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质量品牌
 
 
 
 
 
 
 
 
 
 
孔德亮 刘晓武 刘剑华 袁瑞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省属高校生源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1-02-20 10:20:38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基金项目: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Z125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省属高校生源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
孔德亮 刘晓武 刘剑华 袁瑞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0055)
摘 要: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国务院2014年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文件,将“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将“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1]。2017年在浙江省和上海市实行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主要实行学生高考科目选考,不分文理科,采取“专业(组)+学校”的志愿填报模式,合并本科招生批次等方式等一系列措施。高校专业选考方案制订、招生计划设置、专业社会排名、学科评估等级、一流本科专业数量等将作为考生报考志愿的参考指标,对学校生源质量产生影响,一定程度上对学校招生政策制定、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考试招生;省属高水平大学;招生工作;生源质量;招生宣传;人才培养;政策调整

一、前言
生源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生源质量的不断提升,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高考改革研究将仍然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2]。目前,国内省属高水平大学作为大多数都是“四非”院校,即非211、非985、非一流大学和非一流学科建设院校。在以学校整体招生计划数量为基准进行投档的传统招生制度下,名校保护伞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学校整体社会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是高质量生源的保证。新高考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改革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学生“选大学”变成“选专业”。不论是浙江的“专业+院校”志愿填报模式,或是上海的“专业群+高校”志愿填报模式,事实上都打破了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投档的传统方式,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概念不复存在[3],削弱了高等院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兜底弱势专业生源的壁垒。省属高水平大学作为国家办学的中坚力量,部分学科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在国家招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可以发挥出强大的潜力,为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和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本研究是在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详细分析学校生源质量变化,聚焦新高考改革制度对于省属高水平大学招生的影响,提出招生工作的策略和应对,旨在为省属高水平大学和同类高校的招生工作提供借鉴。
二、省属高校改革前后生源质量对比分析
生源质量是高校招生工作的核心成果,是高校综合实力的基本体现。从现有的招生实际来看,生源质量主要体现在院校综合录取平均分、专业录取平均分、专业计划完成率、专业志愿满足率等方面。本研究从影响生源质量的指标出发,分析浙江省和上海市在高考制度改革前后各类指标的变化情况。
1.省属高校综合录取平均分对比分析
新高考改革后,不再划分文理科,且浙江省高考满分由810分调整到750分。为便于比较,客观反映学校整体分数情况,本研究将学校在浙江省和上海市各科类录取平均分结合计划数进行加权,并统一折合成750分制,得出该省份的综合录取平均分,将其和当年本科线做差值,得出综合平均分高出本科线的值。如表1所示,改革后学校在浙江省和上海市综合录取平均分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通过详细数据分析和近年分数段发展趋势,如图1可以看出来,学校录取平均分前5年出现明显大小年趋势,改革后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学校的学科优势、就业形势和社会认可度得到体现。
综合录取平均分(权值)是指学校所录取的各年份、各科类考生,结合各年份录取人数和高考总分换算后的权值[计算方法为:综合录取平均分(权值)=∑(录取平均分*录取人数)/∑录取人数)*750/该年度高考满分],它一定程度上量化了学校的整体生源情况。
表1  新高考改革前后学校综合录取平均分对比表
省市名称 改革前5年(2012年-2016年) 改革后3年(2017-2019年)
浙江省 584分 611分
上海市 390分 470分
图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2019年录取平均分对比图


2.录取专业间录取分数比较分析
传统招生制度秩序下,高等院校专业之间分数差是在院校提档线基础上进行比较,新高考改革后,没有院校提档线兜底,专业录取分数完全是自身硬实力的体现。为客观评价高考改革对于专业间分数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学校连续七年相同专业作为参考样本,对比专业间录取考生分差情况。
专业间综合分差(权值)是指学校所录取的不同年份各专业考生,在相同专业目录内综合各年份录取人数换算后的权值[计算方法为:专业间综合分差(权值)=∑[(最高专业录取平均分-最低专业录取平均分)*年份总人数]/∑年份总人数],它一定程度上客观评判了学校专业间的生源情况。
表2  新高考改革前后学校专业间综合分差对比表
省市名称 改革前5年(2012年-2016年) 改革后2年(2017-2019年)
浙江省 45.2分 52.6分
上海市 30.1分 69.1分

