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质量品牌
 
 
 
 
 
 
 
 
 
 
甘肃晋商商会会长宁杨锁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5-04-13 13:43:39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甘肃晋商商会会长宁杨锁

    古稀之年依旧是领军人物

    721日,记者随“丝绸之路万里行”车队抵达兰州,得知记者第二天就要赶往武威,甘肃晋商商业联合会秘书长闫巨川紧急聚拢人马,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安排好一场小型见面会。甘肃晋商的领袖人物、72岁的万荣人宁杨锁会长亲自出面,欢迎小老乡的到来:“吃饭没有?到了自家就别客气!”

    据记者了解,甘肃晋商商业联合会是我省在外的商人最早成立的一家省级商会,已经走过11年,在全国商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为联络在陇晋商,协调各方关系,老会长宁杨锁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从最初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超过700人。在商会办公室的阳台上,堆满了荣誉牌匾。

    宁杨锁19428月出生在山西省万荣县一个农民家中,“我小时候种过地,上中学时赶车拉东西,一天的工钱是四毛钱。”1966年从华北工学院化学系毕业后,曾在山西省政府工作。1972年来到兰州,先后在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兵器部214研究所等4家科研单位工作。1990年,下海创建甘肃宁氏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说他是企业家,分量有点过轻,7620高能炸药就是他发明的,此项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学者和企业家融为一体的宁杨锁,也就自然地把社会责任和企业前途连在了一起。

    自古以来,兰州就是山西人外出经商的一大重镇。由于地理原因,晋北人多往内蒙古、东北方向去,晋南人则多往西安、兰州方向。“在我们商会所有会员中,运城人的比例超过1/5。从行业分布来看,运城人在兰州多从事矿山、汽车营销、五交化、百货、房产建筑、制式服装等行业。你走在兰州街头,看见的军人、警察所穿的制服大部分都是运城人提供的。而在玻璃器皿行业,80%以上的产值都是闻喜人创造的。可以说,兰州人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运城人,处处都有运城人的痕迹。”宁杨锁表情不多,但可以感觉到他话里透着自豪。

    商会自成立开始就确立、明确了一大任务——传承和弘扬晋商优秀的传统文化。“先辈声名传天下,后来兴起望吾曹”,宁杨锁引用李鸿章的话对记者道明了其中的深意。在老会长的心中,先辈晋商成功的基本经验就是“诚信为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据了解,老会长正在绸缪一件大事:“集合当地晋商的力量,建一个面积庞大的文化创新园,里面有山西名人传说、土特产……”

本报记者    李霈霈

    新疆和田山西商会会长赵兴柱

    “南疆的骏枣柳林的苗”

    新疆是全国闻名的瓜果之乡,一首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种瓜果。但如今,很多人还不知道,南疆的骏枣也可和“四大名果”相媲美了,而更加鲜为人知的是,南疆的骏枣苗大多引进山西柳林。

    赵兴柱是山西临县人,临县位于晋西北,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境内沟壑纵横,号称“中国红枣之乡”,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临县红枣具有产量大、品种全、品质高的特点,闻名一方。1983年,年仅15岁的赵兴柱就开始帮着父亲往新疆贩红枣了。风吹日晒奔波数年后,赵兴柱还有了自己的运输大车,眼看着日子已经奔小康了,但1993年,中国北方突遭暴雨,刚收上来的一车皮红枣运不出,生生发了霉,烂在了自己手里。那次天灾,赵兴柱几乎赔得倾家荡产。屋漏偏逢连阴雨,第二年冬天,弟弟驾驶大车在运输路上遭遇车祸,人救下来了,但车几乎全毁,这次事故又让赵兴柱负债累累。

    好在新疆还有亲戚,1996年,赵兴柱跟别人借了400元钱,只身一人赴疆投奔亲戚。刚开始在亲戚的玉器店里帮忙,挣的钱仅够糊口。偶然一次,他看到市场上有卖新疆枣的,零售才一块九毛钱一斤,口感还不比家乡的枣差。要知道当时在老家一斤枣也得卖到八九块钱。他又萌生了贩枣的念头。他立刻叫家乡的姐夫寄了7000块钱过来,跑到附近果园考察,而后一口气承包下三个果园的红枣。赵兴柱是种植枣的行家,他仔细查看了南疆枣的长势后,通知枣农推迟45天,过了寒露再打枣。果然,推迟打下的枣更大更甜,要比原先的好上数倍。这笔买卖做完,赵兴柱不但还清了姐夫本钱,还挣了十来万块钱。

