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时代论坛
 
 
 
 
 
 
 
 
 
 
金磊 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23-12-14 09:49:36 作者: 来源: 文字大小:[][][]

金磊1、2

(1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委党校,山东泰安  271000;2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泰山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委员会,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泰山文化荟萃中华文明五个方面的突出特性。泰山文化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绵延至今、从未中断,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泰山文化中包含创新意识、进取精神,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泰山文化“天下一统”的传统理念和对“天下兴亡”的责任担当,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泰山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多种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泰山是中国人祈愿和平安宁的地方,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
关键词:泰山;泰山文化;中华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泰山同中华文明史一起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发展,泰山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淀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为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和象征[1]。郭沫若先生认为,泰山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季羡林先生表示,泰山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象征之一。因而泰山文化荟萃中华文明这五个方面的突出特性。
一、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
泰山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有一条清晰的传承线索,这条线索就是对泰山的崇拜和信仰。对泰山的崇拜和信仰从远古时期就已经发生、发源,而且从未中断。因此,泰山文化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发源,并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绵延至今。
(一)先秦时期的泰山崇拜
大汶口文化的日月山图形,下面的三个或五个火焰状的图形,被认为是山峰,代表了人类早期的大山崇拜。古籍中有许多关于泰山崇拜和信仰的记载,如《墨子》中说:“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韩非子》里面讲:“黄帝会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在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作清角之音”,描绘了黄帝率各氏族封祀泰山时的情景。据《尚书·舜典》记载:“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诗经·鲁颂》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的诗句。《春秋公羊传》中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尔”。
(二)历代帝王的封禅祭祀
泰山封禅是中国名山之中特有的文化现象。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和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帝、乾隆帝都曾封禅祭祀过泰山。
(三)文人的讴歌吟咏
孟子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等名句,司马迁有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三国诗人曹植自称“我本泰山人”,他还有“神哉彼泰山,五岳专其名”[1]等诗句。西晋诗人陆机有“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1]歌咏泰山的名句。大诗人李白登泰山写下了《游泰山》诗六首,杜甫留下《望岳》名篇。
(四)民间的祈福朝拜
普通民众对泰山祈福朝拜,宋代以来供奉东岳大帝的东岳庙遍及全国许多地方,明代以来碧霞元君(泰山奶奶)成了登山朝拜者的主要目标,朝拜活动长久不衰,“泰山石敢当”的碑碣遍布于各地的村头街巷。
数千年来封禅祭祀、宗教民俗、登览抒怀等活动内容不断的发生、发展及其相互转化和影响,形成了泰山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比如泰山摩崖题刻历史悠久,时代连续,上自秦汉,下至明清,历代皆有巨制[1],是泰山丰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生动诠释。泰山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
二、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革新意识、进取精神和大无畏气概等[2]。泰山文化中包含革新意识、进取精神。
大汶口文化的日月山图形,上面的圆形通常被认为是太阳,代表了古代先民的太阳崇拜。先民们以农业生产为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阳的升起具有重大的意义。因而,由对太阳的崇拜,又生发出对太阳升起方位的崇拜。中国人把这方位称作“东”,《说文》释“东”为“从日在木中”,也即取象太阳从树林中升起[3]。泰山日出是泰山标志性景观,东方的高山之巅是最先看到日出的所在,而日出东方代表着光明和新的开始。高山是庞然大物,古人认为能与天地相交接,因而又产生出大山崇拜,《周易·大畜·象》云:“天在山中,大畜。”《彖》云:“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可见“天在山中”象征光辉焕发、日新月异。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促使人们在创新创造中前进。
泰山文化中包含创新意识,更有进取精神。泰山雄踞东方,东方是天地交泰之所,化育万物之地,正如《周易》里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泰山多松柏,泰山上许多松树都植根于石缝中,不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泰山松的这种坚韧不屈的品质,正是中华民族意志品质的化身。泰山自然美的特征是雄伟、壮美,泰山拔地通天的雄姿,激发了人们登攀向上的渴求,攀登极顶是一种征服和挑战,登山者在登山过程中可以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在审美中激励人生的美好情怀,弘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而只有在攀登中,才能够体验这种超越进取的向上精神,激励自己攀登事业高峰的进取心。对攀登精神的讴歌,一直是泰山题刻、泰山创作的一大主题。比如泰山上有许多以“登”为题的刻石,如“登高必自”[2]、“从善如登”[2]等。从杜甫的《望岳》诗,到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挑山工》,都是对攀登精神的赞美和讴歌。1981年胡耀邦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要以“攀登十八盘,登上玉皇顶”的不断进取精神,去争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更大胜利。
三、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
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主要体现中华文明“天下一统”的传统理念,反映出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4]。泰山文化对中华文明“天下一统”的传统理念有充分体现,反映出对“天下兴亡”的责任担当。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泰山和泰山文化都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
