对较弱,建立健全上级党校挂钩联系帮助指导基层党校机制,是推进基层党校工作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建立州委党校党委委员联系县市委党校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县市委党校开展调研、检查、指导,来促进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提升。

3.4 坚持担当实干,当好人才思想振兴实践者

党校是思想引领的主阵地,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抵制非主流思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党校的职责。基层党校要充分认识到新时代“担当实干 争先跨越”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党校教学科研的影响力,破旧思变,切实增强工作本领,以思想之变,推动责任之变,促党校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首先,基层党校要积极参与县委政府重要中心工作,发挥党校应有的作用,增强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做到对党忠诚,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坚决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号召、党中央有部署、省州县党委有要求、党校人行动走在前”的政治自觉,为乡村振兴筑牢思想堡垒,提供智力支持。

其次,在推动工作落实方面,“三个工作法”,即:“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用好项目工作法。坚持问题导向,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质量,尽快培养年轻教师上讲台,讲好党校专题课,把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列为规定项目,把培训对象需求课程列为自选项目,逐项梳理、细化分类,列出项目清单。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作为发包项目,让所有教师都备课、讲课,达到发包全覆盖。同时结合个人自身岗位职责和自身特点优势,将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作为承包项目,由各位教师自选承包相关课程,并采取个人自讲,校内试讲,实战开讲相结合的方式,一项课程一项课程地加快推进,一个教师一个教师地加快培养,加快党校师资队伍建设有结果,项目推进有落实。用好一线工作法:以目标为导向,为化解疫情之下集中培训困难的问题,组织教师队伍带着研究课题、宣讲课题,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宣讲,以“送教下乡”的方式,开展分众化宣讲,做好新形势下的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工作,打通“最后一公里”。首先,做到“党员在哪里,党课到哪里”,把流动党校办到田间地头,高扬党的旗帜,发出党的声音;其次,“群众在哪里,服务到哪里”,主动走进基层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汇聚党的力量,振兴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激发其干事创业的动力,筑牢乡村振兴的思想根基。用好典型引路法:以结果为导向,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发现和总结好身边的好做法、好经验,提炼成典型案列,多渠道开展宣传,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身边的人,用好经典型案列,把好做法、好经验的精神传递给广大党员干部,提振广大党员干部抗击疫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振兴乡村的精气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12-14(01).

[2]习近平.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09).

[3]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S].北京:人民出版社社,2019.

[4]陆户根.党校教育规律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王宁.云南省第十一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N].云南日报,2021-12-03(01).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联系方式


张素云 泰顺卢梨依托现场教学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经 
周荣、王云静、甘贻乐、杨金梅、阮琦雅 昆明市巩固 
田连伟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逻辑 
韩世华 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 
张福平 乡村综合治理的“镇远模式”探索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