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质量品牌
 
 
 
 
 
 
 
 
 
 
丝绸之路隐藏的山西印迹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5-04-13 13:41:00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丝绸之路隐藏的山西印迹

 

 

 

 

 

  丝绸之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商贾脚夫,驼队马队,穿越荒漠不毛地,横跨亚欧,闯出一条传世经典的人间路径。崛起长安,遥指罗马。那个时代,这便是世界的最强两极,无数史书典籍,言之凿凿。提及丝绸之路,山西人多是远远仰望,一脸羡慕,仿佛皆是高邻们的荣光。

    其实,山西人大可不必这般谦逊,我们的先祖早已将山西的印记,烙刻在这条丝绸之路上,那些山西会馆、晋商遗存、三晋人文风俗,都深深扎植进西域水土,成为当地历史的一部分,改变着西域,影响了亚欧。一不小心,山西印记便默默映射了半个地球。只是旧时荣耀有些年代久远,鲜为人知罢了,丝绸之路那么多精彩的山西传奇,如同敦煌莫高窟里反映五台山的壁画,随着光阴,一起变得斑驳。我们尽力去收集那些印记和传奇,却总惶恐于物证三千,寡取一瓢。所以当这份特刊面世之时,希望您能告诉我们更多关于山西和丝绸之路的典故。

    翻越千年,如今的丝绸之路名声更响,当下已变成一个兼容文化符号、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合作的富足金矿,更上升到了国家大计乃至亚欧战略的宏伟高度,丝绸之路翻开新篇章。先祖的勇往直前以及苦难过往,荫泽后人,惠及百世。

    当年丝绸之路是条文化苦旅,在本质上却是掘金之路,现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正是要重新打造这一历史上的黄金区域。大西铁路的通车,向西一晃便是西安,让丝绸之路的延伸线落在山西,这条历史名路和山西有了更好的对接。这期《看周刊》,努力向您展示在丝绸之路和山西之间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一些荡气回肠的故事,还有关于未来,无限期许的机遇。 刘巍 

会馆碑文晋商遗痕 

    【赵氏一族:会馆】

    晋商轮流坐庄,拼实力、比戏班

    古丝绸之路上,为什么建会馆?

    据说,客商们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己经营的实力范围,于是结帮会、设会馆。而山西会馆,则是明清商人会馆的典型代表。

    晋人善商。据了解,解放前甘肃各个州县基本上都修建了山西会馆,那时,出兰州市区经永登,翻乌鞘岭到敦煌的千里丝绸古道上,山西人的会馆一座连着一座。在清末从山西到新疆乌鲁木齐的数千里路途上,山西商人只住会馆就能安全抵达。山西会馆作为一种商业组织,在晋商商业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张掖的山西会馆,是全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资料显示,会馆是在清朝雍正二年建立的。但记者在当地探访时了解到,该山西会馆建设的时间应该更早点。当年赵氏家族的赵世贵和赵继禹扩建会馆是雍正五年,此时会馆内的关公殿已存在多年。赵氏兄弟扩建时先修了十间房供商人住,之后又修了三楹(间)牌坊,两边是钟鼓楼及12楹神楼(就是现在的看楼),最后才修了一个戏台。赵氏兄弟前后一共借了1200两白银,来修建山西会馆。此后,会馆陆陆续续一直在翻建,最后一次是民国九年,终成今日规模。

    会馆,成为商人沿途站点和聚会的根据地。有了山西会馆,就会带来一种纯粹的商业文化,这是晋商对当地的一种贡献。

    那么,晋商在山西会馆里主要做什么呢?“大规模聚会!”甘肃省张掖市社科联副主席任积泉对记者说,当年的晋商,基本上每年都有4次固定时间的活动,一方面,晋商之间交流信息;另一方面,他们带来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商业文化——“晋商来的时候,经营好的商人都是轮流坐庄,比如这次是王家商号来了,所有活动经费由王家承担,除了聚会的费用,还有唱戏的费用。当年的商人们都养着戏班子,商团一路带着戏班子就过来了。比较体面一点的商人坐在二楼包厢看戏,随行的伙计等坐在一楼。商人们看着戏、喝着茶、聊着天,谈论着自己经营方面的实力。很多商人有点文化品位,还会在墙壁上画些壁画啊、题个诗啊,厢房两边的墙上都画得满满的。”