    后来,他又专程去老家请来种植专家赴疆讲课、考察,在柳林买了不少骏枣苗运到南疆种植,柳林的枣苗南疆的水土,产出枣皮红肉大,口感极佳,比柳林的枣更好卖。

    如今,赵兴柱早已在南疆成立了一家集红枣育苗、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企业,承包了7500亩(挂果的已有4500亩)地种枣,公司生产的“兴翔”和“塔和玉”牌红枣村闻名全国,他还带动老家人致富,如今村里大半青壮年劳力都去新疆投奔他种枣了。

本报记者    贾丽

    ○链接

    2003年,甘肃晋商商业联合会成立。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商会企业为甘肃省缴纳税费、公益事业、扶贫事业捐赠、解决就业支出约两亿多元。

    2008426日,陕西省晋商商会挂牌成立。目前商会有160余家大中型知名企业,涉及制造加工,建筑建材,房产物流,投资金融,旅游餐饮,信息咨询,电子科技,教育培训等多个行业和领域。陕西省晋商商会在秦晋两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累计引进省际合作项目资金超过600亿元。此外,商会还积极引导会员企业再投资,每年投资额都不少于10亿元,促进了秦晋经济交流与合作。

    2008828日,新疆山西商会在乌鲁木齐市挂牌成立,现拥有130余家会员单位,从业涉及煤炭、能源化工、房地产开发、酒店、建筑装饰、汽配、五金机电、石油、林果种植、养殖等各行各业。商会成立几年来,密切晋新两省区和两省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积极组织在疆山西企业充分发挥综合和群体优势,为西部大开发助力不少。 

三晋文化浸润丝绸之路 

    晋商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个让人敬佩的群体。在没有汽车、火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年代,他们迈着双脚,丈量着从山西到西北的广袤大地,并最终在人地生疏的西北落地生根,把生意慢慢地做大。“它深深地影响了丝路,尤其是河西走廊的商业、文化,以及当地人的价值观、民俗等。”甘肃省张掖市社科联副主席、市委党校调研员、副教授任积泉对记者说。

    而在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中国西部文学、电影、文化理论的开创者,散文写作要“形散神不散”论点的提出者,陕西省文联副主席)看来,汉唐是丝路的开辟和启动期,但是到了明代丝路曾经一度冷落,“而明清时期的晋商成为丝路上一支重要的力量,以比较成熟、智慧和规范的商业操作体系引进了西部。”

    近日,本报记者随“丝绸之路万里行”车队在沿途采访中,了解到山西商人对丝绸之路的影响之巨,可能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想。

    【商业影响】

    街道以贸易类型分晋商思维影响深远

    要说山西商人与丝绸之路的关系,离不开河西走廊,这是历代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丝绸之路是张骞开辟的,那时候河西走廊的北部是匈奴的地盘,不可能经过,南部是青藏高原,地理不同且是未开化地区,所以中原想要沟通西域只能通过河西走廊。汉唐以来,河西走廊成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以及嘉峪关。

    晋商是如何到这里来做生意的?以河西走廊中的张掖为例,元朝建立后,把全国13个省中一个省的省会设在张掖,使该地变成一个军事中心和后勤补给基地,主要面对两个方向:一个是向内蒙古的额济纳旗、阿右旗、呼和浩特等地进行粮食补给和军事威慑;另一个就是向新疆的奇台、哈密、吐鲁番和乌鲁木齐这些地方进行补给和威慑。把张掖变成一个中心,这个中心的标志一个是军队,另一个就是粮食、茶叶集散地。

    “明朝初年,晋商随着军队过来做生意。但一开始,朝廷有禁令,不允许商人跟军队打交道、做买卖。后来禁令解除后,晋商首先蜂拥而至。”张掖社科联副主席任积泉介绍,晋商最初从山西带到张掖的最有标志性的产品,是老百姓做饭用的铁锅,然后才将河南的土布、四川的茶叶、江南一带的丝绸陆续运过来。

