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网络时代记者艰苦朴素作风存现价值刍议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5-06-04 09:11:31 作者:靳勇 来源: 文字大小:[][][]

 网络时代记者艰苦朴素作风存现价值刍议

                      ——以《西安日报》“单车访汉都”为例

                               

 靳勇(西安日报社  陕西西安  710077           

 

    摘要:在网络时代,记者仍需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这与当今最时尚的理念环保意识相吻合。它不仅可以使记者采写出符合真相、有重大意义的新闻稿件,采写的新闻报道因此也会更具权威性与可读性等,同时能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发现更多的新闻线索,而且有利扩大新闻作品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 艰苦朴素;  素养;  绿色代步器  

  

 

    近一二十年,随着通讯、交通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新闻界内不大提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似乎这一优良传统不需要了。然而,2014年《西安日报》“单车访汉都”系列报道采访活动说明,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传统的骑自行车采访形式,依然有其存现价值,不可放弃。

 

                        现代化工具替代不了现场采访

    “单车访汉都”采访活动中, 记者骑自行车先是用两天时间沿汉长安城走访了一圈,然后又到汉长安城内村落、建筑遗址处采访,由于去了汽车到不了的地方,当面采访了大量当地群众,看到了网络看不到的景象,因此不仅在新闻稿件中生动地报道了汉长安城的现状、有关汉长安城的民间传说故事等文化、汉长安城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记者还在《西安内参》发表了调查报告《汉长安城墙保护与破坏因素调查与分析》,对汉长城的进一步保护,提出了建议。其中大量内容是独家首次报道,对于研究汉长安城文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单车访汉都”说明,现代化的通讯、交通工具,为采写新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它们再先进,与面对面访谈、现场采访仍有区别,无法替代。

    针对“有部分新闻工作者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坐在办公室里想点子,靠简报、会议材料编稿子,有时下乡了,也是‘走马观花’”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深入调查研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工作作风。报道写得好不好,与新闻工作者能不能深入实际、深入采访很有关系。”

    人们表达思想时,不光有口头语言,还有肢体语言。受访者复杂的思想,有时在语言中听不出来,但会暴漏在表情上。如一些受访者因为某种原因,不敢或不愿意讲真话,记者不到当面,很难发现。同时,受访者讲述的情景,是他个人的感受,有他的取舍,甚至会与实际相悖。因此,记者采访不能光用耳朵,还要用眼睛看,甚至要用鼻子、嘴及手等身体的各部位去闻、去尝、去感觉。不到现场,等于把这些收集信息的功能全部关闭了。记者只有抵达现场,和受访者面对面,五官、四肢并用,互相验证,用全方位的感知器官对现场全方位、全景式感知,才能获取生动有说服力的第一手事实材料,更准确地理解受访者的思想,采访到更多的知情人,避免一面之词,核实访问或收集来的第二、第三手材料,更深入地思考、判断,从而写出符合真相、有重大意义的新闻稿件。写出的新闻报道因此也才会更具权威性与可读性等。到现场,还能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发现更多的新闻线索。

 

                       记者应该带头选择环保生活方式。

    有人认为,现在都什么时代了,还讲艰苦朴素,尤其记者骑着自行车去采访,太掉价了。因此,有的记者虽然平时可能骑自行车上下班、办私事,采访时不敢骑自行车,怕人笑话,即使骑自行车去采访,宁肯给人说是坐公交去的,也不说骑自行车来的。

   追求时尚没有错,但时尚的式样,由理念所决定。如今什么理念最时尚,那就是环保意识。当前,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发展、前途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人口众多,环境问题是我国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保护环境是保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环境保护不光是企业、政府的事,它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在21世纪,犹如环境质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实力,环保意识彰显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追求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正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时尚。艰苦朴素和环保理念相吻合。自行车节约能源,没有污染,被誉为绿色代步器。北京、西安等我国许多城市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系统,投放了大量公共自行车,正是为了引导人们选择环保的生活方式。作为嗅觉敏锐的记者,具备环保意识是最起码的素养,应该带头选择环保生活方式。

    汉长安城开发了旅游,建起汉城湖,有大量游客前去游玩。“单车访汉都”记者不担心游客会笑话,公开声明骑自行车采访,反映了记者具有最时尚的理念。如果一个人有了这样的理念,他肯定不怕被人笑话。当有人笑话他时,无论他是否说出来,都不会难为情,只会内心焦虑和沉重:环保宣传空白点太多,还有大量工作迫切需要做。   