远古人群在聚合过程中,“山”有特别的意义。从帝舜开始,“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其目的“肆觐东后”,加强联系,统一散居各地的部落,形成更大的部落共同体。泰山在中华文明初期就起着凝聚、联合、统一的巨大作用。中国古代社会进入文化繁荣的阶段之后,泰山周围的文化特别发达,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先后在周围出现,无论儒家、法家、墨家学派,都主张大一统[3],反对分裂割据,齐地思想家还融合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构建了“封禅”这一国家祀典,这样就把泰山封禅与大一统结合起来。泰山独尊地位的确立与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建立是亦趋同步的。随着秦汉大统一时代的到来、大一统观念的深化,泰山以大一统的象征进入秦汉及以后的历史长河。首先是实现大一统的秦始皇,不远千里,登封泰山,秦朝实行“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起点,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5],而秦始皇、秦二世留下的泰山刻石,是秦代“书同文”的珍贵实物资料;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则创下了七封泰山的历史纪录,他在“泰山刻石文”铭中称:“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泰山成为四海联合、国家统一的标志;平定乱世、统一全国的东汉开国之君光武帝,开创“光武中兴”,所刻“泰山刻石文”宣称:“舟舆所通,人迹所至,靡不贡职”;开创“永徽之治”的唐高宗、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及宋真宗紧步后尘,在泰山举行了空前绝后的封禅大典;明清帝王虽不再举行封禅大典,但其拜祭的虔诚却不下于前代帝王[6]。自先秦以来形成并在秦汉以后得到加强的关于中国统一王朝的观念,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作为大一统国家象征的泰山,起到了强化这一共同价值观的作用。历史上虽朝代更迭,但泰山独尊的神圣地位并没有变,少数民族在入主中原建立新王朝之后,也很快接受了泰山独尊的观念,如北朝、金、元、清历代王朝都有祭拜泰山的活动。两千年中,许多帝王为宣布天下统一、祈望长治久安而登封泰山,每逢举行泰山封禅大典时,均邀少数民族和周边国家的首领和使节参与其中,具有追求政治上的大一统和大联合的目的。而泰山在这个大一统和大联合中的“凝聚”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泰山成为华夏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源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民族危难之时,泰山又总是唤起人们的匹夫之责,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泰山有许多这样直抒胸怀的内容,如长寿桥下有吴迈“洗我国耻”[2]和巩如峰的“还我山河”[2]题刻,冯玉祥将军在自题诗《我》中写到:“此志不移,誓死抗倭。”[2]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打响了山东省委独立领导山东抗战的第一枪,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危急时刻,泰山儿女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生动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
四、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
从整体上来说,人们面对泰山时会产生“巨大”、“宽容”、“神圣”这样一些强烈的观感。泰山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一)儒、释、道在泰山融合并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主要作用的儒、释、道三家,都与泰山结下了不解之源,并被三家所尊崇。早期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常比附中国固有的文化与信仰,来翻译佛教经典,如为了与汉代兴起的“泰山治鬼”说相附会,就把佛经中的“地狱”译成“泰山”。道教也吸收佛教中有关地狱天堂的思想,在泰山蒿里山建起阎罗殿,并把附近的河命名㴎河[7]。泰山道教建筑主要分布在中轴线上,而三家又在一定地方和谐相处,如红门宫西院供奉道家神祇,东院供奉佛家神像,前面又有孔子登临处坊。再比如凌汉峰山下建有释家的普照寺,往西北有儒家的五贤祠、泰山书院,再往上则有道家的三阳观。
(二)各国家、民族在泰山交往交流交融
日本、越南的高僧都在泰山留下了他们在中国进行佛教交流的实物资料。明代永乐年间,高丽僧满空禅师来到泰山,修建复兴普照寺、竹林寺,后人尊他为“普照寺重开山第一祖”。历代帝王封禅泰山,往往有各民族及各国首领、使节参加。汉武帝封禅泰山时,有众多的外国使节随从。唐朝对外关系空前发展,唐高宗、唐玄宗升封泰山,阵容庞大,客使队伍也更为壮观,都有朝鲜、日本、波斯、印度等国使臣各率其属,随行陪祭。泰山对于促进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及关系和谐,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秦丞相李斯向秦王建议接纳各国的贤才时就做过这样的比喻:“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泰山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多种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它包容吸纳了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最后形成了博大精深、包容万象的泰山文化。民国时期邱山宁先生刻于泰山烈士祠内的《泰山颂》,这样高度概括了泰山的包容性:“泰山何其雄,万象都包容;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泰山何尊严,万有都包含;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观。”[2]
五、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
泰山正是由于其巨大的包容力和融合性,大大丰富了泰山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优秀传统。
中华文明尚和合,天人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历代对泰山开发的突出特点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紧密融合,浑然一体,密不可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美学思想,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样就把富有美感的自然景观同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价值更高、内容更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既相互渗透又相映生辉的风景景观。比如南天门、碧霞祠、普照寺等,它们都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建筑典范,泰山本身就是天人合一观念的典型象征,1987年泰山成为世界首例自然与文化遗产。
孔子曾说过:“仁者静”、“仁者乐山”,中国人历来主静,这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反对动乱、战争,爱好和平[8]。泰山是中国人祈愿和平安宁的地方。“天下太平”是帝王行封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班固《白虎通义•封禅》中云:“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所以必于泰山何?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历代君王的封禅,也有协和万邦、祈愿国泰民安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泰山封禅也是符合中华民族世代爱好和平的特点。“泰山石敢当”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赋予保佑平安的美好寄托。泰山万仙楼建有旨在祝福全人类和平发展、幸福繁荣的“泰山千年和平钟”,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撰写铭文。泰山是平安之山、和平之山,泰山英文常译作“Peaceful Mountain”,意思就是“和平之山”。
六、结语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泰山作为大一统的象征、国泰民安的象征,始终起着凝聚、联合、统一的政治作用,也始终给人们以希望、追求和奋斗的精神力量,因而泰山文化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泰山是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继续做好关于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特性的深度研究,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文明交流互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