    晋商在当地做买卖的模式非常有意思:张掖城中心以钟鼓楼为圆心,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晋商首次对贸易进行了一个分类——东街,主要做粮食和煤炭生意;西街,是蔬菜买卖;北街,卖建筑材料、吃的油和麻渣(亚麻、芝麻等种子榨油后留下的渣滓);南街,主要搞一些批发,还卖杂粮。“晋商的这种分类习惯可不得了,一下从明朝延续到民国末年,大概有400多年。”张掖社科联副主席任积泉告诉记者,到了民国末年,晋商在张掖有名的商号竟然达到44家,最有名的有“同树永”“同泉涌”……晋商当时的成功源于晋商在服务业的创新思维为张掖、河西走廊甚至丝绸之路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文化影响】

    国内现存最古老戏班,底子是蒲剧班

    戏曲

    蒲剧、秦腔结合,诞生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班子

    甘肃省张掖市的高台县,有个叫“乐善忠义班”的戏班子,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然存活,戏班子最初的班底居然是山西的蒲剧班。

    这里面还有一段小故事。明朝初年洪武二年,明朝大将冯胜西征,征讨胜利后就待在此地。书上记载“锣鼓戏弦他都有”,当年冯胜的军队里带着戏班子,就是山西的蒲剧班,时间久了,蒲剧班与当地唱秦腔的戏班子一拍即合,成立了一个“高台乐善忠义班”。

    山西蒲州班子志里有对这个乐善忠义班的记载,据说其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班子。当地人告诉记者,该戏班目前在张掖市高台县的宣化镇一个叫乐二村的地方。乐二村原来叫乐善村,所以戏班子叫乐善忠义班,而“忠义”二字,是与关羽的忠义紧密结合的。

    “山西的戏就这样被保留下来,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是关公磨大刀的日子,当地人一定会唱一台戏来纪念,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今年也是如此,五月十三是农民最忙的时候,但戏班依然凑起来,演了一天一夜的戏,演的就是‘出武关’。”张掖社科联副主席任积泉亲自去考察过好几回。

    据《陇上晋韵》这本书记载,山西人在甘肃经商的帮会主要分为上府帮、南路帮、绛太帮三大帮,尤以绛太帮为最(绛是指绛州,今运城地区新绛县;太是指今临汾地区襄汾县,原名太平县,后与襄陵县合并为襄汾县)。而今,甘肃当地人仍喜欢吃山西羊杂碎泡馍,许多老兰州人依然记得解放前蒲剧演出时红火热闹的情景,不仅甘肃,陕西、河北、内蒙、青海等地也受山西戏曲的影响颇深。

    价值观

    晋商要诚信、讲义气

    一个存活了600多年的戏班子,留下的绝不仅仅只有戏曲,它的演出的范围和晋商的影响力是一致的。

    丝绸之路上的戏班子,每年要演出9个月,而且一直从河西走廊演到新疆。只要是文化所能到达的地方,戏班子都去了,演的就是包公戏、三国戏,它传播的价值观念跟商人的经商理念相一致,就是诚信、讲义气。“商人在前面做生意,戏班子在后面传播价值观。”在张掖社科联副主席任积泉的记忆中,“乐善忠义班”以前有一副对联,就很典型地反映了这一点。上联是:别善恶辨忠奸,百代文章全在此;下联是:载治乱治兴衰,千古事业若亲目;横批:海市蜃楼。

    除了戏曲,山西会馆也很巧妙地把晋商经商的商业文化和关公庙结合到一起。“无论戏曲唱词还是做事经商,都继承下来了,这就好像关公坐在那里监督大家一样。”任积泉感慨地说,晋商的影响不只是张掖,整个河西走廊的人文背景和自然地理状况都是基本相似的,这个影响绵延到了整个漫漫丝路。

    【民俗影响】

    晋中社火在河西走廊很红火

    有民俗专家考证,山西晋中民间社火活动发起由来已久。史料记载,山西晋中社火源于秦汉百戏,发展于唐,盛行于宋。丰富于明清,形式多样,精彩纷呈,成为中国社火文化的典型代表,2007年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社火之乡”的称号。而记者在丝绸之路的沿途采访中发现,晋中社火在河西走廊一带相当盛行,尤其是铁棍、背棍、高抬等表演项目延用至今。

