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高教思政
 
 
 
 
 
 
 
 
 
 
从隆阳区实践谈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论文编辑部-新丝路理论网   2015-07-06 11:38:51 作者:赵保团 来源: 文字大小:[][][]

从隆阳区实践谈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赵保团(隆阳区瓦渡乡文化服务中心  云南保山  678018

摘要: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不仅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推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保持和传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传统特色,丰富文化生活与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农耕文化;保护;传承

 

一、隆阳区对农耕文化保护的做法及成效

着力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自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隆阳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推进,18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全部达标,文化站新建了“乡情展室”,村级新建“村情展室”,部分条件好的自然村还建设了“文化大院”,在这些展室,布展的主要文化元素就是农耕文化。

着力与农耕文化相关的文物保护。通过第三次文物普查,我们调查清楚了文物家底,全区现在有107个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我们强化文物的宣传保护,提高文物使用单位的安全监管责任,修缮了部分文物,这些文物也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着力与农耕文化相关的非遗传承。一是强化非遗项目的挖掘申报,近年来,隆阳区坚持以特色促申报,采取与保山学院“校地”合作的形式,对《彝族擦大钹》等项目进行深入挖掘整理,以申报促保护,建成了“擦大钹”等传习所;积极帮助传承人提升完善资料,成功申报了一大批省、市项目和传承人,全区现在有87个非遗项目,是全市项目数量最多的县区。二是强化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近年来,隆阳区依托非遗项目,建立起了传承人队伍,对传承人的生产、生活给予了最大的关心。为家庭困难的传承人——甲马版画传承人张元文,协调了残联部门的关爱项目,对他家建房进行了补助。与隆阳区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建了“隆阳区非遗传承基地”,让传承人走进校园,把手艺传给下一代。三是强化非遗产品的市场培育。近年来,隆阳区鼓励传承人传习手艺、扩大生产规模,把非遗产品推向市场,形成文化产品。在非遗工作者的努力下,“永子”恢复生产,并成功申报了省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形成了“棋中圣品,国宝永子”的文化品牌,年销售额上百万元,顺利推动了“金鸡永子展示文化园”和“永子棋院”等项目。金鸡陶器已规模性投产,原来只卖几十元的一把土陶茶壶,现在通过文化附加值,卖到了上千元。乌铜走银传承人,在非遗项目资金的扶持下,更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成了保山学院珠宝学院的客座教授;就连芒宽的刺绣王子张志渊,一年也能卖三、四万元钱。

着力组织民族民间文化活动。近年来,隆阳区通过“三区人才”项目和免费开放经费,组织了全区的“春节农民狂欢月”和乡镇的“民族民间歌舞晚会”等活动,还引导群众演艺协会举办了火把节、泼水节、犁耙会等传统节日活动,充分的提供了民族民间歌舞的展演平台。

二、隆阳区农耕文化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村庄建筑样式逐步现代化。在芒宽乡芒龙村拉仑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潞江乡石梯村白寨德昂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等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基本已经看不到传统的具有本民族的建筑样式和本民族文化符号。板桥、蒲缥两个历史文化名镇和金鸡、水寨两个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民居建筑正在消失,经济条件好的人家盖的都是新式房屋,其它村庄更是如此。一些村寨修建的牌坊,没有充分考虑到地方特点,建得不土不洋,不中不西,成为饱受非议的文化败笔。

衣着服饰汉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内的少数民族同胞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基本不穿本民族服饰,只是在泼水节、火把节等民族节日偶尔穿穿,从民族审美观点上汉化现象严重。

民族语言蜕化。语言作为一种非遗,被称之为民族心灵的钥匙,但是新生代会讲本民族语言的已经比例不高。包括组织培养的部分年轻民族干部,和民族中学的学生,亦然如此。尽管一些地方建立了民族语言文字传习所,但因为人、财、物的支撑载体有限,基本发挥不了实际作用。

民间缺乏保护农耕文化的热心人士。因为全区的大文化氛围有差距,民间的文化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据芒宽文化站杨耀华说,前几年农村的一些老家具、代表性的老东西、大型的观赏石被外地老板收走了不少。本土有经济能力的人士,少有这种意识,全区民间热心保护农耕文化的人士很少。

群众个体的审美观点发生变化。因为广大农村传统文化教育跟不上,传统的审美观点正在丧失,现在人的审美观点主要是受电视、手机等媒介平台影响,逐步向城市的审美观点靠拢,老年人认为美好的,年轻人未必认同,一味追求经济实惠和新潮,甚至认为一些本民族本区域的优秀文化传统成了发展的绊脚石。

三、对农耕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思考

普查农耕文化资源。成立区级的非遗保护中心(可以参照市上的做法,与文化馆合署办公),安排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对全区民族民间非遗绝技、绝或、绝艺普查清楚,加大项目和传承人申报。乡镇的“乡情展室”、“村情展室”、“文化大院”加强农耕文化实物、文献资料的征集保护,把具有特殊价值的典型实物收进展室,把即将消失的农耕用具收集展览。

树立文化庄园示范典型。区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芒宽乡芒龙村拉仑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潞江乡石梯村白寨德昂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等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参照省文化厅建设文化庄园“八个一”的标准,请专家作出项目可研报告和保护规划,整合“美丽乡村”等项目资金,建设文化庄园示范点,以点带动面。

做实涉农耕文化的文物保护。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古村落”、“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特色文化村”内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护工作,做好蒲缥梁金山故居、板桥万家租祠和魁星阁、水寨霁虹桥、芒宽双虹桥的修缮管理。在修缮好的文物内,在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布展时充分体现农耕文化元素。

扶持非遗传习所建设面。鼓励传承人通过传习所带徒弟和发展产业。并坚持走“校地”结合的路子,在保山学院、隆阳区职业中学开创“传承基地”,鼓励传承人进校园、进社区传、帮、带。

实施农耕文化精品工程。扶持有潜力的项目,与当地企业强强合作,将非遗产品包装销售,合理开发利用,推出一批品牌文化旅游产品。

完善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引导,实施好隆阳文化建设的“六个体系”建设,在“三区人才”建设和免费开放经费的支撑下,开展好农村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将农耕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整理出版一批农耕文化理论成果。在请外援的同时充分发挥好本土社科人才的积极作用,以“区政府社科奖”的扶持政策,鼓励文化专家与爱好者对农耕文化整理、研究,形成课题成果。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李 彬 以司法行政改革 
冯志军 戚叶雯 张  
魏明英 避税与反避税探 
靳利华 中俄毗邻区域生 
卿 红 基于宪法思维的 


覃俊丽 公益助学类社会 
蒲一帆 讲好中国扶贫故 
吴化杰 张瑞敏 “后扶 
周荣 昆明市巩固提升脱 
崔国鹏 三大行动背景下 
杂志简介 稿件要求 汇款方式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2005-2015 Www.xinxi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09280号
所有论文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论文网在线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