    在一些学者和当地人看来,晋商是儒商,特别注重用文化来凝聚人心。

    【王氏一族:碑文】

    光明村王氏先祖来自山西孝义

    沿途收集丝路上的山西遗迹时,偶然听到了一个“山西移民碑”的故事,这块山西人的族谱碑是谁立的?如何到了甘肃?从当地文化学者和甘州区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口中,记者知道了故事的完整版。

    2007年,甘肃高台县新坝乡光明村,发现了一块王氏族谱碑。高台县博物馆副馆长赵万均介绍,这块青石碑高1.14米,宽0.4米,石碑是拱形,刻有精美的卷云纹,正面有“王氏族谱碑记”,还用楷书刻了660个字,主要叙述王氏一族在明代嘉靖初年从山西汾州孝义县尚义坊迁居甘肃高台县的过程。碑文的背面刻了王氏一族八世的族谱,撰写正文的叫王裕心。

    当地人告诉记者,王裕心是明代天启壬年的进士,他当年还状告过魏忠贤。王裕心写的内容是,自己的曾祖父弟兄几人曾携带家眷在明代嘉庆初年“贾游”(做生意)到甘肃高台,后定居高台县新坝乡。王裕心的曾祖父70多岁时因思念故乡,历尽艰辛返回原籍,向后人讲述了这段经历。称在高台定居后,“殷实者三四家,贫寒者四五家”。后来,有家庭殷实的人经常和山西王氏族人有往来,后来族人请德高望重的王裕心撰写碑记,并将这块石碑运往高台以示纪念。因此可断定,高台县新坝乡光明村王姓的祖先,是山西孝义人。

    据当地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是目前河西走廊地区唯一一块记载山西人是怎么移民过来的存证。

    这块碑的故事传奇在哪儿呢?从清朝到民国,每隔三五年,就有山西人千里迢迢赶到甘肃,向王氏后人收取一定数额的坟头钱来祭祀祖先,直到民国后期。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王氏家族的联系和商业活动一直没有中断过。当地山西人一直有个情结——“我们的祖宗是从山西大槐树来的,我们就是山西人的后裔。”

    记者在河西走廊一带探访时了解到,当年高台县的“乐善忠义”戏班子,在建立之初,还从山西移栽了一棵槐树,如今还郁郁葱葱。高台县县委大院里也有一棵这样的槐树,大概距今已经500多年,据当地人说,在甘州区安阳乡金王庄村,有一棵已经老得不成样子的杨树,是祖先在明朝时从山西移栽到此的。

本报记者    李霈霈

    ○特写

    空留会馆话辉煌

    山西商人遍天下,曾经的丝绸古道上自然少不了晋商的身影。丝路悠悠,千载已过,曾经的晋商商帮已堙没于历史烟尘中,只有留存的精美建筑,纪念着他们曾经的辉煌。当故乡的后辈儿孙在偶遇这些充满山西元素的精美建筑时,忍不住停下脚步,倾听它对过往的诉说。

    摄影师邂逅山西会馆

    20063月,甘肃张掖;

    80后,山西临县籍小伙儿荣浪,自由摄影师;

    他应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去甘肃张掖为一个寺院拍一组照片。在这里他与山西会馆不期而遇。

    当地文化部门的人得知荣浪是山西人后,指着一处正欲打算改造的建筑告诉他,“那是你们山西人盖的,是原来山西商人盖的会馆。”

    惊讶,这是荣浪第一次在偏远西部地区邂逅山西会馆之后的心情。

    惊诧,这是张掖之旅后,荣浪搜寻了有关山西会馆,明清山西商人资料后的心情。

    此后,他开始了对山西商人在各地所建会馆的寻访,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走了河南、江苏、山东、安徽、辽宁、内蒙古、甘肃七省市的十余个县市,拍摄了大量晋商会馆资料图片。2007年,荣浪出版书籍《山西会馆》,2009年又出画册《晋商会馆》,并多次在北京、内蒙古、山西、山东等地举办了晋商会馆摄影展。