注释:
[1]山东友谊书社.《历代诗人咏泰山》,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袁明英.《泰山题刻》,中华书局,2007年版.
[3]“大“作动词用,表“以……为大”,“大”具重视、推崇之意。
参考文献:
[1]谢凝高.泰山,人类的珍贵遗产[A].泰山研究论丛(第二集)[C].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0.
[2]韩庆祥、方兰欣.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6.12(04).
[3]刘凌.东方崇拜与泰山“独尊”[A].泰山研究论丛(第三集)[C].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
[4]邵建.由中华文明“五个特性”看中国式现代化[N].文汇报,2023.07.19(07).
[5]邢广程.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N].人民日报,2023.07.31(09).
[6]贾贵荣、张书明.泰山文化探秘[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3.
[7]刘宪章.泰山儒、释、道三教的合流[A].泰山研究论丛(第三集)[C].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
[8]刘秀池.泰山大全[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金磊(1971--)男,汉族,上海市人,硕士学位,中共泰安市泰山区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政治与文化。

 

编辑部投稿邮箱:tougao85@163.com  tougao58@163.com

编辑部投稿热线:029-87362792  13309215487

          信:13032989651

编辑部投稿Q Q:693891972   1071617352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曾莉 试述中国文化史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 
金磊 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杨红娟 试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照金实践 
王国虎 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 
叶群慧 现代化视阈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联系方式


曾莉 试述中国文化史课程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 
金磊 泰山文化体现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杨红娟 试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照金实践 
王国虎 历史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 
叶群慧 现代化视阈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