图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2019年专业间综合分差对比图


3.其他招生指标分析
第一志愿录取率、专业志愿满足率和专业计划完成率是传统志愿模式下,评价学生对专业认可程度的核心指标。新高考招生采用“专业(组)+学校”的投档模式,第一志愿录取率和专业志愿满足率不能得到体现,能够体现专业招生水平的指标除录取分数外,专业计划完成率将成为核心指标。本研究对学校改革前五年在浙江省和上海市招生专业的第一志愿录取率和专业志愿满足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学校各专业公布计划和录取人数进行比较,凡专业录取人数少于公布计划数量的,即定义为计划未完成。
通过研究分析,学校2012-2016年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低于50%的专业达到学校招生专业数量的30%;专业志愿满足率整体在90%以上,有14%的专业其专业志愿满足率低于50%;只有少部分专业计划没有完成,97%的专业计划完成率达到100%。
三、招生制度改革对省属高校招生工作的影响分析
新的招生制度模式给具有较强综合实力、深厚学科背景、鲜明办学特色的省属高水平带来机遇,使得特色办学的优势得到发挥,优势学科潜能得到较大释放,生源质量持续提升,发展前景不断向好。然而,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的困难也是前所未有的,专业间生源差距的不断扩大,考生选考科目变化带来的招生宣传对象变化和专业培养方案难以适应新群体的矛盾日益凸显,需要高校面对新形势,不断改革,提升专业建设、招生宣传和人才培养水平。
1.高校招生宣传方式方法路径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大而全即优而强”的高等院校评价体系中,高等高校的发展都以综合性大学为办学方向,尤其省属高水平大学,尽量涵盖哲、文、理、工、管、法、医、农林、经济、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办学规模宏大,打造了一大批综合实力强劲的学科和专业。学校招生宣传队伍主要依靠行政管理人员和学院(系)学生工作队伍,宣传内容以学校整体实力展示为主,突出学校整体实力、办学定位、人才队伍、竞赛获奖、对外交流等社会关注热点。新高考改革招考形式下,考生关注点将转移到学科专业排名如何?专业学什么?主干课程都有哪些?就业行业有哪些?以后发展主要从事哪些行业?传统的招生宣传队伍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考生的需求,模式将被推翻,宣传队伍将亟需丰富。
2.新高考改革影响下的高校专业间分数差值
由表2专业间综合分差对比可知,高考改革后两年学校专业间综合分差大幅提高。造成专业间综合分差被拉大的原因一是改革的政策性导向性;二是考生和家长对相关专业了解较少、认可度不高;三是学校和学院(系)的学科建设和招生宣传不到位,社会美誉度不够[4];四是更为关键的基础学科相比较工科而言,本科毕业就业和升学压力较大。随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全面启动,各省(市、自治区)改革方案也陆续出炉,新的录取方式等相应措施相继出台,新高考改革“专业(组)+学校”的志愿填报模式下,专业的区分度被放大,以专业为导向的填报志愿模式和理念将逐渐形成,这些变化必然给省属高水平大学的招生工作带来更大的、普遍性影响。
3.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考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是主体,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是教学。在新高考制度下,学生不再是学校课程设置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是自我未来的规划者,也是当下的管理者[5]。通过对省属高水平大学的调研,新高考改革后,对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带来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区分文理科,数学科目考试因不区分文理科而无法体现出文理科的差异,客观上会带来高中阶段数学教学的弱化;二是选考物理科目学生数量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物理课目作为工科作业的必备基础,在高考选考科目中被忽视,将对学科建设和学生入校以后的学习带来巨大的影响;三是学生知识结构被打乱,部分学科有所欠缺,在高校制定的选考方案中(如环境工程,要求物理、化学、生物中一门即可报考),学生只需要有三门科目中一门即可报考,并按照总分排序录取,但在教学培养环节,环境工程对学生物理、化学和生物要求都很高,学生功利性的选考方式将导致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习专业课程较为困难。不论是数学教学的弱化,还是物理课目难度较大让学生放弃选考,以及学生避重就轻的选考方案,都将重塑学生整体基础能力,和高等院校的原有培养方案将不能匹配,倒逼学校根据学生基础情况重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四、省属高水平大学生源质量提升的策略优选机制研究
高等院校生源质量的根本保障是办学水平,提高生源质量的核心举措是招生宣传。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提高生源质量的举措除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外,专业选考方案的制定和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编制尤为重要。
1.针对各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差异性,研究我省高校应对措施平衡点
