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中国道路:沿着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 1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5-01-31 12:43:57 作者:站长 来源: 文字大小:[][][]

 中国道路:沿着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实践 

 

李宏剑

摘要:马克思主义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遵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结合国情的基本特征不断创建新的思想体系,用于指导我们的新实践。这才是马克思主义质的规定性,即本质属性。

关键词:马克思 新思想 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是一种历史的终结,而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律上,以历史的逻辑、哲学的高度、国情的实际特征创建新思想体系,确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这也是其的时代内涵和历史属性。关键意义在于凝聚历史得失,产生思想力量,形成时代指南。 无论就马克思主义说,还是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说,时代的发展最主要的就是思想的发展,思想发展是社会创新的主要要素。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定义,一种思想体系的定义,一种意识形态的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方法,一种理论体系的方法论,一种观察全球历史命运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结论,一种为资本主义历史终结的结论,一种建立起共产主义理论体系的结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逻辑,是历史辩证逻辑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辩证统一,由此形成自然的共同体、经济的结合体、自由人的联合体三大社会形态。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本质特征,一种质的规定性的本质特征,一种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决定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由四个根本之“最”构成,即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最崇高的理想,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最宝贵的理论品格。这些至关重要的价值,溶铸为社会的共识,形成为中国的元素。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历史的终结,其认为:“由于马克思的历史观终结了历史领域内的哲学,所以,现在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不再要从头脑中想出联系,而要从事实中发现联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46页)事实中发现联系是一个涵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性话题,更是一个从科学发展的历史高度创建马克思主义新原理的理论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就是实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基本的性质,即其的特色性,那就是从传承原理的角度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一个发展意义上的硬道理,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趋向性,就是从世界解放何以可能到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一种转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国情和国情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凝聚历史得失,从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高度上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使每一个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梦想成真的机会,共享和时代与祖国共同进步的机会。

一切梦想,百年一脉,积聚着一个时代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正能量。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的过程,事件的环节,注定是每一个人的命运的注解和每一个时代历史的阐释。恩格斯对此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人民出版社,第43页,1995年版)

历史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始,历史集聚的思想成果从中国梦孕育新的思想理论开始。历史是时间的坐标,思想是历史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总是从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探索和实践上的认知。

一、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孕育: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何以可能

每一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都有新的宣言诞生。在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日报第1版,20121116日)这是中国共产党新的宣言,始终从人民创造历史的地位阐释人民的主体地位,突出彰显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源泉的时代价值。而这种时代价值的立足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因为它产生了人民创造了历史的时代价值,因而它的价值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思想共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一个先决条件,即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前提,就是在政治实践中,把广大人民的利益表现为执政的主体价值。只有人民,只有人民的力量,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只有人民,只有人民的共同思想,才能凝聚时代的共识。

但是,社会的发展有其必然的历史局限性,这是导致产生社会矛盾的根源,或者是产生发展瓶颈的客观因素,从而停滞着社会的进步,或者致使社会出现历史周期律,而且是官僚、腐败因素萌发的借口。实践证明,局限性是判断失误的先决条件,历史显示,只有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高度推进社会发展,才是对人民的负责。这种负责的精神建立在历史的视野上和哲学的维度上。

一切的思想,所有的理论体系,因而一切的哲学原理,都要以广大人民的思想共识去掌握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律,我们的社会才是进步的。江泽民同志说:“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扬优势、革除弊端、大胆创新的过程。我们的开放,要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文化成果,引进外资,以增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自力更生能力和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171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第1649页)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民的普遍追求。中国共产党保障人民的理想产生价值,实现目标是党的奋斗目标。关键是,用怎样的方法能让二者辩证统一,自然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逻辑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逻辑,只有二者结合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理想价值的基本路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民的理想高度。中国共产党从道路、理论、制度层面给人民的理想注予实现的动力,是党的历史性使命。核心是,以怎样的世界观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党的最高宗旨?只有中国共产党在艰辛的探索中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历史高度,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为立足点,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决议,使普遍提高人民的幸福生活成为一种奋斗目标,也成为一种价值观,更主要的是,形成一种世界观,因而它的普遍意义就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个历史时期人民最普遍的愿望,但是,正是这个普遍的愿望因社会矛盾的无法解决,因社会在创新环节上无法导入改革的要素而导致社会发展滞后。只有中国共产党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从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这种历史的高度,结合中国国情,尤其是应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从可持续发展这个时代特征中,倡导并全面形成科学发展观这一战略思想,科学而辩证地解决了发展中的难题,改革上的弊端,体制上的瓶颈,社会在创新环节上的消极因素,以积聚正能量的方式,用最大公约数的办法,凝聚了历史得失,以史为鉴,适时为社会的发展导入创新的因素,从而使党始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姿态,始终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始终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的幸福指数从发展层面上不断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二、一种规律的实践探索:历史周期律的何以可能

历史存在周期律,周期律的特征是某一矛盾的普遍性导致其影响的迅疾扩散,直至导致一个时期的政权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的状态。历史周期律及其的规律由黄炎培先生发现。

1945年黄炎培先生在延安问毛泽东主席:“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历史的意义总是从相似的角度,把握其规律,才能避免周期律的产生,才能把周期律作为执政的参考,做到以史为鉴。20121224日,总书记习近平在走访8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时称延安历史周期律谈话仍是警示。习总书记重提历史周期律是有现实的针对性的,当前,腐败现象比较突出,贫富悬殊导致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而楼市根源导致的某些领域的通胀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社会现象,思想信仰的选择上也是参差不齐,双重信仰致使一些人在理想和使命意识上迷惘起来。对此,习总书记说:“要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一切积极力量,为实现中共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而奋斗。”(习近平走访各民主党派、称延安历史周期律谈话仍是警示,新华网,20121226日)

历史周期律不是固有的定律,也不是具有哲学语境的框架,它是可以突破的,也是可以避免的,这就是我们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敢于突破体制瓶颈,敢于承担历史使命,围绕民生搞改革,围绕法律纲领搞开放。

历史周期律是历史运动的过程,它是存在的一种因素,但它不是唯一的一种惯性。只要我们把握住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搞好发展的环节,从保障民生的视角作好法制建设的工作,历史周期律这种既存的规律还是可以打破的,因为中国共产党总是从科学发展的历史高度面对其发展的环境,执政的条件,事物的客观属性。

中国共产党在判断事物时,也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视野确定其认识社会的基本价值,围绕社会主义的特色产生时代的核心价值。刘云山同志说:“是因为它们面对着共同的时代课题,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都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都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思想、根本立场上一以贯之。”(《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第33页,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是我们在世情、党情、国情都发生深刻变化中的新选择,这种选择的历史意义是;我们要遵循历史的基本规律,敢于创新。这种选择的时代意义是;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传承文明,创造新的条件保障民生,增强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人民群众始终和我们血肉相连,风雨同舟。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