    据当地人告诉记者,每逢春节、元宵节,当地都有秧歌、锣鼓、舞狮等表演,尤其是“铁芯子”,就是把小孩子抬在肩膀上的演出,在张掖市高台县等地的社火中,还完全复制的是山西的社火。

    此外,山西的“九曲黄河灯阵”在当地也非常有名。“我们这边没有黄河,很多人见都没见过,但在张掖的高台县宣化镇、甘州区的碱摊镇等不同地方,每年都有大型的灯阵表演,其中就有九曲黄河灯阵,用宫灯摆起来像迷魂阵一样。”当地老人说。

    任积泉告诉记者,他去新疆考察过多次,秦腔、山西民歌都传过去了,“我们这个地方的人,早已认为自己是山西人的后裔,饮食习惯以面为主,喜欢吃醋、小米饭和馍馍。”

    ○对话文化学者

    明清时期的丝路晋商有钱有文化了不得

    晋商驼道西北线最后经河西走廊到西域,与古丝绸之路汇合。在所有的丝路驼队中,晋商是被公认的比较富裕和有文化的一支团队。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首次对晋商对明清时期的丝路影响进行了分析。

    肖云儒说,汉唐的丝绸之路有文字记载,但其物质形态化的存在都已经成为遗迹和废墟,比如沿途看到的高昌故城、交河古城等等,而且这些遗迹当年不是专门为商贸所用,而是政治与商贸一体的存在。“但是明清以后晋商在丝路上的形态化的东西依然活着,那就是会馆。而且当时的会馆是专门的商贸用途,促使商业贸易的分工更细、操作体系更加系统化和成熟化。”

    曾多次重走丝绸之路,肖云儒总结道:“汉唐是丝路的开辟和启动期,但到了明代丝路曾经一度冷落,而明清时期的晋商成为丝路上一支重要的力量,而且以比较成熟、智慧和规范的商业操作体系引进了西部。”不过,他也遗憾地表示,“在重道轻器、重农轻商的那个时期的中国,还不足以使得山西商帮能够运用他们的商贸活动,去影响国家的顶层设计。这是一个历史的局限,不是山西商帮的,是民族文化的局限。”

本报记者    李霈霈 

丝绸之路融入山西历史 

    几千年前山西商人的驼铃声,似乎还回响在丝绸之路上。

    这是一条不能被人们遗忘的商路,更是一条传播世界文明、沟通东西方、民族文化融合之路。山西商人从这条路上去了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春去秋回,他们又将那时发达的西域文明带回了山西。而山西只是一个站点,西域文明与华夏文明融合之后,又进而影响到了整个中原。

    这些影响小到我们餐桌上常见的蔬菜瓜果,有黄瓜、菠菜、胡萝卜、胡椒、葡萄、石榴、核桃、哈密瓜等,大到文化、建筑、音乐的浸润和交流。

    时间换空间。古人用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时间,从丝绸之路上一点点带回的文化、文明,有如“润物细无声”的小雨,慢慢渗透进我们的民族骨髓,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1999年春夏之交,太原市南郊王郭村村民一次偶然的挖掘,诞生了一个重大的考古新发现——虞弘墓。墓内出土的汉白玉石椁、彩绘浮雕和石雕乐俑,其浓厚的异域风情,鲜明的文化特色——在华夏文明的中心区域,出现了难以释读的外来艺术,这充分说明山西在北朝到隋唐时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热点地区。

    此次出土的汉白玉石椁上,雕刻图案中的人物服饰、器皿、乐器、舞蹈内容以及花草树木,都取材于波斯和中亚诸国,有些画面有明显的祆教内容,而宴饮图、乐舞图、狩猎图、出行图等,则表现了当时社会丰富的生活内容,洋溢着中亚浓烈的民族气息,反映了墓主人的民族、宗教习俗和萨珊文化特色。

    墓主人姓虞名弘,西域鱼国人,在北朝时执掌祆寺及西域诸国事务,卒于并州(今太原),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2年)石椁殓葬。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研究员常一民说,“这是西域文化深入山西的一个有力例证。”

    那么,进入山西并影响山西的西域文化究竟有哪些呢?