专业选考方案的制定是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学科结构、专业特色和课程体系形成的。在满足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基本要求所设置的选考科目,生源范围最广,选材余地更大,在唯分数论的理念下是生源最大化的体现。但是不利于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尤其是考生成绩缺项,基础不牢固,导致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受到巨大冲击。如果在《指引》的基础上,完全呼应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课程安排,会导致缩小选材范围、生源从源头流失等问题。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是高等院校招生录取方式的变革,新高考改革中,各省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不同类型的选考科目方案、成绩构成、投档规则。以“一省一市”试点省市为例,浙江省依据高校公布的专业选考要求,采用“专业+院校”的志愿模式,按照专业或专业类进行投档,专业之间不能进行调剂,且将考生成绩分段投档、分段录取;上海市将高等院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进行归类,相同选考科目的专业设置为同一个专业组,采用“专业组+院校”的志愿模式,按照专业组内计划总数整体投档,同一个专业组内的专业之间可根据考生分数、计划数量进行调剂,且将批次线上考生同时投档。“一省一市”改革的差异性从成绩构成、专业分组、投档规则等关键录取环节就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随着2022年改革的全面实行。面对现状,省属高水平大学作为地方教育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既不能一味放宽选材要求,也不能过于严苛使江河变小流,需要组织专业队伍加强研究,科学分析专业特征,客观定位专业方向,准确权衡利弊,适当调整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不同改革省(市、自治区)政策规定和特点,优化专业选考方案,总结分析各省方案差异化规律,并结合我省高校实际,制定出最有利的录取方案,找准应对措施的平衡点,制定出最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专业选考方案。
2.破解新高考改革模式下,高校学科专业间生源质量两极化难题
新高考改革增强了高校招生录取的选择性,强化了学生对专业学科的选择,学生“选大学”转换成“选专业”,志愿填报方式以专业和学科为导向,将专业志愿和学校志愿在高考录取中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论是浙江省的“专业+院校”或是上海市的“专业组+院校”志愿填报模式,事实上都打破了传统的按照录取批次,以院校专业计划总数进行整体投档的录取模式,高校所在省市整体提档线的概念将不复存在,削弱了高校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充当弱势专业保护伞的壁垒。研究我省高校学科和专业结构,以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为标准,结合社会需求,进行专业整合,即大类招生。将我省高校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序列相同、相近专业进行大类整合,以优势学科为引领,缓解弱化弱势学科和冷门专业压力,逐步破解我省高校学科专业间生源质量两极化难题。 
3.基于新高考变革中高校招生宣传策略有效性机制研究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省属高水平大学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开展有效性与生源质量耦合性评价的基础上,要继续加强招生宣传策略有效性机制研究,提高宣传的针对性,调动学院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宣传队伍结构、宣传对象、宣传内容、宣传方式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学校现行的招生宣传策略,在新高考改革模式下将不能适应,一是学校层面需要认识到招生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在人员和经费上给予重点支持,在政策上给予倾向性关注,诸如加大新生奖学金的评选力度、增加招生宣传经费、加大学院绩效考核占比等举措;二是传统的以招生办公室等行政机构作为主力军的招生宣传体系已不能维系,宣传队伍将由行政管理人员向专业教师转变,需深度挖掘学校各职能处室、二级学院和广大教师的宣传力量,选拔一批熟悉学校情况、专业素质过硬、工作热情浓厚、业务能力精干的宣传人员,建立以学院和专业教师为主体的招生宣传队伍,推进宣传工作的全员化和宣传方式的精细化,构建我省高校集招生宣传对象选取、宣传方式转变、宣传内容展现、宣传队伍组成、宣传经费投入、宣传渠道拓展等研究体系,进行宣传策略有效性综合评价,创造性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三是要针对改革省份,按照学校招生计划设置和选考科目要求,精选宣传群体,将招生宣传工作前置至高一和高二年级,解读学校相关学科专业政策,符合学校专业选考方案的学生才可以报考,宣传对象选取的精细化要求更高;四是宣传方式由整体学校宣传向学科宣传转变,在高考改革省份调整招生宣传内容,改变以外以学校整体宣传为主的粗放式宣传模式,制定从学校整体实力、办学定位、人才队伍、学科建设、专业特色、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素质培养、就业创业、升学深造、校友发展等系统性、全方位的招生宣传网络,发挥省属高水平大学自身特长,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编制合理性研究
面对新高考改革的新变局,高校分省分专业计划编制将成为生源质量保障的基本前提。高等院校年度招生计划编制包含分省计划总数、专业设置、专业计划数量等。省属高水平大学大多数是行业内省属划转院校,具有较强的专业链属性和系统的学科体系。在此背景下,学校在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设置上可综合考虑几个因素,一是统计分析近年来专业所在省份录取分数、第一志愿录取率和专业志愿满足率情况,其专业在相关省份是否具有绝对吸引力;二是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各省市产业结构、企业分布和人才需求情况,将企业需求旺盛专业向对应省市投放,为学生毕业后人才输入提供动力;三是综合评价学校近几年各专业生源质量、人才培养、就业情况、社会影响力等因素,为招生计划分配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四是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通过限招、停招或隔年招生部分社会影响力较差、生源不足、就业率低的专业,根据国家人才需求和战略布局,适时增设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动态调整各专业招生规模,将招生计划向优势学科倾斜,尽可能减少因弱势学科考生报考意愿不强而带来的影响,逐步提高学校整体生源质量。
五、结语
