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极导线在右室心尖部和右室流出道起搏的随访观察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1-10-12 09:47:15 作者:中华医学之家:http://www.xinxi85.com 来源: 文字大小:[][][]

电极导线在右室心尖部和右室流出道起搏的随访观察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优先出版版本下载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
编辑部邮箱 , 2011年04期 【作者】 宿燕岗; 巩雪;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内科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摘要】 评价螺旋电极导线行右室流出道( RVOT) 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入组 195 例具有植入起搏器适应证患者, 术前随机分为螺旋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的 RVOT 间隔起搏组( A 组) 和翼状被动固定电极导线的右室心尖部( RVA) 起搏组( B 组) , 两组中每例入选患者均分别行 RVA 和 RVOT 两个部位起搏测试, 最后固定于相应的位置。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时间、起搏参数、起搏 QRS 波宽度、手术成功率及起搏 3 个月、1 年和 2 年后电极导线参数的变化。结果 A 组99 例, B 组 96 例。两组起搏后 QRS 波宽度明显大于起搏前, B 组起搏 QRS 波时限长于 A 组( 176. 46 ?24. 54 ms vs 165. 45?22. 78 ms, P = 0. 001) 。用于固定 RVOT 间隔部的曝光时间长于 RVA。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相似, R 波振幅术后 2 年内及两组间无差别。术中 A 组起搏阈值高于 B 组( 0. 71 ?0. 30 V vs0. 56?0. 19 V) , 术后 2 年内起搏阈值两组内及组间无差异。术后 3 个月时阻抗下降

华医学之家:http://www.xinxi85.com

投稿信箱:zhyxzj85@163.com

联系电话:029--85327298     主编QQ69389197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 
替米沙坦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 
腺苷A1受体激动剂2-氯化腺苷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 
前列腺素E1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影 
急性高血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联系方式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 
替米沙坦对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 
腺苷A1受体激动剂2-氯化腺苷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 
前列腺素E1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影 
急性高血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