 

                  身体力行可以扩大新闻作品社会影响力 

   我国新闻事业的功能之一,就是进行思想、德道方面的宣传教育。优秀的记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追求新闻宣传效果最大化。

   记者虽然是种职业,但它是个特殊的职业,身份特殊,社会知名度较高,在公众场合,特别是正在采访时,他代表的不单纯是他个人,而是公众媒体。人们会认为,他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真善美、是时尚,因此影响很大。又由于记者接触面广,影响面也大。记者如果在新闻作品中说一套,自己做的是另一套,不仅其作品的宣传效果要大打折扣,而且会使读者认为媒体上刊播的东西都是谎言,从而影响整个媒体的信誉。人常说,言教不如身教。身体力行是最好的宣传,是最好的教育。如果记者所作所为和自己的新闻作品倡导的一致,势必扩大其作品社会影响力,同时也是对自己作品的肯定。

    “单车访汉都”的骑自行车采访形式,和媒体经常宣传的环保意识、艰苦朴素作风相一致,说明记者具有社会责任感,值得大力提倡。

 

                         四 记者不是演员

    提倡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不是让记者在任何情况下采访都要骑自行车,如果是千里之外出现了新闻事件,死板硬套骑着自行车去,等到了,黄瓜菜都凉了。那就成了走形式。

    20年前时兴骑自行车长途采访时,笔者曾询问两名骑自行车长途采访的记者情况。他们不是介绍一路采写到什么好的新闻,而是津津乐道他们骑得有多快,一天跑了几百里路。记者骑自行车采访,不是去搞自行车马拉松赛,如果时间全花在路上,就失去了骑自行车采访的本意。

    曾有某国市长为宣传环保,在国际性环保日这天一天不冲马桶。这就有作秀嫌疑。马桶不比我国农村露天的旱厕,不冲的话,对人身心健康就会有影响。讲环保,是为了保护人类,因此不能以损害人的健康为代价。倡导环保生活方式,必须推出切实可行、可持续的做法,如建议人们把洗澡、洗衣服、洗菜等等的水积攒起来冲马桶,这样既冲了马桶,讲究了卫生,又节约了用水。

    记者不是演员。采用什么工具采访,要根据情况,怎样有利于采访就怎样做。不分时间、事件一概骑自行车去采访,违法艰苦朴素精神实质,形式上是艰苦朴素,本质上是浪费、奢侈。记者的主要任务是采访,没有以最合适的方式完成好采访任务,就是浪费。

    “单车访汉都”采访的汉长安城遗址,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左右,没有突发事件,而且汉长安城城墙和其他宫殿建筑遗址多在交通不便的田野、村庄里,轿车难以抵达,骑自行车去采访最为合适。因此这次选择骑自行车采访汉长安城,是真正的环保意识的体现。

 

                      五 艰苦朴素工作作风好处多

    不要错以为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除了有利采访外,全让人吃了苦, 实际上有很多好处。

    以骑自行车为例,可以说一举多得,不光环保,节约能源,没有污染,而且当下,在许多场合骑自行车很便捷,它比步行快,比汽车方便,可以进单行道,不存在逆行,不怕交通堵塞。出现交通堵塞可以上人行道推着走。真的到了自行车都不能走的路段,把自行车扔到路边步行前往现场,也不用担心阻碍了交通。因为自行车的这些好处,更适合全媒体记者进入现场采访。现在人们都重视锻炼。有人为了锻炼身体,专门利用周末骑自行车远游。记者伏案工作时间长,骑自行车去采访可以锻炼身体,而且不用单独腾出时间去锻炼,采访过程中顺便就锻炼了,节约了时间。记者到20公里左右范围内采访时,只要不是突发事件,时间来得及,完全可以采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

    因此,记者不要畏惧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改变自己的观念,可以尽情享受艰苦朴素。

 

 

 

参考文献

   [1]方汉奇,丁淦林,黄瑚等: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2

   [2]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2

   [3]张骏德:什么是现场观察?现场观察的作用有哪些?[A]。任理德  李奉保:新闻知识500[C].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063——64

   [4]盖艾玲:新闻记者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A]。任理德  李奉保:新闻知识500[C].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0156——157

 

  

 

   作者简介:

靳勇,主任记者,  西安日报社编辑兼记者 ,主要从事文化新闻采编与研究。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