综上,随着全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陆续出台,新高考改革彻底颠覆传统志愿模式,人才输送枢纽和方式的变革,使得高中和大学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适应新的改革需求。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省属高水平大学要利用好改革的契机,结合国家和各省中学改革实际,开拓创新,真抓落实,以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为统领,以选拔培养国家和社会经济建设人才需求为目标,找准高校制定合理的招生政策、实行提升生源质量的有效措施,进而建立生源质量评价体系等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学校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主动应变促改革,妥善应对挑战,进一步提高学校生源质量,以推进“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柳博.选择性:高考制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J].教育研究,2016.37(06):72-80
[2]姜尚峰.高考研究20年:话题演进与前沿探讨——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91-95+108
[3]王小虎、潘昆峰、苗苗.高考改革对高水平大学招生的影响及其应对[J].中国高教研究,2017(04):56-60+71
[4]邵志国.基于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招生工作策略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J].吉林农业,2018(23):127-128
[5]陈孝举.高考改革背景下教与学的变革——浙江省高考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研究,2018(06):40-45
[6]刘存媛、孙发利.新高考改革"新"的体现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J].考试周刊,2017(61):29-31
[7]吴晴晴.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调查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8
[8]陈善志、冯建民.新高考背景下促进教育公平的机遇与策略[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8.30(4):88-93
[9]李妍、尚凤标.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高职旅游类专业的影响和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6(22):90-92
[10]杨寒、毛立强.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2017(03):170-171
[11]安莹.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影响及因应对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12]杨寒、侯晓慧.高校自主招生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6(17):46-47
[13]刘艳.新高考改革下海南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D].海南师范大学,2017
[14]夏向荣.新高考方案下浙江和上海物理考试的比较研究[J].物理教师,2017.38(12):72-76
[15]刘艳.新高考改革下海南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途径[D].海南师范大学,2017
[16]薛力峰、马纪英.“招生招工一体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4):203+205
[17]左盼盼.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阈下我国高考综合评价制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
[18]衡阳、刘晓武、王旭东.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成人教育,2011.31(10):111-112
作者简介:
孔德亮(1986--)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硕士,助教,多年从事学校本科招生工作,对高考政策有深入研究;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刘晓武(1969--)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务及思想政治教育。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24小时查稿专线:13309215487(同微信)

编辑部投稿QQ:693891972   107161735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罗梅荣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贺敏敏 转变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孔德亮 刘晓武 刘剑华 袁瑞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崔世华 林权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宁陕实践 
刘成龑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联系我们


罗梅荣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贺敏敏 转变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孔德亮 刘晓武 刘剑华 袁瑞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崔世华 林权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宁陕实践 
刘成龑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