    云冈石窟:被汉化了的西域文明

    提到丝绸之路,很多人可能想到最多的是一些物资的传播,但事实上,文化的传播也是非常丰富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龟兹石窟、佛教题材的壁画,对山西的影响都比较大。大同云冈石窟里的一些大型雕塑及佛教壁画、太原天龙山大佛等等,都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是受西域文化影响的实物论据。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早在西汉(公元前206220年)末年就传入中国。据推测,佛教由印度经丝绸之路传到新疆克孜尔,再到甘肃敦煌,然后传入中国内地。

    张掖社科联副主席任积泉说,河西走廊,尤其是张掖这个地方,被称之为佛教向中原传播的首站。西域的佛教在河西走廊被汉化以后,一路沿着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向中原地区传播。其汉化过程包括把佛教的佛经翻译成汉文字,用儒家的思想观念翻译过来再去传播,把比较形象的雕塑和壁画汉化掉,比如印度、新疆境内的人像雕塑都是高鼻深目、穿着大氅,但从龟兹传过来到了敦煌、张掖、武威之后,人的样子都被汉化了,大同云冈石窟就能看出,佛像也被汉化了。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被民族化的过程。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据说大同云冈石窟开凿的时候,北魏灭掉了北凉——河西走廊上最后一个国家。历史记载,北魏带了3000多支弓箭(用来开凿石窟),去了平城(今大同)继续开凿。十几年后,北魏都城从平城南迁到河南洛阳,洛阳的龙门石窟就是这些人的后代建造的。

    龟兹乐:助力隋唐音乐繁荣

    任积泉说,龟兹音乐是印度音乐和西域音乐结合的音乐,曾经风靡西域,对中原音乐影响很大。

    十六国时期后凉国的建立者,吕光,本是前秦的大将。淝水之战前夕,他奉命征讨西域,降服了龟兹等国。他带着俘虏的西域歌姬、骆驼回中原,刚走到敦煌,就得知前秦被灭,回不去了。他的10万军队,一部分是来自山西、陕西的士兵,还有一部分是龟兹人,带着这些人,吕光在敦煌割据称王。但他很思念中原,可又舍不得西域,更舍不得在河西走廊得到的战利品,于是他把中原、西域、河西走廊三个地方的音乐、舞蹈糅合在了一起,比如将龟兹音乐中的伎乐留下来,还把一种叫西凉之声的音乐也保留下来。史书上将其称为,“变龟兹声为之”,创立出来一种新的音乐,叫西凉乐。

    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河西走廊上的五凉,一共存在了50年的时间。而在中原这边,正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政权。

    北魏灭北凉后,直接将其音乐带回山西,又夹杂糅合了鲜卑族民族音乐。到了隋唐,又将其继承下来。因此,这种西凉乐对整个中国音乐的影响是长远的,与隋唐时期音乐、歌舞文化的繁荣是分不开的。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欧阳予倩在其主编的《唐代舞蹈》一书中说,“西凉是与东晋对峙的北方十六国之一,位于现今甘肃西北部,是中原通西域的交通要道,先后有汉、鲜卑、匈奴、氐各种民族的统治者占领过这个地区。……西凉乐中虽有龟兹乐的成分,也有中原一带汉族乐舞的成分,但主要仍然是具有西凉地区特色的乐舞。

    而今,在山西云冈石窟的壁画里,还存有演奏西凉乐的情景。而山西的蒲剧、晋剧演奏的音乐,和秦腔也有不少相似之处,而秦腔中就有西凉乐的成分。如此看来,我们的戏曲文化中也包含了西域文明。

    狮子:踩着丝绸之路来到我们身边

    山西社火历史久远,起源于秦汉,发展于唐,盛行于宋,到了明清时期已是十分红火。山西人又把社火称为“闹红火”。社火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最直接的原因便是晋商的崛起。所以,很多地方也将社火称为“晋商社火”。

    社火表演上,舞狮子是人们非常喜爱的,到现在,一些酒店、大型建筑物门口还喜欢蹾两个石狮子,但很少有人注意,咱中原不生产狮子,这狮子是从哪儿来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罗梅荣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贺敏敏 转变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孔德亮 刘晓武 刘剑华 袁瑞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崔世华 林权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宁陕实践 
刘成龑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联系我们


罗梅荣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 
贺敏敏 转变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孔德亮 刘晓武 刘剑华 袁瑞星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崔世华 林权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宁陕实践 
刘成龑 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