    晋商清初已到天山

    荣浪说,他了解的晋商所建会馆中,甘肃省有20多座,新疆地区也有七八个。“晋商主要是下江南、走内蒙古,西北、西南不是晋商的主商脉,所以,西部地区的晋商会馆相对于江南、山东、河南等地要少很多。不过,在很多地方的晋商会馆多叫山陕会馆,是由山西陕西商人共建,而西部地区的晋商会馆几乎都叫 ‘山西会馆’。在西部某些县,某些村的山西人,几乎都是来自山西同一个地区,他们在当地建的会馆并不以自己故乡的地域为名,而是统一叫山西会馆。”这也似乎说明山西商人相较于其他商旅走得更远。

    忻州地方志中曾记载了清代宁武县一名叫冯连的孝子,其父在西域(今新疆地区)做买卖久去不返。他一路寻到天山,终于找到一位父亲的故交,才知已经客死他乡多年。

    历史上山西商人在新疆地区的活动大概始于康熙末年,最初是随清军驻防而往的。去新疆经商的多是父子、兄弟一家几口同行,在天山南北的又多是山西北部的人。忻商,也就是籍贯为忻州地区的商人,是晋商中重要的一个分支,以敢于远行而闻名。“过草地、进沙漠、白天炒米凉水、夜间沙场露宿;若遇大风,迷失路径,找不到水喝,人畜干渴而死者有之。”远达新疆的阿勒泰一带,一走便是八年、十年、十二年……甚至终生都无法再回到故乡。

    赫赫闻名的晋商,最初多是做小本生意的山西人,他们以勤俭、坚韧的品质顽强地在异地求生存,谋发展,创辉煌。

    冰山脚下吃到山西面食

    2007511日,新疆叶城——拉孜。“这是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冰山公路……它蜿蜒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上,是新疆通往西藏阿里高原的惟一通道……它是世界上最艰险的公路之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道路最险、路况极差和环境最恶劣的高原公路。”

    就在这条路上,荣浪碰到了一位老乡——山西运城人。他在冰山脚下开了一家山陕面馆,荣浪看到这家面馆时,眼珠子都快惊掉了。时间都已经过了7年,说起在这不毛之地,只有军车通过的地方看到山西老乡,荣浪还觉得不可思议。虽然小店住宿差,吃得差,可是老乡见老乡的那份亲切却能融化冰山的寒冷。荣浪说,自己走时,老板不收一分钱,告诉他前方的路更加人迹罕至,还塞给他好多吃的备用。这个时候就更能体会到,当年晋商们离乡背井,会馆的存在对于他们就如同家一般。

    会馆是晋商在外的家

    荣浪走过多地晋商建起的会馆后说,每到一处会馆,门匾上的“山西”两字就会触动你,一踏入院子,便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涌起,进了山西会馆,就像回到山西的家。很多地方的会馆建筑所用的砖瓦、砖雕、石雕都是在山西烧造好之后,运到当地的,会馆的油漆彩画、木雕装饰等也都是山西匠人所做。所以,当山西人看到、靠近各地晋商会馆时,熟悉的气息会直击每个山西人的心房。

    当年晋商为了能消除掌柜伙计们常年不能回家的思乡之情,每逢年过节,便要以馆为家,张灯结彩,备美酒佳肴,尽力营造一种洋溢亲情的氛围,再演上几出家乡的梆子戏,以慰乡情。

    有晋商会馆的地方,必定是各地商业最繁华的地方,会馆就是当地的地标建筑。荣浪说,新疆的乌鲁木齐曾经有晋商修建的山西会馆,可惜已经拆毁,但是会馆矗立过的那条街,如今还叫山西巷。

    晋商发家之后,大多不纳妾,不嫖妓,不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而是喜欢把白花花的银子或用于修建豪宅,或用于扩建会馆。这些会馆,大多修建的时间都经历了上百年的漫长岁月,耗银百万之巨(据考证,乾隆年间,三两白银可供八口之家一年口粮),因而各地会馆几乎都是明清建筑中的精品。荣浪说,据他知道的一些西部会馆现状,如今张掖的山西会馆是大佛寺附属景区的一部分,古登的山西会馆是乡镇老干部活动中心,天水的山西会馆是当地的文化活动交流中心;新疆奇台的山西会馆正在修复中,也将作为一处景点供人参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罗梅荣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贺敏敏 转变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孔德亮 刘晓武 刘剑华 袁瑞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崔世华 林权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宁陕实践 
刘成龑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联系我们


罗梅荣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贺敏敏 转变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孔德亮 刘晓武 刘剑华 袁瑞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崔世华 林权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宁陕实践 
刘成龑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